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时,应该持有现金还是房地产呢?为什么?

懂焦帝


拆开单独提出金融危机,而不提经济危机是为什么?金融危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消除垄断性行业对社会资源的占用和沉淀。比如房地产行业,银行之外的影子行业,盘活存量资金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离开这个前提拥有什么都会面临很多困难。


股海飞红


距离我们最近的危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我们受到后危机时代的影响。通过2008年的危机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现金的优势最为明显!

首先说下房地产,当时房价暴跌,快速下跌的情况在短短几个月一泻千里,大量炒房团为了回笼资金不得不快速抛售,一些追高买房的人甚至出现了打砸售楼处的情况,枉顾市场规律,倒逼政府救市,的确,政府后期出台了四万亿,稳定了预期。

然后是股市,6124点后急转直下,一路跌到1664点,特别是在3000点后,几次出手救市,其手段包括调降印花税、降息降准、新股停发、鼓励大股东增持,一系列组合拳后,才在大盘击穿2000点才止住下跌,1664点只是惯性下行。

楼市破了,股市破了,还要说下汇率,2006年的时候,1美元可以换7.97元人民币,2007年只能换7.6元,2008年只能换6.9元。

从上述变化来看,足可以证明持币比持有房地产强的多。危机之下,现金为王特别关键。房价跌了,有钱了去抄底;股票跌了80%,一地鸡毛的时候抄底买入优质股;还有外汇,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越来越值钱,那还不是持币杠杠的。危机最重要的是机会,而机会往往是给“有钱人”准备的,很多人死在了资金流动性上,只有资金充裕才能大胆抄底,从而在经济复苏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从现在来看,当时二线城市的房价8000元,现在至少2万8;骨质1664点后也反弹至5000点。在汇率上,2014年汇率最低到6.14,那能多换多少美元!所以,事实上告诉我们,持币是危机下最大的优势。


财经无忌


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建议持有房地产,从以下几点来说:


1.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人们没有了信心,此时的资产价格是最低的,因为大多数人的心理都产生了恐慌,会持观望态度而不会去买入资产,所以竞争对手会变少,这时候购入房产是低成本。


2.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抛售一些资产,所以市场上卖的东西多,但是接手的少,也就是说供应大于需求,资产会贬值,这是一个抄底的机会。举个例子,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北京东四环的房子,当时价格差不多是在1万左右,房价跌到了低点,到今天同一个地方的房价大概是8~10万元每平米,如果当时持有房产,那么资产已经增值了好几倍了。


3.另外,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会通过发行货币、基建等方式增加投资,那么这个时候,会发行更多的货币。所以金融危机之后,一定会有更多的钱投到市场上面,如果选择持有现金,那么到时候你的钱会进一步被稀释掉,也就是说你的钱会进一步贬值。


而随着金融危机之后,资产会逐渐恢复和上涨,所以在金融危机这个时间点上持有房地产特别是一些核心城市的房产,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值、增值、投资机会。


弘富财商特邀房产投资培训讲师/ 刘洪先生提供/ 欢迎留言讨论及关注


深圳前海弘富财商


一九九七亚州金融危机,香港房价暴跌70%,如果手上拥有美元去抄底房子,绝对是人生赢家。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美国股票从15000点跌到6000点,现在到25000点,拥有美元抄底美股,或者换成人民币抄底中国的房子,绝对是人生赢家。

2018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10%以上,如果年初卖房换美元存银行,绝对是人生赢家。

明年还是要拥有美元,才能去抄底香港房子,香港股票。

所以金融危机来临时,一定要拥有强势货币,才有机会变“危”为“机”。


光芒万丈34957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都有什么特征呢?房产价格肯定是断崖式下跌,大量人员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没有经济来源之后造成房贷断供,银行手里挤压大量的房产无法变现。在经历危机来临时金融资产将会变的一文不值,很过公司的股票都会降到历史地位,便宜的不能便宜。

但是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要生存下去,这个时候你有现金或者黄金都是好的因为这些东西在危机的时候能让你获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度过难关。在经济危机之时虽然房子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没有办法变现,毕竟你总不能拿房子当饭吃。

当然现金在这种时候也不能避免也会因为物价上涨变的不再值钱,但是相比房产来说有更多的灵活性去抄底别的资产。知道你度过了难关,那么可以用多余的资金抄底超跌的房子和金融资产,那么金融危机过去之后肯定会有成倍的收益。

