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懂得的“口罩文化”

開欄語

說這是平凡的一年?“己亥年末,庚子年春,荊楚大地疫,染者數萬計,眾惶恐 ,足不出。”這又是竭力拼搏的一年。“南山抵守江南郡,九州同心,能者皆竭力。”疫情當前,舉國閉門“戰疫”期間,翔安區檢察院內刊《東海岸》,也將從線下刊物轉到線上平臺,在《翔安檢察》微信公眾號《東海岸》欄目與大家見面。從2004年12月創刊至今,《東海岸》走過了15年,於你們而言,它可能稍許有些陌生,但對於翔檢人來說,它是十五年來翔檢人停靠的驛站和港灣。在微信欄目《東海岸》中,我們將會不定期推送翔檢人的各類作品,關於生活,關於案件,關於感悟,關於熱點......通過網絡線上平臺,將屬於翔檢人的故事和精神傳遞給大家。十五年,它是年輕的,但即使它身在朝陽,我們都希望它儘快火熱,我們希望它是立體的,翻開時,能給讀者帶來呼吸般的通透感,更能有似知音般的共鳴感。尋尋覓覓,我們在不斷摸索中走過了15年。這一路走來,翔檢人所經、所睹、所思、所悟盡在《東海岸》。如今,《東海岸》適時而變,帶著翔檢人的歷久彌新的夢想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一路前行。盼諸君來,與之共享。


東海岸 | 你必須懂得的“口罩文化”

你必須懂得的“口罩文化

第一檢察部·張少琦


東海岸 | 你必須懂得的“口罩文化”

東海岸 | 你必須懂得的“口罩文化”


今年過年前,疫情開始傳播,專家鼓勵大家佩戴口罩。但是回到農村老家後,親戚不願意戴口罩,說,自己本來沒病,戴了口罩別人會以為我有病。那刻我幡然體會到,口罩的最大標籤是:此人有病。


口罩脫銷,但顯然買家都是年輕人。家裡多個長輩更是頑固地拒絕佩戴口罩,憑著一身正氣出門買菜串門。表面上看年輕人更惜命,但實際上說明了大部分老年人還停留在佩戴口罩等於承認自己有病的刻板印象中。


但是過了短短數天,隨著新聞鋪天蓋地的宣傳,廣東省等地方政府發佈的“口罩令”及因為不佩戴口罩被行政處罰的消息,政府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段讓大叔大媽們都自覺戴上口罩。


如今,在路上常常看到獨自行走的老人家也乖乖戴著口罩,讓我心裡不驚讚嘆。心想,一個小小的口罩會不會像那隻蝴蝶,引起巨大的效應?


口罩的歷史淵源


▲▲▲


說起口罩的起源,歷史記載最早的“類口罩物”出現在公元前6世紀,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認為俗人的氣息是不潔的,因此在進行宗教儀式時,要用布包住臉。波斯教古墓墓門上的浮雕中,祭師就帶著“口罩”。


在13世紀的中國,從事一種職業的人會在臉上圍塊布,其目的總算跟衛生搭上點關係:食品衛生。而他們就是宮殿裡的宮人。《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據說,這種“絹布”由蠶絲和黃金線織成。看來當時口罩是非常人能使用的稀有器件,功能和用途是防止侍者的唾沫星子和氣息汙染了尊貴帝王的食物。


東海岸 | 你必須懂得的“口罩文化”


以上說明,最早的口罩帶有宗教和階級的意味,換做今天的說法就是俗人或底層人較為低等,所以氣息較為汙穢,這和如今口罩的公共衛生目的相去甚遠。


自19世紀開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醫生,出於外科目的對口罩進行了先後改良。口罩的目的開始明確:


用於捂住口鼻,或阻斷病毒傳播,或防止吸入毒霾等汙染物。伴隨著1918年開始為期兩年的史上最可怕的「西班牙流感」,口罩從醫院走出來,變成公眾常備用品。自此,口罩才成為大眾化的日用品。此次流感,世界預計死亡人數約為 5000 萬 (最新有研究估計約為 1億),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


