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習書法建議學習趙孟頫的楷書?

Lisaℒℴѵℯ


初學書法,都會自然而然的建議先從正書練起,而正書(楷書)尤以柳顏歐趙四大家為楷模。可提問者提到學習書法建議學趙體?這也未必,初學者只要專攻一門楷書就好,捯未必非學趙楷。不過選趙楷也有他的道理。下面我就來談一下我的看法。

現在很多人學習書法,很喜歡臨習趙孟頫。有些愛好者還專攻趙孟頫。

趙孟頫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以楷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後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即“顏、柳、歐、趙”。

曾國藩在家書中對兒子說:“爾從趙法入門,將來或趨南派,或趨北派,皆不可迷於所往。”意思是說學書從趙孟頫入手,將來或趨向南派或趨向北派,都不會迷失方向。他又指出:“趙文敏集古今之大成,於初唐四家內師虞永興,而參以鍾紹京,因此以上窺二王,下法二谷,此一徑也;於中唐師李北海,而參以顏魯公、徐季海之沉著,此一徑也;於晚唐師蘇靈芝,此又一徑也。”

大德元年左右開始,趙孟頫迎來了書畫創作的高產時代。就拿書法來說,此時趙孟頫已逐漸擺脫宋高宗的影響,開始廣學魏、晉、唐、宋各家,上到鍾繇、二王,下到顏真卿、米芾,都在取法範圍之內。

正因為趙孟頫在書法上是集古今之大成。他吸收眾多前輩名家大師,尤其是晉唐名家而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所以,有人學習書法,尤其是學習楷書、行書,專攻趙孟頫,這是非常正常,也是十分穩妥的。

趙孟頫的字深受廣大書法愛好者喜愛,在於他的字結體寬博深穩,運筆流暢圓潤,,點畫呼應緊密,寬綽秀美。。通過學習趙孟頫,可以領略、吸收書法的晉唐風範,而這正是中國書法的精髓之所在、正統之途徑。他的書法,符合傳統中國書法審美觀。

但現在也有人有不同意見,認為只學趙孟頫書法不是很好。認為他的筆法不是初學者能夠撐握的,原因在於其結合了王羲之歐體顏體和柳體的筆法。建議應該先學王歐顏柳的書法,這樣學趙體會得心應手。這個觀點筆者也是比較贊同的。

不管怎樣,每個學習書法的人,都有過一段專攻一家的歷程,而不管是王歐顏柳,趙孟頫等。只要初學者所欣賞、喜愛的,就可長期浸淫於內,而不感厭倦。久而久之,必有所獲。

以下是趙體:






校傲臨風(書畫)


趙孟頫作為“歐顏柳趙”楷書四家之一,一直是我們學習楷書的優秀範本。很多機構也都建議學寫趙孟頫,我在這裡只談兩點。

其一,趙體楷書有一個巨大的特點:其楷書的行書意味十足,從而初學者對楷書的認知不會太板正,對每一筆筆畫的要求略簡。所以初學者很容易上手,也很容易看到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機構一上來就讓學習趙體楷書的原因😛當然以後對於學習行書和草書還是很有幫助的,字體也偏硬朗一些。如果為了考學,那學習趙體也是沒有問題的。

其二,趙體的筆法簡單,不如唐楷的三位大家。唐楷中就算一個貼中,同一個字每次出現和不同字的同一筆畫都要寫出變化,這都是精心設計和千百次實驗之後的精華。這樣的字才靈動而不呆板。就比如《九成宮醴泉碑》裡面相同的字很多,但是每一個都不一樣。同樣是“捺”,但也不一樣。臨習這樣的字才能細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筆之中的過程和味道。如果是我選楷書,會讓孩子從唐楷開始學習,從開始就用心體會每一筆的用法,而不是為了出效果從趙體開始。這樣出效果也許慢一些,但是對基本功和對字書寫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最後,如果一定要從趙體入手學習楷書,那我也建議兩點。第一,選的筆要彈性足一些,鋒不用長。因為趙體的楷書偏行楷,字體較硬,用這樣的筆好控制一些。第二,可以選擇《四時讀書樂》,他筆法簡約,節奏流暢,尤其是起止和轉折處,只需將筆鋒在此稍微駐筆,隨機自然調鋒駛轉,沒有刻意“逆勢、頓筆、回描”之類毛病。還有《三門記》,《膽巴碑》對初學者也都是可以的。

