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為什麼讓吃藥三個月再複檢是什麼意思?

用戶7688886792243


血脂高為什麼讓吃藥三個月再複檢?

血脂高在醫學上稱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需要及時干預治療。因為高脂血症與心腦血管病密切相關。很多高脂血症患者常有低密度脂蛋白的明顯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時容易沉積在血管內,形成斑塊,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當斑塊增大到堵塞血管時,就會引起腦梗塞、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如果就醫不及時,患者有生命危險,且易留後遺症。

對於高脂血症的治療,如果血脂輕度升高,醫師一般會建議先改善生活方式。如戒菸限酒、肥胖者減輕體重、低脂飲食、適量運動、不熬夜等。

當血脂達到一定程度,或者伴有其他疾病如冠心病時,需要根據血脂情況進行藥物治療。同時仍要改善生活方式。藥物治療需要堅持吃藥,並且定期複查。為什麼讓吃藥三個月再複查呢?因為需要根據檢查結果判斷藥物療效,醫師會及時調整藥物種類和劑量,以期達到最佳治療效果。這和高血壓患者經常測血壓、糖尿病患者經常檢測血糖,根據療效調整治療方案是一個道理。

那麼,高脂血症患者就要無休止地吃藥、複查嗎?什麼時候可以停止吃藥,不再複查呢?這要看血脂的控制效果。最根本的還是在於改善生活方式上面。因為通過藥物將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後,藥物代謝完畢排出體外後,血脂仍會升高,需要繼續服藥。而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如減肥將血脂降下來後,只要不再重蹈覆轍如暴飲暴食等,血脂可維持在正常水平,不用再吃藥了。

綜上,血脂高讓吃藥三個月後複查,是為了觀察療效,根據結果調整藥物種類和劑量,以期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吃藥降血脂的同時,一定要改善生活方式。

我是盈盈一水間12345,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關注我,瞭解更多醫藥知識。

盈盈一水間12345


有高血脂問題,醫生讓吃藥控制,還要三個月後複查,複查什麼?為什麼要複查?對於這樣的問題,如果醫生不說明白,病人確實會一頭霧水,今天就這個問題來給大家介紹下高血脂服藥調理的那些事兒。

血脂異常一定要吃藥嗎?

我們通常所說的高血脂,更正確的叫法應該叫“血脂異常”(有的指標偏低同樣是血脂問題),對於血脂異常的問題,不管是吃藥還是不吃藥,我們都應該明白為什麼。

血脂異常通常包括多種情況,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甘油三酯偏高,這些情況單獨出現或綜合出現,都屬於血脂異常的情況,血脂出現異常,不一定會有明顯的感覺和症狀,但長期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因此,我們之所以要控制血脂異常問題,主要是為了做好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因此,有血脂異常的問題,要不要吃藥控制,還要具體看血脂異常的具體嚴重程度,以及綜合多種因素評估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這麼說可能比較抽象,舉個例子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了——

比如說一位朋友,年齡40歲,檢查血脂,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在正常範圍,而甘油三酯超過了1.7mmol/L的上限,達到了2.2mmol/L的情況,也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方面的問題,對於這樣的情況,就不建議這位朋友吃藥來控制血脂水平,甘油三酯的輕度升高,通常通過清淡飲食,加強運動,控制體重等方面,就能夠有效的控制下來。

再比如另一位朋友,男性,年齡55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3mmol/L,按檢查標準雖然離上限(3.4)不遠了,但還未超標,但同時有高血壓、糖尿病,但還沒有心血管疾病問題,這種情況,這位朋友雖然還沒有心血管疾病問題,血脂水平雖然也沒超過報告值上限,但如果在臨床上進行評估,卻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控制到2.6mmol/L以下甚至更低的水平,如果通過生活調理無法有效達標的情況下,就應該服用藥物來控制血脂水平了。

這樣的兩個例子,不能涵蓋所有的情況,對於高血脂要不要服藥,給大家總結一下3種情況,供大家參考——

1. 輕度血脂異常,經過評估不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可以先試著通過生活上進行調理干預的方式來控制血脂,並定期複查,如果血脂恢復正常,應該繼續堅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脂水平。

2. 無心血管疾病,但綜合年齡,遺傳因素,血脂、血壓、血糖水平,以及吸菸、肥胖等綜合因素評估,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超過2.6mmol/L,而且通過生活調理無法有效控制到這個達標水平以內的,建議服藥控制血脂。

3. 已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比如冠心病、發作過心梗等問題的朋友,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1.8mmol/L,而且通過生活調理無法有效控制到這個達標水平以內的,建議服藥控制血脂。