所謂“口罩文化”


▲▲▲


戴口罩除了被認為有病以外,還有可能代表圖謀不軌。在中國,口罩充滿了防備和警惕的氣息,戴口罩會被投之以異樣的眼光。


東海岸 | 你必須懂得的“口罩文化”


國家衛健委專家院士高福在疫情期間接受採訪強調稱:疫區“口罩文化”至關重要。


我認為這一說法耐人尋味,說明了在本土文化中,哪怕經歷過恐怖的SARS,口罩仍然被打回原形,繼續戴著貶義的標籤。高福的說法意味著我們需要為其打好主戰場,轉變風向。通俗點說,就是不要讓不戴口罩的鄙視戴口罩的,而是要戴口罩的鄙視不戴口罩的,讓不戴口罩的人產生恥感!只有這樣,防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這次疫情期間,日本向中國支援了大量的口罩。他們不僅送出了珍貴的醫療物資,也通過包裝標籤上的一句句古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久違的文化溫情。


東海岸 | 你必須懂得的“口罩文化”


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那一刻,我們真正感受到,面對疫情人類是命運共同體。


但日本有能力向我國支援口罩,也是因為其本國充足的口罩供應,日本是名副其實的“口罩大國”。據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統計,2018年日本全國口罩年產量約為55億枚,其中家用口罩近43億枚。這源自日本的“口罩文化”。


對不少日本人來說,口罩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在無數個場景下,可以看到口罩滿滿的存在感:地鐵車廂,它在密集人群中帶來保護自己的安全感;感冒生病,它是利他利己的社會禮儀;餐館飯店,它是服務業的質量保證。日本的 “口罩文化”的起源包括多方面原因。首先是現實原因,據說日本的國民病“花粉症”促進普通家庭使用口罩。其次有歷史原因,1918年,西班牙流感肆虐世界,日本超過2300萬人被感染。但歸根結底,戴口罩與日本人“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息息相關。這種文化傳統也促進在這樣一種社會氛圍之下,“有備無患”漸漸成了一種全民義務。


從中我們可以學到,讓公共衛生防護意識和自律意識,上升為我們社會的共識,讓口罩逐漸從疾病防護用品演化成為日常用品。


生活方式的轉變


▲▲▲


推行“口罩文化”,不僅意味著推行一種應對傳染病的科學方法,更是推行一種利他的文化。它要求我們以更包容的心態對自己長久以來的生活方式進行轉變。


東海岸 | 你必須懂得的“口罩文化”


“口罩文化”本身就呈現出豐富的多樣性——沒時間化妝則戴上口罩遮掩,類似我國古代深閨女子手帕掩面的功用;有些人戴口罩的原因很簡單:不想和人說話;還有人覺得自己帶上口罩的樣子更美!無論是什麼原因戴上口罩,“口罩文化”一旦形成,意味著戴口罩不存在貶義的標籤。我相信,經歷過疫情之後,佩戴口罩將成為我們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值得稱道。


佩戴口罩只是生活習慣的一小部分,關於人與人之間,人和自然之間,我們需要改變的還有很多。


我們有必要重溫多年前鍾南山所寫的《抗擊SARS,反思我們的人文精神》一文。該文指出,“SARS引發了人民對自身行為方式的標準或價值的重新審視和思考……SARS事件是危機,也是人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良好契機。”一個民族在災難中所失去的,總是以社會的巨大進步為補償。


“口罩文化”只是我們轉變生活方式的一方面,但也許它會像只蝴蝶,引發我們思想和思維的更新,促進公共衛生事業的強大。



歡迎來稿


《東海岸》欄目現向廣大幹警和職工徵集稿件,內容積極向上,形式不限。


如果你不僅思緒飛揚超有想法,

還有一顆敢秀的心,

就趕緊把作品“砸”向我們吧!~

供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廈門翔安檢察院

福建法治報新媒體中心

聯合出品


東海岸 | 你必須懂得的“口罩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