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產暴跌,給了中國一個重新賽跑的機會

美國股市一週內2次觸發熔斷機制,石油價格暴跌。兩件事同時發生,史上絕無僅有!

很多人認為疫情是觸發全球股市、石油暴跌的導火索,由此引發全球資本市場的巨震,億萬財富瞬間灰飛煙滅。

雖然資本市場哀鴻一片,但今天,司南君想與大家討論的是中國在這次危機中能有什麼收穫。

美國股市史上的3次熔斷


全球資產暴跌,給了中國一個重新賽跑的機會


3月9日(週一),美股開盤也出現暴跌,標普500指數一度跌7%,觸發第一層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這距離美股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熔斷已經時隔23年,1997年10月27日,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7.18%,第一次出現熔斷。

此外,由於本週全球股市持續暴跌,不只美股出現了熔斷,12日巴西股指大跌12%,觸發本週第三次熔斷;加拿大多倫多證交所股指跌9.17%,也觸發一級市場熔斷,暫停股票交易。

誰能想到,美股的第一次熔斷的觸發與第二次相差23年,而第二次熔斷與第三次只相隔3天。

3月12日(週四),美股開盤後僅5分鐘,標普500指數跌幅擴大至7%,觸發本週第二次熔斷,美股暫停交易15分鐘,這也是美股史上第三次熔斷。道指熔斷前跌1696.31點報21856.91點,納指跌7.03%報7393.25點。

全球資產暴跌,給了中國一個重新賽跑的機會

開盤前,美股三大股指期貨持續大跌,標普500指數期貨、道瓊斯30指數期貨、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均跌超5%,已再度觸發熔斷。

3月12日開盤,道瓊斯指數開盤下跌1732.30點,跌幅7.35%,報21820.89點;納斯達克指數下跌539.00點,跌幅6.78%,報7413.04點;標普500指數開盤下跌183.70點,跌幅6.70%,報2557.65點。開盤後,三大股指繼續下挫,最終觸發熔斷被暫停交易。

熔斷機制的由來

熔斷機制,也叫自動停盤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採取的暫停交易措施。說起這一交易規則的制定是源自美國股市的一次暴跌。

1987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股票市場爆發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工業指數一天之內跌幅達22.6%,由於沒有熔斷機制和漲跌幅限制,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這一天也被美國金融界稱為“黑色星期一”。

1988年10月19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了紐約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熔斷機制。

國外交易所中採取的熔斷機制一般有兩種形式,即“熔即斷”與“熔而不斷”;前者是指當價格觸及熔斷點後,隨後的一段時間內交易暫停,後者是指當價格觸及熔斷點後,隨後的一段時間內買賣申報在熔斷價格區間內繼續撮合成交。

熔斷機制在美國交易時間內有什麼規定?在美國交易時段,熔斷機制可以分為三級。

(1) 一級市場熔斷,是指市場下跌達到7%。

(2) 二級市場熔斷,是指市場下跌達到13%。

(3) 三級市場熔斷,是指市場下跌達到20%。

如果觸發一級或者二級市場熔斷,且時間是在:美東時間9:30-15:25(含)之間,全市場所有股票暫停交易15分鐘;美東時間15:25之後,不暫停交易;另外,如果該交易日為半天交易,則時間分界點為12:25。全天任意交易時段,如果觸發三級市場熔斷,全市場停止交易,直至下個交易日開盤。

全球性股市熔斷


全球資產暴跌,給了中國一個重新賽跑的機會


美股暴跌觸發熔斷的恐慌情緒向全球金融市場蔓延,股市“熔斷”開始成為流行,12日更是集中暴發,美股之外,還有10個國家的股市因暴跌觸發熔斷機制,盤中暫停交易。

如,12日巴西股指大跌12%,觸發本週第三次熔斷,恢復交易後盤中下跌15%,一天內再次觸發熔斷機制。加拿大多倫多證交所股指跌9.17%,再一次因暴跌觸發一級市場熔斷,暫停股票交易。

此外,3月12日,斯里蘭卡科倫坡證券交易所暫停交易30分鐘,這已經不是科倫坡本週以來的第一次停止交易了。3月10日,標準普爾斯里蘭卡20指數開盤後不久便下跌5%,科倫坡證券交易所曾立即在早盤中暫停交易30分鐘。

同日,泰國證券交易所(SET)宣佈,截止到3月12日14時38分,證券交易指數在1124.84點,下降了125.05點(-10.00%),導致泰國股市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30分鐘,時間為14時38分至15時08分。這是自2008年10月27日,11年零4個月以來泰國股市首次觸發熔斷機制。

另,3月12日,韓國綜合股指200(KOSPI200)指數期貨12日一度暴跌超過5%,導致暫停交易5分鐘。這是韓國股市自2011年10月以來,首次啟動臨時停牌。同日,印尼股市跌幅超過5%,觸發了停盤機制。

當地時間3月12日,菲律賓股市以5736.27點收盤,跌幅達9.7%,下跌616.99點,創下自2008年10月27日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當天下午14:53左右,股市一度觸發熔斷機制。這是菲律賓股市自這一機制在2008年創建以來第二次被觸發,第一次是在2008年10月27日。

給中國一個重新賽跑的機會

國際股市暴跌,A股能否獨善其身依然是目前國內投資者最為關注的問題。

3月13日,滬指跌1.23%報2887.43點;深成指跌1.00%報10831.13點;創業板指跌0.75%報2030.58點。

全球資產暴跌,給了中國一個重新賽跑的機會

(中國股市主要股指13日收盤情況)

中國經濟相對好於海外經濟體情況,人民幣資產出現一定的避險特徵,包括A股在內的國內資本市場表現會好於海外市場。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但也要警惕,如果海外經濟大幅下行,可能導致中國產業鏈、出口進一步受損,對中國經濟、A股造成衝擊的影響。

