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故事】唾面自乾——唐代名臣婁師德的家風故事(轉)


【家風故事】唾面自乾——唐代名臣婁師德的家風故事(轉)

【家風故事】唾面自乾——唐代名臣婁師德的家風故事(轉)

唾面自乾來自西寧黨建00:0007:14

朗讀/配樂:西寧廣播電視臺主持人 江南

【家風故事】唾面自乾——唐代名臣婁師德的家風故事(轉)


  【成語】唾面自乾

  【讀音】 tuò miàn zì gān

  【釋義】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幹。形容人的心胸極其寬廣,即便受了侮辱,也能容忍。

  【出處】《隋唐嘉話》:“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將行,教之耐事。師德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據過分,人所唾嫉也,將何以全先人髮膚?'弟長跪曰:'自今雖有唾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唾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憂。'師德曰:'此適所謂為我憂也!夫前人唾者,發於怒也;汝今拭之,是惡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將自幹,何唾笑而受之?'"

  【大意】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地方大員,上任前向哥哥辭行,並問哥哥還有沒有什麼要交待的。婁師德說:“我已當宰相,現在你又要擔任一方大員,必定有人忌恨我們。要免受其害,我們遇事一定要學會忍耐。”他的弟弟馬上跪在地上說:"你放心,就算有人往我臉上吐唾沫,我一定會自己擦乾淨,決不為此和人計較。”沒想到,婁師德認為弟弟這樣做仍不行。他再三告誡弟弟:“別人發怒後把唾沫吐在你的臉上,你一擦了之,他的怒氣仍不會消,一定繼續忌恨你。依我看,別人往你臉上吐唾沫,你自己不要擦掉,應該讓它自然幹了才是。”


【家風故事】唾面自乾——唐代名臣婁師德的家風故事(轉)

家風故事

  對於古代那些身處險惡官場的人來說,以和為貴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不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往往會惹上飛來橫禍,乃至死於非命;而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也未必就是圓滑之徒,他們之中不乏良臣,而且善於保住有用之身,好為天下多做點實事。

  唐朝的婁師德就是這樣一位人物,以和為貴不僅是他為人處世、立於官場的一種態度,也是他的一種家風。

  他本來是考科舉出來的文官,但最初的官職卻是主管治安的縣尉,大體相當於縣公安局局長。讓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去當公安局局長,有點怪異。更加怪異的事情還在後面,在他年近五十時,朝廷出兵征討吐蕃,並向天下徵召“猛士”,也就是擅長行軍作戰的軍事型人才。本是文官的婁師德,主動前去報名。

  皇帝還準了。

【家風故事】唾面自乾——唐代名臣婁師德的家風故事(轉)

  此後婁師德以一個文官身份,在大軍失利、統帥被俘的情況下,毅然挑起重擔,收攏殘兵,穩住戰線,配合屯田之法進行防禦。隨後幾年中,他所建立的防線,擊退吐蕃入侵達八次之多。

  看來他並不是單純的讀書人,而是一個文武雙全之才,從當縣尉到當文官再到領兵作戰,對他來說都沒什麼難度。防備小人嫉妒、詆譭、迫害,才是很有難度的事情。

  因為表現卓越,晚年的他得到了飛速提拔。武則天繼位之後,他一度官至宰相。須知武則天時代,活躍著眾多的酷吏與小人,婁師德能在他們發紅的雙眼下長期位居要職,而又從不招來橫禍,實在是難得。猜忌心理十分嚴重的武則天,對他也是一直信賴有加,這就更加難得了。

  因為他圓滑?

  不是,因為他低調,深知以和為貴的道理。所以他對即將前去擔當地方大員的弟弟,會有一番關於“唾面自乾”的家教。別人吐你口水,你不要當面擦掉,言下之意就是面對酷吏小人的詆譭,不要生氣、不要惱怒,當作沒有發生一樣,坦然如故,讓酷吏小人找不到機會、找不到破綻,謠言、讒言也將不攻自破。

  這是一種智慧,更是優良家風。

【家風故事】唾面自乾——唐代名臣婁師德的家風故事(轉)

  在當年的官場上,又何止是酷吏小人有這樣的舉動,一些名臣良臣,偶爾也難免犯這類錯誤。如狄仁傑,本來是婁師德推薦他做宰相,不知何故,狄仁傑做上宰相後卻將婁師德視作眼中釘,一再打擊排擠,最後將其排擠出朝廷,放到地方上去。對此,武則天起初不動聲色,後來才告訴狄仁傑,你能當宰相是因為婁師德的推薦,搞得前者大為慚愧。若婁師德當時怒斥狄仁傑一番,搞得人家尷尬異常,下不來臺,會有何等後果就不好說了。

  又比如,有一位同樣得到武則天信賴的大臣李昭德,雖然很有能力,但在處事風格上欠缺靈活,說話也比較魯莽,經常得罪人。他曾因為婁師德走路比他慢,罵他是鄉下來的。這種話可是當時官場上的禁忌,要是換作旁人,可能早就因此結仇了。好在他遇到的是婁師德,人家懂得以和為貴,自嘲了事。

【家風故事】唾面自乾——唐代名臣婁師德的家風故事(轉)

  這個李昭德對於權力又有極大的興趣,得到武則天重用之後,更是不知進退。尤其是他長期擔任負責監察官員的御史之職,本來就容易“得罪"人,在他利用職權與人相鬥後,樹敵更多,到頭來,落了個被處斬的下場。

  婁師德的以和為貴,當然不只是對待皇帝、對待同僚,對待那些地方官員,他也是如此。曾經有個縣令,因為沒見過婁師德,說話口無遮攔,還誤坐了婁師德的位置,犯了當時官場上的大忌諱,遇上李昭德這樣的人只怕要進死牢。那縣令得知面前的人就是婁師德後,嚇得魂飛魄散。但婁師德卻輕描淡寫道:“不知者不罪,再說有哪條法律規定,坐錯了位置要判罪?”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他那位受了自己家風教育的弟弟,應該也有許多類似的故事,只是史料沒有記載,無從得知罷了。

  遺憾的是,婁家這種家風,並未傳承多久。婁師德的兒子婁思穎,是一個好學之士,也曾在朝中為官,記載不多,無從得知他的表現。而婁師德的孫子婁圖南,卻一改家風,有強烈的憤世嫉俗傾向,自命清高,容不得半點蕪雜。他空有一身才學,卻未能為國家做一點有益的事情,倒是留下一堆發洩牢騷的詩文。到最後,憤世嫉俗的心態惡化到了極點,變成了厭世逃避,他竟然鑽進深山當道士去了。


【家風故事】唾面自乾——唐代名臣婁師德的家風故事(轉)

點評


  對於婁師德的度量,狄仁傑曾感嘆:“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矣”——婁師德如此胸懷坦蕩,能容納我的小人之心,我卻還不知道,我差得太遠了!婁師德的弟弟也當是有同樣風範的人物,只可惜婁師德的孫子未能傳下這種家風。遁入深山,或許保住了他一人的清高,卻無益於國家與百姓,空有一身才學,愧對先祖,愧對家門。

【家風故事】唾面自乾——唐代名臣婁師德的家風故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