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男朋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却厌倦结婚,是怎样的心理状态?

用户8369447794413


你是对婚姻有恐惧感吗?还是身边的已婚朋友的婚后生活对你产生冲击。

跟男朋友谈了多年,在一起生活挺久了,各自从热恋慢慢了解对方,慢慢感受各自的生活习惯,变成了平平淡淡的柴米油盐,其实没有结婚没有领证也差不多像是结婚一样的生活在一起了。如果相互之间没有厌恶对方,性格没有太大差距,结婚不也就是一纸文书,有何妨。

除了想单身一辈的人,大多数人都是要结婚,生孩子,带孩子,工作,照顾一家老小,看似平平淡淡,却也是人生长河中必经的。

该来的会来,接受应该接受的,对自己负责,对男朋友负责。如果不想继续也应该早一些告诉对方,不应该相互耽误。


月落扁舟


曾经为一对情侣做过婚姻辅导,男生是奔着结婚去谈恋爱的,一开始就把车子什么的全挂在女生名下,两个人虽然也会有吵架的时候,但是男生看起来很在乎女生。后来有一次辅导过程中,趁男生出去接电话,问了女生,“他提到就要登记的时候,你怎么好像不太乐意。”女生这才慢慢道开自己惨痛的童年——家暴。

是的,有些人恋爱谈着谈着,就不想结婚了,背后有其成长经历的渊源。

家暴留下的心理阴影

家暴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话题。虽然我们一再呼吁对家暴说“不”,但还是很多女性难逃家暴的魔爪。“从小到大,就是父亲一直在家暴母亲。”虽然父亲没有对孩子动手,却给她留下了浓重的心理阴影,虽然随着年纪的增长,父亲不再动手了,但一直语言暴力。于是女生一方面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遇到家暴。加上男女思维不同,沟通难免会出现问题,在她脑海里就不断回想起童年。等到最后谈婚论嫁了,开始想逃避了,因为害怕自己被家暴,重演母亲的不幸婚姻。

过高完美期待导致的恋爱倦怠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完美妻子”、“完美丈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找不到。

由于童年的不幸经历,或由于过分追求完美,人们在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时,内心往往会不自觉的把对方想象得很完美,或是潜意识给对象设置了一个完美门槛——比如,不少女生想一个既像父亲一样关怀自己,又像情人一样懂得浪漫,还很有上进心的另一半。但是,实际情况是,一个男人一旦在事业上花的时间多了,在你身上花的时间就必然少了。女人的青春和男人的事业原本就不在一个时间轴。

比如,多数男人都希望找一个“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上得了床”的妻子。但实际情况是,贤惠的妻子往往不可能“浪”,大多数一心为家的女人一般也不怎么注意打扮。有的男人既嫌弃妻子不打扮,又对妻子打扮抱着警惕,“打扮这样想勾引谁”。

所以,男人和女人注定有很多不在平行线上的时间和思想。

恋爱一开始觉得很美好,但随着彼此的深入接触,必定是会发现彼此的缺点的。有的人可以包容,可以接纳,但不是所有的人。有的人恋爱谈着谈着,越来越爱对方;有的人恋爱谈着谈着,越来越嫌弃对方。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临阵脱逃,也可能是勉强接受。

既想结婚又想单身的矛盾思想

有那么一部分人,

内心既向往婚姻带来的温暖,又担心结婚会剥夺自己单身时曾经拥有的快乐和自由。因此,临近结婚,他们很容易摇摆,“一方面觉得自己一个人过也挺好,另一方面又觉得谈恋爱这么久了,对方付出这么多,不结婚好像显得自己太自私。”因此,他们快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往往显示出的并不是害怕或拒绝,而是内心深处的焦虑,一种想结婚又担心自由被绑架的焦虑。

害怕亲密关系

有那么一些人,不结婚是因为害怕亲密关系。而一个人害怕亲密关系,和成长经历有关。比如上述的家暴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种原因,可能是父母之间经常争吵,没有宁日;也可能是父母之间彼此关系疏离,感觉不到家的温暖;还有可能是婴儿期开始就没有得到过的足够的关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婴儿来到世界上,他的需求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便会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常常处于一种被忽略或会被抛弃的恐惧之中。婴儿觉得这个世界不欢迎自己,没安全感,想回子宫,即使后来父母照顾他,他还是会因之前父母对自己的忽略而选择疏远和回避。当成年以后,他可能形成一种回避型人格,这种回避里有恐惧也有疏离。恐惧型的无法在亲密关系中享受自己和对方的互动,总是坐立不安,担心关系不会长久疏离型的则不喜欢过多的与人亲密接触,虽然他们也会向往美好的恋情和友谊,享受人群中与人交流的乐趣,但总给人一种疏离感,比如主持人蔡永康。

其他因素

随着社会上离婚率越来越高,不少人曾表示,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可是,真正遇到让自己心动的,又忍不住走了进去。等到谈婚论嫁,却突然害怕起来,他们在怕什么?怕自己的婚姻和社会上那些婚姻一样,没过多久就走向终结。因此,越是临近谈婚论嫁,内心越是焦虑恐惧。

