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將軍兆惠


定邊將軍兆惠

定邊將軍兆惠

鵬 鳴

說起定邊將軍兆惠,不能不首先提起著名的“黑水河之戰”,“黑水河之戰”是兆惠一生的作戰生涯中,獨具光彩的一頁。

“黑水河之戰”是如何引起的呢?這就得說說大和卓、小和卓叛亂的事情。

乾隆二十年(1755年)四月,清軍奔襲伊犁,粉碎了準噶爾汗達瓦齊的叛亂,打了大勝仗,把被準噶爾汗囚禁在伊犁的回部大和卓、小和卓解救出來。大小和卓當時表示要歸附清廷。乾隆聽說大小和卓歸順,很是高興,就派兵護送大和卓回到葉爾羌,去統領他的舊部;讓小和卓留在伊犁,掌管回部事務。可是,這兩個人賊心不死,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小和卓竟然自立為巴圖爾汗,召集兵馬,準備與清軍作戰。

庫車、拜城、阿克蘇的頭領不肯跟著叛亂,就奔至伊犁報告並請求清軍支援。當時,駐伊犁的定邊右副將軍兆惠正與阿睦爾撒納作戰,他派副都統阿敏道率兵前去彈壓。可是,小和卓打敗了清軍,還殺了阿敏道。

乾隆十分生氣,決心發兵征討大小和卓。為此,他宣諭做了許多準備工作。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阿睦爾撒納叛亂被基本平息,清廷遂轉軍征討大小和卓。正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宣諭回部各城,宣示了專剿首逆、招撫多數的方針。同時,委任指揮平定回部作戰的將帥,以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五月,雅爾哈善率滿、漢清軍萬餘人抵達庫車。雅爾哈善未以優勢兵力迅速攻下城池,而是採取圍困的戰術,雖打退過守敵幾次進攻,但失去了破城的良機。

六月,小和卓率領8000騎兵,前來救援庫車。領隊大臣副都統愛隆阿攔截,於和託鼐殲其前隊3000人。十六日,兩軍又在庫車城外鄂根河畔交戰,清軍殲敵1600餘人,把叛軍的大旗也奪了過來。然而,小和卓還是率領數千名精兵進入庫車。攻城不易,清軍就用圍困之術,小和卓只好在二十四日夜撤出庫車,逃往阿克蘇。阿克蘇、烏什都關閉城門,不讓大小和卓進來。大和卓只好奔喀什噶爾,小和卓逃至葉爾羌。

八月,庫車守敵向清軍投降,但是,活捉叛首的最好戰機已被雅爾哈善喪失,致 使戰爭升級。這時,清軍已在西北連續作戰3年多了,人困馬乏,糧草奇缺。可是,乾隆想趕快取勝,結束征戰。八月初,乾隆下旨令定邊將軍兆惠率800京城健銳營營兵由伊犁前往庫車,指揮平回作戰。兆惠率部進入回疆,得知庫車已經拿下,便留副將富德駐阿克蘇,為第二梯隊,自率馬步兵4000餘往小和卓盤踞的葉爾羌。

十月初三日,“黑水河之戰”開始了。兆惠所率部隊抵達輝齊阿里克,距葉爾羌城40裡,隔葉爾羌河紮營。黑水營,維吾爾語就是葉爾羌河。清軍大營安扎於黑水河畔,故名“黑水營”。紮營後,兆惠立即派出左、右兩翼兵,搶佔了城東土臺,控制進出要道。

葉爾羌城周長10餘里,有城門12座,易守難攻。卻說那小和卓倒也非等閒之輩,他讓士兵在清軍必經的城東5裡處挖溝築臺,以為屏障;他還實行堅壁清野的戰術,強迫周圍的老百姓全部進入葉爾羌城裡,斷絕對清軍糧草的供應。初六日,從東、西、北三座城門中衝出數百名叛軍騎兵,兩軍廝殺,大戰三個回合,清軍三戰三勝,叛軍只好退回城中固守。兆惠派副都統愛隆阿率兵800,防截喀什噶爾的大和卓前來增援。

