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屬於鞏俐的演技,叫“秋菊”

假如將電影比作是導演窺探一個故事的獨特視角,那麼演員便是去真實地還原導演心中想要的故事,而演員對故事還原的真實程度,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演技”。演員好的演技不僅是對導演心中故事角色的表達,而且還要將這種表達能通過大銀幕深深地刻印在觀眾的心裡。電影百年以來,有許許多多偉大演員扮演的角色深入人心,成為影史經典,如馬龍.白蘭度飾演的不怒自威的黑手黨老大維克多.柯里昂,如卓別林飾演的留著小鬍子,穿著肥褲子,戴著破帽子的流浪漢,如湯姆漢克斯飾演的智商只有86,卻勇往直前的阿甘,如張國榮飾演的“不瘋魔,不成活的”戲痴程蝶衣。當然也有今天我們要談的主角,那個電影開場10分鐘,仍然沒有被觀眾意識到是鞏俐扮演的角色秋菊。

有一種屬於鞏俐的演技,叫“秋菊”

說到鞏俐,我們最先想到的標籤一定是“謀女郎”,也的確,作為張藝謀轉型導演之後,第一次合作的女主角,鞏俐的亮相和張藝謀一樣驚豔。他們憑藉著合作的《紅高粱》不僅驚豔了國內影壇,甚至他們還讓國際影壇對華語電影刮目相看。在1987年,《紅高粱》一舉獲得柏林電影節上的金熊獎,為華語電影樹立了一座新的豐碑。而張藝謀自攝影師、演員這兩種電影職業上獲得成功後,再次憑藉執導《紅高粱》延續了自己輝煌的電影生涯。而鞏俐則憑藉《紅高粱》中的九兒一角,第一次拍電影便享譽國際。

這部影片之後,鞏俐試著參演了幾部商業電影,但是除了和張藝謀主演的《古今大戰秦俑情》都沒有取得太大的反響。在1990年,鞏俐和張藝謀再次迴歸到文藝電影的創作路線,他們先後合作的《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均在國內外取得不錯的反響。而這段時期,張藝謀最成功的作品莫過於1992年上映的影片《秋菊打官司》,這部影片不僅獲得了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的第46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的最佳影片金獅獎,而且鞏俐還憑藉秋菊這一角色獲得了同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的金棕櫚獎。

有一種屬於鞏俐的演技,叫“秋菊”

回看鞏俐的電影生涯,她參演的角色經常是我國舊社會婦女的被壓迫形象。然而鞏俐本人並沒有太多的農村生活的鄉土氣息,由於打小熱愛表演,她大部分時間是在演藝圈度過的。而鞏俐之所以能夠將角色把握得如此到位,能夠在銀幕上贏得以“嚴苛”要求著稱的張藝謀的認可,這其中除了張藝謀的指點外,也離不開鞏俐本人的善於揣摩和刻苦鑽研。當年能夠贏得“九兒”這一角色,鞏俐並不被大部分人看好,甚至故事的原著作者莫言在回憶第一眼看到鞏俐的印象時曾說過:“我懷疑張藝謀看走了眼,擔心這部戲將砸在她(鞏俐)手裡。”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我(莫言)的判斷錯了”。

可見鞏俐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形體上或者天賦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鞏俐非常善於把握住角色的內心活動,以及導演希望通過演員要表達給觀眾的光影景象。鞏俐曾談到和張藝謀的合作時說過,張藝謀不會在劇本中給演員太多的提示,他需要的是演員自己去揣摩劇本的內涵,而鞏俐恰恰是這樣的一位演員,所以無論是鞏俐還是張藝謀,他們的優秀表現不僅成就了偉大的電影,他們也成就了彼此的電影夢想。

有一種屬於鞏俐的演技,叫“秋菊”

《秋菊打官司》這部影片,是張藝謀導演所擅長的文學改編影片。然而不同以往的是,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由舊社會變更到了影片創作時的當下年代。為了能夠更好的反應那個年代的特色,張藝謀在這部影片中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拍攝方法——“偷拍”。這種拍攝方法由於要一遍遍的嘗試和重拍,不僅比正常拍攝的方法浪費膠捲,而且對演員的要求還特別高。這部影片中除了鞏俐外,還有劉佩琦、雷格生、戈治均等一眾演技派“狠角色”。

為了能夠演好秋菊這個角色,鞏俐在拍攝這部影片時,化妝的唯一目的竟然是扮醜。而鞏俐本人也可以找那個年代農村女性的動作特點。而為了讓鞏俐更契合影片主角的氣質,張藝謀把劇本中秋菊的角色修改為孕婦。這種異形態的運用,很好掩蓋了鞏俐身上和角色契合的不足。和很多電影中主角特別被關注的拍攝演藝方式不同,《秋菊打官司》這部影片則刻意將主角“淹沒”在一群群眾演員中,甚至在影片首映時,電影放映了十多分鐘,很多觀眾還沒有注意到秋菊是由鞏俐扮演的。

有一種屬於鞏俐的演技,叫“秋菊”

