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清宫太监打板子,能把豆腐里面打碎,外面完好,是真的吗?

竹乔乔


“打板子”最初的时候被称“笞刑”和“仗责”,明清以后,笞刑被强化为“廷仗”,“打板子”从来就不是死刑的一种,板子做成扁平状的,就是为了给犯人保命。实际上被这玩意活活拍死得人太多了。一开始皇帝还下禁令,唐太宗规定板子只允许打臀部,不允许打其他位置,后来可能是因为杀人太爽,也就顾不了那么许多了,历史上死于“笞刑”的有头有脸的官员比比皆是——

隋代,隋文帝杨坚亲自下令笞杀楚州参军李君才,又棒杀大理少卿赵绰、鸿胪少卿陈延。唐代各朝对于捕获的各地“反贼”首领,多用杖杀代替斩、绞等死刑。北宋初年,太祖赵匡胤于建隆二年(961)四月杖杀商河知县李瑶,又于开宝五年(972)十二月杖杀内班董延谔。太宗赵炅于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杖杀中书令李知古,八月又杖杀詹事丞徐选。南宋初绍兴十二年(1142)九月,高宗赵构杖杀伪福国长公主李善静。

清宫太监打板子,能把豆腐里面全打碎,外面完好无损,是真的吗?听起来太监个个都是武林高手,不过确有其事。

清朝有一个“鬼才”作家叫李伯元,他是一个相当多产的作家,才思之敏捷,十分罕见。他写过很多对黑暗官场揭露的书,其中有一本著名的谴责小说《活地狱》,详细地描述了打板子练习杖刑的方法:

将豆腐包在牛皮纸里打,纸碎而豆腐不碎;拿板子打一块完整的豆腐,只可以有声音,但豆腐皮不能被打碎,豆腐里面被打得稀碎,外面看着却完好无损。这样的手法叫“只伤经络,不伤表皮”,也称“筋骨伤”。而另一种方法是只伤表皮,不伤内里,叫“表皮伤”。

《历代刑法考·刑罚分考十四》是一本有据可靠的正史类书籍,根据记载,明朝的锦衣卫在训练的时候,先造两个假人,一个在屁股的位置放上砖头,一个则在上面包着纸,放砖头的是练习“外轻内重”手法,放纸张的是练习“外重内轻”手法。而豆腐里面稀烂,外皮完整就是外轻里重的极致了。

这样下来有几种结果,比如《狱中杂记》记载的,三个人都受了“笞刑”,第一个看着伤得严重,其实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第二个看着也比较严重,休养了一个月才恢复;第三个表皮完好无损,看上去没有伤,却因为骨折估计这辈子都爬不起来了。这就是“外轻内重”的“笞刑”手法。

杖刑是很疼的,疼得犯人乱叫乱扭,10下之内必然晕厥,然后泼盆凉水接着打。这打人还有潜规则——

如果给钱多呢,打的人看着用力很大,落下去损伤却很小;如果给钱少,几十板子下去,即使不致命,伤筋断骨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也引发了行业内的灰色收入,让行刑人员成了一个油水多的肥差。

犯人在行刑之前,家属会设法买通行刑人员或者县太爷,让他们手下留情,所以衙役打人,要看县太爷或者监斩官如何发令——

如果他们只说“打”,那就是不能打死;如果他们说“实实地打”,一般三十大板之后,不死人也废了。还有县太爷会拿一根签子示意,如果拿着签子头,代表重重地打;如果拿着签子中部,表示“只伤表面,不伤筋骨”;如果拿着签子尾部,代表连表皮也不许伤。可见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果没钱,连生死都无法作主,也实在是可怜。

这种刑法的可恨之处,是对女人的惩罚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宋明清三个朝代,只要女人犯了错误,要被执行杖刑,必须“去衣受杖”,很多女人挨打后受不了这种侮辱,就上吊自杀了,对于女子而言,这种惩罚以心理折磨为主,皮肉之苦倒在其次了。


静说历史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位皇帝极其宠爱的妃子,被扒光衣服,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太监宫女的面被打板子。当然下着命令的并不是皇帝,而是清朝实际掌舵人慈禧太后,而这位妃子就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女人,珍妃。

光绪皇帝的皇后乃是静芬,此人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后来被称为裕隆皇后。话说此人长的是真不怎么样,颜值低,背还驼,脸非常显老。光绪皇帝对她是极为不满,不过是慈禧太后强制安排了这门婚事,光绪不娶也要娶。光绪皇帝内心也是痛苦啊,想到自己堂堂一个皇帝,没实权也就算了,皇后竟然这么丑,而且自己根本就没有三千佳丽,也就只有三个女人。

