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业余比赛中,有的野路子选手怎么会被人认为是很厉害的?

牧野童


野路子打球,好多人的发球都违规,如果打正式比赛,裁判严格要求那他是没办法打的。只有在自已圈子里打,或水得很的比塞,只以赢球为目的,他们就撒开欢了的打,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哪怕你是专业的,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好打。试想一下,专业的连业余都干不过那还不如改行了。当然业余也有水平高的,能和省队对抗,但是少得很。但是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人,他们所花的时间,金钱,精力都很多,称得上是发烧友。总之业余就是业余,专业就是专业,别搞混沌淆了。


怒放的生命9010


我曾经看到一场路人王和省队队员的比赛,那场比赛给我的感觉就是,刚上来的前2局,省队队员对路人王的发球,旋转都非常不适应,明显感觉打的非常别扭,第三局省队队员已经适应了路人王的打法,很有可能逆转,路人王一看要打不过了,就是一直搏杀,最后3-0大比分把省队选手赢了。这是我看到的唯一一场路人把专业选手赢了的比赛。

就以这场球为例,可以赢职业选手,当然会被认为非常厉害。但再打一次,我想路人王一点希望都没有,就算他全程搏杀也没用。


体育众


乒乓球业余比赛中,有的野路子选手怎么会被人认为是很厉害的?这个很好理解,熟能生巧啊。夸张点说,有些老球迷打了一辈子球,对乒乓球的理解尤其旋转方面的认识造诣很深,很多时候他们“爆冷”击败那些专业选手是不足为奇的。

野路子高手也分三大派,

一类是硬实力,换句话说人家虽然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但是底子还是有的,对于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动作有所了解和掌握,打起球来有板有眼,发接发的思路和模式基本都是模仿国手们的打法,这类野路子实力强悍,非常接近正规路子的打法。

另一类野路子是器材派。说的直白点,这类球友非常崇尚怪胶,比如违规的长胶颗粒,甚至有些还把胶皮上面蘸上胶水,其目的无非就是让胶皮非常的怪,打比赛的时候让对手不适应,不过这种胶皮很多时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类野路子给人的感觉是胜之不武,很多球迷输了也表示不服气,又不是凭真本事赢得,全靠一张胶皮来赢,没意思。值得一提的是,这类野路子不怎么受球友待见,见了他们都躲得远远的。

第三类是自称野路子,其实是小时候有过专业基础。说白了,有童子功,这类球友其实不少,小时候经过教练员的点拨,所以打起来得心应手,尤其是发球和接发球非常出众,给人的感觉,这类野路子是最难对付的。

以上是我的分享,期待你的点赞和关注。


国球第六人


确实在平时打球或业余比赛中总能看到这样球友,动作一点都不正规,有的看上去还有点搞笑,打球东一个西一个,歪拐邪揦,你想跟好好练练基本功,想都不用想没一个好位置的球,得到机会“啪喳”就一下子,让你毛都摸不到,这就所谓的“野路子”。“野路子”为什么能在业余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什么不好打?应该有几个原因,发球变化多落点活旋转不好判断,业余比赛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球友,发球时盯着不着急发等会你稍一放松,球已经发过来了[呲牙]还有拿球就发你刚要弯腰准备球又过来了[呲牙]再有合力球特别多,有的手指上还有动作,旋转很难看清[呲牙],有的防守好,也不进攻就搓,十来个回合了[呲牙]你一上手正好堵你空位,业余选手能连续少。有的有一板杀球力量足就打你中路很难防住,还有放高球,很多使用长胶的、怪板的…无奇不有,比赛让对方摸不到路数,所有厉害😄很难打。

中国乒乓球运动蓬勃发展、百花齐放,正是有各种的“野路子”才乒乓球更贴近大众,更适合百姓参与。[耶][耶][耶]




山伯洞主


乒乓球在中国有非常广大的群体,这其中散布全国在各地的业余球友,也就是所谓的“野路子”选手也不乏有很多高手,甚至他们也有战胜专业选手的战绩。


“野路子”击球动作五花八门,招式套路也往往攻其不备。

“野路子”是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业余球友的统称。这个群体在中国非常之大,由于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训练,这些球友们大多是“自学成材”,甚至是“独成一派”。一些非常规的击球动作都是冷门迭出,让人大感意外。就我个人而言,我自己打乒乓球也有20多年。早先,我是直板正手好,进攻意识强烈,但反手一直是短板。为了提高球技我不得不改了横板,但由于手懒,改为横板初期,我仍坚持全台正手攻,时间长了反手的问题也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不得已,我虽然是手拿横板,但反手还是坚持了直板的反打。国家队有王皓的“直板横打”,我自己却创造了“横板直打。”这种用法、打法几乎没人用过,我跟一些高手过招时,我反手用“横板直打”攻过去的球,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甚至反问:“这个球是怎么过来的?”仅举此一小例,你就知道“野路子”选手中,每个人都有多少与众不同的怪招。

