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如果慈禧比光绪早死,光绪帝变法会成功吗?变法成功清朝会延续吗?

快枯黄的野草


1898年6月11日,随着《定国是诏》的颁布,光绪帝的变法正式拉开了帷幕。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仅仅维持了103天,就在慈禧的镇压下以失败告终,光绪被囚,六君子惨死,康有为、梁启超出逃。如此看来,似乎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是导致变法失败的罪魁祸首,若是慈禧死在光绪之前,那么这场变法的结局会有所不同吗?

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在此局势下,变革旧的制度和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已然成为世界潮流。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俄、德、日、意、奥等相继步入帝国主义阶段,由此加紧了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

而此时的中国在清政府昏庸无能的统治之下,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严重与世界脱节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正是西方列强虎视眈眈的目标。随着鸦片战争的打响,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了侵略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逐渐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被瓜分之势。随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步丧失的厄运,甲午战争的惨败更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中国陷入生死攸关的境地。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在帝国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民族资本家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如此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下不断壮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自此,一大批先进的维新知识分子也应运而生。

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到“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维新主张,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开阔眼界、解放思想,为戊戌变法的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炮火和维新思想的日益高涨,身为一国之君的光绪帝也意识到,唯有变法才能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国。他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戊戌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光绪帝先后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然而在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帝寝宫,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紧接着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自此,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

慈禧是导致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之一,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而采取的压制行径,更是直接宣布了变法死亡。但若是没有了慈禧的阻碍,变法就一定能成功推行下去吗?

纵观整场变法,看似时机妥当、准备周全,实则不然。作为变法的主要引领者,资产阶级维新派显然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一则,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依旧掌握实权,势力强大,起初老人家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不过是基于大权在握的小打小闹,可一旦触及自身利益,变法分分钟就能被叫停。

二则,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也存在诸多不足。其一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例,前者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后者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甚至连部分开明人士都说服不了,更不用说让守旧派诚服。其二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三,维新派及光绪帝在实施变法上过于冒进,从罢免军机重臣翁同龢到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操之过急且失之过重,不免叫人心寒。

究其根本,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才是导致其失败的更主要原因。所以即便失去了慈禧的阻碍,变法依旧难以长久。

1989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较为详细的对变法内容进行了阐述,自认为是一次的彻底的变法,然而不动摇皇权而只变革制度和国家机构,于洋务运动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光绪帝也好、康有为也罢,其实都是闭门造车,对于车是什么样,他们所知都有限。所以,纵使变法成功,困于封建皇权的清朝不变更统治,也根本不可能延续。

正如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喜所所言:“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缘由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详细战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呈现一个使变法胜利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络的强大的促进变革的政治和经济力气。”因而清朝的覆灭,是必然的结局。

《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戊戌变法》

《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


历史战争


不可能成功。1光绪年轻气盛,志大才疏,能力和气场差太多,家天下观念难变。2.内部的既得利益团体难以摆平,民众基础极差,缺少动力和积极性。3.缺少现代先进政党管理团队参与,社会驾驭不足。4.外部帝国主义势力虎视眈眈,他们以分肉为目的,根本不想让中国强大。基于这种判断,不可能成功。


牛义顺义牛


历史没有如果,诸葛亮未顺应天时五次北伐尚且失败告终;如慈禧早亡,光绪变法,同样需天人辅之,但未必能成功,康有为属理想主义者,遭遇困难同样比谁都跑的快,谭嗣同倒是可以康慨赴义,这也是改革或说是革命的必然,没有鲜血和代价无法让遁路者铭记!


九哥57143


袁世凯会兵谏,北洋猛将如云,会改革,但袁世凯会以驱鞑复汉上位,


彭敦玮


历史说实在话不可以假设。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事实又怎么可以改变呢?更何况据考古学家论证,光绪事实上就是被慈禧毒杀的。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就从假设的角度,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第1个,慈禧为什么要杀光绪?作为事实上的满清最高统治者,统治了几十年的慈禧太后,其权谋手腕比光绪不知道高了多少倍,王公大臣忠于慈禧太后的也比忠于光绪的不知道多了多少倍。电视剧《走向共和》里面有一句台词就说得很清楚了,“太后的手指头都比皇上的大腿粗”。所以,从维护其自身地位,以及维护跟随她的王公大臣的地位的角度出发,一旦发现光绪帝打算改弦更张,通过改革动摇她的统治地位,她就必然不能容光绪于她身后。本来她只是想废光绪帝而不是杀他,但是国内外阻力太大,所以作为权某家的她就利用了下毒这一手段。

第2个,光绪帝的改革能否成功?历史上成功的改革,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没有最高统治者的认同,没有官僚体系的认同,没有民间大众的认同,没有一个改革是可以进行的下去的。从慈禧不同意变革,百日维新草草收场,就知道最高统治者和官僚体系对关系和康梁推出的改革是不赞同的,此其一。从八国联军入京民众的袖手旁观,可以看出民众和清政府早就已经是两张皮了,民众根本不关心清政府的所作所为,清政府也没把广大的民众作为他的子民,量中华之国力,结异族之欢心,清政府只是把自己作为统治者,而不是全民族的利益代言人。改革的三个要素一个都不具备,决定了光绪帝的改革不会成功。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国外列强也不会乐意见到清政府的改革大获成功,小打小闹补强可以,像沙皇彼得之以沙俄的改革,让清帝国成为世界列强之一,这是当时的列强绝对不会同意的。

时代的潮流势不可挡,已经全方面落后的清国,已经被时代抛弃了,清帝国的灭亡不是通过光绪帝改良式的改革可以挽回的。


三秦说书


不会成功

如果慈禧在1898年之前去世,光绪帝将会掌握所有权力,但是一些顽固派仍然存在,会给改革很大的阻力,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维新派只是上层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中国真正的命运,一定会在世界潮流中落后,还是会挨打,受欺负,最终还会被其他制度取代,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君主立宪制是行不通的。


历史的流浪者


不会延续,因为变法脱离了群众,一部分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走在前面的思想家任何时代都有,但是戊戌变法仅仅是一部分人的先进思想,不能形成社会舆论,没有得到社会普遍群众的认同,而且变法实施的细则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不符!民族矛盾成为了当时最主要的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