一是裕隆皇后,二是瑾妃,三是珍妃。这三人,说实话都不怎么样,尤其是前两人,实在是平平无奇,甚至于还有点丑,唯独珍妃有几分姿色,和前两人一比较,反而显得更加漂亮了。话说美女还真是对比出来的。

因此光绪皇帝就将珍妃当成了宝,将这人给宠上天了。而珍妃也是,内心异常的膨胀,做了一些不合宫廷法度的事情,自私任性也就算了,竟然还干起了卖官的勾当,被慈禧太后给知道了。在1894年的一天,慈禧太后决定收拾一下珍妃,让她不要这么嚣张,于是珍妃就被当众扒光衣服,被太监打板子。

珍妃被打的血肉模糊,直接晕过去了。据说太医张仲元在珍妃被打的后几天,每天都要去后宫给珍妃看病,因为病情实在是太重了。珍妃出现“恶寒发烧,两肋串痛,六脉沉付”等症状,在床上几乎躺了一年才好。这样看起来,珍妃受的伤实在是太严重了,慈禧下手实在是太狠了。但是根据相关记载,慈禧也只是说了一句话:杖之,降为贵人。

行刑的太监估计是看到老佛爷如此生气,都不敢轻轻地打,才导致珍妃吃了大苦头。

打板子是一门非常讲究的手艺,不是谁都能干的,也不是只要有力气就能干的。将豆腐里面打算,外面完好,这种人是有的,但是应该很少,这需要长年累月的实践,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就好像庖丁解牛一样,经过反复的实践,方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达到神乎其技的手法。对于大多数太监来说,根本做不到这种水平,他们只会使用蛮力,伤其体肤,要是打的严重的话,会对人造成内伤。而珍妃的这种情况,无论内伤外伤,皆是十分严重,估计是慈禧身边经常打人板子的太监所为。


徐聊


我们在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古代打板子的场景,施刑的人看着也并没有出多大的力气,但受罚的那人看着就很痛苦了。难道真的就像打板子只把豆腐里面打碎,然而外面就毫发无损,依旧完好吗?

打板子是杖刑的俗称,但是打板子名义上并不是死刑,但却很多时候都能够将人活活打死。“板子”是扁平状,主要目的是施以惩戒,给犯人保命用的,但是自从汉代以来,直到清朝,被这板子活活打死的人也不计其数。

但是为什么挨板子有的人死,有的人只是皮肉伤,这里面可是大有门道。我们要知道,打板子可是一门技术活,不是谁都能上的,首先要拜师,从师傅那里学会如何打,那可是一项肥差。

练习的技术手法就有两种:

第一种是:将豆腐包在牛皮纸里打,纸碎,而豆腐不碎。

第二种是:将石头放在软布里,软布毫无损伤,而石头成为粉末。这两项手法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从外表看起来力度都非常重,但实际受伤程度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一种是表皮不伤,而筋骨伤,另一种是只伤表皮却不伤内里。同时,打板子虽然是一项技术活,但是板子却是关键所在,板子分两头,一头灌铅,一头中空。所以打板子是肥差,受刑的人都会贿赂小吏,一百板子也死不了人,要不然,用灌铅那头打,可能十几下就非死即残了。

在清朝宫内打板子,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惩罚,还有心里上的处罚,打板子是需要脱去裤子的,这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对于女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很多女子因受刑法后,无法忍受侮辱,而选择了自杀。

所以说,清朝为了惩罚犯人还真是想出了不少花招啊,总之,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唯恋无名


打板子的高手完全可以做到的。

笞刑和杖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打板子“,打板子这是一门技术活,古代一些打板子的高手完全可以做到打豆腐表面不破,而里面尽碎的情况。


明朝的《历代刑法考》这本书里面就有对杖刑的描述,明朝恶名昭著的暴力侦察机构锦衣卫就是用刑的一把好手,里面对于杖刑的训练也是极其规范的。

锦衣卫在进行杖刑的训练时,通常会制作两个皮质的假人,一个假人在屁股这个位置放一个板砖,这个就是外重内轻的手法,也就是会造成一种打豆腐,豆腐不破而里面尽碎的效果。而另一个假人就是放置一个纸包,用以练习外轻内重的手法。



