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農藥中毒事故知識,預防春耕進行時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引言

瞭解農藥中毒事故知識,預防春耕進行時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農民在開展農作物病蟲草害藥劑防治中,還有選用藥劑不對路、用藥量不準確、用藥防治不及時、用藥方法不正確和見病、見蟲、見草就打藥的現象存在,造成浪費人工、資金、時間,汙染環境,增加農藥中毒事故發生風險,也對作物危害後果嚴重。因此,正確掌握農藥技術知識,對經濟、有效控制農作物病蟲草害,降低防治成本,減少汙染,提高產量和品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農藥中毒基礎知識

農藥中毒是指在接觸農藥的過程中,農藥進入人體,超過了人正常情況下的最大耐受量,使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失調,引起毒性危害和病理改變,出現一系列中毒臨床表現。

根據農藥中毒後引起人體所受損害程度的不同,可將中毒分為輕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根據中毒快慢可分為急性中毒、亞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瞭解農藥中毒事故知識,預防春耕進行時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 急性中毒:農藥被人一次口服、吸人或皮膚接觸量較大,在短期內(一般在24h內)就出現中毒症狀的為急性中毒。
    • 亞急性中毒:長期連續接觸一定劑量農藥後,經過一定時間後表現出與急性毒性類似的症狀。如頭暈、噁心、嘔吐、抽搐、痙攣、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等,或引起局部病理變化。一般在接觸農藥48h內,出現中毒症狀,時間較急性中毒長,症狀表現較緩。
    • 慢性中毒:接觸農藥量較小、時間長,農藥進入人體後累積到一定量才表現出中毒症狀。慢性中毒一般不易被察覺,診斷時往往被認為是其他症狀,所以慢性中毒易被人忽視,一旦發現,為時已晚。在日常生活中食用了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水果,飲用了農藥殘留量超標的水,或接觸、吸入了衛生殺蟲劑等大多會引起累積性的慢性中毒。

    中毒症狀

    不同農藥中毒作用機制不同,其中毒症狀表現也有所不同。在農藥包裝的標籤上或農藥說明書上均標明有該農藥中毒的症狀。一般表現為激動、煩躁不安、疼痛、噁心、嘔吐、痙攣、肺水腫、腦水腫、呼吸障礙、心搏驟停、休克、昏迷等。在接觸農藥的工作中,一旦出現農藥標籤上標註的中毒症狀,或有生病的跡象,或身體某些部位感覺不舒服,應立即停止工作,脫離農藥環境,並儘快就醫診治。

    瞭解農藥中毒事故知識,預防春耕進行時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農藥中毒途徑

    • 經皮膚攝入:指農藥通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引起的中毒。很多農藥能溶解在有機溶劑和脂肪中,而不少農藥可以通過無傷皮膚進人人體內,特別是天熱,由於氣溫高,出汗多,血液循環快,就更容易被吸收。皮膚有損傷時,農藥更易進入人體。大量出汗也能促進農藥吸收。
    • 經鼻吸入:農藥通過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很多具有燻蒸作用的農藥和容易揮發成氣體的農藥,在噴藥過程中不戴口罩,儲藏農藥的地方不通風或將農藥放在人住的房內,都會因吸人了農藥而引起吸人中毒。
    • 經口進入:通過嘴和消化道吸收引起的中毒。如食用了拌了農藥的種子及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瓜果、蔬菜;在噴藥時不按操作規程,不洗手就吃東西、喝水、抽菸等,都能引起經口中毒。
    瞭解農藥中毒事故知識,預防春耕進行時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農藥中毒事故高發時間

