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你的家鄉都有哪些與眾不同的中秋節風俗?

香茗史館


現在已經是八月十一了,我們這裡是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對於中秋節的習俗和三四十里以外的開封市杞縣是截然不同的。

中秋節走親戚的習俗不一樣?

我們這裡一般都是在八月十五中秋節前開始走親戚,也就是選擇雙數的日子,比如說二,四六,八,十等走親戚。並且我們這裡的禮比較輕一些。去岳父岳母家一般還是遵從“老四樣”禮,不過現在拿新四樣可以了。可以選擇一箱白酒,純牛奶一箱,火腿腸一箱,其它的點心再拿一箱就可以了。但是必不可少的是雙份的燒雞和月餅。


杞縣那邊的風俗就和我們這裡的大不一樣,他們那裡一般選擇在過完中秋節的八月十六回孃家走親戚。拿的禮品比較多,一般都是八樣禮不重樣,如果說是新結婚的第一年走親戚的話要八樣雙份禮,燒雞也的拿四份!


我覺得這真是濃縮版本的“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特別是回孃家走親戚的時間點和禮品是不同的。大家都一樣在八月十五中秋節前的時候把燒雞和月餅送到父母家,讓父母能夠享受到女兒女婿的孝意。俗話說得好“一個女婿半個兒呢!”。


豫東小農


小時候家在山東農村,那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由於中秋節恰逢秋季放假期間,我們那時候都是要去山上割草曬乾做為冬季燒火用的。那時年齡不大,七八歲的樣子,每天跟著哥哥姐姐們去山上割草,然而大多數時間都是摘酸棗、捉螞蚱的在玩樂中過去。在某一天傍晚回去的時候,看到母親炒的帶肉的菜,自己院裡摘得西紅柿放在桌上,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菜,土豆絲炒豆腐條,總之要三兩個菜以上,而母親那時候忙著包水餃。看到這些心裡那時候不知道多高興哪,在等著母親包水餃的間隙裡,父親倒上白酒,大點的哥哥們跟著喝酒,而我們小一點的領到了月餅,那時候一包月餅就是八個,比象棋子大不了多少,包裝紙上有個紅色的方紙,我們快樂的慢慢的享用著月餅的香甜。這時候最有意義的是看看誰吃的月餅裡冰糖塊大,偶遇一個裡面的冰糖會有玉米粒大,誰吃到都會讓別人羨慕的不得了,這個深刻的記憶導致我上班後,經常給母親成七八斤的買大塊冰糖回去,這對於晚年喜歡吃糖的媽媽來說是非常高興的!當領到月餅後,我們知道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了!最初的時候我們每人會確保分到一個月餅就不錯,偶有一年,過節的月餅在親友互相走動的時候讓其他長輩們留下了,而我家就不會有月餅分了,那一年就沒有月餅吃了 ,這種情況等著姐姐找了婆家以後就改善了,因為每個中秋節都能保證來自於姐夫家都一包月餅,也就是說從這之後每個中秋節至少有一個月餅來吃。我們那裡習俗是中秋節前至親故舊要互相走動一下的,衡量親疏遠近的就是禮物中有無月餅,後來隨著年齡慢慢長大,經濟條件好點以後月餅越來越多,以至於不再喜歡吃了,每年過節剩下的月餅都成了父母的負擔了,而現在人到中年了,中秋節的月餅只有自己買來應應景,無論包裝如何高端大氣卻再也嘗不到童年的味道了!


不羈的風ZY


我的老家山東濰坊,我們這八月十五除了吃月餅,還有一個風俗就是蒸“月”。

“念月來,念月來,一斗麥子一個來!”每年農曆八月十五,當夕陽的餘暉尚掛在天邊的時候,大街上便從各家各戶走來了念“月兒”的孩童和賞月的大人們。孩童們使足勁兒高唱著,大人們則輕聲評論著各家做月的手藝。

