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能開發出可以紅外線測量體溫的app嗎?

精神到處文章老


即使開發出來也沒有用,精度差距太大了,抗疫期間單位打算拿福祿克的工業測溫儀價值3000多當做體溫計使用,測試一下根本不行,溫度值差距太大,腦門不同位置溫度都差距好幾度。


斯諾登19


很高興能夠回答您這個問題

一、有個叫【體溫檢查】的軟件,在華為市場裡可以搜到,感覺不太準,每次測都不一樣,大家有發熱的嗎?發熱的試一下看看準不準。這個好像是國外的軟件,另外多說一句,這個軟件帶的廣告真多。

二、華為手機本身是不支持測血壓、測室內溫度、測體溫、測心跳功能,可能是因為體溫檢測儀需要很多零件,也太厚了,不適合安裝在手機上,不過最終科技肯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三、全國疫情期間,隨便一個小區進出都要求測量體溫,如果華為手機能夠突破這個功能,簡直酷酷噠,瞬間吸粉無數,也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最近華為的鴻蒙系統和HMS對抗谷歌的安卓系統和GMS,華為公佈了很多硬核的東西,可謂深得民心,大家對華為的期待也就更高了,還是希望在這次戰役中,打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戰役,完美逆襲全球。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或者給你更多啟發。


人圭科技


手機廠商對於這個功能基本不太積極,因為並不剛需,而且會提升手機額外生產成本。

要談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看看原理,儘管現在有一些APP宣稱可以測量體溫,但是相比傳統的體溫計並不準確。這些APP手機測體溫的原理大概是通過熱敏電阻傳感器(NTC),電阻隨溫度變化而變化。而如果再不增加其他成本情況下,藉助手機內部熱敏電阻傳感器來實現溫度計,這樣顯然不科學。因為手機內部NTC一般只測芯片溫度和電池溫度,用的時間久了,機器熱起來就很不準了。

如果要實現真正的體溫計,那麼就要手機單獨內置sensor(熱傳感器),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導致手機成本提高了,這個功能並不是每個用戶剛需。

目前一些手機廠商普遍的做法是,研發手機APP只是用來監控體溫數據。比如小米智能體溫計,本身並沒有測量功能,而是作為配套的管理軟件。所以大多數這類APP僅僅是作為存儲與數據分析。


科技之窗


一、沒有硬件參與的APP,就是耍流氓

要想真的的測得準,需要有硬件參與,即專業的硬件發射紅外線來檢測體溫,再通過手機APP將檢測到結果反饋出來。

如果手機本身沒有這些東西,搞個這樣的APP出來,可以說是甩流氓,根本就是假的,沒有任何意義。

二、如果從硬件上增加,就沒有什麼必要,反而增加成本

說真的,其實也就是現在的這種情況之下,似乎有了這種需求。放到平時,這種需求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是個偽需求,根本就不會有人用這個功能。

而相反手機廠商要增加這個功能,不僅是成本上的上升,還會有其它研發、設計上的成本增加,所以從實際來看,非特殊時期,這樣的功能完全沒有必要的,也不會有廠商幹這個。

三、有專業的這種設備,額溫槍什麼的,也便宜

另外,如果大家真的有這種需求,買個額溫槍就是了,這種設備更專業。

事實上,站在市場或用戶的角度,也應該讓專業的設備幹專業的事,而不是一個手機搞定所有的功能,以後手機變成飛機,變成汽車,變成釣魚杆,變成鋼筆,變成菜刀,什麼都有,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切實際的。


互聯網亂侃秀


單說app的話不難,就是讀取傳感器數據的軟件。應該說沒太高的技術含量。

要做手機紅外測溫,要有硬件參與,就是紅外測溫傳感器

一,這是普通紅外體溫計的探頭,大概在1立方厘米左右,需要做的是將其小型化以安裝在手機裡。

並且配以相應的信號處理芯片、電路,當然這可以集成在主板裡,但以目前手機模塊化趨勢,還是單獨做出來以排線與主板連接比較好,也方便後續維修。

二,另外一個思路是外設測溫配件,以無線或有線連接手機讀取數據,這樣在不改變現在手機配置的前提下,可以實現測體溫。

不過這就感覺是脫褲子放屁了,有現成的紅外體溫計,還要配件幹嘛?直接可以看體溫,幹嘛還要打開手機看?多此一舉了

總的來說,要實現手機測體溫,軟件、硬件的技術難度都不大,問題是真的有必要嗎?

手機內空間寸土寸金,硬塞進去個紅外探頭。個人覺得真沒必要!


