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到底是谁误杀了谁,“死”的是人,是城,还是“人心”?

细思极恐,我本想看一场悬疑烧脑的电影,没想到附赠了一部人性善恶扭转的悲剧……

<误杀>:到底是谁误杀了谁,“死”的是人,是城,还是“人心”?

1.明线:是谁误杀了谁?

先说一说电影的明线:悬疑。

从这个角度出发,毋容置疑,这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的主线,误杀,跟随着电影镜头的呈现,给人的感觉是女儿“平平”的那一下锄头,砸死了“素察”,因为“素察”倒下后,妈妈“阿玉”快速地试探过“素察”,是没有呼吸的。

但是电影给了几个细节:"李维杰”讲解吞舌会导致昏迷者窒息(没有呼吸);“阿玉”运载“素察”去墓地时,压过水管的震动;最后打开棺材时,棺材板上手指的抓痕的血迹;“李维杰”回忆里,“素察”是正面朝上的;包括电影一开始的故事,越狱成功但最后窒息而死。

以上细节都表明,“素察”只是被“平平”砸晕而已,并没有死,但是“素察”在晕过去时出现了吞舌无呼吸,所以“阿玉”没有探出鼻息,但是“阿玉”在运载过程中的发生了剧烈的震动,导致“素察”的嘴巴松动,吞舌情况缓解,后面慢慢醒过来;但是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被埋在了棺材了,只能拼命挣扎,留下血痕,最后在棺材里缺氧窒息而死。

所以主线误杀,是妈妈“阿玉”误杀了“素察”。

但是这场电影真的只是一场误杀,一条性命而已嘛?

不是的……

2.隐线:是谁误杀了谁?

先给第一个答案:“李维杰”误杀了善良诚实的自己;

大家可还记得最后记着问杂货铺老板“颂恩”时,“颂恩”那模棱两可的眼神,和给不出答案的表情?

为什么,前面“颂恩”帮“李维杰”作证的时候,是那么勇敢无畏,是那么义正言辞?

是因为“李维杰”过去几十年的善良诚信,这是最好的人品,是刻在他身边每个人心里的善良诚实。但是这次,李维杰用“蒙太奇”欺骗了这些认为他善良诚实的人。也许这种欺骗有绝对正当的理由,因为要保护家人,但无论如何这都是真实的欺骗。

我觉得假使“李维杰”开口让“颂恩”他们帮忙做伪证,他们也一定不会推辞,因为你正义且善良。但“李维杰”你使用了欺骗,纵使你是正义的,但你还是骗了“我们”。

他误杀了诚信的自己,诚信和欺骗是人心里的一对标签,非黑即白,黑了,无论你再怎么洗,都白不回来。

<误杀>:到底是谁误杀了谁,“死”的是人,是城,还是“人心”?

第二个答案:“李维杰”误杀了一对父母,误杀了一座城;

虽然“素察”罪不至死,但我不会为他的“死”挽回,因为他有罪,但是他的父母没有。“素察”的妈妈“拉温”不是一位好的教育家,因为过分溺爱儿子,所以她儿子的犯罪,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她是一位优秀的警察局长,从开篇的破案,到整个案件追查,她忍着巨大的悲痛,也几乎没有滥用职权,除了明示混混警察殴打“李维杰”,也只不过是为了追查真相。

“素察”的父亲“都彭”没有过多的镜头交代,但假设印度人都不是愚民,那从他被拥戴的情况来看,“都彭”是一位好政客,未来也可能是一位好市长。

结果因为“李维杰”假设了素察父母会跟那个混混警察一样坏,而导演了这一幕。而且这一幕,引发了一座城的动荡,这种级别的“误杀”,虽然电影里没有看到死亡的镜头,但从街头的萧瑟来看,难道没死人,难道不会有更多的妻离子散!!

试问这对父母,这座城市,何罪之有??

<误杀>:到底是谁误杀了谁,“死”的是人,是城,还是“人心”?

第三个答案:“李维杰”误杀了一代人;

他的小女儿“安安”在结局处,把70分的试卷改成了100分,这个情节已经跳脱了剧本,不是因为太像故事,而是因为太过真实。

“安安”学会了欺骗,为什么只有她学会了欺骗?

这里讲一点心理学知识叫“选择性注意”,因为当时的结局是好的,所以“安安”已经忘记了全家人因为要欺骗证人,欺骗警察,被殴打,被关押这些不好的过程,她只选择性记住了:“欺骗”带来了“美好”的结局。而姐姐“平平”和妈妈“阿玉”都不会喜欢欺骗,因为她们经历了真正的痛苦,但是“安安”没有经历,所以安安会记住欺骗的好。

只有“安安”会吗?

不,“安安”这一代人都会记住,因为“李维杰”的智慧(欺骗)闪耀全城,“安安”们都会记住:强者要使用权利,弱者要学会欺骗。而结局“李维杰”的“道德”自首真的能挽回“安安”们心中对“欺骗”的认可吗?

我的答案是:自欺欺人罢了;(原著没有自首,听说是为了过审查)

一如我篇中所讲,诚信与欺骗,非黑即白,而黑过了,不管再加多少白,都还是黑……

<误杀>:到底是谁误杀了谁,“死”的是人,是城,还是“人心”?

3.人性的善恶

我不是刻意损害“李维杰”的形象,我只是在故事的假设里做我对人性的假设,不一定合理,但如果你能与我同频,你也一定能看到故事里“人性”的矛盾。

“李维杰”信佛,佛教信因果,讲轮回,要度己度人,前期他也表现出来了“度己度人”的这一面,给和尚布施,替弱者出谋;而中期“李维杰”对待这个误杀事件的做法却是:只度己,不度人,这里是第一次矛盾;

再普及一个心理学小知识,“李维杰”保护家人,本心其实是要维持自己对家人的爱,和拒绝因为保护不了家人而带来的愧疚,所以才会有那句经典对白“我没有什么本事,能做的只是挡在你们前面”,本质还是度己,而非度人。

而结局的高光自首,“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做法表面上是“度己度人”的做法,本质却又是“不度人,只度己”,这是第二次矛盾。“李维杰”这么聪明,在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可逆的灾难,明明知道他的家人一定也会去自首,难道会想不到,隐瞒真相折磨自己,才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吗?

他利用了底层人民对善的认可,去对抗自己假设的权利黑暗,又再用自己“问心无愧”的自首,去伤害底层人民因为对善认可而为他伸张的正义,这还是“误杀”吗,这是对人心仅存那点“善良”的真杀啊。

所以这不是一部悬疑剧,这是一部人性的悲剧…………

我是kandy境,观点不一定对,但思考一定真实,如果同频,求转发推荐,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