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指導的情況下,書法怎樣才能練好?

姐的風情你不懂


沒有老師指導,能不能練好書法呢?答案是:能!

中國歷史上,宋代以前,書法是以師徒的口傳親授傳承的。到了唐末,尤其是五代十國期間,社會大動盪,戰亂不斷,書法師徒相傳的方式被打破。

但是,沒有了口傳親授的宋代,卻產生了書法史上又一面旗幟:尚意書風

這表明:在沒有師傅指導的情況下,照樣可以寫出好書法!

那麼,無人指導的情況下,如何才能練好書法呢?

一、取法乎上,要從臨摹古代經典碑帖入手。

現在社會上的一些書法培訓班,要求學生練老師的字,這種方法要不得。

唐太宗在《帝範》卷四中說:

“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古代經典碑帖,是經千百年時間檢驗的學習書法的最佳範本,而當代人的字,好與壞並未經過時間的檢驗,以其作範本,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初學書法,應取法乎上。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興趣來選擇碑帖,正直端莊者可學顏體,思想活躍者可學褚體,追求奇險者可學歐體,喜歡華麗者可學柳體。

二、初學書法,應從唐楷入手練習基本功。

在部隊踢正步時有一套分解動作,哪一步出哪隻腳,腳踢出的角度多少,手抬至哪裡,都有標準,這樣新兵很容易就掌握要領。

學習任何東西,規律性越強,就越容易學。

書法是一門藝術,只有原則,少有標準,模糊性的東西多,但其中唐代楷書卻是規律性相對較強,法度嚴謹,故對初學者而言,從唐楷入手,相對比較容易。

三、要提高學習效率,須從分類臨習單字開始。

有些人拿到一本字帖,喜歡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通臨。但往往一遍臨完,回頭想想,似乎記不了兩個字。

初學書法,一定要先按結構特點練習單字,比如上下結構、左右結構、亻旁、彳旁、辶底等等,一類一類練習,這樣通過幾個字的臨習,往往能搞懂一大類的寫法,學習效率更高。

四、要融會貫通,集字練習必不可少。

有些人照著字帖會臨,離開字帖就不會寫,這就是變通能力不強,不會靈活運用,將字學死了。

而集字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極好方法。將學過的字三三兩兩重新組合在一起,進行集字訓練,不斷增加字數,直至集字成篇,這不就是一個書法作品的創作過程嗎?

我管這一過程叫“書法貪吃蛇”

五、要提高技巧,“偷師”是必須的。

再高清的書法碑帖,細節處總是不如原作,故多看原作,多看真跡,多看別人創作的作品,對於提高創作技巧,是非常必須的。此其一。

其二,學習碑帖時,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困惑,而這種困惑卻難於找到答案。那麼,走出去,去書法活動現場,去書法筆會,看一兩位書法家的創作過程,看人家怎麼用筆,你也許就頓悟了。

所以,向真跡偷師、向原作偷師、從創作現場偷師,是提高技法的一條捷徑。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