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東湖評論:相攜沐夕陽,落日餘暉映出強大的希望與愛

「地評線」東湖評論:相攜沐夕陽,落日餘暉映出強大的希望與愛

這兩天,一張照片刷爆了朋友圈。照片中站著的他,27歲,是來自上海的醫生;躺著的他,87歲,是武漢本地的病人。他倆都在與疫情戰鬥,好久未沐浴陽光了,他做完CT,他正推著他回病房。

三月春光,何忍負之?他和他都抬起手,指向太陽的方向,陽光在他們身後拉出長長的影子。這時,一位20歲的志願者陪檢員按下快門,定格下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的這一刻。

剎那夕陽,一瞬永恆,落日餘暉,刻骨銘心……多少人看了這張照片,為之感動,忍不住轉發,細細地追讀這照片裡和照片外的故事。

疫情之下,自由觀賞日出日落成了奢望,而這照片裡定格的瞬間分明訴說著“希望與愛”,它治癒心靈,傳遞溫暖,鼓舞信心,集聚力量,無比強大。刷屏的背後,是無數人的情感共鳴。

照片裡的“凱哥”是一名從上海援助湖北的醫生,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三句話不離團隊和病人,講述了照片裡這位患者的故事。老人剛入院時病情危重、心情低落,對所有人不理不睬,也拒接家人電話。甚至不想待在醫院,要回家。上海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不僅對老人全心救治,還承包了老人所有的生活照料。把老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都逐步穩定下來。

不得不說,是上海援鄂醫療隊的“愛”讓老先生燃起了生命的“希望”,老人在與病毒頑強抗爭、身體好轉後,現在時常在病房裡唱起歌,“春季到來綠滿窗,大姑娘窗下繡鴛鴦”,歌聲蒼老卻洪亮,他對醫護人員說,出院的時候要為他們唱一曲《何日君再來》。

關於生的希望,沒有人比此刻正被病毒裹挾的人更急迫。但是你看,哪怕是重症,哪怕是高齡,這位老先生也懷著希望和浪漫,歌唱起來。

這樣樂觀積極的畫面每一次出現,總能帶給人希望和力量。方艙醫院裡,病患和醫護人員一起跳起《火紅的薩日朗》,大概是這個冬天最動人的舞姿;“清流哥”在病床上從容淡定讀起書,讓人看到這座城的文明和希望。

在目前尚無特效藥的情況下,樂觀無疑是一劑良藥,抗疫的日子當然“苦”,但身處病房裡的人尚能在悲傷裡看到希望,後方的人們更當汲取力量,每個人也當奉獻力量。

而這張照片的拍攝者就是一名默默奉獻力量的志願者陪檢員。他是武漢的大學生,說自己之前在家隔離了近一個月,但想為這座城市做點事情,就主動報了名。每日的工作需面對患者,在陪伴病人的過程中,他經常被溫暖到,現在一點也不害怕了,反而充滿力量,覺得很有意義。

這照片裡裡外外的人互相扶持、互相治癒,這大概就是守望相助的力量,一如這照片“相攜沐夕陽”。

而這個故事,只是目前全國上下同心抗疫無數小場景中的一個。疫情來臨,大家同呼吸共命運,就真的有那麼多不期而遇的“愛”,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而組成這兩個詞的,是許許多多豐富生動的人。一束光簇擁另一束光,一點情感點燃更多的溫暖。守望相助,性命相托,彼此溫暖,匯成暖陽。

正如一位在這張照片下評論的網友所說,“餘暉之後,還有滿天星海,還有明日朝陽。”近日,抗疫阻擊戰態勢向好,人們的心態也轉暖。我們有理由相信,面對疫情,英雄之城武漢一定能挺過去,我們偉大的祖國也一定能過關。

勝利之時,能自由沐浴陽光的時候,再來回憶這段歷史,再來看看這張照片,還能從這“一瞬永恆”中,感受到鑽心的暖,那是比病毒更強大的希望與愛。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