而且不要小看这个杖刑,在古代很多时候杖刑都是会出人命的,由此也催发出了一个潜在行贿的地下行业。

所以我们一般在电视剧里面也可以看到一般要遭受杖刑的人都会去贿赂这个打板子的人,一般来说,给过钱的大多都是皮肉之苦,并不伤及根本,而家境贫苦的人没钱贿赂他们一般就要吃苦头了,往往在遭受杖刑后基本不是死了,就是半残之身。


这个历史很正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杖刑,我们俗称“打板子”,这是古代刑罚史上最悠久的一种,使用的刑具有竹板和荆条。历史上执行这种刑罚的人一般是衙役,清朝李伯元在他的小说《活地狱》里写了这么一段:

皂录(衙役、捕快)用小板子打人都会预先练习,开始用一块豆腐摆在地下,拿小板子打上去,只准听到响声,不能把豆腐打烂。他们练习完以后,豆腐看上去还是完整的,但里面已经烂了。

这就是关于“杖刑”练习的描写,当然这只是小说,我认为这样练习的可能性不大。

古代杖刑在实施的时候确实会存在不公平现象,比如犯人家属给钱了,打板子的人就会装装样子,挥板子时候很大力气,但落下很轻,打完后犯人不会有什么伤;如果犯人没有给钱,那每一板子都是实实地落在身上,几十板下来伤筋断骨都是常有的。

另外还有流传了一个说法,那就是犯人家属要找关系,有时候是直接找县老爷,所以衙役打人的时候就要看老爷如何发令。我们看古代电视剧,县老爷审案要动刑的时候通常会扔下一根签子,而老爷拿签子的位置就表示要用多重的刑:如果拿签头,表示重打;如果拿签中间,表示只伤皮肉不伤筋骨;如果拿签子底下,表示轻轻表示一下就可以了。

县老爷拿签子的传说是否真实我们很难查证,但是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杖刑在执行时是有轻重之分。那么衙役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他们是否需要练习呢?其实是不需要的,打人用到几成力基本上大家都可以控制,至于挥板重落板轻,公堂上也没人在意你这些。用豆腐练习打板子,这个脑洞开得有点大了。

豆腐是很嫩的,打板子的人不管如何控制力,只要超过了豆腐的承受,豆腐就会碎裂。如今打板子这个刑罚被传得越来越神奇,有人说打板子技术好的,打完后表皮看起来没事,但实际已经有严重内伤,这完全是违背力学原理啊!

任何物体在受到打击的时候,力量传递都是一层层下去的,就像木工干活,锤打凿,凿打木,木压地,不可能一锤子下去这股力量完全跳过了凿和木,直接在地面砸出一个大坑,这种情况只有武侠电影里才会出现。

结束语

古代打板子真不是什么技术活,那时候一般使用竹板比较多,至于我们电视上看的大木棍、水火无情棍这些都比较夸张,因为杖刑不是死刑,只是让犯人吃到苦头而不是要他们的命。如果用超重的刑具来打,那杖刑也就被纳入死刑行列了。

日本古代也有杖刑,他们打的方式又不一样,我们是用竹板扁的一面打,他们是用竹板边打!一板子下去就是皮开肉绽,就像被刀子割了一般。


水煮汗青


讲的那么玄,来个理科生给讲讲,分析分析,个人是感觉角度,力量,加力时间。

根子不是圆的,这一点很多老图可以佐证,同样的力,面积大的打人疼还是面积小的打人疼,心中有数吧,就是滚钉板原理,一个人站在一根钉子上,估计脚一下就穿,可若是无数根组成的一块上,最多感觉有点麻,皮都很难破,前提是无数根,紧紧组合。

力量就是,打的时候看发挥,有时候空中舞了,快打到了收了下力,就跟老式香江电影中拳拳到肉力量感十足一样那种,其实是身上抹了粉,而这个是空中很给显示力量,最后再收一下或者加一下,就是凭空增大受力。

最后就是某位工科大佬讲的动量原理了,是打在人身上的时间,有的是挨着就走,有的是在人身上挨一会,有的是打到底,打到骨头,那位大佬的分析是,当挨着皮,那估计是内里全破,表面伤害不大,动量全部传到内部,是内部瘀伤这种,之后是挨一会,这种考验技巧了,力量会传递,但在中间慢慢消耗,最后就是看着很重,其实养养就没事了,最后就是一打到底,那估计骨头都要打断。