此外,担心自己经济能力不足,养不起家,害怕承担家庭责任等等因素,也会影响一个人对结不结婚的决定。

怎么相处

由此可见,一个到了谈婚论嫁,却有点不想结婚,原因是有很多种可能的,但也并非完全不能解决。

对于家暴和社会影响留下心理阴影的、害怕亲密关系的,可以陪伴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但,疏离型的回避人格由于他们低焦虑的人际关系模式,自我和独立能力很强,对威胁信号识别率很高,往往比较难以被治愈。

对于过高期待的,有的可以从他的成长经历里找到根源,并针对性的疗愈心中伤口。

对于结婚和单身自由想两者兼得的,可以给他一个细致的分析。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里外雅堂


这个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婚前恐惧症还是你内心深处就没把他当成结婚的人,后半身的伴侣。自己思考清楚后就有答案了。

如果不清楚的话,建议先不忙结婚,和对方好好谈谈,毕竟结婚是大事,结了后在出问题更麻烦。还不确定,你可以先一个人独处冷静思考下,如果怕对方有意见,可以和朋友来一次长途旅行,告诉伴侣是结婚前的最后疯狂,我想对方也是能理解的,离开对方的这段时间好好思考你对他究竟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遇到美好或有趣的事第一个想到分享的人就是他?是否有夜深人静想念的人是他?

当你确定感情之后是不是结婚的问题也就解开了。不要说婚姻就是一张纸,只要相爱有没有这张纸无所谓,在我看来,当你心里对结婚很看重的时候,你才会对结婚与否这么在意。如果真的无所谓那张纸,结婚这个根本就不会作为一个议题来讨论。



如雪如海如梦



男女之间的爱情由恋爱期的情人发展到婚姻期执手到老的夫妻,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那么,为什么会厌倦结婚呢?或者换个词,“害怕”,这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

1、感情负担的东西不同

身处恋爱期的男女多会在荷尔蒙的刺激之下产生懵懂的情愫,而关系的维护或可以是一句情话、一餐饭、一场电影等等,这场恋爱的参与者往往没有别人的参与以及物质的掺杂。而转变为相守的夫妻之后,会有公婆、亲戚等人参与进来,而原本纯美的爱情多了一份烟火气息与家庭的责任。

2、觉得他可能不是自己相守的那个人

人性是有弱点的。比如,我们拥有某种东西,在的时候却不知道珍惜,不在的时候却觉得如此宝贵。再比如,我们人类常有的缺点就是站在此岸望彼岸。就好比隔壁老王经常成为攀比的对象一般。内心的不满足、对方看似微小但在你内心被无限放大的缺点往往成为你不敢跨出那一步的原因。

3、群体非理性的大环境影响

“群体非理性”一词源于勒庞《乌合之众》一书,在书中的主要观点是:

群体对个体有不可抵抗的影响力,即便是一个理性的人进入群体当中,也会容易陷入非理性的状态。

在此我为什么会引用这个观点呢?

因为在这个信息时代,类似于抖音、小红书、头条等自媒体日益发达,而情感类素材多数会刻意放大男女矛盾冲突,比如妈宝男、亲戚肆意挑衅、选你妈还是我等负面情感素材,尽管以前你有和男朋友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决心,在这些负面信息的无形渗透之下都会变得优柔寡断,怕类似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

4、说在结尾

人生就和荷包蛋一样,煎完一面还要煎另一面。

如果是因为生活小矛盾发生摩擦而不敢迈出那一步,去和对方袒露心迹,因为爱不能重来;如果是因为不可原谅或者无法接受的缺点,请尽快放手,以免一步错步步错,让婚前的“错误”延至婚后,让双方都成为感情的受害者。

最后,祝好!❤️


晨菇凉


一、可能是两个人恋爱的时间太久,所以有婚前恐惧症。正常谈恋爱的时间不要超过三年,时间越久,越容易出现问题(当然也会有个例),我也十分羡慕那种从校园就在一起到步入婚姻殿堂的。

二、因为不甘心,女生在一起时付出了太多,总觉得日子会好的,他会变的,上天有一天会眷顾的,但,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日子还没变,他也没变,上天也没眷顾。只是因为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家里催,仅仅为了结婚而结婚。又害怕又憧憬。



想减肥的阿宅


这个问题无非就两点

第一;恐婚

第二;不喜欢或者说现在这个男朋友还没有让自己产生结婚的欲望

我们先说一下恐婚。“恐婚症”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现代社会心理现象。社会舆论对婚姻生活的负面宣传是“恐婚症”的发病原因之一,媒体经常就如何处理婚姻关系进行各种讨论,这种社会氛围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对婚后生活的过多考虑在面临婚姻时的表现形式就是对结婚的恐惧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迟结婚,甚至宁愿独身,也不愿意“受罪”。纵观陷入婚姻恐惧中的人,往往有两类:一种是不够自信的人,他们知道婚姻有幸福的可能性,但却不敢承担未来变化的风险与责任。面对危机,他不相信自己有应对解决的能力,所以不敢或不愿去进行这项“探险活动”;另一种是个性张扬、过度追求自我的人。

