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学古堂当天的现场挥毫片段(视频)

西咸传媒网(雷小河 王罗社)2018年5月18日下午,在位于咸阳与兴平两地之间的学古堂里,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书法人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本次沙龙由学古堂堂主魏有为先生策划、组织及主持。咸阳和兴平两地近二十多位书法同仁陆续在学古堂或者是现场挥毫泼墨,或交流切磋书法技艺,或品茶把盏话友情,气氛融恰而令参与者心里愉悦。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这样的组织形式,所有参加者,有闲适散淡的自由,无正式场合的拘谨,这或许更符合艺术的本真。参加本次沙龙的书法人有马汉英(87岁)、张秀峰,陈博,史延安,张生荣,范振文,杨建康,张明輝,咸阳陈道长、魏有为等。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据了解,学古堂三个字由兴平现年87岁的马汉英先生书写,取意以古为法。“古”可以理解为古籍、古典、古人等,但当古人讲似乎更合适,没有古人,一切古将无从谈起,这也符合书法艺术的特点,每种书体都会相应地找出自己的鼻祖,如赵孟頫、颜真卿、王曦之等。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以前,学古堂里别具洞天,四壁皆字,条形桌上,笔墨毛毡,印章红泥,乱而有序;脚下随处可见翰墨字友的作品,正摆放待干。置身其间,觉得被学古堂里浓厚的文化气氛包裹着。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而这里现在看起来比原来整洁有条理多了,原来放置室内正中的桌案归放一边,中间留出较大的书法作品展示空间。学古堂学古,是体现为效法古人的精神,学古而不泥古,进门处还挂着以前就有的一幅微信二维码,而这二维码竟是学古堂堂主魏有为先生画出来的。若现场拿手机扫一扫,就会“吱——”的一声,和堂主加上微信。(为避免犯规矩之嫌,此画成的二维码略去不发了!)室内有电脑,控制操控室外的大型电子地磅,闲时还可以在电脑上面学习书法。而这大型电子地磅生意,应该是学古堂能成为书法艺术沙龙的经济基础。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现场还有书法爱好者向擅写篆书的老师请教大篆与小篆的区别及认法。

学古堂堂主魏有为先生曾言:写字就要多临帖,选好帖,撑握笔法特点,练得多了,写字前往那一站,一幅字的篇章布局就在你心里出现,所谓意在笔先。练30年才能出一位书法家。

以下为书画欣赏——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兴平一隅的学古堂,办了兴咸两地的书法沙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