十三日,兆惠據探馬報知,葉爾羌城南有叛軍的牛羊牧群,就留部分兵力守大營,親率幹餘騎兵去搶截牛羊,好補充部隊的給養,並可以誘敵出城作戰。前面有河,清軍奪佔橋頭,登橋而馳。想不到中了叛軍的計策,兆惠率兵剛過橋400多人,橋忽然斷了!城中隨即衝出叛軍5000騎兵、10000步兵,張開兩翼攻圍清軍,並截斷清軍後路,使援軍不能前進。兆惠身先士卒,率士兵力戰,他的戰馬中槍死了,換了一匹戰馬,不久那匹英雄的戰馬又受傷倒下。兆惠的臉上和腿上也負了傷。清軍許多戰馬陷在淤泥中。經過一場浴血奮戰,兆惠率軍殺出重圍,來到河邊,終於在天黑時浮水回到黑水營,掘壕固守。叛軍連續5晝夜衝擊清營,清軍士兵身處危地,無不拼死一戰,使叛軍傷亡慘重,不能得手。叛軍萬餘人乘勢渡河,包圍清軍大營。

十四日,小和卓組織叛軍向黑水營發動猛攻。兆惠指揮士卒邊戰邊築起臨時工事。戰鬥持續了整整5天5夜。小和卓見強攻不下,就派兵築長圍,妄圖困死清軍。兆惠率領人數很少的士卒同1萬多叛軍相持,自十月至次年正月,3個月中進行了艱苦的防禦戰。當時天寒地凍,彈盡糧絕,援兵不至,無險可依。在此期間,叛軍在上游挖河水灌清軍大營,清軍在下游挖溝排水。叛軍槍彈如雨,清軍大營建在林中,他們砍掉林木,由樹幹中挖出數萬顆彈丸,再反過來打擊叛軍。叛軍編織蘆葦蔽體以防槍彈,前來進攻,清軍就使用火來對付,又挖掘溝壕前進,以接近叛軍突然打擊。清軍挖水井,掘窖糧,補充了給養。兆惠還把俘獲的敵軍士兵放回去,散佈清軍得神相助的謠言,以動搖敵軍。但是時間長了,軍糧漸盡,只得煮鞍革為食。

十一月間,布魯特人搶掠了喀什噶爾所屬英吉沙爾城,恰好黑水營清軍縱火焚燒叛軍的兩座營。小和卓以為清軍與布魯特人有約,害怕被兩面夾擊,就暫時放鬆了攻黑水營。兆惠趁機派出5名士兵,分別往阿克蘇告急,駐阿克蘇頭等侍衛飛章奏報朝廷。乾隆帝急命靖逆將軍納木札爾前往增援。駐阿克蘇的定邊右副將軍富德與侍衛舒赫德與巴爾楚克合軍,共率3000餘兵,冒雪赴援。巴里坤辦事大臣阿里袞領兵600,解馬2000匹、駱駝1000頭,兼程來援。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初六日,富德、舒赫德所部遇由葉爾羌城而來的5000叛軍,廝殺4日,清軍且戰且進。初九日,富德、舒赫德部已接近黑水營,卻被叛軍所圍,處境危險。阿里袞率部趕到,拉開橫陣,大呼猛進,兩軍會合作戰,叛軍退往葉爾羌。兆惠於黑水營中知援兵已到,立即組織所部突破包圍,殺敵千餘,燒燬其大營。叛軍大敗,退回葉爾羌城。十四日,兆惠軍與援軍會師,撤至阿克蘇休整。“黑水河之戰”以艱苦卓絕的勝利結束。

定邊將軍兆惠在葉爾羌城外堅守黑水營的重要防禦作戰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此戰使清軍穩固地控制了黑水營等地區,進一步打亂了叛軍的攻擊意圖,是至關重要的一次防禦戰。

兆惠回阿克蘇休整後,小和卓見清軍退去,乘勢佔領和闐所屬兩座回城。和闐共有6座回城,人6萬戶,盛產糧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乾隆帝一再催促兆惠,迅速收復和闐。四月,兆惠遣富德率部奪回和闐,大小和卓一時無計可施,便固守於喀什噶爾和葉爾羌,觀望動向,其兵力約有10萬。清軍積極進行進攻準備。除兆惠、富德原有的8000清軍外,又增調1萬綠營兵,並配備了充足的攻城兵器,有11門大炮和許多雲梯。六月初二日,定邊右副將軍富德率部由和闐出發,和闐6城伯克帶650人回兵從徵,進攻葉爾羌。六月十一日,定邊將軍兆惠率部由烏什出發,進攻喀什噶爾。兩支清軍密切協同,同時深入,且走且停,以息養馬力。

