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圖/網絡

《牧馬人》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由謝晉執導,李凖擔任編劇,朱時茂、叢珊主演。這部電影在1982年上映,當時創造了1.3億觀影人次的奇蹟。如此成績,除了導演和演員們的敬業外,與故事本身所表現的主題也息息相關。

《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牧馬人》劇照

電影講述了農村姑娘李秀芝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投靠親戚無門,一句“老許,你要老婆不要?”郭大叔便將她帶到“右派”許靈均的小破屋裡,結婚證也一同給兩人辦好了。多年後,已成為億萬富翁的許靈均父親期望兒子能跟隨自己回美國,但許靈均不捨妻兒,依舊留在了牧區。

電影演繹了一個純真的愛情故事,但背後卻體現了人物歷史命運的變化。當歷經滄桑,依然能堅持本善,讓我明白:你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係,原生家庭是阻力還是推力,全看個人選擇。


11歲時父親拋妻棄子後,母親病故——情感的個體差異性,對選擇至關重要,可避免掉進情感漩渦

許靈均的父親因封建社會的束縛,娶了自己不愛的女人,婚後生下了許靈均。在許靈均11歲時,他決定逃離封建的枷鎖,拋下妻兒來到了美國。在他離開不久後,許靈均的母親就離開了人世。

在這段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中,許靈均的母親、父親,無疑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然而最無辜的可以說是許靈均。他的父親母親不相愛,可為了家族的“使命”,他們結婚了,還延續了許家的香火。

封建社會的舊制度讓許靈均出現在了這個世界上,可他沒能好好享受到父母之愛,父親便拋下他去了美國,母親也在不久之後去世了。作為才11歲的孩子,他本不該承受這些。

他也恨過他的父親,恨他的父親為什麼要生下自己又不管不顧,別家的孩子都有父母可傾訴可依靠,他什麼都沒有。在他被打成“右派”來到敕勒川牧場時,他是多麼的無助,無助到他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許靈均和父親


可是當他有了家庭後,他對父親的行為多了一份理解和寬容:人間真愛雖難求,但也有人不願將就;若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是在浪費生命,虛度光陰,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他最終釋然了,原諒了,而這結果跟他內心的情感作用有著密切的關係。


那他的情感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呢?情感具有激發心理活動和行為動機的重要作用。但是它在不同個體上的表現是有所差異的。這就體現了情感的個體差異性的這個性質。


情感具有傾向性,它的傾向性是指一個人的情感指向什麼和為什麼會引起,它和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有著密切的聯繫,也和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有關。許靈均是一個知識分子,他的學識和所經歷的一切讓他把自己的一生與祖國捆綁在一起,雖祖國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一些阻礙,但他相信祖國必定會走向新生。在他經歷磨難時,他所接觸的老百姓,讓他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情。


老天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給你打開一扇窗。而這扇窗讓他更向往美好,父親的行為本與他無關,那他只有嘗試理解和寬容他才能更好地迎接和我擁抱美好的到來。他和秀芝的感情和諧融洽,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是這種安寧和溫馨他特別珍惜,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固執破壞了當下的美好。這一切讓他最終選擇了原諒,這一放下既是與父親和解,也是與自己和解。

《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許靈均

情感具有深刻性這種深刻性指一個人的情感涉及有關事物的本質程度。能深入地滲透到一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情感就是深刻的情感。影片中,許靈均共落淚三次,一次是因為“右派”身份被“貶”至敕勒川牧場,進入人生低谷;一次是因為秀芝說他是好人;一次是因為自己得到了平反。這三次落淚都不是因為父親,而是因為自己內在的自我價值感。失意、被認可,這對他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社會的認同,他人的認可,都影響到他對自我價值的評估。


他的父親在小時候就離開了他,他與父親之間缺乏一定的感情基礎,只有血緣維繫著他們之間的關係。人的情感是由一定的客觀事物引起的,越是接近事物的本質,就越具有深刻性,而由表面現象引起的情感則缺乏深刻性。他的父親在年老後,財產無人繼承才來找回許靈均,這種表象中的“愛”,並不能讓許靈均對父親產生足夠深厚的感情。他對父親,只有長輩的那種尊敬。


情感具有穩固性,是指情感的穩固程度和變化情況。許靈均是一個情感穩固的人,他發揮著情感的積極作用,在條件艱苦的環境中,他認真努力地活著,用自己的能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當秀芝來到他身邊,他感受到不一樣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了,即使一輩子在敕勒川牧場勞動,他也沒有怨言。這種積極樂觀的精神,也讓他選擇原諒父親。


《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許靈均和妻子李秀芝

情感具有效果性,是指一個人的情感在其實踐活動中發生作用的程度。情感效果性高的人,任何情感都會成為鼓舞其進行實際行動的動力。許靈均幼年是棄兒、青年被打成右派下放牧場的悲慘經歷,讓他曾想放棄自己的生命,牧馬的一個舉動讓他拾回了生命。老天讓他經歷如此磨難,定是想讓他成為更加堅強的人,只有經受住這些考驗,才能看見雨後的彩虹。鄉親們的熱情幫助、秀芝和兒子的到來、與父親的重逢,無一不在鼓舞著他更好地去擁抱現在的生活。