    據統計,在施藥季節中從事與農藥有關的人員最容易過度接觸農藥、發生安全事故的時間段有三個時期是,施藥人員應特別注意。

    • · 早春。新員工或沒有經驗的員工在他們獲得一些培訓和經驗之前第一次開始從事與農藥相關的工作,在新員工身上最容易發生農藥過度接觸汙染事件。
    • · 夏天高溫季節。夏季是農作物病蟲害高發期,農藥使用頻率比其他時段相對高,而且夏季天氣炎熱,施藥人員穿著防護服和呼吸保護器會有很累或者不舒服的感覺,因此施藥人員容易冒很大的危險與農藥直接接觸。而且,炎熱的天氣很容易引起施藥人員脫水,從而使某些農藥侵入人體更容易。
    • · 生產季末。即在收穫前或者收穫季節,此時由於工作量大的原因,工人和機器都有較大壓力,長期的勞累,往往容易不太在意;而小劑量的農藥被反覆攝入,如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開始表現症狀不會很明顯, 而長期如此, 則會引起膽鹼酯酶下降, 不良反應發生。 由於使用了一個季節, 器械功能有所降低, 從而會有潛在危險存在。

    農藥中毒事故的發生原因

    (一)生產性農藥中毒:農藥中毒有生產性農藥中毒和非生產性農藥中毒兩類。農藥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中毒叫生產性中毒

    ,其原因如下:

    瞭解農藥中毒事故知識,預防春耕進行時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 (1)施藥方法不正確,如人向前行左右噴藥,打溼衣褲;幾架藥械同時噴藥,未按梯形前進和下風側先行,引起相互影響,造成汙染。
    • (2)配藥不小心,藥液汙染手部皮膚,又沒有及時洗消;下風配藥或施藥,吸入農藥過多。
    • (3)噴霧器漏藥,或在發生故障時徒手修理,甚至用嘴吹堵在噴頭裡的雜物,造成農藥汙染皮膚或經口腔進入人體內。
    • (4)噴藥後未洗手、洗臉就吃東西、喝水、吸菸等。
    • (5)連續施藥時間過長,經皮膚和呼吸道進入的藥量過多;或安排勞力不當,在施藥後不久的田內勞動。
    • (6)不注意個人防護,如不穿長袖衣、長褲、膠靴,赤足露背噴藥;配藥、拌種時不戴橡皮手套、防毒口罩和護目鏡等。
    • (7)在科研、生產、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因意外事故或防護不嚴汙染嚴重而發生中毒。

    (二)非生產性農藥中毒產生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農藥而發生的中毒叫非生產性中毒,造成非生產性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

    瞭解農藥中毒事故知識,預防春耕進行時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 · (1)亂用農藥,如用高毒農藥滅蝨、滅蚊、治癬或其他皮膚病等。
    • · (2)施藥後田水遺漏或清洗藥械,汙染了飲用水源。保管不善,把農藥與糧食混放,吃了被汙染的糧食而中毒。
    • · (3)食用近期施藥的瓜果、蔬菜、拌過農藥的種子或農藥毒死的畜禽、魚蝦等。
    • · (4)用農藥包裝品裝食物或用農藥空瓶裝油、酒等。
    • · (5)有意投毒或因尋短見服農藥自殺等。
    • · (6)意外誤接觸農藥中毒。

    (三)影響農藥中毒的相關因素

    • 1 農藥劑型 乳油發生中毒較多,粉劑中毒少見,顆粒劑、緩釋劑較為安全。
    • 2 農藥品種及毒性 農藥的毒性越大,造成中毒的可能性就越大。
    • 3 施藥方式 撒毒土,潑澆較為安全;噴霧發生中毒較多。
    • 4 氣溫 氣溫越高,中毒人數越集中。有90%左右的中毒患者發生在氣溫30益以上的7~8月份。
    瞭解農藥中毒事故知識,預防春耕進行時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農藥中毒事故的處理

    農業生產中,由於農藥的使用和保管方法不當,常會造成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的中毒事故。因此,瞭解農藥中毒的診斷標準和掌握搶救處理流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因地制宜進行現場急救:整個搶救工作的關鍵是現場急救,目的是將中毒者救出現場,防止毒物繼續吸收,並給予必要的緊急處理,保護已受損傷的身體,為進一步治療贏得時間並打下基礎。採取急救措施時應根據農藥的品種、中毒方式及中毒者當時的病情。利用當地現有醫療手段,對中毒者進行必要的現場緊急處理。