恐婚的女人普遍是理想主义者,她们所期待的是一种完美的生活。对于婚姻她们大多根本没有想过是怎么回事,对“嫁”这种仪式的向往远远超过对嫁的结果——婚姻的向往。 也就是说她们所谓的想结婚,只是想得到“嫁”这样一种仪式,而不是嫁过之后的婚姻生活。

一旦提到婚姻生活,她们往往会呈现出恐慌的表情。一般情况下女性担心的是婚后最初的家庭生活,其中包括和公公、婆婆、小姑及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和协调;以及生小孩后的压力。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一直以来都是习惯接受别人的关怀,自己并不擅长照顾别人和承担一些责任。当他们想到建立一个家庭需要夫妻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还要处理好与另一方家人的关系,面临新环境和新关系,听到周围的人讲一些婚姻生活负面的东西时,就会产生一种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这种社会氛围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其实有了这种情绪的人也千万不要紧张。谨慎对待婚姻的想法是对的,但因为谨慎而放弃婚姻是不可取的。结婚并且能幸福生活一生的人有很多,如果你不去尝试,怎么能体会到婚姻带来的快乐呢?婚姻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绝穿鞋,也许避免了因为鞋子不合脚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钉子上,到那个时候,你或许会意识到,婚姻其实也是对爱情的一种保护。

要相信每个人在刚开始找寻自己人生的另一半的时候都会有自己预期的标准,但是真正交往了才发现很多都没有达到自己心中所要求的标准,这是很正常的,人都是不完美的,我相信你克服了自己的心理恐惧一定会和你的男朋友度过余生。当然这个问题你还是要主动提出来对你男朋友讲一下,看一下他是如何的态度。

我身边也有一个女性朋友跟我提过,也是在快要结婚时,对婚姻的恐惧,她来找了我聊天。我给她讲的跟多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不用去刻意的逃避它。同时也要和自己的未婚夫好好把这件事说一说,结果就是他们在一起后幸福生活指数逐渐彪升。我没有结过婚,并且是男生,所以没有很权威的给你答案。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sunbeam0917


我觉得看个人吧,恋爱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是关系到两大家庭的事。婚前各种被宠,花钱随心所欲,买东西从不会觉得贵,自己喜欢的就 好,都是向往幸福的样子。而婚后不一样的是考虑到毕竟每天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孩子,家庭为中心点。家里公婆大姑小姑的关系也要融洽。如果真正喜欢一个人要打算跟他厮守终生我相信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毕竟人与人相处都是相互的。


艺倾城220333780


有一种叫婚前恐惧症的东西不知道你有没有,也许这种心态是对即将步入不知是否爱情坟墓的婚姻的恐惧,亦或是对男朋友还是有那么一丢丢不确定是否余生都是你的恐惧?

不确定性是人生常态,智者也都是和不确定性做伴,但90%以上确定你就不用再想那么多了。

人都是不完美的,你的心态也许是还想有其他可能性,不想确定,也许你的年龄还不算大,但是如果你快到三十了,在黄金年龄的尾巴了,这更不用多想了,因为也许你不结婚会更后悔。

没有什么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什么事是百分百确定的,做就对了,边做边完善,边走边成长,人生也可以有一些互联网思维,努力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情。



悟道行


其实不是厌倦。昰属于婚前恐惧症。这种心理女生在结婚之前都会有,只是程度不一样。担心结婚后两个人要彻彻底底的绑在一起了。这一绑可就是几十年。自己独处的时间变少了,和闺蜜一起相处的时间也少了。更是不能和异性朋友多接触。若是恋爱时,他顶多是吃醋的说一句:"你能不能离某某远点。"结婚后就是命令似的:"你不要和某某来往。"因为婚姻后你是完完全全属于他一个人的。是他的私有财产。当然他也是你一个人的私有财产。行踪要报备,工资要上交。(哈哈,想到这一点是不是很开心。)这是法律赋予每对婚姻的权力。

恋爱是甜言蜜语,婚姻就是闲言碎语。

结婚之后,你才能认识一个完完全全的他。结婚之前你刷下碗,他可能会心疼的说:"宝贝,洗洁精伤手,让我来。"结婚后他可能就会催促你:"怎么还不去刷碗?"

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的最高境界是愿意为他生孩子。男人爱一个女人的最高境界是愿意娶她,给她名份。

看着他吃着你做的菜,赞不绝口或指指点点。半夜时,有时被他的呼噜声吵醒。这都是幸福!

结婚过后,其实和没结婚之前除了上面的一些生活琐事外,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如果说有,那就是余生多了一个更加疼爱你、宠爱你和包容你的男人!

大胆的踏入婚姻的殿堂吧!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你的,他的,还有宝宝的……




0090后网络作家部落


这种就是恐婚症,谈得太久对爱情婚姻恐惧,可能在恋爱的时候过得并不是很美好,或者看见身边朋友对自己说或听见某种婚姻的的不幸福,离婚、孕育子女等等就讨厌结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