總而言之,血脂指標出現異常,到底要不要吃藥控制,主要還是看高血脂帶來的風險大小,風險小,通過生活調理可控,我們就不吃藥,風險大,光靠生活調理不可控,就應該吃藥控制。

吃藥控制高血脂,為什麼要定期複查

很多朋友不理解,高血脂都吃藥了,還定期複查什麼?如果您仔細看了前面的這一段,相信就不會這麼難理解了。我們控制血脂,是為了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而到底降到多少才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臨床是有明確要求的,光天天吃藥,怎麼知道相關血脂指標有沒有控制達標呢?當然是通過定期複查,才能夠了解血脂的控制情況,因此,定期複查,首先要確認的,是我們所用藥物的有效性。

調節血脂的藥物有很多種,最常見的調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藥物還是他汀類藥物,不管是他汀類藥物還是其他類型的降血脂藥物,用藥都有一定的不良反應風險,特別是調節高血脂這樣的一種慢性疾病,往往需要長期服藥才能夠保持血脂水平的平穩達標,在長期服藥的過程中,就更要注意用藥的安全性問題。如何瞭解用藥安全性,就需要結合所用藥物的不良反應風險,對相關指標進行定期的監測和複查,這樣才能夠保證好用藥的安全性。

因此,吃藥調理高血脂問題,不僅三個月以後要複查,長期做好定期複查,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吃藥控制高血脂,定期複查都查什麼?

高血脂患者長期用藥,定期複查這些指標很重要——

1. 複查血脂水平,瞭解血脂控制情況。

服藥3個月後,不妨去複查下血脂水平,我們吃藥就是為了把血脂控制下來,通過複查血脂水平,才能夠了解自身的血脂控制情況,血脂應該控制到多少,建議不要僅僅看報告單上是否達標,而是要結合自己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來評估判斷,我們前面提到的參考達標水平,大家可以參考,也可以諮詢醫生來進一步評估確認。

2. 複查相關指標,確認用藥安全問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各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存在一定的幾率,並不是所有服用的人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良反應,我們做好各種指標的檢查,正是為了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

降血脂的藥物種類有不少,最常見的還是他汀類藥物,對於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朋友,肝功能一定要定期複查,建議在服藥1個月的時候,就複查下肝功能,看服藥是否對肝功能有不良的影響,有沒有出現轉氨酶升高的情況出現,如果服藥期間轉氨酶升高至上限的3倍以上,一定要及時停藥。及時停藥,肝臟強大的代償功能都會使轉氨酶逐漸恢復正常,如果不知道轉氨酶已經升高而堅持用藥,則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藥物性肝損傷。

除了肝功能以外,服用他汀類藥物,還有可能出現肌肉痛的不良反應風險,肌肉痛從指標檢查上,可以查一下肌酸激酶水平,如果肌酸激酶水平升高超過基礎值(服藥前檢查值)的10倍以上,或超過正常值上限的5倍以上的情況,也應該及時的停藥。

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還有可能會影響血糖的代謝,因此,對於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朋友,定期檢查血糖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現血糖升高的情況,要儘早的積極的進行控制,但通常血糖升高,不作為停服他汀類藥物的依據。

除了他汀類藥物的用藥安全意外,其他的藥物也各有各的用藥不良反應風險和注意事項,比如貝特類藥物可能會同樣導致轉氨酶升高,高純度魚油製劑會可能會對增加出血風險等等,對於要檢查什麼指標,多久檢查一次等方面問題,可以結合所用藥物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總而言之,醫生讓你吃藥控制血脂,應該是結合你的血脂情況和心血管風險情況,確實是需要服藥控制的,醫生讓你定期複查,是為了確認血脂控制的達標情況和用藥的安全性情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我們能夠做好血脂的控制,就可以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進程,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李藥師談健康


首先,清楚血脂高的定義是什麼?

是由於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導致血漿中血脂水平過高,可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酯血癥(hypertriglyceridemia)和兩者皆有(混合性高脂血症)。

血脂包涵常見的幾項?

血脂異常包括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減少等多種變化,預防和管理血脂異常也是防治主要慢性病的重要內容。

血脂異常的危害?

高脂血症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和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硬化。儘管高脂血症可引起黃色瘤,但其發生率並不很高,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又是一種緩慢的變化,可能會引起冠心病、高血壓。

血脂異常在血管內皮慢慢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造成冠心病。

清楚以上定義了,如果去看醫生,怎麼評估你的血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需要治療,治療時間週期是3個月的話,治療了3個月後去空腹抽血複查血脂6項。看血脂是否降低,是否要進行調整藥物,同時複查代謝生化,血氣電解質,監測血壓,評估肝素功能和體內內環境。具體的看醫生怎麼說,建議去複查的時候好好問醫生。








兒科小常識


在今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作為“三高症”之一,正面臨著越來越高的發病率,而且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高血脂的危害較大,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元兇。但是,高血脂發病初期患者一般都沒有明顯的症狀,都是在體檢時確診。

血脂高為什麼讓吃藥三個月再複檢是什麼意思?

