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最美的您: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漫長寒冬已然過去,春回大地萬物蘇生。在這段的特殊的日子裡,無數女性展現了她們的堅守與擔當,砥礪前行,只為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這個特殊的“三八”婦女節,東風日產騏達以“致最美的您”為主題,向無數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照顧家庭的女性同胞們送去節日的問候與祝福。


本文主人公燕小六,是眾多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媒體工作者、志願者和千千萬萬堅守工作崗位和家庭的女性代表之一,正是一個個她,撐起了這個社會的“半邊天”。


致最美的您: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3月3日:《美國危險!新冠防疫出現低級大BUG……》

3月2日:《印尼為什麼很少新冠病毒感染者?境外確診病例竟然比國內的多!》

3月1日:《新加坡"佛系防疫",為什麼能控住疫情?》

2月28日:《新冠侵入47個國家,8萬餘人感染!WHO呼籲“向中國取經”》

2月27日:《意大利7天疫情暴發,己輸出10餘國,“1號病人”牽連5萬人……》

2月26日:《僅7天,韓國確診病例破千!首爾飛南京航班上3名乘客發燒》

2月25日:《日本正在重複武漢曾經的錯誤?諱病忌檢,患者上網求救……》

2月24日:《“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已難以避免!”韓國、意大利、伊朗疫情升級》


幾乎一天一篇,每篇兩三千字,十餘篇10萬+,點贊和評論數百條,這是燕小六從1月21日到現在的工作狀態。


“一直到3月7日,終於能休週末了。”燕小六說,“我們在2019年12月31日開始報道新冠肺炎疫情,整個團隊從2020年1月21日後持續做專題,並啟動24小時輪值班機制。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2月10日前後。之後24小時值班雖然取消,但日常工作節奏依然非常快。”


致最美的您: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燕小六是“醫學界”的助理總編。80後的她,大學畢業後就一頭扎進醫學健康新聞報道行業,先在“生命時報”工作十餘年,後轉戰“好大夫在線”,2016年底,她入職“醫學界”。


因為老公被外派,2019年1月,他們一家三口移居馬來西亞。雖然她承擔了照顧孩子(6歲)的主要任務,而且又是異地辦公的狀態,但這些並沒有影響她的工作表現。去年一年,全年採編稿件234篇,策劃、執行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等培訓12場。


這在有人幫忙帶娃還每天累劈了的我看來,有些不可思議。她說:“職場媽媽帶娃,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我有我自己的時間表,孩子有孩子的時間表,只要將兩個時間表匹配在一起,找到契合點,就可以做到帶娃工作兩不誤。”


致最美的您: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燕小六說,春節前後剛好國內新冠疫情大暴發,也是孩子放假時。她每天6點起床,收拾好孩子、準備好早飯,7點半開始瀏覽新聞,9點選題會。然後是找資料、寫稿。


孩子已經適應媽媽在家辦公的狀態,在她開電話會議或寫稿時,孩子會自己玩。聽到媽媽說“今天就這樣吧”,孩子偶爾會湊到手機邊,和大家說“再見”。交掉稿子,兩個人會一起打撲克、拼樂高、講故事。“放假一週,孩子打升級,已經能秒掉我了。”她說。這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吧!我無比羨慕,但也深知,每一個安全感滿滿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高質量陪伴的家人。


“因為我在海外,看外媒比較方便,因此每天需要大量閱讀,做關於外媒的疫情信息彙總,並通過我的報道,把有用的信息篩出來,對網上的不實信息進行闢謠。”燕小六說,醫學界是聚焦於醫學類的專業資訊平臺,報道切入點與社會和新聞類媒體不同,會更關注疫情和治療進展、病例分析和公共衛生問題。“只要國外頂級學術期刊,如大家熟知的《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發表相關論文,學術部的同事會馬上跟進,第一時間進行報道和解讀,讓更多的醫生和普通民眾瞭解疫情的進展情況。”


比如,1月26日,“醫學界”發了一篇題為《武漢肺炎疫情信息公開疑雲:“病毒能人傳人”為何被嚴重延遲披露?!》的文章,文中稱,1月24日,《柳葉刀》刊登了兩篇來自中國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研究論文,一篇的主要內容是關於武漢市衛健委1月11日公佈的41名患者的臨床特徵分析,另一篇則是港大深圳醫院1月10日收治入院的一起家族群聚性肺炎。