肉串串鱼摆摆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只要把东西弄深了,都能弄出绝活出来。这不宫里的太监打板子的时候都能够打出一个绝活出来,据说能够把人打的外面简直看不出来,里面却是受了极严重的内伤。



在电视剧里面看到皇帝发火的时候,都会把自己手上的臣子处以杖刑。杖刑这种刑罚实际上非常的可怕,据说有很多大臣都被杖刑而死。当然在宫中这种刑法也是经常使用的,宫中有很多太监或者宫女,他们如果不受规矩的话,有可能就会被处以杖刑,有时候这些奴才触怒了皇帝,也有可能被皇帝直接处理杖刑,这个时候他们都非常的害怕。



因为宫中实杖刑的那些太监可谓都是这方面的高手,他们都经过专门的训练,有的都打了几十年的板子,完全可以做到把人打的生不如死。这个时候要看皇帝的心情,或者是他们所犯的事情大小,如果犯的事比较大,或者是皇帝相当的恼怒,那么他们就小命难保了。当然如果有人贿赂太监,或者是被罚的人,地位非常的尊贵,他们也不敢下重手,这个时候掌管杖刑的太监完全可以做到把人打在表面非常的惨,但里面事实上并没有太大的伤害。



他们这种功夫可谓是一直传承下来,并且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是用砖头训练。就是在砖头上布一层纸,在上面打,把砖头打碎了,纸却不能够出现问题。久而久之,他们的功夫晋升之后,就可以用豆腐代替砖头,从而实现能够把豆腐打碎,而外面的纸却不成问题。总之这绝对是一门技术活,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有成效。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平安读历史


我认为这门技术活是真实存在的,就像我有一次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厨师在一个吹鼓了的气球上切豆腐丝,最后一块豆腐都切完了,气球完好无损,让我叹为观止。所以,清朝太监打板子,能把豆腐里面打碎,而外面完好是真的。原因分析如下:

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需求就有人勤加练习这门手艺;

当然,一般是不会练习如何把豆腐里面打碎而外面完好。施以刑法的人,想看到的应该是隔着软布或者豆腐打人的板子,最后软布不破或豆腐不破碎,而人的身体里面受了很重的内伤,五脏六腑和骨头都几乎散了架。

古代一般有地位的主人,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贵人都不会亲自动手。一般都会有专门的奴仆来执行这一项工作,一般不是力气大的就好,是那种跟着师傅学过,亲自上手实习过几年的老手为最佳。

这些奴仆平日里,和其他人一样,也是干着粗活累活,没什么表现的机会,就等着在执行“杖刑”的时候表现一下,哄得主人开心,讨点赏钱。于是,在平日里没事的时候,他们就会互相练习,怎么掌握力度,怎么更疼,怎么看起来不疼其实伤及内脏。久而久之,他们的技术水平就炉火纯清,主人指哪里打到哪里,主人让打成多大的伤疤就能打成多大伤疤。

这是因为主人有时候下达的命令,真真假假,有的是真的生气了,有的只是装装样子,他们也得学会察言观色。

2️⃣在古代,如掌握了这种手艺,关键时候还可以为自己谋取福利;

在古代,主人家就是通过平日里的“杖刑”来树立自己的威严,执行自己的家法。而一般执行“杖刑”的人是固定的,所以平日里的仆役、丫鬟们都会刻意讨好这些打手,以便改天轮到自己被执行“杖刑”时能够手下留情一点。

所以,掌握着“杖刑”实际轻重的打手,有了一手控制力度的技术后,在古代是非常吃得开的,平日里有好吃好喝的。哪怕是那些主人家的小公子和小公主,也会客客气气,发点赏钱,为将来可能承受的“杖刑”买点保险。


问题总结:

有需求就有供应,真是因为在古代实际生活中,不管是清朝,还是哪个朝代,都有着对“杖刑”力度控制的市场需求,所以就有了这种特殊的技术。不过,这种封建社会下的身体责罚制度,也是旧时代留下来的残忍制度,幸好现在已经废除了。


醉观沧海


封建统治者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中,研究了很多残酷的刑罚,这些刑罚用来镇压老百姓,打击敌手,其中打板子就是很常见的一种刑罚。

在皇宫里,皇帝对谁不满想杀谁或者想打谁的时候,就会对这个人施以刑罚,最常见的就是打板子了,清朝的皇帝下令打板子就有皇宫里的太监执行。

这些太监平时都是经过了专门训练的,他们在上岗之前先是打砖头或者石头,不是直接打,而是在砖头或者石头上垫上纸张打,一开始打肯定不掌握技术,要打破纸张,这是不合格的。

