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公无私?还是不敢?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公无私?还是不敢?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说过。小学也学过,学到的是大禹为了治水,舍小家顾大家的大公无私的精神。但是慢慢的我觉得,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并不是大公无私,而是不敢入家门,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慢慢分析给大家看。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公无私?还是不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治水这件事,为什么要治水,从什么开始需要治水的,为什么又要大禹去治水呢?据《史记》记载:“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也就是说在尧帝时期洪水就已经出现了,而且洪水还非常的大,严重的影响了黎民百姓的生存。所以这个时候必须要治理这个洪水。于是尧急求治水者, 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用不得。”四岳都说:“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舜帝摄政期间,四处巡狩。巡视到鲧治水的地方,发现鲧治水没有任何的效果,干的不成样子。于是把鲧流放到羽山,结果鲧死在了羽山。《史记》记载是流放至羽山,但又有其他记载说是,鲧在羽山被处死。对于鲧的死,有好几种说法,《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尧时“洪水滔滔,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这里说是鲧偷帝尧的息壤围堵洪水,所以帝尧派祝融处死了鲧。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公无私?还是不敢?

额...好像说偏了,言归正传。鲧死后,舜向尧举荐了禹来治水。这个禹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我们来稍微了解一下禹这个人: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大禹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一说在石坳。母亲是有辛氏(今山东曹县)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没错禹是鲧的儿子,舜帝举荐禹就是为了让禹子承父业,完成他父亲的事业。尧逝世后,舜帝正式登位。任命禹为司空,全权负责治理洪水的事。这时请注意了:《史记》记载: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在任命的时候,禹退缩了,想把位置推给别人,但是舜帝执意让他负责。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公无私?还是不敢?

55F 禹总结其父亲治水的经验,得出了堵不如疏的结论。最终是利用疏导的方式,将洪水引入到海洋之中,才平息了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大洪水。据《史记》记载: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由此可见禹是因为他父亲治理洪水不成功,最后被惩罚。大禹虽然又被委以重任前去治水,但他作为罪人之子,自然是诚惶诚恐。所以,大禹不仅在治理洪水的时候全力以赴,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小心翼翼。在他治水的十三年时间里,虽然数次因工作原因路过家门口,但却不敢进去和家人团聚,深怕给其他人落下话柄。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公无私?还是不敢?

综上所述,我觉得禹之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实是因为他不敢入。虽然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实是三过家门而不敢入。但是禹的功绩是实打实的,他治理了几十年泛滥的洪水,让人们可以安居乐业。所以后来舜帝把帝位禅让给了禹。

下篇文章我给你们讲讲关于大禹的故事。

ps:喜欢的记得关注小陈哦,欢迎点赞、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