通過對於《柳葉刀》那篇論文的解讀,文章提出質疑:“2019年12月1日發病的首個病例並無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為何1月20日才通過鍾南山院士確認人傳人?”這個問題,至今依然是全國人民心中的未解之結。


致最美的您: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燕小六說,除夕那天,她是和愛人公司的200多人一起吃年夜飯,但那頓年夜飯,她吃得三心二意。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拿手機不停地刷新聞,同時在工作群裡跟同事們討論選題。還得分一隻眼睛,照管在一邊跑來跑去的孩子。


“在馬來西亞辦公最大的不便就是,本地經常限網速,4G跟國內的2G體驗感差不多。早上開選題會的時候經常會掉線,影響溝通效率。”燕小六說,她們40多人的內容採編團隊,男生有5個人,其中1/3已婚有娃,每次開“網絡”選題會時,都能聽到孩子“喊媽媽”“求陪玩”的聲音。很多人都是一邊帶娃、一邊工作的狀態。


事實上,不僅僅是“醫學界”的團隊,這次疫情報道比較突出的《財新》、《三聯生活週刊》等媒體,同樣是女性“能頂半邊天”。武漢封城後,一張《財新》派駐武漢記者的照片在社交媒體刷了屏——在漢口火車站這個龐大建築的對比下,四個女記者的身材顯得更加嬌小,但這並不影響她們寫出最棒的報道,打動無數人。


致最美的您: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據悉,1月21日晚,《財新》便派出副主編高昱、首席記者蕭輝抵達武漢,同時調動37名記者,在5個國家10個城市同步聯手採訪。其中,以“新冠病毒何以至此”為專題的4萬餘字全景調查報道,更是良知和專業素養的集中體現,讓人拍手稱絕。


甚至有人說,這場疫情中,最敢發聲的兩個女人:一個是《財新》傳媒社長鬍舒立,一個是作家方方。她們,用不同的方式,讓人們瞭解封城後的武漢的真實情況,無愧於“站在時代船頭的瞭望者”的稱號。


致最美的您: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致最美的您: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燕小六說,近年來,女性在整體醫療行業中的從業佔比,一直在上升。2015年7月有數據顯示,上海女醫師達42192名,佔在滬註冊醫師總數的50.16%。201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官宣2010級-2015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數據,稱在校男女生比為1:0.618。該校老師評論,能達到如此黃金比例,醫學院的女生數量功不可沒。


而在此次奔赴新冠肺炎一線的醫護隊伍中,女性的佔比非常高。護士自不待說,基本全是女性;但女醫生也很多,因為這次去一線的主要是內科系統,如呼吸、危重症。相關科室的女醫生比例較高。我有很多醫生朋友都去了武漢一線,她們真的非常累,也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苦,但幸運的是,她們都好好的,這是最重要的。”


據統計,目前全國支援武漢的醫療隊共25633人,其中90%以上為女性。


近日,一本名為《媽媽要去打怪獸》的謳歌一線醫護人員的主題繪本一經推出,立馬成為抗疫作品中的爆款。向這些奮戰在一線的女性致敬!


致最美的您: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這一個多月來,我們看到很多刷屏的照片,其中有躺在病床上抱著父母照片的小孩,有女護士摘下口罩時的勒痕,有女醫生與前來探班的孩子的隔空擁抱,有流著淚與孩子道別的女兵,有在得知母親過世後淚如雨下、向家的方向三鞠躬後繼續搶救病人的武漢火神山醫院護士吳亞玲,也有70多歲還奔波在抗疫第一線的李蘭娟院士……


每個故事,都讓人淚目;她們每個人,都稱得上感動中國的人。


燕小六說,做疫情報道這一個多月來,她每天的心情都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或驕傲、或沮喪、或難過、或焦慮,而真正能讓她感知溫暖的,正是那些平凡而勇敢的人——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而為疫情奮筆疾書的每一個記者,又何嘗不是“凡人中的英雄”呢?


致最美的您: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以及,那500萬身處疫情中心漩渦的支稜稜、活生生、爽脆脆的武漢女性。她們外表剛硬、內心柔軟。這一個多月來,我們聽了很多關於她們的故事。正是她們,讓封城40多天的武漢,依然充滿人間煙火氣。


把最美的祝福送給你們,祝你們節日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