清軍做好了打硬仗、打大仗、打長期攻堅仗的準備。想不到,號稱驍勇多智桀驁難馴的小和卓竟於清軍到達之前,不戰而走,丟棄他們的老窩,退往巴達克山(今屬阿富汗),企圖待清軍糧盡退兵,再重返舊地。原來,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的庫車之戰和十月開始的黑水營之戰,更使小和卓感到清軍的可畏。清軍以少擊眾,大敗小和卓支援庫車的8000“最精巴拉烏槍”兵,打得他落花流水,率殘兵800逃入城內。尤其是黑水營之戰,兆惠僅帶400餘騎衝過木橋,就敢於與小和卓1萬餘士卒拼死廝殺,後又以3000疲兵傷卒牢守大營,堅拒2萬餘叛軍於營外,“掘井得水,掘窖得粟,三月不困”,使圍營的叛軍大驚,“駭為神”。既然區區3000之軍都無法應付,又怎能抵擋號稱數萬的雄師?

閏六月十四、十八日,清軍分別進入喀什噶爾、葉爾羌。富德率部追擊叛首。明瑞部千人於霍斯庫嶺同叛軍6000人交戰3小時,殲叛軍500人。七月初七日,富德於阿爾楚山追及小和卓,殲叛軍千餘人,陣斬其驍將阿布都。七月初十日,大小和卓於巴達克山邊境和什珠克嶺阻擊清軍,被清軍大敗,僅率300餘人逃進巴達克山境。 巴達克山汗索勒坦沙在阿爾渾楚嶺戰鬥中擒大小和卓。至此,大小和卓動亂被平息,從而結束了天山南北地區的分裂局面。

其實,兆惠很早就參與了保衛祖國邊疆的戰鬥。

乾隆十九年,乾隆帝同臣下積極籌劃西征事宜,他命兆惠協理北路軍務,並總理糧餉。這樣,兆惠肩負著重大使命,開始為出征準部的軍隊準備軍需物資。

乾隆二十年,清軍分西、北兩路大舉進攻達瓦齊,兆惠很想隨軍出征,但未被獲准。這時,乾隆帝遂命兆惠為領隊大臣,駐軍於烏里雅蘇臺。乾隆二十年八月,阿睦爾撒納興兵進犯伊犁。當時留守該地的僅有500名士兵。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伊犁再次失守,清政府聞變,於同年十月命兆惠總理北路臺站,維護天山北路與內地的通訊聯絡。十一月,又調兆惠赴西路巴里坤辦事,兼理額林哈畢爾噶臺站,為進剿阿睦爾撒納籌備糧餉。

二十一年正月,乾隆帝命兆惠任參贊大臣。同年三月,清軍再次收復伊犁,乾隆令兆惠自巴里坤移駐伊犁,隨時準備增援。又於同年五月,授兆惠為定邊右副將軍。這樣,兆惠就由過去主要負責軍隊的後勤供應事宜,而成為直接指揮軍隊作戰的將軍了。後來,準噶爾部的騷亂再度發生,伊犁處於叛軍的包圍之中,情況十分危急。兆惠奉將軍達爾黨阿之命,率1500騎兵自伊犁東還請援。十一月啟行,叛軍前來截擊,雙方首戰於鄂壘,次戰於庫圖齊,再戰於達勒奇。兆惠率清軍奮勇衝殺,前後消滅叛軍數千名。

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兆惠率兵至烏魯木齊,又遭到大隊敵軍的圍攻。清兵無不以一當百,苦戰十餘日,猶不得出重圍。軍中無食則殺弱馬,弱馬殺盡只好殺良馬。最後軍中無馬可騎,將士只得步行於冰雪淖中,且戰且走,二十二日至特納格爾。此時將士們又疲又飢,不再能戰,只好結營自守待援,而天又降大雪,得不到驛站傳遞信息,與外界完全失去了聯繫,兆惠軍已處於全軍覆沒的危險境地。幸虧巴里坤辦事大臣派遣侍衛率兵2000人前來增援,於三十日和兆惠會合,叛軍始退。

