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一名汕头医生援助湖北战“疫”的真实记录

2月9日凌晨1点,当看到医院发出的“选派参加援助湖北医疗队征集报名的信息”时,17年前曾冲在医院抗击“非典”一线的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文峰,第一时间在手机里回复了这样几个字——我报名参加!

最终,王文峰作为汕头市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副队长,投入到武汉抗“疫”一线。目前,王文峰还奋战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并于近日发来他们拼搏在一线上的战“疫”日记,这些日记记录着他在方舱里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

感人!一名汕头医生援助湖北战“疫”的真实记录

【2020年2月14日,雷阵雨】

方舱里几乎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的难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近,真的是“同病相怜”

今天,广东医疗队正式进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是首批方舱医院之一,跟收治重症肺炎患者的金银潭医院仅有一条街的距离,目前收治1400多个患者,以普通型肺炎居多,聚集性发病居多,病程比较长,一般都超过两周。

我们医疗队负责的C厅B区,收治了两百个病人,我们医生的任务是保持“零死亡”,以及负责患者病情的评估、病历的书写、医嘱的开具以及所有病人的安抚和特殊病情的处理。

方舱医院配备给患者的物资保障很充分,国家投入了很多,方舱医院给每一个患者都配备一套全新的被褥、电热毯、全新的保暖军大衣和一大箱生活用品等等,食物、零食免费按需随取。

我的第一个班是下半夜,层层防护下,触觉和嗅觉失灵,听和说也变得困难,大部分病人都在休息,查房时可以听到病区里传来的咳嗽,可以听到轻症患者在临时改建的病房里给家人打视频电话,声音很轻。

因为害怕眼镜起雾没带进去,视力很差,特别是写病历看电脑时很困难。下半夜巡房的时候,几个还没睡的患者聚在一起轻声的聊天。在方舱,时常会很看到几个人聚在一起,戴着口罩,保持着一定距离,倾诉着各自的人生故事。入住方舱医院的人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因为这次疫情,一家几口四散隔离在不同的地方,方舱里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很近,真的是“同病相怜”。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到酒店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卫生间,然后洗漱、吃饭,再给家人和领队报个平安。

感人!一名汕头医生援助湖北战“疫”的真实记录

【2020年2月16日,晴】

患者们会抓住一切空档,迫不及待地和医生说话,倾诉不安的想法

第二个夜班回来,鼻梁被口罩压的有点破皮,下次还是要用点防护。

舱里大部分病人抱着感恩的态度,之前大家居家隔离,有很多都是一家人全部发病,这里有很多是夫妻,还有一家三口,还有父子,有母女。

有些患者情绪非常焦虑,他们会抓住一切空档,迫不及待地和医生说话,倾诉他们不安的想法,患者们都追着医生问检测时间,能否出院。患者们的心情,我们完全理解,但以现阶段的条件,无法完全满足几百人同时检查。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们需要更多的心理疏导和陪伴。为了更好地倾听他们的想法,我们广东医疗队每个医生负责管理一部分病人,及时解决患者的需求。

今天建了一个病友群,叫“医患同心”,对于这个群的组建,病友们非常开心,有医生专门负责,有什么问题也能随时沟通,我第一时间会回答他们的问题,及时把核酸检测和CT结果告诉他们,让他们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下班前跟同事刚交班,一个女孩突然在方舱医院出口处嚎啕大哭,不顾保安的劝阻,执意要出去。原来这位女孩和父亲都是新冠肺炎患者,她父亲有基础病,病情较重,刚被转到了火神山医院。女孩很担心父亲,情绪崩溃,大哭着要出去照顾。我们几个医护人员劝说安抚许久,女孩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

今天还是有一个好消息,前天听说有一个女病人家里有个无人照看的孩子,现在已经被社区志愿者接去照顾了,每天都跟他妈妈视频通话。虽然这个时期很艰难,但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让她快点好起来,武汉在慢慢地复苏。

【2020年2月18日,阴天】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在舱里每一例“确诊”都能转到“治愈”一栏,平平安安回家

经历了一个相当困难的日班,连着收治了几个名新确诊患者,还有太多的患者需要快速处理,太多的医嘱和检查要录入,眼镜看着电脑屏都发花了。

病人的急切不安心情可以理解,同时也希望他们能理解医生紧张繁忙的工作环境,同组的医生都担心病人情绪失控,完全没有时间去完成医疗文件,100个病人查一圈下来最快也要2个小时。

今天有4-5个患者病情加重,需要转去定点医院治疗。中午,护士告诉我,1443床的患者说胸闷、气喘,我马上快步走过去询问了病人,血氧只有85%(93%以下就算是重症),赶紧给患者吸氧,填写评估单,上报指挥部,尽快安排转到定点医院。在这个患者收拾东西准备的时候,我办好转院手续,跟患者交代好一些细节。

这个患者47岁,隔着水雾的护目镜,我看不太清楚她的长相,卷发,微胖,脸上盖不住的岁月沧桑。我轻声安慰她“别紧张,你目前的状况是比之前稍微严重了一点,到定点医院会得到更好的治疗”。

她苦笑了一下,问我,“医生,是不是我变重症了?”然后她就和我讲起自己的故事了。

大姐的母亲春节前意外摔断股骨头,在三甲医院动了手术,大姐因为一直跑医院照顾老人,感染了肺炎病毒,因为一开始病情较轻,居家隔离,21岁的女儿前天也确诊感染,现在被收治于另外一家方舱医院,老公虽然监测是阴性也要被隔离,一家三口就这样困在了不同的地方。