鯨魚拆解


隨著硬件技術和軟件編程變得越來越複雜,作為自診斷工具的移動應用程序在去年有了顯著的增長。最新的產品來自Fraden Corporation,該公司最近宣佈,由於其具有用於智能手機的內置模塊的新型紅外測溫儀技術,該產品已獲得“具有集成電磁輻射傳感器的無線通信設備”的美國專利。

基本上,他們開發的技術是智能手機中內置的新型紅外傳感器,使用戶無需進行任何物理接觸即可測量人或物體的溫度。Fraden Corporation開發了用於智能手機的溫度傳感器技術。

新手機傳感器技術的背景

Fraden的智能手機傳感器可與手機的數碼相機配合使用,並花費不到一秒鐘的時間來記錄讀數。

Fraden傳感器要求用戶指向人或物體的面部以記錄溫度讀數。更具體地說,該技術的重點是使用非接觸式紅外傳感器,該傳感器可檢測從所有表面自然發出的紅外信號。用戶只需將手機對準患者或物體的面部,它就會立即記錄內部溫度。

將傳感器裝入在當今的智能手機中,無需對手機本身進行任何實質性的更改:整個紅外溫度計都封裝在一個小型陶瓷SMD模塊中,該模塊包含工作在5至15 µm光譜範圍內的紅外光學器件,紅外傳感器,信號調節器,ADC和I2C串行輸出電路。

應該注意的是,傳感器也可以包裝到帶有通孔端子的TO-46標準罐中。進一步的定製可以將攝像機高度降低到4毫米。成本取決於數量,組件的總增量成本在1.65美元至2.50美元之間。

Fraden傳感器非常小,不需要製造商對設計進行任何重大改變。沒有製造商需要考慮的突出零件。傳感器位於攝像頭鏡頭附近,因此在溫度測量期間,攝像頭可以幫助定位從中檢測和測量紅外信號的物體。除此之外,包含這項技術的手機將看起來與無傳感器的手機相同。

能力

紅外熱像儀有兩種工作模式:醫用溫度和無生命溫度。前者進行一次快照測量,而後者則連續測量並顯示溫度。

為了測量人體溫度,紅外鏡頭的位置應距皮膚0.5至6英寸。醫療溫度範圍為93至108°F(ISO要求的臨床精度為±0.3°F)。

為了測量無生命的物體,可以將透鏡放置在從0.5英寸到所需距離的遠處(真正需要的只是目標物體的表面區域,從該表面收集IR輻射),相機的鏡頭的視角約為15°。

誰將從這項技術中受益?

該傳感器可檢測到-22°F至+ 400°F的溫度範圍,因此無論在廚房(烹飪,冷藏),浴室(沐浴水,淋浴溫度),在學校(科學實驗),工業部門(汽車,化學加工,建築)等。

Fraden傳感器可用於幾種不同類型的讀數。但是,明顯的目標受眾是有小孩的父母,護士,醫生,獸醫,檢查員或其他可能很難記錄人,動物或物體溫度的人。

“大多數智能手機型號彼此之間相差無幾,只有很小的變化,” Fraden Corporation總裁,技術共同發明人和非接觸溫度測量專家,擁有50多項專利的雅各布•弗拉登博士解釋說以及流行的Thermoscan耳溫計的發明者。“具有突破性功能的供應商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日常使用,例如讀取孩子的體溫,可以與競爭對手保持距離。我們相信這項新專利可以成為智能手機制造商的重要競爭優勢。”

總結

就目前情況來看,Fraden的傳感器已達到ISO標準,並準備立即推出該技術。實際上,該公司已經將傳感器提供給在手機市場上有重要業務的合格公司使用,所以我認為華為可以嘗試跟這家公司合作,只要在相機裡面做一點改變,並不會對相機性能造成損失,而且可以做到紅外線探溫效果,是挺值得嘗試的一件事情。


大魔王Hacker


這個的話,在手機上是可以實現的,但前提是這款手機上面有紅外線掃描器,如果說你沒有這個功能的話,那你有這個APP也是沒辦法檢測出來的

所以說還得硬件跟得上才可以

如果新手機搭載了這個功能的話,那它將會是一個新的賣點


追不上的科技


你想多了吧,又要加硬件,照華為的尿性這手機怕得加價一千,買個溫度計才多少錢


扯淡之閒


現在一部紅外體溫槍400-500塊,隨身攜帶也不方便,華為的研發實力完全有可能手機集成體溫掃描功能


手機小林哥


對於華為來說 這個在技術上應該不難 只是沒啥必要 如果沒有疫情的情景誰沒事測啥體溫啊?增加成本搞些沒用的東西我想沒人會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