放兩幅圖,第一副幅是《四時讀書樂》的局部,第二幅是學習歐體後書家的習作,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歡迎留言討論或私信。




犀犀牛老師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並不十分準確,因為並不是所有人學習書法都要學習趙孟頫,至少趙孟頫之前的書法家就沒有練習過“趙體”。

確切的說可以學習趙體,但凡是學習書法都有必要接觸一下趙孟頫,但趙體楷書並不是所有書法愛好者都必學的,對於行書、楷書愛好者來說可以學習,對於篆書、隸書愛好者則要看其個人情況了。

趙孟頫他自己是學習王羲之以及李北海書法,我們學習王羲之行書,尤其是初學者開始可能難以理解王羲之作品,由於王羲之的真跡無存,留下來的全是拓本或者後人的摹本,初學者難以理解。

由於趙孟頫是學王高手,年代很近,流傳下來的真跡作品很多,學習起來比較直觀,可以通過學習趙孟頫間接的去學習王羲之,趙體起到一個過渡的作用。所以很多書法家和書法老師都建議行書初學者練習一下趙體行書。

很多書法老師也建議楷書學習者練習“趙體”楷書,因為大部分楷書初學者都是從唐代的楷書入手,長期唐楷訓練,用筆和結構容易顯得死板,缺少生氣。

而趙體楷書由於融入了很多行書的用筆,非常靈活流暢,唐楷學習者練習一下趙體楷書,有利於書寫的順暢性,不至於過於呆板。

對於篆書、隸書、草書愛好者則沒有必要非常要學習趙孟頫了,“趙體”的精華在小楷、中楷和行書,篆書、隸書則還是要學習清代、漢代或者先秦的名家作品。

總之,學習書法,練習什麼字體,要辯證的來看,不能一刀切,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和愛好而定。


不二齋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為什麼學習書法?建議學習趙孟頫楷書!接觸趙孟頫楷書已經很早了。沒怎麼練過,但當時不太懂,只知道他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今天談論這個問題,有點個人體會。

自唐宋以來書法入門學習楷書。都是從顏、柳、歐、趙四大家入手。幾百年以來學習顏體和歐體。走出來的名家較多。學習柳體和趙體相對走出來的書家較少。顏體楷書使用的是篆籀筆法。打下點畫基本功,入門以後上通篆隸非常方便。當今很多教學機構、學院都是使用此法。今天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是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書法後,發現如果書寫的呆板、不靈活需要調整的,建議學習趙孟頫楷書。不是入門學習趙孟頫楷書。請大家看注意這一點。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元朝吳興人。他復古出新,書法全面地向古典學習,尤其是晉唐學習。在楷、行,草、篆,隸等各種書體,重建法度,樹立古典風格。楷書熔唐鑄晉,既端莊樸實,流暢婉麗。又廣學諸家上追鍾繇、二王,下至顏真卿、米芾等,都是在他的取法範圍。楷書才有“趙體”之稱。對元書法產生了深遠影響。楷書傳世的代表作有《膽巴碑》《《壽春堂記》,《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此乃巔峰之作。趙體楷書的特點是用行書之法作楷書,用筆靈活自如。 如學趙體楷書,可上追二王行楷、行書等。以此為跳板也不是不可。趙孟頫楷書還有小楷,非常精彩。代表作品有《道德經》《漢汲黯傳》等,筆法縱逸,圓轉流美,優雅從容,其筆法字如清潤流暢,自成面貌深悟二王之法。如果小楷學習趙孟頫是可以的。這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書藝人頻道


眾所周知,中國“四大楷書”歐、顏、柳、趙中前三位是唐代書法家,唯獨趙孟頫是元代書法家,趙楷為何有這樣的歷史地位?究竟好在哪裡?

