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這麼晚了,不陪人家連個麥嗎?”


01.

午夜十一點半,宿舍的燈早就熄滅了,查房的老師在走廊裡溜達,屋內的學生悄悄在被窩裡拿出手機。

有人戴上耳機點開最近一集的電視劇,有人順著屏幕點開今晚剛下的小說,有人入眠失敗睜著眼睛開始數羊。

小萬一如往常撥通男友的語音電話,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幾句,直到對面傳來輕微的呼吸聲和翻身時的衣料摩擦聲。

這個夜晚和其他夜晚沒有不同,小萬還是在男友的連麥陪睡下進入夢鄉。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02.


需要聽著旁人的呼吸才能入眠的不止小萬一個。


在連麥打遊戲、連麥寫作業、連麥看電影之外,連麥睡覺也成了一部分都市青年的每日必需。

各種聊天軟件幫助無數個獨居的男男女女找到了僅存的安全感,甚至”連麥“這個詞都古早到不需要多做解釋。


但在這種習以為常之下,有一個問題或許值得我們注意。

連麥睡覺,是怎麼讓我們獲得安全感的?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動輒10個小時的連麥


首先,連麥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安心入睡。


這個過程中儘管開始大部分人會閒聊一段時間,但最後都會慢慢歸於安靜,從聽筒那段傳來的只剩輕微的呼吸聲和其他細碎柔和的聲音。


從形式上來看,和這幾年盛行的ASMR有異曲同工之妙。

ASMR學名為自發性直覺經絡反應,也被人稱為顱內高潮。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圖片來源 / Up:軒子巨2兔


意思是指人體通過視、聽、觸、嗅等感知上的刺激,在顱內、頭皮、背部或身體其他部位產生的令人愉悅的獨特刺激感。

這個概念傳到國內不過五六年時間,它最初是為了緩解失眠患者長期無法入眠的狀況而誕生的。


在主流的失眠診療指南中,也推薦優先使用這種心理療法,而非藥物手段治療失眠。

傳入國內之後,雖有一些異變,但總體來說還是給失眠患者帶來了福音。

不過當代青年熬夜成了潮流,凌晨兩三點還在追劇的大有人在,不睡好像也不算什麼大事。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我今晚又失眠啦”,聽著倒更像是互聯網時代一句隨處可見的調侃。

但是真正受此困擾的失眠患者卻鮮少被人注意到。

北京朝陽醫院睡眠呼吸中心發佈的《2018中國睡眠質量調查報告》顯示:


83.81%的被調查者經常受到睡眠問題困擾。


其中入睡困難佔25.83%,淺睡眠者有26.49%,有25.54%的被調查者被觀察到有呼吸短暫停止的現象。

996的青年們在反覆入睡失敗之後,某天忽然意識到自己在與人通話時竟然睡得無比香甜,於是連麥睡覺就一發不可收拾。

這實際上就是將這種通話模式模擬成ASMR,從而達到自我治療的效果。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圖片來源 / 連麥睡覺吧


03.

但這似乎還是沒能解釋我們為什麼需要透過聽筒來解決這一切。

對於小萬來說,如果只是想借著呼吸聲入眠,那麼一個宿舍的妹子哪個都能喘氣,何必非要聽自己男朋友打呼的聲音。

這個問題確實很有意思,一些重度失眠的患者平常連一點噪音也不能忍受,但卻對聽筒另一邊的細碎聲音習以為常。

這是因為從心理層面上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段聲音,更是一種虛擬的陪伴。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圖片來源 / 網絡


「孤枕難眠」這個詞到了現當代仍然是普遍現象,對於部分嚴重缺乏安全感的人群來說,哪怕觸摸不到實體,連麥的方式也能在心理上緩解緊張焦慮。

這絕不是個例。


前幾天,和一位經歷了三年異地戀的好友閒聊,她坦言:


如果沒有手機連麥,這段戀情不可能堅持這麼久。


白天用微信文字溝通近況,晚上開語音遠程陪聊陪睡,這才真正維持了一場三年之久的“雙城戀歌”。

在無法入眠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孤獨寂寞的夜晚。


回到逼仄的出租屋,就著泡麵和涼白開湊合一頓晚飯,凌晨爬上狹窄的單人床,卻只能睜著眼睛,翻來覆去長吁短嘆。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圖片來源 / 網絡


網易雲裡有一萬首催眠的歌曲,去好像也抵不過心裡那一個人的聲音。

於是,還是忍不住撥通對方的電話,什麼也不必說,只是假裝他還在身邊就夠了。

每個經歷過異地戀的人,或許都曾在深夜,把手機當成救命稻草。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圖片來源 / 網絡


04.

一時連麥一時爽,一直連麥一直爽。

但這種相處模式真的毫無問題嗎?

電視劇《創業時代》中,女主和男主從初次認識到墜入情網,整個過程都是藉助手機和虛擬網絡進行的,以至於碰到真人之後,反而難以與通話記錄裡的那個人聯繫起來。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圖片來源 / 電視劇《創業時代》


劇中甚至出現了一句驚天地泣鬼神的年度渣男臺詞:


我愛上了你的身體,和另一個女人的聲音。

劇是爛劇,但反映出來的現象卻很耐人尋味。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很早就提出了“暈輪效應”。


意思是人們一旦意識到對方的某個良好的特質,就會掩蓋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

當對方僅僅存在於屏幕的另一端,用聲音或者文字呈現的時候,人們就會將注意力放在這些僅存的特質上。


再加以合理的幻想,美化對方,這也就是網戀如此盛行的原因。

連麥的背後也有這樣一層誘因,一些情侶睡在一張床上還會同床異夢,可如果分居兩地,隔著話筒又會覺得無比安心。

無論聽筒那邊的聲音多麼讓人依戀,都無法掩蓋一個事實,大多數人都嚴重缺乏親密關係的培養。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圖片來源 / 季箐


這種模式可以陪你走過某個階段,但最終情感的歸屬還是要落在真實的肉體上。

我們都希望聽筒那邊的人真實地與自己相連,希望能依偎在一個溫暖的懷抱裡,而不是握著冰涼的手機到天明。

靠著模糊不清的聲音,和自我的幻想,並不能讓親密關係更加穩定。

不可否認,人們天性上渴望著與他人產生依賴關係。


美國一位職業擁抱師,一週花費15小時與前來諮詢的陌生人擁抱,同時進行簡單的語言開導,每小時就能有80美金的收入。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圖片來源 / 《億萬》S4E10


這在過去簡直不可想象,但在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遙遠的當下,諸如擁抱一類的肢體撫慰已經變成了治癒孤獨的良藥。

我們也不得不承認:


連麥確實幫助了一些人度過難熬的時刻,讓雙方在無法肢體接觸的情況下,找到了某種速食快餐一般的安全感。

歸根到底,對抗孤獨或許是我們終其一生都要面對的事情,即便只是解決了部分陣痛,也算是有積極作用。

早幾年,還會有傳統人士跳出來告誡男生女生,網戀不靠譜,異地戀不靠譜,隔著屏幕不靠譜。


現在呢?能找到個整晚連麥的對象,都讓人感到羨慕。

你可能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不連麥都睡不著?

圖片來源 / 網絡


可以想見,在孤獨這個永恆的母題下,未來還會有各種遠程設備供人們聊以自慰。

一萬個青年有一萬種對抗孤獨的方式,希望下一次在孤身一人的夜晚——

你能有個好夢。


✒️

圖來: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