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扛把子",启蒙中国近代科学史

晚晴是个大变革的时代,旧世界与新时代的交锋,让蒙昧的清王朝开始第一次接触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在中国近代的科学史上,却有一个人学渣出身,最后经过自学,成为清末科学界的"扛把子",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整个中国科学史的进程。可,他是谁?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徐寿简介

他就是清末的"科学怪人",徐寿,字雪村。徐寿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2月2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家境贫寒,但是他还是和当时的很多人一样走上了科举取仕的道路。只不过呢他一直没取得功名,在科举之路上算是学渣,经过了多年的岁月蹉跎,他说:"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用现代文讲,就是:考了这么多年,还没考中,结果什么好处没得到,也没学到什么实用的东西,老子不学了。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但是,就算不学科举,为了谋生,以及养活家人,他不得不一边务农,一边经商,通过贩卖粮食来赚取一些差价。但是,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文化的追求。他谋生之际,也不忘读书,但是越多的社会经验让他越来越认识到八股的无用,他将目光放到了当时的"经世之学"上。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徐寿从古代典籍研究经世之学

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徐寿开始在古代典籍中研究经世之学。他阅读的书籍,也从之前的四书五经扩大为:《诗经》、《禹贡》、《春秋》、《汉书》、《水经注》,虽然个别仍是文史范围,但是他的关注点已经变了。他在阅读古籍的时候,开始有意识的将书中的山川、物产、地理形态等等罗列出来,再和近代的地图比较,总结了很多地理的古今变迁。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此外,由于江苏无锡自古就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同时也是手工之乡。自古就有好手工的习俗,而这样的文化氛围,让徐寿也对手工艺的制作很有兴趣:"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也是因为此,让他从古代的山川地理中脱离开来,转向当时更有实用价值的科学研究中。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他的兴趣开始转向:数学、天文历法、物理、音律、医学、矿学等等。更厉害的是,他开始学习从明代翻译的一些西方科学著作,渐渐的他也有了自己的认知,他认为科学技术的根本是工艺制造。就是根据这样的理念,他的科学素养不仅仅得到提高,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的工艺机械水准。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徐寿开始着手机械制造

后来,徐寿遇到了他一生的挚友华蘅芳,他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和科学家。二人一起互相帮助,还特意到上海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学习科学知识。也因此结识了当时的大学者李善兰。经由他的帮助,二人得以阅读、购买西方近代物理、动植物、矿物学等书籍,还购买了相关仪器。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之后,徐寿开始了自己的物理实验之路。为了学习光学,买不到三棱玻璃的他,徒手把自己的水晶图章磨成三角形,用以观察七彩色谱,就是这样边实验边学习理论知识,他初步掌握了物理知识。1856年,徐寿回到上海,读到了当时刚翻译出版的《博物新编》,他又通过自学、实验掌握了近代的化学知识。就这样,他通过自学成为了中国当时的科学界"扛把子"!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徐寿着手建造军舰

后来,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一批大臣开始支持西学东渐,李鸿章也开始建造大批的工厂来支持国家的近代化发展。但是,用以国防的枪炮却仍然需要购买西方的军资,花费了很大的银钱。所以,李鸿章开始培养懂得西学的中国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小有成就的徐寿引起了洋务派的重视,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都很赏识他。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1861年,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开班,聘请了徐寿、徐建寅,华蘅芳等一些学者。1862年,徐寿和华蘅芳开始着手为中国建造蒸汽船。可是,没有图纸、没有资料,他们只好从最初的《博物新编》开始,反复打磨,精心设计。最后用时三个月,制造出了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之后,在蒸汽机的基础上,开始了蒸汽船的制造。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不过,当时的清兵战船仍是帆船,航速和蒸汽船相比差距很大,风向、风力、潮汐等很多情况都会影响到船只。受当局派遣,徐寿等人在自己的努力下,在南京的金陵制造总局,中国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问世。它长55巿尺,排水量45吨,每小时可行约12.8公里。它的问世,象征着,中国近代的造船工业的开始。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后来,徐寿和英国人傅兰雅合作,在参考了《化学鉴原》的基础上,用音译的方法,命名了化学元素的汉字名称,所创造的钠、钙、镍、锌、锰、钴、镁等中文译名,一直沿用。之后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也是得益于此。之后日本也学习此法,引回日本使用。徐寿后来还开办了自己的学校来传播西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科技学校。所以,徐寿对于中国近代化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学渣出身,却自学成清末科学界

在晚清那个蒙昧的时代,一无良师,二无教材,徐寿,以及他的挚友们,同侪们,就是这样靠着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的学习西方的知识,制造机械、船只,最后翻译书籍、创办学校,为中国的近代科学发展之路尽自己的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