高血脂包括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以及混合高脂血症三種,它是一種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它的發生與人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癥。因此,高血脂的治療也需要結合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兩種手段。

其中,對於單純血脂升高,沒有高齡、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或心腦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而且血脂只是輕微升高者,一般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較低,醫生都建議首先進行生活方式干預,若無效後再行用藥治療。而對於血脂嚴重升高,而且伴有其他風險因素,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者,就需要及時用藥治療了。高血脂的常用藥物包括,主要針對膽固醇升高的他汀類藥物、依折麥布等,主要針對甘油三酯升高的貝特類、煙酸類藥物等,患者應該根據醫生的指導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

如題,患者已經開始藥物治療,說明血脂水平比較高,或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較高。那麼,為什麼要求三個月後去複查呢?其實,對於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而言,定期複查與藥物治療同樣重要。

一方面,複查肯定是為了監測血脂的控制情況,主要是為了看看患者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也就是說服用的藥物是否有效,是否能把血脂降低到正常水平,進而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比如,經過檢查,如果只是單純血脂升高的患者,通過藥物治療能把血脂平穩控制在正常範圍的話,是可以選擇停藥或是慢慢減藥的,但是也得注意後續定期監測血脂水平。而如果是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已有心腦血管疾病病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等患者,一般需要長期用藥。

另外一方面,複查也是為了及時發現藥物的不良反應。是藥三分毒,長期服用必然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雖然說降脂藥都是常用的藥物,副作用發生概率較低,但是不排除個別患者對藥物不耐受。像是他汀類藥物,有導致轉氨酶升高、肌肉疼痛的風險,要求患者用藥一個月後複查,這是為了及時發現副作用,及時止損。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高血脂用藥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高血壓屬於慢性病的一種,是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的一種簡易說法,對於有高血脂的病人來說,血脂高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治療好的,因此需要長期服藥並且按時複檢,這樣才能根據病情合理調整,達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右上角關注幫忙點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高血脂是非常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



血脂高有很多危害,其中比較嚴重的就是冠心病和胰腺炎了,而且長期多年的高血脂還會有猝死的風險,可謂是潛在的“炸彈”,不得不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的患者也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治療高血脂有效的辦法就是減肥降低體重。

高血脂確實需要複檢



高血脂複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長期吃藥對肝腎是有損傷的。高血脂患者需要長期口服他丁類藥物,而這類藥物對肝腎功能是有一定傷害的,複檢的主要原因就是看看肝腎功能正常不正常,同時還要看看高血脂的情況有沒有緩解,抽血化驗以後,高血脂的情況得意改善,就會服用其他對肝腎傷害小的藥物了。

另外,如果恢復的好,高血脂的情況得以緩解,更換藥物也會降低治療的成本,同時也有利於病情的回覆,畢竟不同階段,使用的藥物是不同的。

高血脂複查頻率是如何確定的



很多人從事高血脂檢查以後,如果問題不大,通常都是開藥以後三個月去複查,如果症狀比較嚴重,一般會建議兩個星期去複查一次,症狀得以緩解在三個月去複查一次,之後去半年複查一次,再之後就每年複查一次就行。

當然了,這是控制的比較不錯的情況,如果控制的不好,也不運動,也不從飲食著手,光靠吃藥是不行的。

喜歡的話,幫忙點一下關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養拉布拉多的老中醫


血脂異常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有的是因為頭暈頭痛就診發現,而有的沒有任何症狀,體檢時才發現,而單純的血脂輕度升高,可以通過低鹽低脂飲食、規律鍛鍊來降脂,控制不理想時需要口服藥物,而降脂藥主要分為兩大類:即他丁類降脂藥和貝特類降脂藥,而口服藥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個別人會出現肝損傷和肌溶解(會出現四肢全痠痛等),所以口服藥物後需要複查,看藥物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調整藥量和副作用是否明顯。


蝸牛兒愛吃肉


看基礎數值有沒有變化,3個月剛好一個週期。心率變化和其他的問題。如果有問題可以提前做出診治。但是血脂高一般是可以通過適當鍛鍊下降得。


huichen


這樣才顯得專業啊,沒降下來就繼續吃,這樣才合理,醫生知道治不好,要是讓你一直吃下去,你會願意嗎!吃藥只是掩耳盜鈴,根源不去,怎麼治都治不好。


無所謂879465


應該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吧!這個需要專業人生才能回答正確,我只能是猜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