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記》的故事(一)

在中華大地,玄奘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名人。

人們欽佩玄奘,因為他有篤定的信念,堅毅的品格,無畏的勇氣。

玄奘西行求法,歷時19年,徒步5萬餘里,路過100多個國家,即使交通便利,戶外裝備優良的今天,也是眾多驢友一再仰視,無可比擬的。

這樣一位5歲喪母,10歲喪父,出身不幸的人,如果蛻變成一代高僧的呢,我們不得而知,這無疑是一段極其艱辛的心路歷程。

而大慈恩寺門口的玄奘塑像,神情安定,舉止從容,儀態祥和,似乎有無盡的故事要告訴我們,接下來,一起走進玄奘的《大唐西域記》,通過作品,重溫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異域風情,奇聞異事,感受一代大師的風采。

《大唐西域記》的故事(一)

如玄奘開篇所述,這本一十二卷的書文,初衷為了唐太宗瞭解西域,當時,整個唐帝國加速擴張,滅亡了東突厥,佔領了西域三十六國,西北的薛延陀和東北的高句麗,也已納入大唐的軍事打擊計劃,此時,瞭解西域之外的風土民俗,無疑是唐太宗所苛望的。

玄奘非常實事求是,親身去過110個國家,聽聞28個國家,哪些是身受,哪些是傳聞,都特別註明。


《大唐西域記》的故事(一)

玄奘西域第一站是高昌,高昌國王麴文泰,以最高禮遇接待,以國師懇留,被拒後,傾全國之力,資助西行,豐厚的輜重,是兄弟結交的無上之情。

《麴文泰贈玄奘西行清單》

1.黃金100兩,銀錢3萬

2.馬30匹,力夫25人

3.沙彌4位(服侍起居)

4.法衣30套

5.面具、手套、靴襪若干

6. 綾絹500匹及果味兩車

7. 24封懇求通行書信(那個時代的護照)

玄奘一定記得,出行那天,全城放假一天,歡送玄奘,然而,在《大唐西域記》,卻沒有任何記載,原因不得而知,卻是難言之隱。

玄奘到了新疆焉耆(阿耆尼),庫車(屈支),那時的西域,葡萄,石榴,梨,桃,杏,水果豐富,而桃和杏這樣的中土水果,在西域發現,佐證了區域間久遠的文明交流。但西域國家,受印度文明圈的影響,遠大於漢文化圈,這兩個西域國家,都寫著類似印度文的字,也有很多小乘佛教信徒。

接下來,有一段離奇的敘述,庫車北面有個大龍池的地方,龍會現行,現行的龍和母馬交媾後,會生龍駒,但龍駒很難駕馴,要龍駒的二代,才能被馴服,馴服的龍駒,是天下良馬。有一天,一條龍突變人形,與附近很多女人濫交,生了一個龍子,龍子生性勇武暴烈,漸漸地,一個龍族人出現了,他們不服管教,橫行城裡,這裡的王無計可施,只好求兵突厥,突厥大軍二話不說,殺人滅城,這或許在掩飾突厥的霸道,或許是宮廷陰謀。

因為玄奘接下來,講了一個宮廷的陰謀故事,一個王外出遊歷,讓弟弟守城,王回城後,有人狀告王的弟弟淫亂宮廷,王大怒,準備殺之。弟弟及時證明自己的無辜,說自己在王出行那天,就做了宮刑,並展示自己,王瞬間消除誤會。

與王庭殘忍相比,這裡的人信佛也是如此虔誠,他們建造三十多米的佛像,每年秋分後,十幾日的齋戒,上至王宮,下至庶民,不辭辛勞。

《大唐西域記》的故事(一)

玄奘路過凌山山口,狹長的山澗通道肯定不好走,不知是否是幻覺還是異象,《大唐西域記》描述這裡多暴龍,鹹海裡面魚龍混雜,究竟什麼樣的龍,我們只能很好奇。

到了烏茲別克斯坦的素葉城,玄奘對這裡印象並不好,這裡的人狡詐寡恩,父子相欺,貪婪好財,衣食粗陋,誰能想到,詩仙李白會是這裡的後人呢。

接下來的中亞腹地之行,路途迢迢,但對風土人情,言簡意賅,和素葉城一樣,不是很開化。

出了鐵門,在烏茲別克斯坦的鐵爾梅茲,玄奘飽受冬末春雨的困擾,四個月的時間,幾乎每天下雨,瘟疫多,人長得粗陋,粗知信義,頗有一種化外之邦的感覺。這裡依舊是突厥人的勢力地盤,可見突厥勢力之大。

《大唐西域記》的故事(一)

接下來的阿富汗境內,小國很多,信佛人也很多,對此,《大唐西域記》很簡潔一筆而。

直到另一個神奇故事,一個縛喝國小國,花費重金建造珈藍佛寺,佛像和佛堂布滿了珍珠寶石,突厥葉護可汗兒子肆葉護可汗得知後,大兵壓境,意欲奪寶,半夜屯兵不遠處,做了一個可怕的夢,夢見毗沙門天怒斥他,“自不量力,還敢奪寶?”一戟穿心,可汗醒後,心口微痛,立馬去眾僧眾面前道歉,最終還是死在返途路上。

《大唐西域記》的故事(一)

玄奘繼續行進在阿富汗境內,這裡很多城邦,很多小乘佛教的信徒,玄奘會有更離奇的見聞,異人異象,我們下期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