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學古堂當天的現場揮毫片段(視頻)

西鹹傳媒網(雷小河 王羅社)2018年5月18日下午,在位於咸陽與興平兩地之間的學古堂裡,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書法人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本次沙龍由學古堂堂主魏有為先生策劃、組織及主持。咸陽和興平兩地近二十多位書法同仁陸續在學古堂或者是現場揮毫潑墨,或交流切磋書法技藝,或品茶把盞話友情,氣氛融恰而令參與者心裡愉悅。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這樣的組織形式,所有參加者,有閒適散淡的自由,無正式場合的拘謹,這或許更符合藝術的本真。參加本次沙龍的書法人有馬漢英(87歲)、張秀峰,陳博,史延安,張生榮,範振文,楊建康,張明輝,咸陽陳道長、魏有為等。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據瞭解,學古堂三個字由興平現年87歲的馬漢英先生書寫,取意以古為法。“古”可以理解為古籍、古典、古人等,但當古人講似乎更合適,沒有古人,一切古將無從談起,這也符合書法藝術的特點,每種書體都會相應地找出自己的鼻祖,如趙孟頫、顏真卿、王曦之等。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以前,學古堂裡別具洞天,四壁皆字,條形桌上,筆墨毛氈,印章紅泥,亂而有序;腳下隨處可見翰墨字友的作品,正擺放待幹。置身其間,覺得被學古堂裡濃厚的文化氣氛包裹著。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而這裡現在看起來比原來整潔有條理多了,原來放置室內正中的桌案歸放一邊,中間留出較大的書法作品展示空間。學古堂學古,是體現為效法古人的精神,學古而不泥古,進門處還掛著以前就有的一幅微信二維碼,而這二維碼竟是學古堂堂主魏有為先生畫出來的。若現場拿手機掃一掃,就會“吱——”的一聲,和堂主加上微信。(為避免犯規矩之嫌,此畫成的二維碼略去不發了!)室內有電腦,控制操控室外的大型電子地磅,閒時還可以在電腦上面學習書法。而這大型電子地磅生意,應該是學古堂能成為書法藝術沙龍的經濟基礎。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現場還有書法愛好者向擅寫篆書的老師請教大篆與小篆的區別及認法。

學古堂堂主魏有為先生曾言:寫字就要多臨帖,選好帖,撐握筆法特點,練得多了,寫字前往那一站,一幅字的篇章佈局就在你心裡出現,所謂意在筆先。練30年才能出一位書法家。

以下為書畫欣賞——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興平一隅的學古堂,辦了興鹹兩地的書法沙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