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人生是什麼?這是一個終極思考的哲學問題。

仰觀宇宙,俯察萬物,先祖們苦苦探尋、深沉思忖著人生的意義。

“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 它是曹植筆下的一世人生,短暫得如同朝露,轉瞬即逝。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它是蘇軾心中如夢如飄蓬的世事,徒剩下無奈悲嘆、感物傷懷。

“無數的人事的變化孕育在時間的胚胎裡。”它是莎士比亞筆下的雄獅,被兇殘貪婪的時間磨鈍了利爪。

人這一生,短暫易逝,但是把它細細分解,短暫也變成豐富多彩。

出生、上學、長大、入伍、上班、進城、買房、結婚、退休、相守、養老、告別…一個個“人生的第一次”就可以串聯起一個人一生。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最近,央視與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的“秦博工作室”(豆瓣9.6的《人間世》就是出自它之手)強強聯合。

藉助蹲守拍攝的方式,洞察和紀錄意義非凡的“人生第一次”,表現人生百態與不平凡,向全世界講述中國人的故事。

《人生第一次》

The Firsts in Life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一、出生

“現在的孩子有些孤單,我想再生一個,跟他一起作伴。”“大寶喜歡妹妹,所以就覺得給他再找一個小夥伴。”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許多家庭都渴望兒女雙全,湊成一個“好”字。

孕育生命的願望是美好的,但是許多媽媽在回望生產的那段經歷時,不禁感慨道:

沒有生過人,還談什麼人生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生孩子到底有多疼呢?

“停停停停”“可以了,真的可以了!”…每一個體驗臨產的準爸爸面容猙獰、疼痛難忍,紛紛請求停止體驗。

關於這種疼,有一個再貼切不過的比喻:

“它就像有人要從你鼻孔裡擠出一個西瓜,或者是有人用尖頭皮鞋不停地踢你的肚子。”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剛進產房的準媽媽吳麗輝,將迎來她的第二個孩子。

她滿懷著希望,“最好生個小姑娘,這樣就有了一個哥哥,一個妹妹。”

不過,美好憧憬的前提是她要熬過眼前的這道坎——

開指打無痛

“差不多可以打無痛了吧?”“天吶,痛死了!”“痛的快死了,已經快頂不住了。”

疼到發抖的她咬著牙,希望快一點開指到了臨產狀態,只要那樣才可以打無痛針。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打無痛針不代表著沒有疼痛,而是臨產過程裡最痛的一針。

護士會用一根細細長長的穿刺針穿進孕婦的脊椎孔,再將一根細小的導管導入硬膜外腔。

隔著屏幕,我們都能感受到那種穿刺的恐怖和疼痛。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生第一胎的時候,你說不生二胎了。”“這次肯定不生三胎了。”

“不知道是弟弟還是妹妹。”“肯定是妹妹。”

陪產的丈夫貼心地安慰她,儘量讓她減少痛苦。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在醫生的不斷指令下,耗盡力氣的吳麗輝終於把孩子生了出來。

“妹妹!妹妹!妹妹!”守在一旁的丈夫激動地說。

這是孩子與父母的第一次見面,孩子使勁哭,爸媽使勁笑。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每一天,產房外面都重複著相同的情景。

焦躁不安、滿懷期待、來回踱步、緊張無比…隨處可見疲倦不堪的家屬。

這一份等待,是對生命到來的期許;這份焦急是對產房內無法預料、變數不定的擔心。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向爽,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主動脈瓣二葉畸形的病人。

同時,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懷著雙胞胎的準媽媽。

為了救大人的命,家人們一致決定讓她接受心臟手術。

全身麻醉之後,醫生會把壞掉的瓣膜清理掉,把所有的炎症組織清理乾淨,最後換上一個人工瓣膜。

不過,這場手術存在一個風險,腹中胎兒的死亡風險大概在30%左右

醫生告訴他們,“手術中會用很多的抗凝劑。如果手術過程中發現胎兒的胎心變慢了,或者不好了,原則上也不考慮在手術中終止妊娠,因為這個時候風險太大,弄不好子宮也保不住。”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一臺手術,關乎著三條人命。

