「左傳精讀03」仁厚讓國的背後往往是形勢所迫的無奈


「左傳精讀03」仁厚讓國的背後往往是形勢所迫的無奈

【材料】隱公三年 公元前720年

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曰:「先君舍與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靈,得保首領以沒,先君若問與夷,其將何辭以對?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對曰:「群臣願奉馮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若棄德不讓,是廢先君之舉也。豈曰能賢?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務乎?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使公子馮出居於鄭。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殤公即位。

【譯文】宋穆公病重,召見大司馬孔父,把殤公託付給他:“先君捨棄與夷而把位子傳給我,我永不敢忘。如果託您的福我能保全腦袋而死,先君問我與夷,我怎麼回答呢?請您事奉與夷來當大位,我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憾。”孔父說:“群臣都願意事奉您的兒子馮。”宋穆公說:“不行。先君因為覺得我賢明所以把位子傳給我,如果我不讓位就辜負了先君,稱得上什麼賢明呢?您不可辜負了先君的功業。”於是讓公子馮去鄭國居住。八月,宋穆公去世了,殤公即位。

【解析】

材料背景:十年前,宋宣公去世,沒有把君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與夷,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宋穆公。十年後,宋穆公病重,又把君位傳回給了與夷。與夷即位後,宋穆公的兒子馮在鄭國支持下發動了爭奪君位的鬥爭。

這段故事我初讀的時候就覺得很奇怪,但又說不上哪裡奇怪,今天終於找到了原因。這段話讀來讓人奇怪是因為有幾個解釋不通的疑點:

疑點一:宋穆公已經病重了,而且已經決定讓位給與夷,一個將死而又無慾的老人,為什麼會說出“如果我能保全腦袋而死”這樣的話呢?誰還會去要他的腦袋嗎?

疑點二:宋穆公讓位的理由是歷代讓位者一貫的說辭,無非是對方很賢明自己發揚高風亮節,這理由本就不充分,更何況他所讓的人並不賢明,殤公在位期間宋國連年戰爭國內混亂,殤公自己也被臣子謀殺而死。

疑點三:如果這是一場尋常的讓位,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兒子去鄭國居住?是怕自己的兒子爭奪君位還是怕別人加害自己的兒子?反正不論哪種,都說明這場讓位背後並不尋常。

史書記載的只是故事的片段,我們只能自己把這些片段像拼圖一樣拼接起來,盡力去還原完整的故事。在我看來,宋穆公這次讓位更像是迫不得已而為。宋國在宋宣公傳弟不傳子之後,國內一直不穩定,《史記》中說“宋之亂自宣公廢太子而立弟,國以不寧者十世”。宋穆公雖然繼承了哥哥的位子,但國內不依附的人很多,前太子與夷也不甘心失去國君的寶座,於是圍繞君位的明爭暗鬥開始了。這場鬥爭顯然由前太子與夷佔了上風,此時宋穆公病重,形勢所迫之下他只好答應把君位傳給與夷,但條件是讓自己的兒子去鄭國。只有這樣自己和兒子才能安全無恙,宋國也免於一場兵禍,所以才有“得保首領以沒”和“無廢先君之功”這樣的話說出。

宋穆公讓位的初衷本是保全兒子和宋國,但沒想到兒子馮到鄭國後勾結了鄭國,鄭國支持公子馮回國即位,於是鄭宋兩國的戰爭開始了。鄭國支持公子馮,自然是想借此削弱宋國,實現自己的利益。宋穆公一場不僅沒能安定國內,又引來了國境外的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