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門道|古瓷的白色化妝土“黃皮白瓤”

看門道|古瓷的白色化妝土“黃皮白瓤”

整理 記者 孫樂怡

知名專家耿寶昌在《粗胎脫皮》一文中談及了化妝土,化妝土有多種功能,有為掩飾粗胎的,有為掩飾黑胎的,另有一種紫金化妝漿土是黑色的,是為了產生紫口鐵足效果的,更有一種含鐵極高的黑灰色化妝槳土,是為了產生鱔魚血線特徵效果的。在古瓷的白色化妝土上,會顯示一種後人無法仿製的特徵,即化妝土的外表層色彩極其深黃,向內則漸漸轉淡,以致內底層仍保持原本的白色,故前人稱“黃皮白瓤”。

這種特徵,與饃頭皮、窯成火石紅、後出火石紅、窯成火石黃、後出火石黃、粗胎脫皮、脫衣傷、掉粉等一系列古瓷特徵相關聯。在化妝土上又施釉的,此特徵則不明顯,因有釉保護。

欲要檢驗“黃皮白瓤”的特徵,其方法就是探底,在《古瓷鑑定術語解釋》一書中,註解過探底。即用砂紙在古瓷底部或素胎處多次砂磨,砂磨一次便觀察一下,並注意留有一定的斜坡度,這樣便可觀察到各種色彩的分層。但要注意排除砂紙自身帶來的汙染。年代越久遠的,外表色彩越深沉,深黃色彩的厚度也越丈,更有年久老化的,竟看不到白瓤,白瓤也變成淡黃色,但從外表到內層的色差是十分明顯的。

為了驗證這個特徵,可以找些殘器片來檢驗。現代有偽仿,但其黃皮色淡,另厚度不深。這類仿品,若經過幾十年的作舊後,就容易矇眼了,則另需再配合其它古瓷特徵來辨偽求真了。所以建議,鑑定一件古瓷,須找十種以上的古瓷特徵。偽仿者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將古瓷特徵和斷代特徵一一仿製成功,穿越了時空,更何況尚有多少特徵尚沒被人們認知,談何偽仿亂真。

“黃皮白瓤”,這一古陶瓷特徵,只出現在裡下河地區,揚州淮安一帶,其他地區則有別,原因待探討。開封洛陽徐州等地則是紅皮黃瓤這種古陶瓷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