里爾克說過:“假如你覺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貧乏,不要去指責生活,而應該指責你自己。”

正因為許靈均選擇了放下,他才能更好地享受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他雖不富裕,但他想要的他都擁有了。至少他的生活不會是貧乏的,他的生活裡有歡聲,有笑語,有溫情有感動……

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態度,但稍不慎,就很容易掉進情感的漩渦。但許靈均通過情感的個體差異性擺脫了過去生活經歷對自己的束縛,避免掉進情感的漩渦,選擇了更好的生活。

許靈均的選擇用三毛的話來概括就是:“在生與死的極限裡,為自己的存活,找出了真正的意義。”

他的前半生已在坎坷中度過,在須臾之間,面對生與死,他選擇了“重生”,既然如此,埋怨與憤恨便不是他今後的人生目標,他應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更多的意義。未來很長也很短,不是什麼都有重來的機會,一次選擇,有時會影響自己的一輩子。

《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出生在什麼家庭我們沒得選擇,但自己的生活走向,我們是可以選擇的。有的人說,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很重要,但原生家庭只是一個小環境,我們在外面所接觸的大環境,足以影響我們的思維和思考能力,如果只盯著這個小環境,那我們的思維就會被固化,眼界也得不到拓展。只有多接觸外面的世界並不斷進行學習、思考、改進,我們才能走得越來越遠。一頭羊為什麼走不遠?因為它把自己綁在樹樁上,只能原地打轉。


長大後,父親前來認親,拒赴美繼承遺產——條件再好,誘惑再大,也只選擇自己想要的

許靈均的父親許景由是個旅美華僑,擁有億萬財產,日漸衰老的他說道:“在財產上我是個億萬富翁,在感情上我卻一貧如洗,說的準確一些,我是一個乞丐。”回首自己的走過的路,雖家財萬貫,事業有成,但是身邊要個噓寒問暖的人都沒有,他多少感到有些失落。

億萬財產和自己打下的事業無人繼承,他想到了許靈均這個兒子,於是決定回國找尋自己的兒子,一是為了帶他回美國繼承自己的財產和事業,二是彌補這麼多年對兒子的虧欠。


長大了的許靈均在敕勒川牧場當牧馬人,日子過得很清貧,這也許是許景由沒有想到的。當許靈均見到許景由時,他有些意外,意外多年未見的父親在美國成了億萬富翁,意外多年未見父親還會來找自己,更意外的是他找自己是為了繼承財產。


見到許靈均後,許景由帶著許靈均出入一些高檔的場地,許靈均感到十分的不適。在高級的西餐廳裡,別人都在喝酒跳交際舞,只有許靈均呆呆地坐著,什麼也不幹。在這樣的環境中,許靈均顯得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他所處的環境比較封閉,沒接觸過外面的花花世界,淳樸刻在骨子裡。即便這樣,許靈均並沒有對他們這種生活表現出一絲的羨慕,他自己一個人默默走出了這樣的場所。


《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許靈均


在跟父親一番細談後,他明確拒絕了父親讓自己跟隨他去美國繼承事業的請求。他說:“有時候,感情是信念的基礎,這裡有我汗水浸過的土地,這裡有我患難與共的親友,這裡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這裡有我生命的根。”

相比財富,許靈均更看重感情,而這些感情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億萬財產是多麼大的誘惑,只要跟隨父親去美國,就可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妻子秀芝不願同去,他便決定留了下來。或許也是因為秀芝曾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警醒了他:“那是爺爺的錢,錢只有咱們自己掙來的才有意義,才心裡安逸,不是我們自己的錢一個也不要,這叫志氣。”

《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許靈均一家三口

最後他的自制力讓他放棄了巨大的誘惑,遵從內心,選擇了自己想要的——留在生他養他的祖國,留在一直陪伴他左右的親友和愛他的妻子身邊。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有的人為了利益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獲得。大學生借貸超前消費,女性出賣自己獲得奢侈品,青年女子通過幫人生小孩獲得高額回報等等,無一不是沒有禁受住金錢的誘惑而犯下的錯誤。

這樣的人就是缺乏自制力,行為心理學家丹·艾瑞里說,人缺乏自制力,本質上有兩個原因:一是低估了未來,以至於不願意為了未來而犧牲當下的一些利益,二是沒有足夠的意志力來克服當下的誘惑。


許靈均他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美好的,他愛他的祖國和他的妻子,這裡有他想要的東西。一旦他跟隨父親胡美國,那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會失去,這並不是他想要的。權衡利弊過後,許靈均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了父親帶來的巨大誘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許靈均和李秀芝


有時候誘惑太大,並不是人人都能像許靈均那樣有足夠的自制力去抵制誘惑,沒有的話就要增加自制力,那如何增加自制力呢?


