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修心方法(6):練就“心生智慧”的能力


《西遊記》中的修心方法(6):練就“心生智慧”的能力

佛祖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看見夜空繁星覺悟成佛後,說的第一句話是:“奇哉!奇哉!奇哉!一切眾生,個個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無師智,自然智,一切顯現。”的確,人人心中皆有智慧,誰能破迷除障,讓智慧顯現出來,誰就能活得自由自在,得到真正的幸福。

《大學》開篇就告訴我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其中“得”就是指得到“智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定靜生慧”。同時,這段話中也表明了儒家修心的次第:知、止、定、靜、安、慮、得,我稱之為“7步生慧”。王陽明和吳承恩都是按照這個次第修心的,他們都練就了“心生智慧”的能力,為後人留下了獲得智慧的線索,一部心學和一部《西遊記》。今天我們需要探討的,就是如何站在古聖先賢的肩膀上,更快地走完所有的修心次第,讓我們看得更遠一些。

英國詩人愛•揚格說:“高官厚祿許會從天而降;金銀財富許會不求自來;可是智慧非得我們自己去追求不可。”

深以為然,深有體會,知識易得,智慧難求。

然而,繁星縱變,智慧永恆。人這一生,如果只追求功名利祿,忽略了內心智慧的開啟,渾渾噩噩地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

《西遊記》第七回中,如來的五根手指變成一座大山,把悟空壓在山下,終於讓這顆躁動不安的心安靜下來,走上了“定靜生慧”的修心之路。

《西遊記》中的修心方法(6):練就“心生智慧”的能力

“心生智慧”的能力是本自具足的,但又是極難獲得的,只要掌握了“修心”的方法,人人都能找回這隱藏的能力,讓自己終身受用。

|01智慧從內心生出來

人的智慧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從心生出來的,因為心的根本屬性就是“生”。前文提到的,把放出去的心收回來,目的就是要滋養它,使它茁壯成長。因為只有心強大了,充滿生髮的能量了,才能從心中生出智慧來。

《周易》中有一句:“生生之謂易”,揭示了生命“生生不息”的道理。其中的“生生”二字,正是人生智慧的寫照。在人的肉身死亡之時,心不會隨之消亡,而是和死亡的肉身脫離,進入下一個輪迴的“生”。所以這裡有兩個“生”字,第一個“生”是指活著的這一生;第二個“生”字是指肉體死亡後進入的下一生。生命就是這樣變化延續,雖然肉身不同了,但是心卻可以永續輪迴。所以人類社會在前進,宇宙也一直在發展。這就是生命、人類社會、以及整個宇宙的運作規律。

《西遊記》中的修心方法(6):練就“心生智慧”的能力

《周易·條辭傳》說:“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說“天地之間最偉大的法則是生命”。可以這樣理解:整個宇宙的智慧傾向就是“生”的智慧,而這種本然的智慧就是萬物得以生成的根本依據。應該說,這個“生”包含了生命、生髮、生成、生長等等使生命蓬勃的方向。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上天有好生之德。這就是“心生智慧”的根本原因。

陽明心學中有一個“培根之說”的比喻,一粒種子種下去,發芽生長、抽枝散葉、開花結果,這就是“生”。這個果就是種子,再把它種下去,它又進入下一個從發芽到果實的週期,這就是“生生”,也就是“生生不息”。宇宙和人類社會就是這樣不斷地、一個又一個輪迴地、生生不息地向前發展。而這種“生”能夠發生,靠的就是心生出來的智慧。這種智慧是心的根本屬性,儒家管它叫作“仁”。

|02修心就是滋養澆灌

如果用種樹來比喻,修心就是通過澆水施肥,修剪枝杈,防治病蟲害,控制好溫度溼度和光照等,讓樹生長得更快更好,早日開花結果的過程。

《西遊記》中的修心方法(6):練就“心生智慧”的能力

我們常說,不要讓心靈的花園荒蕪了。什麼意思?就是要做好園丁,滋養澆灌,讓心靈花園鬱鬱蔥蔥,繁花似錦,這樣我們的心才能花香四溢,才能把美麗帶給世界。只有心中有愛,才能愛人,如果自己內心荒涼貧瘠,還能發出善意和愛心嗎?當然不能,可能只有羨慕嫉妒恨了。

還有一句話:哀莫大於心死。就是指不能發芽生長,開花結果了。修心就是要把將死之心救活過來,並滋養澆灌,讓它不斷強壯,生髮出花朵和果實。這個過程中,土壤不好要改善土壤,溫度不好要調整溫度,有病蟲害要及時消滅,陽光不足要打開遮擋,讓陽光照進來……

這些當然都是比喻,其實我們的肉身就是這個花園,身體內的溼寒病氣就是那些不利因素,還有不好的思想觀念就如同遮蔽了陽光。

此時應該明白並牢記這個道理:要修心先修身。因為“身”是花園,“心”是花,花園不好,花自然不會好。

|03功夫到了才能生出智慧

如同四季交替,斗轉星移,修心也有次第。

《西遊記》中的修心方法(6):練就“心生智慧”的能力

儒釋道各有法門,對於現代人來說,儒家的說法更容易理解和踐行。知、止、定、靜、安、慮、得,7步生慧,其實最關鍵的是“靜”。如果“靜”

的功夫到了,其它都水到渠成。那什麼叫“靜”的功夫到了呢?一個判斷就是無論在是靜坐,還是其他修行時,如果感覺自己沒有了身體,沒有呼吸和心跳,這就說明“靜”的功夫到家了,下一步就能“生慧”了。一個普通人到“靜”一般要分3個階段:

1. 清理身體,讓“花園”土壤肥沃、風調雨順、陽光充足。具體來說就是祛除體內的溼寒病氣這些負面的東西,為耕種做好準備。完成的標誌就是原來的一些“老毛病”,就是多年落下的一些慢性病都好了,比如肩周炎、頸椎病、慢性鼻炎等等,都得到緩解,甚至根除。

2. 讓心停下來,不再躁動不安。心之所以躁動不安,是因為有負面的東西,也就是私慾在不停地牽扯和刺激,讓心停不下來。這些負面的東西有的來自於身體的溼寒病氣,有的來自於思想觀念,只有把這些負面的刺激物都消除了,才能讓心安定下來。

3. 不斷滋養澆灌,讓心開花結果。

這個階段就是通不斷匯聚體內能量,向心源源不斷地供給,讓心得到充分的養分,在時機成熟的時候,自然開花結果,生出智慧。

心生智慧的人,正念正行;心生智慧的人,愛人如己;心生智慧的人,點亮自己,照亮別人。

心生智慧的能力,原本人人皆有,但是因為修心的知見和功夫差別,只有極少數人才能挖掘出來,成為人間的大神。

《西遊記》中的修心方法(6):練就“心生智慧”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