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美國股市的暴跌也從側面體現了美國經濟的一部分。總體來看,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反而是給了中國一個重新賽跑的機會。

美國經濟確實會影響著全世界,主要是因為國際貿易往往都是以美元為結算單位,如果美元大幅貶值,就會影響不少國家的出口利潤,影響不少國家的通貨膨脹,加大各國的經濟負擔,咱們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會發生變化。

之前,很多人擔心中國對外貿易會受到很大影響,其實並不是這樣。中國進出口總額佔GDP的比重已經由2006年的百分之64.2%下降到了2019年的31.8%。中國對海外風險的免疫能力,已經今非昔比。

此外,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多項數據正處於逐漸趨穩的跡象,基本面非常穩定。

近年來,中國股市一直走低,再怎麼跌也跌不到哪裡去,並且中國股市一向相對獨立,全球股市暴跌,對中國的股民會產生短期的心理衝擊,並不會改變A股相對獨立的長期走勢。

簡單來說,美國股市的暴跌給一些中國優質企業一個機會,和世界巨頭重新起跑的機會。同時,也是各國國力、經濟重新賽跑的機會。

石油08年來的4次暴跌


全球資產暴跌,給了中國一個重新賽跑的機會


講了美股慘烈的熔斷,我們再來看看罕見的石油價格暴跌。

石油價格的變動一直是資本市場所密切關注的。我們先看看2008年來石油價格的4次暴跌。

1、2008年Q3金融危機發生,原油需求預期惡化從而導致價格暴跌。其後全球央行開啟貨幣寬鬆政策,中國大宗商品需求增長引領全球,利比亞產量因戰亂快速下滑。原油價格回升至100美元/桶水平。

2、2014年6月,伊拉克北部石油重鎮摩蘇爾被ISIS佔領,WTI原油價格上漲至108美元/桶的高點。其後由於頁岩油產量快速增長,OPEC放棄了產量管理,轉向增加市場份額的策略;疊加伊朗解除制裁後的產量增長;導致WTI原油價格在2016年2月下跌至26美元/桶。在中國大宗商品需求好於預期以及2016年11月OPEC達成協議減產120萬桶/天后,原油價格開始上漲。其後2018年5月美國撕毀伊朗核協議,原油去庫存背景疊加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預期,WTI原油價格在2018年10月上漲至77美元/桶高點。

3、2018年Q4由於特朗普抨擊油價過高,且對伊朗原油進口國家實施制裁豁免,導致地緣衝突風險上升預期落空,原油價格從高位回落。由於量化交易佔比的提升以及市場對於經濟增速放緩引起的需求回落的擔憂,WTI原油價格快速下跌至43美元/桶。

4、2020年1月初美伊衝突使WTI原油價格衝高至66美元/桶;其後由於地緣政治風險回落,新冠疫情對原油需求預期的衝擊等因素原油價格下跌。3月6日OPEC+會議減產協議未達成,WTI原油價格下跌至42美元/桶,擊穿2018-2019年的價格低點。

全球資產暴跌,給了中國一個重新賽跑的機會

油價跌10美元,中國節省開支1070億


全球資產暴跌,給了中國一個重新賽跑的機會


石油價格的暴跌對中國來說是喜是憂?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海關總署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原油進口首次突破5億噸,達5.06億噸,同比增長9.5%。從近幾年的進口量看,雖然原油進口量連年增加,基數不斷擴大,但年進口量增速同比一直穩定在10%左右。

業內人士測算,油價每下行10美元,中國企業和居民將節省開支1070億元。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石油消費的72%來自進口,日均1000萬桶,這意味著國際油價戰造成的任何降價都將有助於試圖重返工作崗位的國內企業降低成本。專家表示,中國作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正從價格戰中受益。2019年,中國石油進口5.06億噸,同比增長9.5%,連續第17年增加進口。根據中國海關數據,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以及安哥拉、伊拉克和阿曼是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凱投宏觀中國高級經濟學家埃文斯·普里查德認為,今年的低油價將使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率提高2%。

另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可能導致石油供應結構更加壟斷,因為一些較小的石油供應商可能被排除在市場之外。這與管理層確保石油供應來源多樣化的長期戰略背道而馳。與低油價帶來的好處相比,管理層更關心的是能源安全或如何找到穩定和多樣化的供應來源。

油價下跌不完全有利於中國經濟,勢必對國內產油國和海外油田投資產生負面影響。業內人士表示,中國也是石油生產大國,去年石油產量達到1.9億噸。雖然低油價有利於中國消費者和促進經濟增長,但也會使國內油田虧損,給當地產油國帶來寒冬,未來的日子將很不好過。諮詢公司IHS Markit的專家表示,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不僅可能抑制國內生產,還可能迫使中國更多地依賴海外石油供應。此外,本世紀初,中國企業在提高國家能源安全的基礎上購買海外石油資產。隨著油價下跌,這些項目可能會成為中國投資者的沉重負擔,因為它們能否盈利目前正受到質疑。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全球金融市場衝擊較大,後續影響還需關注。“不過,對作為石油進口大國的中國來說,影響總體還是偏正面,不宜過度恐慌。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高級研究主管瞿新榮也表示,對於中國來講,肯定是利好。中國是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45%,原油、天然氣價格降低肯定是對中國的成本控制有幫助。

有業內專家表示,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此次低油價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總體上還是利大於弊。原油價格下跌將直接降低我國石油進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業成本,此外,通過石化產業鏈的傳遞,相關產品的價格也會有所下降,這將給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交通運輸業帶來直接利好,有利於經濟迅速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