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祖传一份“状元卷”,专家要求无偿捐献,上交后成为海内孤本

对于国家文物,各国都是非常的珍重的,中国也不例外,甚至为了寻找这些宝物,中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而国内仅存的一份状元卷的来历,便是中国爱惜文物的一个体现。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至今都陈列着一幅价值连城的“状元卷”,这就是当时明朝万历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这一份卷子是中国近1300年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因此,以其历史文化价值得以成为了国家的一级文物,并且成为了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据《明史·本纪第二十一·神宗二》记载:二十六年……三月癸卯,赐赵秉忠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这便是关于赵秉忠的记录。

农民祖传一份“状元卷”,专家要求无偿捐献,上交后成为海内孤本


赵秉忠从小便学习儒学经典,而且教书先生对他也十分严格,若是不写完十个砚台墨水的字就不可以吃晚饭。后来,15岁的赵秉忠去参加万历二十六年的科举考试,一举夺得状元头衔。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赵禧是礼部侍郎,父子两人同朝为官。

人们现在所看到的状元卷,是赵秉忠的第13代孙赵焕彬先生于1983年捐献给国家的,属国家一级文物。

据史书记载,从隋朝中期到清朝末年,中国的科举制度时间长达近1300年,有据可考的文武状元有多达770余人,但历代的状元卷大都已毁于战火之中,所以能让后人目睹状元答卷其风采的,唯有赵秉忠这一份。

那么,这份状元卷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一开初专家想要物主无偿捐献时,还曾被轰了出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农民祖传一份“状元卷”,专家要求无偿捐献,上交后成为海内孤本


1983年初,原山东青州市博物馆馆长魏振圣在郑母村从事文物考察时,村里人告诉他,明代状元赵秉忠的后人还保存着状元卷。得知此消息,魏振圣欣喜不已。

但魏振圣深知状元的资料十分难得,如果不尽早地将状元卷保护起来,一旦毁坏或丢失,那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于是他找到了赵氏13代孙赵焕彬的家,上门说服他们把状元卷放入博物馆保存起来。但没想到的是,一开始竟然被轰了出来,赵焕彬一句话:不给。

但是,经过了24次的上门拜访,他终于被感动了,他从屋里拿出一个枕头,用剪刀将枕头剪开了,从中取出一本卷子。从卷首上可以看到有朱笔题写的“第一甲第一名”,该卷是折叠的形式,一共是19折,每一折是八开纸大小,长348厘米、宽46厘米,用黄绫子装裱,一共2460字。这就是那珍惜的状元卷。

农民祖传一份“状元卷”,专家要求无偿捐献,上交后成为海内孤本


原来,这是他们状元家族的传家之宝,一辈辈的人把状元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甚至历经了几个朝代的战乱都没有被毁。

等到在“文革”中,赵焕彬将这份状元卷藏在了枕头里,才保留了下来。他还说,在解放前自己闯关东时,就是这样把状元卷缝在衣服里,远走他乡,虽然经历许多危险但却完好地保护了下来。今天把它捐出来,希望博物馆能好好保护它。

到了1983年6月,青州市博物馆立即组织国内外文物专家鉴定,状元卷是原件真品,它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填补了明朝宫廷档案和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状元卷的空白。

农民祖传一份“状元卷”,专家要求无偿捐献,上交后成为海内孤本


殿试状元卷的发现,一时间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港台报刊称之为“海内孤本”、“稀世珍品”,日本文物专家惊叹为“了不起的发现”。

而赵焕彬老人献宝有功,国家除了给予他荣誉表彰外,还奖给他一笔数目可观的奖金。赵秉忠的殿试卷已经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复制,原件归青州博物馆收藏和展出。复制件分送故宫、山东省博物馆和赵焕彬本人。

但是,状元卷于1983年收藏在青州博物馆后,该馆名声大振,国内外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但谁也没有想到,1991年8月5日,被称为该馆镇馆之宝的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竟然不翼而飞。

好在,短短九日的时间,相关部门便把文物追回,盗窃文物的罪犯被定了死刑。就这样,这份状元卷历经几多磨难,终于在中国的博物馆里长存,也希望中国流落在外的文物能够尽快的出现,能够得到博物馆方面的良好保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