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從木蘭天池的纜車站,坐纜車直達天池,再坐十五分鐘的船,就到了朱家山寨。傳說,朱家山寨,是木蘭的孃家。

關於花木蘭的故鄉到底在哪,頗多爭議。然而據明嘉靖三十五年、清同治十年的《黃陂縣誌》記載:“木蘭將軍,黃郡西陵縣(今黃陂)人也。姓朱,父壽甫,母趙氏……會突厥入侵,軍書疊至。壽甫苦於羸弱不堪遠征,日夕憂慮。木蘭……易戎服,為男子妝,代父從徵。”附近的木蘭山上,還有唐太宗御賜的“忠孝勇節”牌坊,;木蘭山北坡有將軍墳,並有文字依稀可辨的“敕建木蘭將軍墓碑序”,可見木蘭是實打實的黃陂人。

從大門口進入,順著遊步道前行約百餘米,山腰的小天池,就豁然出現在眼前。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秋盡冬來,草木卻還未凋,映著綠水,像一幅斑斕的畫。我總覺得,春天的山林,充滿生機,而秋天的山林,則燦爛華美,無論春和秋,都一樣動人。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坐上纜車,直達山頂。腳力好的人,還可以沿著山下的棧道走上來,一路流水潺潺,草木森森,也別有意趣。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纜車站外,就是五彩的滑草跑道。整條滑道有將近100米,從高處飛馳而下,足夠刺激驚險哦!不過,建議心臟,血壓等有問題的遊客,從安全角度考慮,還是不要嘗試了,站在一邊,看別人大呼小叫即可。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小夥伴坐上船型的塑料滑盆,從上面飛馳而下,大聲尖叫。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天池有兩個,山腰的是小天池,這裡,是山頂大天池,稱得上是“高峽平湖”。難以想象,在群山之中,居然有這麼一大片波光瀲灩的水域。

我見過的天池,也有那麼幾個。最出名最昂貴的,當數長白山天池了。得先花兩百多買門票和景區車票,還得另外花一百大洋坐車去天池,等上到山頂,不是狂風吹得人站不住腳就是烏雲壓頂,能看到天池真容,那得修幾輩子的行。所以我對這個最出名的天池,一點好感也沒有。

哪裡及得上眼前的天池,秀麗,溫和,坦蕩,一目瞭然。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湖邊,有人在玩“喊泉”。長吸一口氣,守住丹田,大喊出聲,聲音越響,持續的時間越長,水柱就噴得越高越持久。

這是我們中最厲害的小夥伴喊出來的水柱,大概有50米高,經久不落。也有小夥伴,剛喊了半聲,就自己忍不住笑出聲,破功。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畫舫劃過天池平靜的水面,大約十多分鐘,到了朱家山寨。相傳這裡是木蘭的孃家,如今村子因為旅遊的關係,家家都做起了農家樂,很是紅火興旺。

這裡的海拔有500多米,夏天的時候,來這裡小住幾天,吹吹山風,看看湖水,吃吃農家菜,肯定非常涼爽愜意。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寨子裡,家家門口都不寂寞,大大小小的匾裡,晾著菜乾,小魚乾,紅辣椒等。

灰黑色的菜乾,抓一把聞聞,一股清香。等曬好了,抓一把開水泡開,加肉紅燒,最是美味不過。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一隻小黃貓,蹲在地上,盯著頭頂篩子裡的魚乾。它這是看著自家的魚,不許別人來偷吃呢,還是自己想伺機叼上一條解饞?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這家門口人聲鼎沸。

一個青石鑿成的石臼放在門前,被擦得乾乾淨淨,主人從屋裡抱出一個大木桶,裡面,全是剛蒸熟的熱騰騰的糯米飯,這是要打餈粑!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四個漢子一人持一根長木棍,往石臼裡捶打著。米飯很快變成了米團,越來越粘,每一下都拉出長長的絲來。

黃陂的餈粑,是每家每戶,臘月裡必須準備的年貨之一。糯米清洗浸泡後用大蒸籠蒸熟,再趁熱倒進石杵裡舂至綿軟柔韌。再趁熱將糯米泥平鋪成大的方塊或別的自己喜歡的形狀,整齊擺放陰乾即可。陰乾後的餈粑,長時間保存也不會變味。要吃的時候,蒸軟或油炸,都可以,十分美味。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舂餈粑是個力氣活,一會的功夫,就見漢子們頭上冒出汗來,糯米的香,圍觀者的熱鬧,頓時使這個原本再平常不過的場景,有了熱騰騰的鮮活的氣息。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有小夥伴也上前體驗,舂了幾下就開始大喊:啊呀太累了,我還是隻適合吃!

所以說,美食,也是要話費力氣,才能吃到嘴裡的喲!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剛舂好的餈粑,摘一塊下來,蘸點白糖,簡直是太好吃了!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廚房裡,農家大嬸還在做豆絲。

豆絲是黃陂的三大傳統小吃之一,用大米、綠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漿,攤成餅此,切絲或塊晾乾,可以煮,也可以蒸,配上青菜,臘肉等,是不錯的傳統美食。

這道工序,正是把打好的米漿攤成一張張薄餅。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大嬸利索地在鍋裡擦上一層油,勺子舀起米漿,團團澆在鍋裡,再用刷子刷均勻,蓋上鍋蓋略燜幾秒鐘,一張又大又圓又薄的豆絲,就做好了!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成品就是這樣,攤開晾乾,切絲或切片。接下來,是炒,還是油炸,還是下火鍋,都隨你的口味啦!反正我是超愛吃,在黃陂的幾天,頓頓都有豆絲。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從朱家山寨往上約一公里多,就到了木蘭祠。

這是門口的忠孝廣場。木蘭被封為“孝烈將軍”,國家需要的時候,她“萬里赴戎機,關山渡若飛”,功成歸來,卻“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回父母膝下盡孝,是忠孝雙全的典範。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關於木蘭的故鄉到底在哪裡,爭議頗多。根據《黃陂縣誌》記載,木蘭老家在黃陂是證據確鑿的了,至於北方有的省份也說自己是木蘭故里,那很可能是木蘭代父從軍後的戰場,揚名立萬的地方。《木蘭辭》中說:“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很明顯打的是西北的遊牧民族嘛。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木蘭祠中,有三尊雕像,中間的是木蘭功成名就,手握重兵時的將軍模樣,左邊,則是為從軍時閨閣女兒形象,右邊,是英姿勃勃的士兵形象。

傳說中,木蘭將軍活至耄耋,一直到九十歲才去世。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廣場上的長幅書卷,刻著《木蘭辭》: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木蘭天池位於武漢黃陂區的石門山,距離市中心只有50公里,一小時車程即可到達,這裡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由“浪漫山水”、“高峽人家”和“森林公園”組成整個景區,峽谷裡,溪水淙淙,小潭清澈,參天大樹和形狀奇特的山石交錯相融,移步換景。所以,木蘭天池還有“湖北的九寨溝”、“武漢的廬山”這樣的說法。

去木蘭將軍的孃家打餈粑,做豆絲,感受地道的山村生活和濃濃年味

TIPS:

自駕路線:竹葉山上岱黃高速到黃陂,沿大悟方向過長軒嶺到十棵松左轉。

大巴路線(全程車費8-9元):

1.武漢→292路公交車→黃陂區旅遊集散中心乘PY808路景交直達木蘭天池景區。

2.漢口北大道地鐵漢口北站→P3快路公交→黃陂區旅遊集散中心乘PY808路景交直達木蘭天池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