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自言自语”,和玩具交流,是自闭了么

小宝坐在地上手里拿着玩具小水壶

“这个是什么呀,这个是水壶。来把这个水壶放在地上,烧点水给小熊喝。”

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总是看到自己的宝宝和玩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也有不少家长对此感到迷惑,我家孩子这样正常么

孩子总是“自言自语”,和玩具交流,是自闭了么

心理学家玛乔丽·泰勒和斯蒂芬妮·卡尔森,曾在一篇论文中提到:65%的7岁以下孩子曾有过至少一个“幻想的朋友”。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讲,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幻想中的朋友”。

孩子有“幻想中的朋友”的原因:


1、认知没有成熟


孩子在7岁之前,大脑还在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想象力也是最为丰富。因此孩子常常分不清现实与想象,就像做梦一样过于投入,就会把身边的物品当成自己的“朋友”。在这个阶段,家长不要大惊小怪,孩子的思维需要继续发展,才能发育完成。

孩子总是“自言自语”,和玩具交流,是自闭了么


2、没有陪伴的小伙伴


即使家人用再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那也不能代替同龄人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幻想中的朋友”之所以在独生子女的孩子身上会出现,那是因为没有同龄人去陪伴孩子。因此,孩子就只能幻想出一个朋友来陪伴自己。

孩子总是“自言自语”,和玩具交流,是自闭了么

3、缺少倾诉对象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过于严厉,那么孩子有委屈或者困难的时候,没有人可以诉说。再加上父母不注意照顾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就会在无形中,幻想出一个让自己可以随便倾诉的朋友。

孩子总是“自言自语”,和玩具交流,是自闭了么

如何对待"自说自话"的娃


1、父母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行为


很多父母,在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会制止孩子或者对孩子说明这是不对的。父母应该要明白的一个事实就是,孩子“幻想中的朋友”会出现,也有消失的那一天。正确的做法就是孩子在和“朋友”交流玩耍的时候,适当地去引导孩子或者加入孩子,千万不要让孩子对自己幻想出的“朋友”感到恐惧。

孩子总是“自言自语”,和玩具交流,是自闭了么

2、仔细观察,认真聆听


一部分父母之所以对宝宝的"自说自话"非常敏感,是因为近几年"儿童自闭症"被大家普遍关注。

很多人都知道,自闭症的孩子有一项特征就是自言自语。所以在4-6岁的孩子出现此种情况的时候,爸爸妈妈还要认真听一下宝宝说话的内容,是否逻辑清晰,跟行动或者表达的剧情是否有关系。

孩子总是“自言自语”,和玩具交流,是自闭了么

3、家长参与进来


当孩子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自言自语时,我们其实是可以适当参与的。我家大宝热衷的乐迪送快递活动中,他常常一人分饰三角儿。

如果我和队友愿意参与进去,扮演指挥中心的小姑娘,或者收快递的人,他会更加开心。而且,我们也会帮他适当延展内容,让他想象中的故事更有趣。

孩子总是“自言自语”,和玩具交流,是自闭了么

4、创造"自言自语"的空间


而如果孩子的"自言自语"是为了让行动更有条理,例如他在完成一项拼装积木时,对自己说,先找出所有绿色的部分等等,建议爸妈们还是在一旁静静围观,不要打扰为好。因为这样的自言自语实际上是孩子的思考过程,如果强行打断,很容易破坏其专注力的发展。

"自言自语"的次数越多,孩子就越早能够把"外部语言"内化成"内部语言",在大脑中思考,而不用都说出来的。

孩子总是“自言自语”,和玩具交流,是自闭了么

5、父母要多多陪伴孩子,提供足够多的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是很需要来自父母的陪伴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之后,父母就更需要多多地去关注孩子,多带孩子去和同龄小朋友相处交流,为孩子提供一个足够的安全空间。

孩子总是“自言自语”,和玩具交流,是自闭了么


不单小孩子,有时候为了集中精力,即便是大人也会将自己脑中思考的东西念出来。刚学会使用语言的宝宝,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什么。如果孩子社交能力正常,宝妈不用担心孩子得了自闭症,更不用迷信什么"脏东西"的说法。而是要珍惜他这个"有什么说什么"的耿直阶段,耐心倾听且主动参与,让他的语言和逻辑都能更好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