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奉梅:師生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護航人

清潔區、緩衝區、潛在汙染區、汙染區……設置達標!傳送口、隔離間、配比液、消毒筐……配置達標!外科口罩、額溫槍、體溫計、護目鏡……儲備達標!當三甲醫院專家按照高標準核驗給出三個'達標'時,張奉梅和同事們長長舒了一口氣。"這是今年2月10日校園醫學觀察隔離點驗收時的一幕。

張奉梅:師生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護航人

張奉梅向學校領導彙報醫學觀察點建設情況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作為校醫院院長的張奉梅,和同事們一直在崗位上奮戰著,起草防控疫情預案、加班加點建設校園隔離點、想方設法籌備防控物資……"達標不是目的,為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才是目的!"張奉梅堅定的說。

健康所繫,慢不得!松不得!放不得!

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逐漸開始蔓延。張奉梅在自己的醫護朋友圈裡提前嗅到了緊張的氣息。丈夫在學校附屬醫院工作,已第一時間接到上崗指令。而此刻的大學校園正值寒假,留守人員很少,一片安寧靜謐。

"要不要關口前移?要不要興師動眾?"當學校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徵詢她的意見時,她毫不猶豫表明態度:健康所繫,慢不得!松不得!放不得!越是看著安全,越容易出隱患。她第一時間與後勤管理處通電話,提出對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議,起草學校防控新冠肺炎應急預案,並迅速組建防疫工作小組,分設醫療保障組、藥品和消毒用品供應保障組、消毒殺菌組、體溫監測組4個專項工作組。在完成工作組的組建後,她對於每個組開展的相關工作都仔細核查,要求每個組的工作達到"零失誤""零犯錯"的目標。

預案定了,機制定了,卻面臨很多實施難題。特別是疫情突發缺少經驗,培訓標準怎麼把握、重點怎麼掌控?醫用物資驟然緊張,大醫院都後備不足,校醫院又怎麼擴展渠道?那段時間,張奉梅變成了"信息控"和"現場控"。她從網絡上、電話裡蒐集最新訊息和前線實戰經驗,又多次趕赴煙臺防控定點醫院學習取經;通過網絡會議、網絡培訓等形式,組織校醫院全體醫護人員認真學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診療方案、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等,加強醫護人員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提高診療水平和防控保障水平。為了解決防控物資短缺的問題,她多次與資產管理處的同志一道,想盡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渠道,終於購置到了一次性外科口罩、額溫槍、體溫計、護目鏡、消毒液等各種防控物資。為了使得每一筆物資的去向都有跡可尋,她牽頭制定了《防控物資出入庫管理制度》和《庫房管理人員職責》等相關制度。

張奉梅:師生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護航人


張奉梅:師生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護航人

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對前線最好的支援!

"丈夫在附院,我在校醫院,孩子當家"。春節期間,張奉梅的三口之家,這樣的三點"疫"線成了常態。提起這事,她直勁地擺手:"這有什麼,那麼多同行校友都撇家舍業上前線了,我在後方,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對前線最好的支援。"

非常時期,隔離是最有效的防範。正月初六,校醫院正式開建學校醫學隔離觀察點。對張奉梅和同事們來說,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攻堅戰。因為隔離點設在校醫院樓上臨時啟用的房間,很多棄用物品都尚未來得及清理,而且整個佈局也不是按照醫院模式展開的。一切都要從頭做起,"張奉梅"們每天的角色都在轉換,從"清運員"、"保潔員",到"設計員"、"操作員",期間她們多次邀請煙臺附院感染管理科和門診部專家到校醫院指導隔離觀察室的建設。在張奉梅的帶領下,經過同事們的反覆論證和各部門通力協作,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病床少等困難,高標準建成23個隔離觀察室。2月8日那天,當校醫院全體醫護人員整理完房間,已是掌燈時分。不知誰說了一句"今天是元宵",張奉梅才想起來,頓時覺得很虧欠大家。

張奉梅:師生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護航人

元宵節我們“不打烊”

寒假期間,留在學校的109名外國留學生成了校醫院和各學院"聯繫最緊密的親人",為他們配備體溫計,形成體溫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密切監測體溫變化和身體狀況。2月14日,一名留學生從江蘇返校,張奉梅搶在前面完成流調工作,還特別為留學生做起心理輔導,經過14天密切觀察,學生體溫正常,無咳嗽,乏力等不適表現,2月28日順利簽署了《解除隔離醫學觀察通知書》。截至日前,學校沒有出現一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或疑似病例。

張奉梅:師生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護航人

張奉梅與同事核驗發熱登記情況

傳播健康理念,助力"未病之病"防治

採訪張奉梅的時候,她正在做《學校常見傳染病防治》教案。"開學就要給學生上上這一課,這是慣例,醫學生更不應該缺席。"

作為主治醫師,張奉梅最初學的是護理專業。但是在她眼裡,防比護還要重要。"傳統醫學提出的'上醫治未病',本質上就是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今天我們提出的大健康理念,更是在倡導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亞健康、提高身體素質、減少痛苦,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維護,幫助人們從透支健康、對抗疾病的方式轉向呵護健康、預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

這次疫情發生後,她最深的體會就是"要將防疫貫穿始終",尤其大學校園裡人群聚焦,是急性傳染病的多發區,來不得半點馬虎。在校醫院工作多年的她,在傳染病防治方面,她積累了"三多"經驗:

一是"多講",從提醒新生入學疫苗接種到講授各種傳染病防治知識,從給學生講到給輔導員講,由輔導員利用主題班會給學生傳播傳染病的防控知識,力爭疏而不漏;二是"多練"

,平時多練兵才能戰時不掉鏈。她帶頭研學中醫保健知識與技能,指導師生做好日常保健,養成健康生活方式,直到春節前,她還參加了中醫特色針灸學習班;三是"多防",多年來,她一直堅持和膳食中心做好聯防聯控,建立了腹瀉登記本,一旦有同一飯菜引起3名以上同學腹瀉,立即通知膳食中心查找原因,避免學生食物中毒等疾病,同時致力於創建"無結核病校園"和實現校園零艾滋,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張奉梅:師生生命安全身體健康護航人

防疫講座

"但願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張奉梅,一名醫療戰線的老兵,她在春意漸濃的校園裡,守護健康,播種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