乾隆帝聞訊,特頒發諭旨,對兆惠大為嘉獎:“兆惠系駐紮伊犁等處辦事大臣,適遇厄魯特等背叛,奮勇剿賊,甚屬可嘉。”“封兆惠為一等伯,世襲罔替,並將御用荷包、玉牒、鼻菸壺加恩賞賜。”不久,又授兆惠為戶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和領侍衛內大臣。兆惠在這次突圍戰中的突出表現使他聲名大震,乾隆帝也以此而知兆惠可擔當討敵重任,於是兆惠成為馳騁兩北邊疆的主要統帥之一。

二十二年三月,乾隆命定邊右副將軍兆惠出西路,大舉征伐厄魯特叛軍,兆惠乘勢長驅直入,連戰連勝,厄魯特各部潰不成軍,其首領也先後敗死,只有阿睦爾撒納未被擒獲,又逃到哈薩克。同年六月,兆惠和富德率軍窮追至左哈薩克。時阿睦爾撒納與哈薩克汗阿布賚不和,阿布賚派人和清軍聯繫,準備將阿睦爾撒納擒獲並獻給清朝。阿睦爾撒納害怕了,僅與部屬8人徒步逃入俄羅斯。乾隆帝認為,“逆賊一日不獲,西路之事一日不能告竣”,命理藩院向沙皇政府行文,要求把阿睦爾撒納引渡回來。經過再三交涉,俄國政府才把患天花已病死的阿睦爾撒納的屍體移交清朝官員驗看。

阿睦爾撒納雖然敗死,但厄魯特叛軍卻未完全平定,他們採取時聚時散的方式,尋找機會襲擊清軍。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已被授為定邊將軍的兆惠奉命進剿厄魯特叛軍餘部。兆惠遂將軍隊分成四路,四路大軍最後要在伊犁會師。在清軍的銳利攻勢面前,厄魯特叛軍餘部紛紛潰逃。

兆惠率清軍在黑水營之戰中所表現出的頑強的鬥志,乾隆帝更為欣喜,頒發諭旨,對兆惠大加嘉獎:“忠誠勇敢,朕實深為嘉予。兆惠著由一等武毅伯加二字,晉封為武毅謀勇一等公。”他還撰寫《黑水行》,紀述黑水圍之戰,對兆惠極盡讚揚。

乾隆帝為嘉獎兆惠在平定天山南路所立下的卓越功勳,加賞他宗室公品級鞍轡以示寵異,還授他的一個兒子為三等侍衛。十一月,兆惠上奏,認為要使天山南路永息干戈,“仍須駐兵彈壓。請於葉爾羌駐一千,喀什噶爾駐一千,英噶薩爾駐五百,阿克蘇、烏什等處亦酌派兵駐守。並令各城伯克輪班入覲”。乾隆帝批准了兆惠所擬定的這些善後措施。

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兆惠率西征軍凱旋迴京。乾隆帝親自出京城到良鄉,“於城南行郊勞禮”,對兆惠大加撫慰,賞賜御用朝珠與良馬,並和兆惠一同回城。乾隆給足了兆惠儘可能的恩寵,隨後又在豐澤園宴請兆惠,賞賜給他許多銀幣。兆惠的圖像被陳列在紫光閣。同年二月,兆惠以一等武毅謀勇公、戶部尚書入直軍機處。乾隆二十六年又授兆惠協辦大學士兼管刑部尚書。

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對兆惠加太子太保。

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兆惠去世。乾隆帝親臨兆惠府第祭奠,並當即把公主許配給兆惠之子扎蘭泰,並賦詩悼念,又下令加恩晉贈太保,入祀賢良祠。十二月諡號“文襄”。

兆惠死了,但是,他大半生征戰疆場,出生入死,勞苦功高。他對維護祖國統一,保衛邊疆所做的貢獻,將永留史冊。

節選自鵬鳴散文集<>,作家出版社2014.0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