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约束不了种植户!加工企业更渴求“订单农业”

近年来,农产品滞销报道时有发生,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反复出现。“丰产不一定丰收”、“增产销路受阻”,“少了就贵,贵了就多,多了就贱,贱了就少,少了就贵……“更是反复出现。


合同约束不了种植户!加工企业更渴求“订单农业”


而这些现象都与传统农业下“先生产后找市场”的生产销售模式脱不开关系。


如何才能让农产品能够立马卖出去?市场需求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到底该种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一种新的农产品销售模式“订单农业”。


为更具体地了解和理解订单的作用,在企业和种植户谈好订单的同时一定要完善相关书面合同。当然了订单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双方都能遵守规则,形成一种约束力能够更好的执行。


但是对于一些不讲诚信不遵守规则的人来说只能是白纸一张,所以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间一定要仔细,尽可能的把问题都考虑进去。


第一,把质量兴农落到实处。政府号召高质量发展,最终还是得生产者愿意种植优质产品,这就需要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生产,总与普通产品有些不同。如果不能优质优价,生产者就不会有积极性。


第二,把优质的标准落到了实处。有不少品种,在试验田中是优质,而到了农民的大田里,就不行了:或者是抗性太差,或者是产量太低,等等。在订单农业中,是否优质,光科研人员说,还不算数,还要听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意见。


从合同上看,是企业主导,这是对的。因为,企业主导,就是消费者主导。因此,在订单农业成为主要趋势时,科研人员培育的优良品种,就要首先获得加工企业的认可,加工企业认可的优质,才是真正的优质。


而加工企业,是绝对造不得假的,否则,就要付出实际的经济代价。同时,也需要生产者的认可,优质的同时,产量也不能差,否则,农民也不会愿意种。


第三,通过合作社组织,把订单农业落到了实处。与该加工企业签订订单的生产者,大的,面积超过万亩,小的,也超过千亩。签订订单的乙方生产者,除了个别种植大户,基本上都是合作社。


这是极为关键的一点。可以说,对于大田生产来说,没有合作社,订单农业就难以存在。这是因为,加工企业,是没有办法与成千上万农户去一一签订订单合同的。因为,那太麻烦,并且,农民如果不想卖给你,签了也是白签——企业没有办法与数量庞多的小农去打官司。


目前订单农业当中有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加工企业对订单农业的渴求,极为强烈,甚至比农民生产者更为迫切。因为,优质,意味着更好的市场,更高的收益。而没有订单农业,获得规模化的、规格化的优质原料,就非常困难,乃至不可能。


订单农业,其实并不新鲜。最早的订单农业,好像是肉鸡饲养中的公司加农户模式。之所以肉鸡生产成为先行者,可能是因为肉鸡生产规模的扩大,比较容易。类似的模式,后来又发展到生猪等。


对于蔬菜和水果来说,订单农业的需求,生产者更为迫切。这是因为,蔬菜和水果与粮食作物还不一样,自己食用的比例很低,主要是为市场生产;产品的市场波动性大,风险性大;难以储藏运输,储运成本很高。


农村土地实行了“三权分置”之后,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会出现一些专业大户,一些雇工农场;同时,各种新型合作组织的发展也大大加快。这些发展趋势,都为订单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未来,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一定与订单农业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订单农业之推行,最关键的因素,是协议合同的执行。或者说,是商业诚信。没有诚信,就难有订单农业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