其一,和未來的自己建立情感連接。把未來的自己當作自己的好朋友進行交談,活著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說說自己年老時會有一些什麼遺憾和惋惜,然後在今天為避免將來會遺憾而提早謀劃。比如說,自己想到自己年老時會因體弱多病而縮短壽命,那為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現在就要“管住嘴,邁開腿”。食物以清淡為主,少油少糖少鹽,均衡膳食,適量運動,養成習慣,那會大大降低體弱多病的可能性。

其二,利用尤利西斯約定抗拒當前的誘惑。尤利西斯約定指的是為了抗拒當前的誘惑而主動樹立阻礙、減少選擇或不給自己任何選擇,以達到消除自由意志的方法。比如,你看到購物軟件的商品琳琅滿目,你看了後總想剁手,那你就要提親預設好自己每個月的購物支出額度,以此來約束自己的消費慾望。


萬千世界,走在路上,我們可能要面對很多的分岔口,選擇哪一個路口,決定我們走向何方,只希望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不會後悔和留下遺憾。永遠記得,選擇權一直在我們手中。


牧馬人的生活經歷帶來的啟示

回顧許靈均的一生,可以看到他身上的善良、淳樸和堅韌,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部影片從不同的角度讓我們感受到許靈均這個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複雜性,而且這個人物形象是十分立體的,今天我想說說從許靈均身上得到的兩點啟發:

你的選擇,決定自己的未來

看到過很多的案例,一些子女把自己的不幸都怪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他們今天變成這樣都是父母造成的。比如王鷗,她父母在她三歲時就離婚了,沒有人願意撫養她,雖每週都會有不同的人來照顧她,但沒有人真正關心過她,她內心十分的孤獨。她在一個節目中說過她雖然38歲了,但她特別恐婚,沒有和異性相處過,在一起時不知道該怎麼做。雖然她沒有直接說過,她形成這樣的性格是因為父母離婚的原因,但我們可以從她的生活經歷去推斷出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

《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許靈均


隨著生活閱歷的不斷豐富,我們心底裡其實是有這樣一個認知的: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些事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別人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可以選擇放下過去,選擇與過去和解與自己和解。

但很多人就是做不到放下,為什麼呢?因為家庭環境的影響是日積月累的,如果一個人如果從小生活在不好的環境中,不對那些負能量加以過濾,就會給心理帶來一定的負擔,久而久之,負擔越來越沉重,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長時間這樣,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當習慣養成,意識到需要改變時卻因為難以改變讓自己的情感停滯不前,就會潛意識把自己的改變失敗和不幸產生的原因都推到父母的身上。

父母是怎樣的我們決定不了,如果也改變不了的話,那就改變自己,我們的選擇都可以由自己做主,像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我們可以剔除消極影響,吸收積極影響。許靈均就是這樣,他放下過去,不讓父母的人生成為自己的人生障礙物。因為你的選擇,決定著你的未來。

《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郭大叔向許靈均介紹李秀芝


所經歷的,教會我們更好地生活和成長

許靈均在遇到秀芝前生活都是很坎坷的,但他從沒抱怨過生活,抱怨過命運的不公。生活就是這樣,總會有些波瀾,經得住考驗,才能看到更多的美好。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經歷就是一筆財富,只要我們使用得當,就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許靈均雖是一個棄兒,但他在生活的打磨中學會了成長,長大後他沒有怨恨自己的父親;被打成“右派”下發到敕勒川牧場,他也沒有怨恨過誰,相反,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讓他收穫了美好的友情和愛情。

一開始郭大叔說要給他找老婆時,他還以為郭大叔在開玩笑,當見到秀芝時,郭大叔已經把他們的結婚證都已經辦好了,這讓他有些措手不及,想到自己父母的婚姻,他不想步父母后塵,就把自己的所有積蓄給了秀芝,讓她回家。短暫的接觸讓秀芝覺得他是好人,決定留下來。

《牧馬人》:原生家庭不背鍋,想要活成什麼樣子,只跟自己有關

許靈均和李秀芝


“在我的生活中,忽然闖進了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多年的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她對我是這麼信任,和我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好像她也等待了我 。”就這樣,兩人產生了感情。突然間,許靈均擁有了一份純真美好的愛情,同時也擁抱了渴望已久的親情,他知道這一切都來之不易,所以他更加珍惜。生活的苦難,讓他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無關緊要的。

他嚮往美好,珍惜美好,這就是所經歷的教會他如何更好地生活和成長。


寫在最後

《牧馬人》這部影片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牧馬人苦盡甘來的人生經歷,從許靈均身上我們多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面對挫折的時,我們或許有像他那樣放棄過、掙扎過,或許也有像他那樣堅強過、努力過,不管怎樣,只要我們不曾後悔、不留遺憾就好。

原生家庭,它是客觀存在的,但你的行為和思想都取決於你的主觀意識。環境能塑造人也能摧毀人,全看你自己怎麼選擇。你的人生只能你自己說了算。最後用張小嫻說的話一段話結束本文,共勉。

當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你就知道,每一個年紀也都是重新出發的年紀,請不要停下來,請你遠離無知和束縛,請你去學習、去進步、請你去愛、去追尋,去混儲一個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