    瞭解農藥中毒事故知識,預防春耕進行時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 · (1)立即使患者脫離農藥和汙染環境,轉移至空氣新鮮處,鬆開衣領,使呼吸暢通,必要時吸氧和進行人工呼吸。
    • · (2)用大量清水沖洗被汙染的皮膚和眼睛。
    • · (3)救援者穿上靴子、戴上手套,儘快給患者脫下被農藥汙染的衣服和鞋襪,然後把汙物沖洗掉。在缺水的地方,在去醫院治療之前,必須將汙物擦乾淨。
    • · (4)誤服農藥的需飲水催吐(吞食腐蝕性毒物的不能催吐)。
    • · (5)中毒者出現驚厥、昏迷、呼吸困難、嘔吐等情況時,在護送去醫院前,除檢查、診斷外,應給予必要的應急處理:如取出義齒,將舌引向前方,保持呼吸暢通,使人仰臥、頭後傾、以免吞入嘔吐物,以及一些對症治療的措施。
    • · (6)心臟停搏時進行胸外心臟按壓。中毒事故發生後,及時、科學、適當地急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急救不能代替專業的治療。急救只是在不能獲得專業醫療之前給患者減輕症狀的一種措施。發生農藥中毒緊急事件時,立即撥打求救電話,要像發生火災、交通事故一樣,病人獲得專業醫療治療越快,康復的機會就越大。

    二、向醫生敘述情況:

    在現場急救的基礎上,中毒者應立即被送醫院搶救治療。醫院內急救除了要根據中毒者的症狀和病情實施常規的醫療救助手段外,還應根據農藥中毒特點採取相應的醫院內的搶救措施。

    農藥中毒的病例在醫院很少被醫生接觸,醫生不會十分清楚農藥中毒的症狀和處理方法,而且農藥中毒症狀與其他疾病和中毒症狀很相似。因此,發生中毒事件後,病人應將與農藥的接觸史主動告訴醫生,包括與農藥接觸的過程、接觸方式(如誤服、誤用、不遵守操作規程等)、農藥種類並出示農藥的包裝。如中毒嚴重不能自述者,周圍人及家屬應儘量將中毒的過程和細節敘述詳細,使醫生對中毒症狀及時準確掌握並及時採取治療方法和使用對症的解毒劑。

    瞭解農藥中毒事故知識,預防春耕進行時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非醫務人員千萬不要自帶或給他人使用任何解毒劑作急救使用,解毒劑只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三、除去農藥汙染物:

    • (一)經皮膚引起的中毒者:根據現場觀察,如發現身體有被農藥汙染的跡象,被汙染的衣褲應立即脫去,用清水迅速沖洗乾淨,或用肥皂水(鹼水也可)沖洗。如是敵百蟲中毒,則不能用鹼水或肥皂,只能用清水沖洗。若農藥濺入眼內,立即連續用淡鹽水沖洗乾淨,然後有條件的話,可滴入0郾25%氯黴素眼藥水和2%可的松,嚴重疼痛者,可滴入1%~2%普魯卡因溶液。
    • (二)吸入引起的中毒者:觀察現場,如中毒者周圍空氣中有很濃農藥味,可判斷為吸入中毒,應把中毒者立即轉移至空氣新鮮的地方,解開衣領、腰帶,將義齒及口、鼻內可能有的分泌物去除,使中毒者仰臥並頭部後仰,保持暢通的呼吸,身體要注意保暖。
    • (三)經口引起的中毒者:應儘早採取引吐洗胃、導瀉或對症使用解毒劑等措施。但一般在現場條件下,引吐的措施來排出毒物只能對神志清醒的中毒者採取(昏迷者待其甦醒後進行引吐)。引吐的簡便方法是給中毒者喝200~300毫升水(濃鹽水或肥皂水也可),然後用乾淨的手指或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位引起嘔吐,並保留一定量的嘔吐物,以便化驗檢查。