了解李嘉诚发家的读者可能就知道,最初李嘉诚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抄底资产慢慢发家的。第一次抄底是在1965年,当时香港金融危机大量房产公司破产,地皮和房产价格暴跌。当大家都在恐慌的时候李嘉诚大举抄底,两三年之后危机度过,个人财富迅速增倍,也正是这第一次抄底让李嘉诚成名。第二次是在1973年,那一年爆发了中东战争引发了石油危机,还是采取第一次的手法买入大量资产,这一次让他跻身亿万富豪行列。后边还有很多次的类似操作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可以看到如果在危机的时候李嘉诚没有那么多的现金在手是无法去抄底别人的资产的,李嘉诚的案例是经济危机抄底的很典型的案例。




首席投资官


历史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回顾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学会总结经验才有可能应对未来的金融危机。一般的人员如果不是经常性接触金融证券类或者其他财经领域,等你明确了解到金融危机时基本上已经发生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金融危机的中前期还是建议持有现金为主,国家肯定会想办法挽救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第一肯定就是货币政策。即使你手里的现金在不断的贬值,但是在那个大环境下持有现金即使不是最明智的选择但也基本上无伤大雅。

在金融危机后期可以选择性的购买一些便宜的不动产或者房地产,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房价基本上也是08年之后才开始起飞的。如果细究的话和当时的4万亿政策有一定的关联,大部分的流动资金当时在08年之后涌入了房地产市场,未来即使不再全部涌入房地产市场,也会有相当一部分资金选择性的进入地域位置更好更有升值潜力的一二线房地产市场。

总的逻辑很简单,金融危机前中期一直持有现金等到末期可以捡漏,但是一定要注意有选择性买入房地产。


晴天财经阁


在金融危机时,应该持有现金还是房子?二选一的话肯定是持有现金为王,持有房子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原因如下。

因为当金融危机之时,房价也会出现暴跌,而此时房价一旦暴跌,房子是有价无市,供过于求,房子根本卖不出去。而此时假如持有房子的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房子一天天缩水,100万变90万,90万变80万,80万变70万,连续降价出售根本无法兑现,这个时候持有房子是最无助的。

反之假如持有的是现金,在金融危机之时,虽然随着物价的上涨,现金也会出现贬值,现金购买力在下降。但此时持有的是现金可以兑换自己所需求的商品,这就是在金融危机时持有现金的最大优势。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用现金可以购买粮食,购买粮食也不至于在金融危机之时饿肚子;但持有房子的人,只有房子没有收入,没有现金,这个时候房子卖不出去,兑现不了,总不能在这个时候把房子当做粮食吧,所以这就是持有现金和方向的最大区别。

其次持有现金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现金可以让自己平安度过金融危机,等金融危机之后还可以利用现金进行投资!因为金融危机之后会出现大量的商机,比如可以用现金购买到便宜的房子;用现金可以购买便宜的股票;只要购买到这些便宜的东西,一旦金融危机后价格肯定会逐步上涨,从而可以为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这也是在金融危机时持有现金的最大优势。

总之金融危机时,在这个特殊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活着,想要在金融危机时好好的活着最明智的就是提前大量购买粮食,其次让多余的钱可以兑换成黄金,如果不想兑换黄金就持有大量现金,而最蠢的做法就是持有金融产品,或者持有一些不动产,类似房子车子之类的,这种做法是在金融危机时最不理智的做法。

以上这些就是我个人关于在金融危机时,是持有现金或房子的分析,以上分析不管对与错,仅供大家参考。


老金财经


金融危机到来时,大量人口失业、房地产一跌再跌、金融机构倒闭,超市商品要实行配给制。而只有现金最值钱,因为金融危机一旦到来,房子会遭到抛弃。银行拿着大量的断供弃房的房产无法变现。而手拿大量房产的炒房者既是租不出去,又卖不出去。

显然,金融危机到来之时,房子并不能交换粮食和生活用品,房子就像一口棺材,把人死死的困在里面,看上去很有钱,但实际上却无法变现。同样,股票也不能交换日常用品,股票稍好一点就是可以快速变现,但是即使大打折扣,也没人愿意买进股票。大家都不敢玩金融游戏。

而有钱就不一样了,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你可以出更高一些的价格,在黑市上买到生活必须品,就算失业也可以撑上一段时间,起码有钱能够维持基本消费是不成问题的。此外,金融危机来了,股市、房地产会跌得一文不值,届时你手里有钱,出手购买低价股票和房地产,等到金融危机结束后,市值翻个几番,就可以实现财富的暴增。