除了技术动作的自创性、不规范。“野路子”选手往往为了追求胜利,自己还设计了许多出其不意的进攻套路。有些你看似不应该进攻的球,他反而能频频打上台。正所谓乒者,诡也。特别是你第一次和陌生人交手时,你基本上还没摸清他的套路,你就输球了。等下一次打时,他可能还有其他的花招。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打出来的球路数也是五花八门。对于“野路子”而言,他的击球线路、方式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果不是长期对练的球友,你很难一时半会儿摸到他的门路。

“半专业”选手很难对付,省队及外国选手甚至都难战胜他。

前一部分咱们说的是“野路子”的招式、套路及个人自创的一些不规范的击球动作。但在这部分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够不上专业球员,但他也受过一些训练,在正手进攻的杀伤力上还是有一定的威胁,这些人就属于“野路子”中级别相对比较高的选手了。实际上,一些欧洲选手打尝试打一些业余球友的比赛,像施拉格、波尔、奥恰洛夫等等都有输给中国业余选手的经历。当时央视乒乓球解说杨影,退役多年还在转播节目中与波尔过招,结果波尔没打几拍就放弃了。

他对杨影说:“你是专业的中国近台近台快攻,我要跟你抢前三板太难了。”“野路子”选手虽然很难对付,但毕竟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没有合理、规范的击球运作那他就还是打不出像国家队那样稳定又极具威胁的球。等打到多板、相持阶段,功底差、动作变形等等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我个人认为,“野路子”球友中级别打到最高的也就是省队的水平。如果他的水平再高的话,那他就要进国家队了。

正是这么多的“野路子”才培养、孕育了全国上下国球的氛围,推动了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发展。像国家队的孙颖莎,也是在上学时一边打球,一边念书,后来球越打越好才走上了专业的道路。最后还是说一句,作为一个打球20多年乒乓球爱好者,我自己深有体会,“野路子”再厉害也成不了专业,毕竟你的底子、你的基本动作都没有在早期固定好、打好。最终的目的还是以球会友,锻炼身体吧。欢迎各位留言、探讨对“野路子”的看法,感谢关注!我是骑马寺的少年。

骑马寺的少年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有的时候,我们俗话说的“野路子”其实真的很厉害。

我们常说的“野路子”,其实指的是不常见的技术动作或者战术风格,这些技术动作通常是选手个人在训练发现的一种偶然,然后经过一定比赛的积累后发现有很好的效果,逐渐形成的技术。

在很多时候,我们说起“野路子”这个词时,都带有一定奇怪的意思,比如我们说一个选手野路子,一般指的是这个选手的技术动作不专业,打法不常见。

但是“野路子”到底好不好呢?其实,我们可以想一想,乒乓球运动,在最初的时候,战术和技术都没有那么丰富,在一代一代球员的努力下,出现了各种风格,各种战术,这些新出现的战术和技术,其实在刚出来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野路子”。

在后期的比赛中经过研究和改进,就变成了经典的技术。所以我们能看出,“野路子”其实是一种技术的进步,如果所有选手都是一个风格,这样的比赛看起来会变得很无趣。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种情况,很多高水平联赛的教练喜欢去看各种比赛,甚至是青少年的比赛。看这些比赛的目的不只是去选拔苗子人才,其实很多时候也是“找新技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很多时候,高水平的球员之间互相都非常了解,大家不断地研究对方的技术特点,努力赢得比赛。但是很多技术动作都已经被别人了解清楚了,想有进步就很难了,那怎么办,只能是尝试改变,在原来技术上加入新的小技术,哪怕是做了一点进步的改进,那可能也会影响比赛的胜负。

所以通常“野路子”选手出现时,大家会非常的不适应,会觉得他非常的厉害。

对于“野路子”选手,我们要鼓励他们,同时研究他们,他们就是一项运动的创新者,创新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不用担心“野路子”选手会影响到比赛的公平。因为如果“野路子”选手的技术能够一直赢,那么慢慢地,他的技术就不叫“野路子”,而变成新式打法;同样的,如果他一直输,那这个“野路子”的技战术,也自然会被他放弃。

以上是我的回答,我是@托小尼的风,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一起聊体育。


托小尼的风


一本回忆里中讲到,李小龙不怕那些按套路出拳的,学过的人,倒怕街上那些亡命之徒,根本不按套路出拳。

所有的职业比赛,专业运动员,最怕的就是半吊子运动员。你说他不懂,他的理论一套接一套;你说他懂,动作根本不专业。但有的人天生悟性好,动作和反应灵活,算业余运动员中的高手。

篮球运动员艾弗森,原来打街球。他不是专业出身,但个人能力,在NBA同届中,算顶级的了。


唐伯虎155149258


所谓野路子就是没经过正规训练,爱好者绝大多数都是野路子,就是这些野路子奠定了乒乓王国的基石,高手在民间就是这个道理,说到底体育就是有规则的娱乐,爱好者多了,水平自然就高,就像巴西的足球,美国的篮球。


伟文8644


那是因为我们都不是专业乒乓球运动员,所以碰到业余业野路子高手就的很厉害。如果你看到业余选手跟专业选手的比赛,你就知道他们的差距了。不管业余球员还是专业球员我们都尊重和敬佩他们对乒乓球运动的专注和执着。


365游动的鱼儿


可以理解为在下棋时,几手不正规的"臭棋‘’都得逞了反而成了厉害的‘’好棋"吗?

能这样比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