    四、急救的注意事項:

    • (1)急救農藥中毒者,應儘快診斷明確,把中毒原因確定。如遇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急性發作而無法迅速作出判斷時,應根據中毒症狀表現,邊搶救邊檢查病因,爭取時間,不要耽誤治療。
    • (2)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醫院內的急救手段,可在中毒現場第一時間內實施,為減少中毒造成的身體損傷及挽救生命創造條件。
    • (3)應根據不同農藥品種引起的中毒特點及中毒者症狀表現使用急救措施。相應的急救措施應根據引起中毒的農藥採用,根據中毒程度的不同採取相應的治療手段。
    • (4)須在人的神志清醒時採用引吐,不能在中毒昏迷時使用,以免因嘔吐物進入氣管造成危險。
    • (5)應在中毒者清醒時進行洗胃。抽搐者應控制抽搐後再行洗胃。洗胃插胃管時動作要輕,避免胃出血、胃穿孔等併發症發生。中毒者服用腐蝕性農藥,可先行引吐,不宜洗胃,然後口服蛋清及氫氧化鋁膠、牛奶等,以保護食道及胃黏膜。
    • (6)特效解毒劑的品種在不斷增加,但很多毒物尚無特效解毒劑。因此在急救治療過程中,不能忽略其他綜合治療手段而單純依賴解毒劑。同時,由於有些解毒劑本身就可造成毒害作用,使用時應對症下藥,確切使用。

    預防農藥中毒的注意事項

    對農作物病、蟲、草、鼠害,要按照當地植保技術推廣人員的推薦意見,採用綜合防治(IPM)技術,當使用農藥防治時,選擇對路農藥,用正確的施用方法,施用經濟有效的農藥劑量,在適宜的施藥時期,不得隨意加大施藥劑量和改變施藥方法。農藥使用者在從事接觸農藥的工作中減少中毒事故的發生可採取以下措施:

    瞭解農藥中毒事故知識,預防春耕進行時發生農藥中毒事故

  • (1)在使用農藥前仔細閱讀標籤,並遵循標籤上的告示操作。
    • (2)儘量不單獨工作,工作時始終穿上專用防護服。
    • (3)不要讓兒童或未經許可的人逗留在農藥混配、裝載和施用現場。
    • (4)確保使用的裝備是乾淨的,裝備須經過校準和確保工作正常。
    • (5)在戶外混配農藥,如果必須在室內混配應確保混配區域通風和光照良好。
    • (6)在拆封袋裝或罐裝農藥包裝時,盡M保持標籤的完好,使用完後立即將包裝重新密封。
    • (7)在混配或處理農藥時,避免吃、喝、抽菸以及用手擦臉或揉眼。
    • (8)按照推薦比率準確計算用量。
    • (9)倒灌液體、粉劑、塵粉劑時要慢慢進行,避免任何濺灑或滴漏。
    • (10)當發生濺灑時,應立即脫掉被汙染的衣服,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洗皮膚,換上乾淨的防護服,清理濺灑的物質。
    • (11)始終要選擇適宜的天氣施藥農藥。
    • (12)帶上一定量的乾淨水,以防緊急情況下清洗眼睛和皮膚之用。
    • (13)處理完農藥之後,及在吃、喝、抽菸或進入休息室之前,應徹底清洗。
    • (14)千萬不要將農藥遺忘在田野、工作場所或交通工具上。
    • (15)把農藥存放在原先的容器中,並保存密封。
    • (16)在處理空的農藥包裝容器之前用水洗滌3次,將洗滌的水倒入噴霧容器中,根據當地規定處理廢棄的農藥包裝容器,避免對人、動物及環境造成威脅。
    • (17)預先做好施藥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