盡人事,聽天命。在手術之前,小兩口互相安慰著彼此。

“沒事的,我肯定沒事的。”

“醫生嘛,有些東西肯定是講最壞的,我們心裡有數就行了。他們說要把你綁起來,你知道嗎?他們要把你的頭固定住,免得你搖來搖去。還有口水。”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手術結束後,當看到老婆被推出手術室,丈夫火急火燎地跑過去詢問狀況。

“還好吧?她還好吧?我媳婦還好吧?”他不斷重複著問題。

得知母子平安之後,他偷偷地躲開人群,轉身用衣服擦拭眼角的淚水,大口呼吸去平復內心的緊張不安。

“我感覺心裡的石頭落下去了,聽到醫生說手術很順利,我就挺高興的。”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1個多月後,向爽再一次走進手術室,這一次,她準備與自己的孩子見面。

她曾經在夢裡唸叨著孩子的名字。

一個叫春和,一個叫景明,它們來自於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文。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中國有句老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人生初見,春和景明。

這對接受過生死考驗的雙胞胎呱呱墜地,來到了這個美好的人間世。

看到母子平安,丈夫如釋重負,心中的擔子終於可以放下來了。

“我下半輩子不幹別的了,就守著他們三個人過。”這是丈夫對妻子最有重量、最富含愛意的情話和承諾。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二、成長

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每個人都是從童年一路走過來,長大成人。

“隨著9月開學臨近,像《我愛幼兒園》《幼兒園裡我不哭》《幼兒園裡不用媽媽陪》這一類書就會賣到脫銷,它們向準備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傳遞著一個道理——幼兒園是一個好地方。

但是,當小朋友真正踏入到幼兒園的時候,就會發現,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每逢開學之日,幼兒園門口都會上演一出出“媽媽不要離開我”的催淚大戲。

有的孩子哭得梨花帶雨,有的孩子哭到滿地打滾,有的孩子邊哭邊嘟囔著“我要回家,我想媽媽了。”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當然,還有一些孩子很勇敢,不哭不鬧,看著其他孩子花式地哭鬧。

“爸爸送你到幼兒園,你千萬不能哭,你就大步地,不要家長陪,你就大步地往幼兒園裡面走,這就是勇敢。”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童年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童年的孩子是一朵花,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朦朦朧朧的聰明。

每次聽到孩子們的“童言稚語”,一方面讓我們感到童真的可愛無比,一方面因超出我們的想象而自愧不如。

當問起,“你覺得老師怎麼樣?你喜歡哪個老師?”

孩子萌萌地說,“很好,都不錯,都蠻兇的。”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當問道,“你以後長大了想幹什麼?”

“我長大了做消防員。”

她心中一定有一個女英雄夢。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可以到office去工作。”

她內心有一個上班女郎的夢想。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我想找出未解之謎,恐龍滅絕,我們從發現恐龍骨架那一天就研究。我喜歡滅絕的東西。”

他有一個考古夢。

“就當一個普普通通的爸爸。我覺得我爸爸很辛苦,我當其他的也是很辛苦,當爸爸在家可以帶著一些貴重的東西保護家庭、掙錢,就這些我覺得很好。”

這應是最令人想不到的孩子的夢想。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幼兒園升到小學,校門口的孩子不再哭鬧,父母的眼神裡多了一份對孩子的期待。

家長會在孩子的書包裡藏下了小秘密,表達著那一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許。

有人會寫了一段話;有人放了一根蔥(聰明之意);還有的人放了一包100方便麵,祝願孩子考試100分。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郭雨晴,一個乖巧可愛的一年級新生。