一、用筆明朗,筆筆流利。

趙楷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起筆運筆不玄虛、收筆筆路十分清楚,使學者易懂易循。

二、結體寬綽秀美,柔潤內實。

字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字字彼引呼應,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學者不僅學其形,而重在學其神。

三、筆圓架方,化行為楷,字字流暢。

趙楷流動帶行,趙楷兼用行書的筆法,使字字流美動人。書寫趙體時,橫直相安、撇捺舒展,舒心穩妥。

趙孟頫一生中留下大量精品楷書作品,我們所知著名的楷書有《三門記》《妙嚴寺記》《汲黯傳》《道德經》,你寫過哪個?最喜歡哪個?

一、三門記

趙孟頫《三門記》與《膽巴碑》如出一轍,但更加簡練成熟。《三門記》既不同於魏晉小楷的俊逸,更不同於唐楷的森嚴。單字來看,線線之間的顧盼承接,空間與空間的虛實對比,無不包含著一種內在的力量和如涓涓細流永無休止之勢,是趙楷中的典範。

二、妙嚴寺記

《妙嚴寺記》用筆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首先鋪毫行筆明顯,有北碑筆意。一方面恪守中鋒、順勢的原則,一方面則揉行書的筆法於其中,或藏鋒痕跡含蓄,或露鋒意味明顯作品筆力放縱厚重,結體嚴謹,由方闊而為修長,用筆精到,風格沉著老練,雄勁挺拔。

三、汲黯傳

《汲黯傳》被譽為趙孟頫小楷第一。落筆迅捷、從容不迫,一氣呵成,而無一筆失度;其字體寬和雍容,風骨秀逸,平和簡靜,有輕裘帶之風,極富有節奏感。在結體上,法度嚴謹,挺秀潤健,顧盼揖讓得體,寓麗開闊,秀美而蒼勁。

四、道德經

趙孟頫《道德經》是63歲晚年小楷長篇代表,字體工整秀麗,筆法穩健,獨具風格。精工中透靜穆之氣,穩健中露靈動之神,前後風韻一致,堪稱其小楷之精品。

趙孟頫楷法遒勁,圓潤妍麗,從而使其作品流露灑脫俊逸、境界高妙,雅俗共賞,也非常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我們學習趙孟頫楷書,要通曉其用筆規律及方法:

一,力求古韻。臨古人書法,目的不在肖其形,而在求其神韻;

二,側峰入筆,通過提按調為中鋒;

三,省略掉過多的提按轉折頓挫,並融入一些行書的筆法。 由此,相對於顏體、歐體,趙體的行筆速度要快的多。



SUjun00111


容易上手,出成績快。我初學也學得趙孟頫。但是初學趙字也有一點不好,就是容易把字寫得油滑,最初別人告訴過我,但我不理解,後來再想提高的時候,總覺得字寫得軟,沒有骨力,這是真的。其實很多學過趙孟頫的人都深有體會。不信的話你可以問問,十個寫書法的人,有九個說趙孟頫的字太媚太油滑。

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是業務愛好者,沒有打算將來走的更遠,或者是某些畫家,為了畫完畫落款用,我建議初學就學習趙孟頫的楷書,這樣很快就能出用得上,這點很奇怪,他的字很容易就能得其形,有沒有力度不說,但外形會很快就會學像。

如果是你想成為書法家,想把你自己的目標定的更高更遠,那最好還是學習歐、顏、柳或是魏碑。這些楷書字體,筆法骨力遒勁,結構嚴謹。非常注重字的骨架和筆畫的力度,能把基本功練得很紮實。大部分書法家初學一般很少有學趙孟頫的。

總之,趙體字也很美,有自己的特點,初學書法的朋友要根據自己的需求或目標來選擇要不要從趙體學起。


劍峰素描國畫書法教學


為什麼學習書法建議學習趙孟頫的楷書?