然後晚上包水餃,做一桌子團圓飯,把“月”擺在中間,等老輩祭拜完天地後,才開始享受這豐盛的晚餐。

想想這兒時的八月十五是多麼的有滋有味,如果再不傳承恐怕這風俗就一代一代的淡薄了。





家之味道


老家河南開封那邊的,記得小時候最期待過中秋,過節日,那樣就有好吃的,我們的習俗是8.15晚上中秋節要做火燒(類似餡餅,裡面可以做各種餡。)做好了要給老一輩的人送,一般都是送兩個或則4個火燒.再送兩個月餅。家裡一般都是讓小孩子去送,也是小輩對長輩的尊重。送幾句祝福語,長輩會給點石榴呀,或則糖果呀,讓我們小孩子吃。想想就開心。哈哈,吃過飯一大家人人做下來聊聊天,噴噴嗑。賞賞月亮。總感覺那時候的月亮很圓很亮,晚上不開等就亮堂堂的。8.16就要走孃家了,帶著月餅買的禮品跟著媽媽去姥姥家。這是我老家的 習俗,從我小就是這樣,現在還在傳承。不過因為上班離家遠也很久沒有感受過這種節日的氛圍了。年紀越大,越懷念小時候的時光。今年中秋又不能回家過節。在外漂泊的遊子,,,,鄉愁。


燕子在南方


老家河南,小時候過中秋節,媽媽會買蘋果,梨等水果,買月餅,但少不了的還是要蒸一鍋月餅。蒸的月餅圓圓的,裡面包上紅糖餡,邊上捏上麻花褶的邊,在中秋節的當天晚上,吃過晚飯,就在院子裡支上供桌,擺上供品,其中就有這些水果,月餅啥的。點上一柱香,磕上一個頭,這就叫拜月亮。然後,我們一家人就開始吃水果,月餅,看月亮。現在,這些程序都省了,年輕人也很少在中秋節這天去拜月亮了。真正賞月的也幾乎沒有了,只剩下在屋裡看晚會,看電視劇了。


簡簡單單過一生


也沒啥不同,也就是家裡人在一起聚一聚,吃吃飯,聊聊天。當然月餅肯定要品嚐的,在所有的月餅中,最傾向於鮮肉月餅,尤其是烤箱裡剛出爐的月餅,趁熱吃是最好吃的了,香脆口感好,鮮肉月餅不油膩,不粘嘴,不像甜的月餅又甜又油,不太喜歡吃。中秋節除了月餅,還有一樣美食,也是少不了的,老鴨。老鴨燉芋頭,或是八寶鴨,都是不錯的選擇。


2022城市的流浪者


中秋佳節,團結一心,和和睦睦,家庭和睦,國家安定,我們的家鄉無一例外,購買自己喜歡的月餅,還有柚子。叫上小孩,插上香燭,在明月下許願。許願的人心想事成,願望成真,當香燭燒盡,方可吃月餅和柚子。


一葉塵鳴


我們那是從進入八月就開始買月餅走親戚,到八月十五親戚走完了,有回禮的會在十五那天來,上飯店吃飯或者是自己在家招待,自己家會提前準備好炸的菜角和糖糕,晚上的時候,我媽媽會點香祝願!


茉茉12300


答: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也確實是這樣。不要說百里,就是幾十裡的鄰鎮風俗就不一樣。

甘棠鎮

屬丘嶺地帶。有田有土,有水渠。稻穀、小麥、玉米,芝麻,黃豆、紅薯......應有盡要,你只要種什麼,就能收穫什麼。

中秋節時,剛收穫的新糯米穀,碾成米。呼朋喚友,準備豐富的餐宴。有自制的“餈粑”,有在集市買的香酥餅,糖果。少不了宰雞殺鴨買肉。大人們忙著準備吃的,小孩就東拿個糖個,西拿個水果。時不時聽到大人們吩咐著“等等,等你誰誰到了一起吃“,”去屋後山上看下誰誰來沒“,“去買什麼什麼飲料回來”......