在學校表現優秀的她,回到家就徹底放飛自我。

當著爺爺奶奶的面,她調皮耍機靈,逗得爺爺奶奶團團轉。

當問起她喜不喜歡爸爸媽媽的時候,她瞬間變成了“小戲精”。

一邊模仿著大人教育她的模樣,一邊抱怨著“我要被他們搞瘋掉了。”

一物降一物,等媽媽來了之後,她就變得老實了。

即便是被媽媽小小地訓斥,她也不敢反駁,只能認慫。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章皓欽和章皓鈞是一對雙胞胎兄弟。

同在一個班級的兄弟倆一回到家就忘記了友愛互助的那一套,兩個人時不時“大戰一番”。

弟弟把哥哥氣哭,哥哥就會委屈地找媽媽撒嬌。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為了讓剛入學的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老師會用小星星作為鼓勵手段,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爭優創先。

於是,哥哥就把收集小星星作為自己的目標。

當發現自己的小星星不見了,他哭鬧著讓外婆找。

嘴裡還振振有詞,“找星星是重要的事情,學習是次要的。”

為了不讓弟弟超越自己,他還忍著肚子疼,堅持上課。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生活像是一條溪流,身在其中時,你很難去察覺到其中變化的力量。”

不知不覺之中,孩子們慢慢長大,他們不再哭鬧找媽媽,不再在乎小星星。

等到真正成人那一刻,他們就會突然意識到兒時是一個短暫的美夢,它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那時的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人生沒有返回鍵,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舞臺,從出生到死亡,每個人一生都扮演著許多角色。

《人生第一次》這部紀錄片,讓我們看到了牙牙學語的嬰兒,天真爛漫的頑童,意氣風發的少年,風華正茂的青年,成熟穩重的中年,耄耋之年的暮年…

在這一段段的人生旅程裡,我們又與主人公經歷了第一次與世界見面,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說話、第一次上學、第一次心動、第一次工作、第一次買房…

其實,每一個“第一次”是片中人物的第一次,更是我們曾經、現在、未來的“第一次”。

當我們在某一個時間回望人生的時候,這無數的第一次把我們那飽滿的生命的顆粒吹得成熟,把那心靈中枯萎了的黃葉打落在人生的路上。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三、人生第一次,我們這樣過年

2020,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讓這個年過得有點沉重和壓抑。

逛大街、買年貨、逛廟會的喧鬧成為過去,如今是空無一人的寂靜。

車水馬龍、堵到水洩不通的馬路,已經變成了人煙稀少的空鏡頭。

為了紀錄下這段特殊的春節,《人生第一次》節目組聯合央視網特別推出了一個5分鐘的短片。

8個堅守崗位的瞬間,8個義無反顧的決定,讓他們毅然放棄春節假期和跟家人團聚的機會,在第一線與疫情戰鬥。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為了戰勝疫情,平凡又不平凡的他們用一個個“人生第一次”來應答。

“趙英明,你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我就包一年的家務做。”

人生第一次,他許下一個別樣的離別承諾。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剪了吧,不心疼,不心疼。”

人生第一次,她為了工作剪去長髮。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機械人員全都是三班倒,我感覺還可以,不累。”

人生第一次,他在工地吃年夜飯。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有我們在,大家安心過年。給大家拜年了。”

人生第一次,他們這樣向大家拜年。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面對疫情,我們秉信,世間有過許多艱難之事,但沒有不拂曉的夜。

14億國人都心懷希望,期待光穿破陰霾的那一天。

中國人的“第一次”有多重要?看完這片就明白了


汪國真說過,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重逢;是探險,也是尋寶;是眼淚,也是歌聲…

在《人生第一次》這部紀錄片裡,“每一個人生節點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它就像一條河流,沒有太多的驚濤駭浪,但是充滿了暗潮洶湧。”

如果我們不經歷起起伏伏,不跟生活交手,如何才能真正讀懂得人生的奧義呢。

在人生路上,願每個人都是生著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片藍天,活出人生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