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品种解析~上篇

加关注作者,看下篇更多品种解析

上文~~~~

寿山石品种解析~上篇


寿山石品种解析~上篇


黄田石 产于寿山溪坂,颜色为黄者,都可称为黄田石或田黄石。其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清澈,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其中黄金黄、桔皮黄为上佳,尤罕见;枇杷黄、桂花黄稍次;桐油黄是田黄石中的下品。田黄石中的田黄冻石,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鲜蛋黄,产于寿山中板,是罕见的稀世珍品,历史上列为贡品。此外,还有一种"银裹金田黄",外表包裹白色石皮,肌理为纯黄色,酷似蛋黄的熟鸡蛋,也产于中坂,更为稀贵。

寿山石品种解析~上篇


坑头冻石 坑头洞所出的晶冻各石,除归入以上各类外统称坑冻石其石温润可爱、纯洁通灵,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常见的有黄、红、灰、白、赭、蓝各色,还有非晶冻的坑头石,统称为坑头石,也属于寿山石质地较好的品种。

白高山石 通体纯白高山石的统称。产量高于各种高山石、以色、相、质的不同,分为藕尖白高山石、猪油白高山石、象牙白高山石、磁白高山石等,其中以藕尖白高山石、猪油白高山石为最佳。

黄高山石 指纯黄色的高山石,石质凝腻纯洁如蜜腊、蜜果。品质佳者可与田黄石、都成杭石相比美

巧色高山石

系二色、三色以及多色相间高山石的统称。石中色泽明丽,色层由浓化淡,逐一过渡,是寿山石多色艺术品的最佳原料,如花果篮、海鲜盘等雕品,非它莫属。

凡高山出的冻石 ,都称高山冻石。质如凝脂,通灵,微透明,肌理隐含棉花细纹。因色泽不同,分为白高山冻石、黄高山冻石、红高山冻石、高山朱砂冻石等。产量稍多可补水坑冻石之不足。

寿山石品种解析~上篇


高山环冻石 高山冻石体中隐有环晕者。环多呈粉白色,大小不一,情趣比其它高山冻石更胜一筹。

高山晶石 高山石中晶莹透明、洁净无瑕者的统称。肌理时含细纹,或黑斑点,或团簇状砂。上等的高山晶石亦似水坑冻石,惹人喜爱。

掘性高山石 系高山各矿床中,游离散落于山坡砂土中的独石,成因类似田黄石,质地莹腻通澈,肌理含萝卜纹,外表亦有石皮。有月白、黄色、红色之分,颇似田石。因久埋山中砂土里,而缺乏田石的滋润水灵。石难觅,较罕见。

寿山石品种解析~上篇


高山桃花冻石 质微透明,色多白、黄,中带细密的红点,深浅大小不一,似三月桃花散落水上,凝而视之,似动非动,如花飘静水。质佳,量少。

高山牛角冻石 色如黑牛角,肌理隐含灰色或灰黑色的棉花纹,质近水坑牛角冻石,细腻、凝结、微透明、产量少。

高山鱼脑冻石 色洁白,质温润,中泛黄彩,肌理有团簇状的棉花纹,或如煮熟的鱼脑状纹。质近水坑鱼脑冻。

和尚洞高山石 产于高山顶上的和尚洞。相传此洞为一个名叫和尚的石农所开,又传系由寿山古禅寺的明代僧侣开凿。洞极古老,石也绝产多年。今日所见的和尚洞石,石性细腻,微透明,色多红中带灰或土红。

大洞高山石 亦产于古洞,位于和尚洞尾部下方,或叫系明代僧侣所凿。因洞深且广,石脉宽阔,故称大洞。所出石材,性坚质硬,有红、白、黄等色,以诸色相间者为多。时有透明、半透明的晶冻出现,分别称为大洞晶石、大洞冻石。

寿山石品种解析~上篇


玛瑙洞高山石 洞居于大洞的尾部,相传亦为明代僧侣所开。石质纯洁多光泽,似玛瑙石,偶有黑中透红者。石中常隐现红、黄、黑、白各色条纹和圈点。近年来石农常在高山各洞采到色质与玛瑙石相似的石材,也称为玛瑙洞高山石。

世元洞高山石 在大健洞后方有世元洞,为清时的矿洞,张世元所凿。石性稍坚,色泽鲜活,常见者有红、白两色。

四股四高山石石 洞邻近嫩嫩洞,因石农合股开采故名。石质比高各石都坚实,透明度好,色泽丰富,有黄、红、白、灰各单色或杂色,是高山石中的优质石。

太极头高山石洞 位于高山峰北之小山岗上,因小山似太极,故名。始采于20世纪30年代,曾出现一批晶石、冻石,可与水坑石比美。石性晶莹灵洁,有红、黄、白色或诸色相间者,是高山石中的优质石种,惜己绝产。

鸡母窝高山石 洞处高山北麓,太极洞的正下方,因地形似鸡母窝而名。自1990年 8月开采以来,己开凿了3 洞。石质近太极头石,晶莹通灵,性微坚,有红、黄、黑各色。在黄色石中偶见极细的萝卜纹,并有石皮,极似田黄石。黑色石中,质

佳者,颇似坑头牛角冻石。

寿山石品种解析~上篇


小高山石洞 位于高山峰东侧,因石中多含杂质,如泪痕点点,故又称"啼嘛石"。有黄、红、白或各色相杂。

白水黄石 产于高山东南面的白水黄洞,质坚而脆,不透明,多裂痕,肌理常见层叠纹,间有各色斑点,外表有黑色或赭黄色的石皮。石因肌理颜色有黄、有白,故分为水黄石、水白石两种。水黄石,又分为纯黄石、干黄石,前者色鲜质细,后者色暗质粗。水白石,多白中带黄,质润灵,微透明,似月洋系的芙蓉石。

都成坑石 又称杜棱石,产于高山东北2千米都成山涧中,明末清初时发现,清道光年间开始大量开采。石质结实、晶莹,色彩丰富,有红、黄、白、灰、紫等色。表里如一,永不变色。

月尾石 又名牛尾石。洞在都成坑北部的月尾溪旁。石质细嫩,石表多光泽,主要有月尾紫石、月尾绿石两种。前者性洁,富有光彩,以色浓如鲜猪肝者为佳;后者以通明翠绿者为贵,但多裂痕,油浸则泯。该洞亦出晶石、冻石,称月尾晶石、月尾冻石。

艾叶绿石 在绿色月尾石中,有色浓如老艾叶者,称为艾叶绿石,淡绿者称艾背绿石。石质松,易干裂,需油养。

栲栳山石 (又称富老山石)洞位于寿山村里洋、外洋交界处的栲栳山上。石质粗松且脆,色有浓黄、淡黄、朱砂、暗紫、深红等,多诸色相间,并有杂色斑点或条痕,俗称"鹧鸪斑"。经磨砺加工,并以油润泽,顿然光彩焕发,恍如佳石。

铁头岭石 洞位于寿山村里洋、外洋交界处的铁头岭山。石质粗糙,有砂丁,多杂质,色多红、白、黄。

花坑石 (又名狮头石)产于栲栳山右。色彩丰富,常有红、黄、白、灰、绿诸色交错于石中。肌理有条痕和层纹。性坚,质粗,雕刀落处,碎片散落。亦有少量色佳质灵者,称为坑晶石、花坑冻石。台湾石界人士称花坑冻石为虎皮冻石。

寿山石品种解析~上篇

下文请关注作者,看更多品种解析,下篇文章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