当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的货币也可能发生贬值问题。比如委内瑞拉货币出现大贬值,所以持有大量现金的人,除了留在身边日常开销的现金外,也可以将手中的部分现金兑换成美元、欧元、黄金等投资品,这样可以更加稳妥的避免金融危机的冲击。而那些持有房产的人,只能到处借钱,以度过眼下的生存危机。


不执著财经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依情况而定。

首先,你得先搞清楚什么是金融危机。因为绝大多数民众很容易把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这两个概念混淆,当他们听到金融危机这个词时,脑袋里马上浮现的是经济萧条、消费低迷、赚钱难、失业率攀升等等社会现象,而这些现象虽然有可能是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后果,但却不一定是金融危机,多数时候是属于经济危机的范畴。

那么,什么是金融危机呢?说白了,就是金融领域发生的危机。它产生的源头可能是某个金融机构,也可能是某个金融产品,再或者是某个金融市场。比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它产生的原因是美国两家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房利美和房地美),因过度信贷导致的次贷危机,并最终传导到全球,所以2008次贷危机是金融机构印发的危机。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则是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造成泰铢过度波动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可见,1997金融危机是金融工具印发的风险。而上世纪最大的金融危机--美国1930年金融危机,则是美国股市大崩盘引起的,这是金融市场引发的危机,由于当时影响面巨大,波及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并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接下来,我们就拿这几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做下简单的回顾,看下是持现金好还是持有房地产好。



1930年金融危机,被史上称为大萧条。当时美国的经济背景是,一战之后,进入20年代之后,进入了经济大繁荣,资源充足,工农业高速发展,居民消费者手中闲钱太多,而投资者手中资金太少,从而由银行信用造成的股票市场的过度繁荣也反映了资金过剩的现状。过度放大的资本市场泡沫最终破裂,引发了整个金融危机。大批民众从危机前疯狂消费、手头富足一夜间开始走向财富大缩水,从而消费突然萧条,并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大萧条时期引发了大量辍学、失业、饥荒,美国经济大萧条造成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所前所未有的。甚至比中国三年困难时期1959年到1961年所谓的“三年大饥荒”还要严重,这个时期的人民,什么资产都在缩水,现金是安家保命、度过危机的最直接武器,所以,这次危机,持有现金更有意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刚才我们说了,这场风暴的源头是泰国,因为汇率制度的改变带了的影响,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人民资产大为缩水。亚种的缩水程度达到70%,这无疑对于持有资产(包括房地产、股票)的人打击沉重,而持有现金的人则能更好的躲避危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这场危机是距今最近的一次金融危机,相信大部分人都还历历在目,这里就不做详述,而这场危机之后带来的全球资产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全球性通货膨胀时代,至今都还没宣告结束,这也是大家共同见证的。因此和之前两个大危机相比,这次的危机明显是持有房地产好。

所以,金融危机时,持有现金好还是持有房地产好,这个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看危机发生的原因、类型来区别看待。


金股探长


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不是你要持有什么的问题,而是你能持有什么的问题。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普通老百姓是根本承受不住的。你有房子,不得不卖了,你有钱,会逼你把钱都掏出来。

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典型的金融危机。有部反映美国金融危机的纪录片叫《热钱暴走》,讲了一个关于美国房奴从最开始买房的喜悦到不得不卖房的失落。


故事是这样的,2006年墨西哥移民普利德按揭买了一套房,一家人终于不用看房东脸色,有了自己的房子。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普利德一家从看房东脸色变成了看银行脸色。银行的房贷利率一路飙升,每月的月供越来越高。

为了维持房子的所有权,不得不拿之前的老本来还贷款。甚至为了归还贷款,普利德一家甚至又申请了一笔贷款来归还房贷。金融危机之下,没有喜剧。普利德一家只得让房子被收走。

这样的处境对于我们国家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大感同身受,因为我们并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的金融危机,或者说,我们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应对的比较好。我们只能设想金融危机真的来临的时候,我们要保钱还是要保房。

我们不考虑富豪们怎么处理,只考虑只有一套房的普通人如何处理。大部分人的逻辑肯定是保房,毕竟人总是需要有地方住的。还有一部分人的逻辑是要保钱,再怎么着人总是要吃饭的。

我比较倾向于保钱。倒不是说保钱有利于什么,而是在那种情况下,只能保钱。房子在金融危机期间大概率是会下跌的,下跌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需求,购买的人比较少。这时候你想卖房也未必能卖出去,被银行收走的可能性倒是比较高。反正是供不起房贷,倒不如早早的把房子丢出去。感觉金融危机快过去的时候,再把房子买回来。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