中秋節最費勁的就是自制“餈粑”。這“餈粑”可有講究了。米飯的硬度要適用,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把“對窩”洗乾淨,找成人的手剛剛能握住的樹棒子,將樹棒子刨光、洗淨。將煮熟的糯米放在‘對窩“裡,全家人握著樹棒子對糯米飯“對充”,直至將米飯充碎為止。然後手上沾上香油,壓成大大小小的圓餅,即為“餈粑”。需要吃的時侯粘上豆麵、芝麻、白糖即可。抽真空後可保持六個月以上。

任市鎮

周圍是山,地處平原。這裡的人不太喜歡自己動手,覺得自制“餈粑”太費時,願意花錢去買。節日氛圍也沒有甘棠濃。只是自家人小聚下,比較清閒。

深圳

移民城市。天南海北,各種特色小吃,應用盡有。月餅口味數不勝數,蛋黃、蓮蓉、絿豆、紅豆、五仁、火腿、冰皮......


藍寶精靈


一說到中秋的傳統,我的心彷彿就飛回了小時候。

我的老家是河北保定的一個小小縣城。無論是哪個節日,過節的氣氛都格外濃郁。中秋節,彷彿不只限於農曆八月十五的那一天,而是充斥著整個八月。

一、“打月餅”

中秋節是什麼?中秋節就是小作坊裡傳出來的陣陣香氣。


老家的人們,一入農曆八月,便開始準備中秋節全家吃的月餅。小時候,月餅的種類還沒有這麼多,餡料也不是這麼的五花八門,大多數人家吃的,還是傳統的五仁月餅。


但好吃的五仁月餅,從來不是從哪裡買到的,而是自己帶著配好的餡料,找人去做的,在我們那裡,稱之為“打月餅”。


小時候,我總是揹著一大包一大包的雞蛋、冰糖、核桃仁、芝麻、花生等各種餡料,跟在媽媽身後,到村裡的作坊裡打月餅。老闆娘會細心地把你帶來的東西標註好,然後估量一下,讓你過一段時間再來取。


自己家配好的料,自然是最符合自家人口味的,因此打出來的月餅,也格外地香甜,好吃。

二、扎燈籠

中秋是什麼?中秋就是媽媽精心紮好的燈籠。


小時候,每到中秋節,媽媽都會給我做一個小燈籠。折下的高粱杆,用小刀在頂部劈幾刀,然後迅速地勒下,泡在水裡。等到杆皮被泡的柔軟、韌性十足時,便開始扎燈籠皮。


燈籠外面糊上平時家裡糊窗戶的紙,薄薄的,可以透出光來,卻又非常結實,不會輕易被風扯破。


大部分時候,媽媽做的都是最普通的燈籠型,就像一個大南瓜。有時被我纏得煩了,也會做個兔子燈,沒那麼精緻,但還是覺得無比可愛。


再點上一支小蠟燭,便能夠拎著我的純手作燈籠招搖過市,吸引一眾羨慕的目光,和一串小尾巴。

三、猜燈謎

中秋是什麼?中秋就是永遠猜不到的謎底。


縣城的正中,是當時家鄉的唯一一座街心公園。中秋前幾天,便有人在公園角落的亭廊裡忙忙碌碌地佈置了。


待到中秋節時,彷彿小城裡的一大半人都聚集在這個小小的公園裡。孩子們好奇地讀著花燈上的各個謎面,絞盡腦汁地想著謎底,但總有那麼幾個,永遠都想不到答案。


不過一轉眼,大家就把它們拋之腦後,提著自己的小花燈,追追打打地跑遠了。

四、拜月神

中秋是什麼?中秋就是空中那一輪圓月。


八月十五,月圓人團圓。一家人湊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是肯定的。不過吃飯之前,媽媽總會準備一個小桌臺,擺上了月餅、葡萄、蘋果等各種供品。


香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家裡沒有香爐,總是會用一個小碗代替,碗裡盛上半碗小米,香便能穩穩當當地插入進去了。


待吃過團圓飯,月亮也緩緩升起,在廣袤的天穹中。我們於院中焚香,伴著嫋嫋升起的香菸,爸媽帶著我,向著月亮緩緩 下拜。爸媽會靜默一會兒,向月神許願,小小的我也裝模作樣地對著月亮說著小小的心事,小小的心願。


拜過月神後,供品才能被分食掉。但是除了月餅外,所有的水果爸媽都會留給我慢慢吃掉,只是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受到賜福的水果,想要給小女兒帶來幸運。

中秋是什麼?中秋就是,無論我是否已經長大,離家到底有多遠,但看著那輪圓月,回想起與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心中總是格外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