這種大道至簡,大音希聲的演技方式,讓鞏俐扮演的角色很容易便走入了觀眾的內心。特別是在那個年代走過來的70、80後一代人,在看到鞏俐扮演的秋菊時不僅不會感到醜,反而會找尋到記憶深處的親切感。除了扮相上的功夫外,影片中秋菊還操著一口陝西腔調,這種語言和形體上的結合,儼然讓鞏俐融入到了一個時代,融入到了一個當地的鄉土氛圍中。

除了特別對人的塑造外,影片為了把觀眾拉進那個時代的氛圍深處。他們還選取了很多充滿生活化的場景,據說整部影片中50%的鏡頭是通過偷拍完成的,而影片中的演員中,有90%是“就地取材”的群眾演員,他們在影片中的角色往往和他們現實中的職業是契合的。而鞏俐在一群這樣的演員中,在這樣的拍攝氛圍中,她要使得秋菊這個角色成功,她所要做的就是融入其中。而張藝謀為了保持整部影片的寫實風格,他的鏡頭走位,都是參照紀錄片的方式完成的,固定機位,固定視角的拍攝,使得演員要回歸到當下環境的生活狀態和節奏。

有一種屬於鞏俐的演技,叫“秋菊”

而這些都是對鞏俐演技的挑戰,她飾演的秋菊這一農村女性的角色,要去城裡住旅店,打三輪,賣辣椒,寫訴狀,以及整個過程中屬於那個年代的生活化場景討價還價等。鞏俐都要融入到秋菊的狀態中,在表現出這個女人好強的同時,鞏俐還要體現出秋菊身上質樸的特點,以及作為一個那個年代的農村人,對法律的懵懂,對鄉情的練達。

鞏俐在秋菊這個角色的新舊衝突之間,強悍和人情之間,固執和變通之間,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契合點。而與此同時,鞏俐還刻意將自己這個主角隱沒在一眾群眾演員中,無論是通過獨特的攝影視角,還是通過自己顫動而欲言又止的嘴唇,焦灼而堅毅不屈的眼神。鞏俐都很好地發掘出了張藝謀想要在銀幕上所呈現出的秋菊這個角色的影像內涵,而這部影片中,鞏俐演技的最偉大之處不在於顯現,而在於隱沒。

有一種屬於鞏俐的演技,叫“秋菊”

在隱沒的同時,鞏俐還要演繹出秋菊身上所具備的性格特點。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在表達這個角色的同時,鞏俐至少要有三個大的跨越,首先她要在形體和語言特色上淹沒在那個時代和鄉情的氛圍中。在隱沒的之後,鞏俐還要用細微的表情變化和語調變化,表現出一種內在情感的爆發力。如當妹子找不到時,秋菊在人群中望眼欲穿,欲哭無淚,緊接著當妹子回來時,秋菊還要表現出責備和關心的雙重情緒。但是與此同時,鞏俐還要配合張藝謀“偷拍”這一創作特點,這就使得鞏俐的動作和語言依然要和周遭的環境完全相契合。

有一種屬於鞏俐的演技,叫“秋菊”

影片中秋菊幾次和村長王善堂之間的衝突鞏俐也處理得非常到位,首先秋菊這個角色的基礎是富有人情味和包容心的,但是她卻無法接受王善堂的蠻橫態度,在整個事情的爭端中,秋菊一直在強調的是要村長王善堂一個“說法”。這至於這個說法是什麼秋菊很清楚,但是鞏俐在表現這一情節時,所展現給觀眾的是,秋菊很清楚,但是卻說不清楚。正是這樣的特點,最終引導著秋菊的打官司之路。在幾次的衝突過程中,秋菊通過討要說法,要錢時的衝突,還錢等幾個細節層層遞進。最終將影片的核心主題由模糊到清晰地呈現在觀眾的面前。在影片的最後,觀眾們通過鞏俐扮演的秋菊映照在大銀幕上的疑問表情,看到的是在現代文明和傳統鄉情之間衝突出的疑惑,不解和荒誕。

有一種屬於鞏俐的演技,叫“秋菊”

作為影片的唯一主角,鞏俐很好的駕馭了秋菊這一時代鄉村女性的角色。大銀幕上她即演繹出了現代鄉村新女性敢於反抗舊觀念的進步思潮,同時她還找到了那個年代鄉村女性在社會滾滾洪流衝擊下的懵懂不解。而秋菊這一角色,被鞏俐駕馭的既有隱於時代的鄉情世俗,又有顯於眾人的現代執拗。這一隱一顯之間,展現出了鞏俐的深厚演技功力。

有一種屬於鞏俐的演技,叫“秋菊”

作為出演張藝謀影片最多的謀女郎,作為銀幕上成就最大的謀女郎,鞏俐總能恰到好處的找到張藝謀對於大銀幕的訴求,她通過自己的演技,在銀幕上很好的將張藝謀想要的影像意境表達給了觀眾,這種心靈相通的創作,應該是一個演員演技的至高境界。而“秋菊”這一角色,後來被很多人效仿,如范冰冰出演的《我不是潘金蓮》,如劉德華出演的《失孤》。然而這種演技的開創者只屬於鞏俐,如果非要給它命個名字那便叫“秋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