什么是合格?必须要练到板子打到纸上,但是纸张毫发无损,而下面的砖头或者石头却被打碎,这就算是初步合格了。

下一步接着练,打的就不是纸包石头了,而是打豆腐,要求是把豆腐内部打碎,但是表面完好,这是个技术活,等练到这个要求了,这太监就可以上岗了。

这样的手段用来打人,那自然很可怕,设想一下,人的屁股就是一块豆腐,被太监一顿打,表面完好,但是内部结构已经被打碎了,人还能活吗?封建统治者的歹毒,由此可见一斑,杀人还要让被害人受尽痛苦。

清朝的打板子要听太监的口令,太监说,用力打,就是不用打死。如果说着实了用力打,那就是要打死。

这样的刑罚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被皇帝掌握了,明朝叫廷杖,一般是打80棍,都是锦衣卫负责行刑,行刑地点是午门外,司礼监太监负责监督,行刑的锦衣卫要看司礼监太监的脚,如果太监的脚尖是分开的,那就是不用打死,正常行刑即可。

一旦太监的双脚合拢,那就是要打死这个大臣,所以就要用到表面完好,内部损伤严重的技术。行刑的锦衣卫打5棍换一次人,80棍要用16人打完。明朝一共施行廷杖500余次,打死大臣50人余人,死亡率已经达到10%了,可见这个刑罚的歹毒。

封建社会的皇帝的居心之歹毒真是让人发指,竟然能想出来这样的办法处罚自己的身边人,要知道不管是皇宫里的宫女、太监,还是朝廷的大臣,都是一天到晚伺候皇帝的。皇帝一生气就要用这种手段残酷的摧残他们,甚至直接活活打死,这样的皇帝的确是蛇蝎心肠。

除此之外,包括皇帝在内的封建统治者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残酷刑罚,唐朝的来俊臣发明的酷刑,其中有一种是枷锁,最轻的一种枷锁叫定百脉。望文生义的解释一下,只要戴上这个枷锁人的所有的经脉就等于被锁定住了,可见其野蛮残酷。还有个请君入瓮的故事,也是一种残酷刑罚。

直到晚清,曾国藩还发明了一种酷刑叫站笼。在镇压和残杀人民这方面封建统治者可谓不遗余力。在残酷迫害百姓这件事情上封建社会的官僚,也是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惨无人道的刑罚都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成了封建社会罪恶统治的罪证,在继承和发扬封建社会的文化精华的同时,还要继续剔除封建文化的糟粕。


小小嬴政


打板子是比较通俗的叫法,它其实就是杖刑,是传统五刑之一。杖刑表面上看起来并不残酷,但对被施刑者来说也是极为痛苦的,轻的,一般屁股开花血肉模糊;重的,基本数月都下不了床,甚至掉了性命。

杖刑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是技术活,是靠手艺吃饭的。有句古话:笞杖在手,生杀轻重仅在一念之间。一般来说廷杖高手能打的随心所欲,想打内伤还是打外伤都能变幻自如,主要是看上面如何授意了。而如题主所言把豆腐里面打碎,外面完好,这种水平没有几十年光景是练不出来的。


史料记载,廷杖行刑人在上岗前都需要专门的训练和培训。比如把草纸包在木头上打,能打到草纸不破,而木头开裂,这是打内伤的水准;还有一种是,在豆腐外面包着草纸,打到最后是草纸烂了,豆腐不碎,这是打外伤的水准。

廷杖最早是由专人的行刑人执行。比如,在明朝一般是都是锦衣卫负责行刑,司礼监负责监督计数;而到了清朝就由皇宫里的太监执行,司礼监负责监督计数。同时在行刑的时候,也有套路可言。一般来说行刑者都要领悟司礼监的意思,或者说看他们的脚。如果司礼监太监的脚尖是分开的,那就是不用打死,正常行刑即可。

历史上明朝的朱元璋是比较喜欢杖刑的皇帝之一,特别是对那些喜欢直谏的官员。于是就有一些官员还以此为荣,认为自己是个忠臣。当然,更多的时候受刑还是比较痛苦的。据说明朝第一个直接被杖刑打死的是朱元璋的本家,叫朱亮祖。朱亮祖也算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老朱登基之后,封他在广东为官,但他勾结当地豪强欺压百姓,最后被朱元璋直接杖毙,这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比较大块人心的杖刑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