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的故事(一)

在中华大地,玄奘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

人们钦佩玄奘,因为他有笃定的信念,坚毅的品格,无畏的勇气。

玄奘西行求法,历时19年,徒步5万余里,路过100多个国家,即使交通便利,户外装备优良的今天,也是众多驴友一再仰视,无可比拟的。

这样一位5岁丧母,10岁丧父,出身不幸的人,如果蜕变成一代高僧的呢,我们不得而知,这无疑是一段极其艰辛的心路历程。

而大慈恩寺门口的玄奘塑像,神情安定,举止从容,仪态祥和,似乎有无尽的故事要告诉我们,接下来,一起走进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通过作品,重温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异域风情,奇闻异事,感受一代大师的风采。

《大唐西域记》的故事(一)

如玄奘开篇所述,这本一十二卷的书文,初衷为了唐太宗了解西域,当时,整个唐帝国加速扩张,灭亡了东突厥,占领了西域三十六国,西北的薛延陀和东北的高句丽,也已纳入大唐的军事打击计划,此时,了解西域之外的风土民俗,无疑是唐太宗所苛望的。

玄奘非常实事求是,亲身去过110个国家,听闻28个国家,哪些是身受,哪些是传闻,都特别注明。


《大唐西域记》的故事(一)

玄奘西域第一站是高昌,高昌国王麴文泰,以最高礼遇接待,以国师恳留,被拒后,倾全国之力,资助西行,丰厚的辎重,是兄弟结交的无上之情。

《麴文泰赠玄奘西行清单》

1.黄金100两,银钱3万

2.马30匹,力夫25人

3.沙弥4位(服侍起居)

4.法衣30套

5.面具、手套、靴袜若干

6. 绫绢500匹及果味两车

7. 24封恳求通行书信(那个时代的护照)

玄奘一定记得,出行那天,全城放假一天,欢送玄奘,然而,在《大唐西域记》,却没有任何记载,原因不得而知,却是难言之隐。

玄奘到了新疆焉耆(阿耆尼),库车(屈支),那时的西域,葡萄,石榴,梨,桃,杏,水果丰富,而桃和杏这样的中土水果,在西域发现,佐证了区域间久远的文明交流。但西域国家,受印度文明圈的影响,远大于汉文化圈,这两个西域国家,都写着类似印度文的字,也有很多小乘佛教信徒。

接下来,有一段离奇的叙述,库车北面有个大龙池的地方,龙会现行,现行的龙和母马交媾后,会生龙驹,但龙驹很难驾驯,要龙驹的二代,才能被驯服,驯服的龙驹,是天下良马。有一天,一条龙突变人形,与附近很多女人滥交,生了一个龙子,龙子生性勇武暴烈,渐渐地,一个龙族人出现了,他们不服管教,横行城里,这里的王无计可施,只好求兵突厥,突厥大军二话不说,杀人灭城,这或许在掩饰突厥的霸道,或许是宫廷阴谋。

因为玄奘接下来,讲了一个宫廷的阴谋故事,一个王外出游历,让弟弟守城,王回城后,有人状告王的弟弟淫乱宫廷,王大怒,准备杀之。弟弟及时证明自己的无辜,说自己在王出行那天,就做了宫刑,并展示自己,王瞬间消除误会。

与王庭残忍相比,这里的人信佛也是如此虔诚,他们建造三十多米的佛像,每年秋分后,十几日的斋戒,上至王宫,下至庶民,不辞辛劳。

《大唐西域记》的故事(一)

玄奘路过凌山山口,狭长的山涧通道肯定不好走,不知是否是幻觉还是异象,《大唐西域记》描述这里多暴龙,咸海里面鱼龙混杂,究竟什么样的龙,我们只能很好奇。

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素叶城,玄奘对这里印象并不好,这里的人狡诈寡恩,父子相欺,贪婪好财,衣食粗陋,谁能想到,诗仙李白会是这里的后人呢。

接下来的中亚腹地之行,路途迢迢,但对风土人情,言简意赅,和素叶城一样,不是很开化。

出了铁门,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铁尔梅兹,玄奘饱受冬末春雨的困扰,四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下雨,瘟疫多,人长得粗陋,粗知信义,颇有一种化外之邦的感觉。这里依旧是突厥人的势力地盘,可见突厥势力之大。

《大唐西域记》的故事(一)

接下来的阿富汗境内,小国很多,信佛人也很多,对此,《大唐西域记》很简洁一笔而。

直到另一个神奇故事,一个缚喝国小国,花费重金建造珈蓝佛寺,佛像和佛堂布满了珍珠宝石,突厥叶护可汗儿子肆叶护可汗得知后,大兵压境,意欲夺宝,半夜屯兵不远处,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见毗沙门天怒斥他,“自不量力,还敢夺宝?”一戟穿心,可汗醒后,心口微痛,立马去众僧众面前道歉,最终还是死在返途路上。

《大唐西域记》的故事(一)

玄奘继续行进在阿富汗境内,这里很多城邦,很多小乘佛教的信徒,玄奘会有更离奇的见闻,异人异象,我们下期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