突然,她好像接到她老母亲的电话,对话像是不断安慰老母亲安心养病,她没啥问题,一切都好。等到待转院的车辆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再次走过去看看她的情况,她已经收拾好东西,把军大衣盖在了脸上,偷偷哭。

我想尽力多说点什么,缓解一点大姐的恐惧和不安,静静的陪伴估计是此刻最好的安慰方式吧,“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之间是有轻重症患者互相转诊的,你现在的病情需要在定点医院得到更全面的治疗,等过几天好转了,还可以转回方舱医院调养的。放心吧,定点医院那边有全国的最精锐医疗团队驻守。”

如果你不在抗疫一线,疫情的发展,你可能只是看到一堆数字的变化,今天新增疑似了多少,确诊了多少,重症多少还有死亡多少。但在方舱医院,那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就是眼前这些或乐观或悲伤的人们,今天他们是确诊数字中一个,明天会去到哪一栏数据里,重症亦或是治愈,甚至是死亡。

为了不让方舱医院的患者成为“重症”,我们医疗队必须密切关注他们病情的进程,用药后的情况,以及认真比对多次检查结果的变化,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让在舱里每一个人都能转到“治愈”一栏。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让大家平平安安回家。

【2020年2月19日,晴】

在方舱跳舞的人,隔着口罩,我能看到她们的微笑

阳光温暖,岁月静好。一天平静的周三,学习了新发的方舱工作手册第二版,肺炎的第六版治疗方案。昨天,我终于看到广场舞了!

客厅方舱医院,现在可算网红方舱医院了,现在全国唯一可以聚众跳舞的地方。上午10点的时候,方舱最中间的大喇叭开始放音乐,患者们大都围了过去,一开始是由护士带领着大家跳的呼吸操。

今天舞群中的C位是一位穿着红色珊瑚绒睡衣的大妈,特别自信地教大家怎么跳。伴随着音乐,越来越多的患者加入舞群,隔着口罩,我能看到她们的微笑,虽然整个经历也许是痛苦的,但在那一刻,她们的心应该是暖的。

在方舱医院,我们医生害怕的就是群体性的情绪大爆发,等待检查的焦躁、至亲因新冠肺炎离世的痛苦,病情好转的兴奋,这里的情绪就像波浪一样,时高时低,一浪打过来,让人痛不欲生,下一个瞬间,也许她就站在广场舞的队伍里,奋力地舞动着。

1358床的张姐,是个三甲医院退休后到社区医院返聘内科医生,她对我们医疗队非常信任,非常配合我们的治疗,张姐的身体也恢复得很快。她经常帮忙给身边的病友们科普新冠肺炎的治疗手段和如何调理身心的办法。

“从封城开始,就没休息过,每天上班。这次抗击疫情,社区卫生院成了第一线,一开始医疗防护物资严重不足,但社区卫生院的医务人员都比较年轻,很多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经验不足,还是我们老同志顶上。” 张姐乐呵呵提起自己的工作,在连续工作两周后,她也“不幸中招”。

“其实你要说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那也是骗人的。毕竟每天接触那么多疑似病人,但不幸中的万幸是轻症,进了方舱我就安心了,方舱的医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医疗队,我就更放心了。”张姐乐观的心态很能感染人。

【2020年2月21日,小雨】

康复“出舱”的患者不肯退群,在医患群里当起了志愿者

昨天到今天早上C厅B区一共有10多位患者出院,这样推算,方舱内每天估计有40-50个病人出院。

这些天,患者们脸上的笑容多了,情绪慢慢安定下来。患者康复“出舱”,对其他人是一个巨大鼓舞。更多患者也能理解启用方舱医院的意图,更能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1405床的患者双检阴性,CT结果也不错,第二天可以出院了,昨晚她专门来医生办公室给我们拍照,她说要永远记住在这里的经历,感谢各地的医疗队,还说她不打算退出患者微信群,之后要当群里的志愿者,协助医生疏导其他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其他患者配合医生,好好治疗。

有了全国各地的支持,武汉的疫情正在朝拐点迈进。患者经过治疗已经出院,痊愈者的脸上笑容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2020年2月22日,晴】

不管是来自哪里的同行,在疫情面前,我们只有一个身份——中国医务人员

“谁那里有酒精?”,“谁那里有练习用的防护服?想借用一套”,“我有,到**房间来拿”,“我这里有,你住哪个房间,我给你送过去”……每当有求助信息,广东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交流群的大家都会积极回应,及时帮助解决,这是大家庭的温暖。

今天值班的时候,看见新疆医疗队的护士们鞋套紧缺,用医用垃圾袋暂时顶着,非常心疼他们。下班后,我们医疗队商议了一下,决定医疗物资大家想办法再省着点用,给兄弟医疗队送一些防护服、鞋套和口罩过去,帮他们暂时度过目前的难关。

不管广东的、新疆的、甘肃的、北京的、江苏的……还是湖北本地的同行,在疫情面前,我们只有一个身份——中国医务人员。我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全国的医疗同行们大家携手,共渡此次难关。

结语:

白衣今做黄金甲,初心不改勇担当。17年前,王文峰冲锋在医院抗击“非典”一线;17年后,当新冠肺炎来袭时,他再次奋勇逆向前行,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医者救死扶伤的庄重承诺。截止到今天,王文峰还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方舱里的故事还在继续,相信方舱医院这艘生命的巨轮定会在医务人员的护航下驶向胜利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