首先學習楷書最好的方法是:顏柳歐趙!初學書法楷書先學顏真卿的大字《多寶塔》臨摹得法後,再學習柳公權的楷書,再學習歐陽詢的楷書,再學習書聖王羲之的小楷《樂毅論》,再學習虞世南的楷書,再學習褚遂良的楷書,再學習智永等名家的楷書!最後才學習趙孟頫的墨跡楷書為最好選擇!

學習楷書也可以先臨摹書聖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一千遍,後用楷書學習楷書四大家用楷書臨的蘭亭序!趙孟頫一天書萬字,一天臨摹蘭亭序三十遍!!!我一天最快可以臨摹蘭亭序二十遍!!!趙孟頫的書法棉裡藏針內功深厚雋美第一!


湘順1


趙孟頫的“趙楷”在書寫時有行書特色

對於初學者來說,選擇“楷書四大家”的書法是因為這四位書法家的書法容易入手,而在這四人之中,趙孟頫的書法因為有行書韻味,所以在字體筆畫連接呼應上,沒有書法基礎,學起來會很變扭,而其他三位書法家的楷書並沒有這麼樣的問題,所以相比趙孟頫的“趙體”另外三位書法家的書法更受歡迎一些。

在書法界,趙孟頫的趙體備受推崇的,但是在如今的現代社會,書法市場上大都是歐陽詢,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字體,或者是這些楷書的教導理論,很少有趙孟頫的“趙體”字體和書法教導理論,不管有多麼想學趙體書法,沒有指導理論,沒有“趙楷”字帖,再大的決心也很難學好趙孟頫書法。


書韻浸潤


眾所周知,中國“四大楷書”歐、顏、柳、趙中前三位是唐代書法家,唯獨趙孟頫,趙楷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忽必烈之所以這麼喜歡趙孟頫,跟他當時在南方世人心中的地位是分不開的。忽必烈很顯然是想拉攏趙孟頫。而趙孟頫本人的成就、造詣也當之無愧,即使他不是南方世人對 代表,也足夠配得上這樣的稱呼了。其用筆不含渾,起筆運筆不玄虛、收筆筆路十分清楚,使學者易懂易循。字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字字彼引呼應,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學者不僅學其形,而重在學其神。趙楷流動帶行,趙楷兼用行書的筆法,使字字流美動人。趙孟頫的楷書較為簡單,為什麼說它簡單,我就要從它的特徵去做分析

首先趙體楷書有一個巨大的特點,也是他的優勢之一:其楷書的行書意味十足,從而初學者對楷書的認知不會太板正。對於之後行書和草書的轉化有不小的幫助。還有,趙體楷書起筆方切較多,所以其實顯得特別硬朗,學習趙體可以讓我們在靈動和硬朗之間找到平衡。書寫趙體時,橫直相安、撇捺舒展,舒心穩妥。


一紙一墨一乾坤


學楷書從“趙孟頫”開始?誤人誤己!

本人是一個普通的書法愛好者,斷斷續續練習書法近二十年,最喜歡的也是趙孟頫的書法(以我收藏的趙體書帖為證)。但是,我認為學楷書從趙體學起的說法是一種誤導。

為什麼這麼說呢?趙體承習晉唐,特別是“二王”(又不僅限於二王),但通過趙孟頫結合自身特點,畢生研習,形成了自己“華麗、飄逸、秀美”的風格,這種風格符合大多數書法愛好者的審美觀,這是趙體受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初學楷書,就學趙體者,學習一段時間趙體就會發現:沒有學到趙體的“飄逸、秀麗”,卻出現了書法“無筋無骨無力”的問題。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楷書基礎過於薄弱。

試想趙孟頫出師於誰?他不是生來就是書法大家的,他也是通過臨摹晉唐書法大家開始的!我們這種“不學師父,先學師兄”的學習方法,肯定會陷入書法學習的誤區。

個人建議,學習楷書應該從魏碑唐楷開始,先學魏碑“刀砍斧鑿”的粗獷有力的大氣,再學唐代“顏筋柳骨”的嚴謹規範,有一定基礎之後,在學習趙體,你會發現上手更順利,進步更顯著。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認可請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