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不差錢的餐企,這次終於向資本“低頭”了?

因疫情“暫停”一個多月的餐飲行業,現金流成了討論最多的話題。幾乎所有的餐企,都在為現金流發愁,主營業務堂食被叫停,而外賣自救杯水車薪,現金流和資金狀況無疑成了影響餐飲企業存活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同類型的餐企對於風險的抵抗能力也會有所不同。

  ● 對於已上市的餐飲巨頭:資本帶來穩固的現金流後盾

  面對疫情,這類企業雖然也承受重壓,但它們普遍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有能力渡過難關。如海底撈已經形成強大的品牌和規模優勢,加上擁有蜀海、頤海等企業形成產業鏈協同優勢,構建了穩固的護城河,資金充裕。

  ● 對於未上市的餐企:曾經再“火爆”也逃不過現金流崩潰

  相較而言,未上市,特別是沒有雄厚資本支撐的中小餐企,受疫情的衝擊比較大,許多中小餐企的資金鍊已經快到斷裂的邊緣。2月份,已經有許多大規模的“網紅”餐企紛紛自爆現金流的難處。如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表示,賬上現金甚至撐不過3個月;老鄉雞的現金流只能維持兩個月;外婆家賬上現金流只能勉強支撐2個月...

  

曾經不差錢的餐企,這次終於向資本“低頭”了?

  疫情下,眾多餐企深刻意識到,自己可能是需要資本的。一時間,資本成了救命稻草,餐企紛紛尋求融資機會,金融機構也在政策的導向下主動投向餐企。一次疫情,或許直接推進了餐企與資本“親密關係”。

  01

  這些餐企已抓住資本 率先拿下融資

  西貝獲8億銀行授信

  疫情期間,西貝5天內獲得了浦發銀行4.3億元的授信,其中1.2億元已於2月7日到賬。農業銀行也給予了西貝2.5億元中短期授信,另有多家銀行也給予授信,還有投資機構要注資入股。

  據媒體消息,截止至2月28日,西貝已完成新增銀行授信8億元。這些授信能保證公司至少2個月的用款需求。

  文和友獲近億元投資

  2月7日,加華資本宣佈,旗下基金以近億元人民幣獨家投資湖南文和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老鄉雞獲1億銀行授信

  2月12日,中信銀行表示將為老鄉雞提供1億元貸款總額度,首筆提款3000萬元主要用於緩解老鄉雞短期流動性資金緊張,保障員工工資發放與基礎原材料採購。

  海底撈獲信貸資金21億

  據悉,海底撈已從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信貸資金21億元。第一筆8.1億元放款資金已於2月19日到賬。為提供此次信貸資金支持,中信銀行和百信銀行啟動防疫緊急授信流程,三天內完成了審批。

  雲海餚、周麻婆分別獲1000萬貸款

  2月1日,美團啟動七項商家幫扶舉措,2月4日,首批貸款落地,由美團生意貸聯合光大銀行、江蘇銀行共同為雲海餚、周麻婆分別提供1000萬元貸款。該筆款項將用於員工工資、店鋪租金等方面支出,用以幫助商戶平穩度過疫情。

  

曾經不差錢的餐企,這次終於向資本“低頭”了?

  02

  餐企與資本的態度都變了

  從“冷靜期”進入“親密期”

  這次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不僅讓餐飲品牌與資本的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也讓2019年“冷下來”的餐飲投資有了點端倪。

  從排斥資本,到引入資本

  一直以來,餐飲業都自帶擁有良好現金流的特點,不少餐企並不缺錢,即使是企業規模不大的餐飲品牌,只要其年增長率能控制在50%以內,都不會主動尋求外部資金。因此,很多經營狀況比較好的餐飲品牌都沒有接觸資本的想法與動力,甚至對資本抱有“排斥”的態度,這也成了餐飲投資的一個難點。

  然而,由於疫情的影響,餐飲企業遭受重創,大多數餐企都被卡在了現金流不足的坎兒,為了活下去,不少曾經對資本排斥的餐飲品牌,也開始打開大門,引入資本。

  比如在疫情期間獲得加華資本近億元獨家投資的文和友,平時的現金流非常好,根本不缺錢。這次在疫情的陰霾下,將年前達成的融資合作正式公佈,這也被外界視為文和友對資本態度轉變的節點。

  

曾經不差錢的餐企,這次終於向資本“低頭”了?

  此外,近期也有不少餐飲品牌尋求資本的幫助。據瞭解,截止2月12日,壹馬資本攜手加華資本發起的公益融資收到超過200家餐企的融資需求,總融資額需求超過20億。可以看出,疫情影響下,餐企對資本的需求遠高於平時。

  從永遠不會上市,到願意考慮

  這次疫情,讓不少知名餐飲企業的老闆意識到公司的財務抗風險能力並不高,即使是像西貝、老鄉雞、外婆家這樣的知名餐飲企業,在停業停工的情況下,公司財務也招架不住,需要通過貸款等方式渡過難關。

  而相對於非上市企業,由於資本的優勢,上市餐企的抗風險能力明顯更高。以海底撈為例,根據其截止2019年6月30日擁有貨幣資金30.03億元,以及其2018年全年的人力成本數據進行推算,在僅考慮支付人力成本的情況下,海底撈賬上剩餘現金足夠支付員工工資半年以上。

  

曾經不差錢的餐企,這次終於向資本“低頭”了?

  這讓不少餐飲企業開始明白到資本的作用,以及上市公司抵抗風險與突發性事件的能力,對資本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如之前曾放言西貝永不上市的賈國龍,經過這次危機也鬆口了,表示願意重新評估未來西貝上市的可能性。

  投資機構從不看好,到紛紛入場

  這次疫情,不僅讓餐飲企業對資本有所改觀,就連資本對餐飲行業的投資熱情也升溫不少。

  由於餐飲行業門檻低,高度分散,高度競爭,很難形成壟斷。加之其財政不透明,管理不規範,並不被投資圈看好。而且,不差錢的優質餐飲對資本的興趣不高,導致餐飲投資市場熱度並不高漲。有數據顯示,2015年以後,餐飲行業投資案例數逐年下滑,2018-2019年餐飲投資更是進入了冷靜期。

  然而,在疫情的陰霾下,很多餐企開始重新審視資本的力量,對資本的需求也在增加,這使得一批投資機構“嗅”到了賺錢的機會,紛紛入場尋求優質的餐飲企業投資或合作。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十幾家投資機構,不低於300億的資本規模,等著“抄底”餐飲業。

  

曾經不差錢的餐企,這次終於向資本“低頭”了?

  除了加華資本、天圖投資、啟賦資本等投資機構之外,最近,汪潔、俏江南前掌門人張蘭、黑峪餐創投資人劉曉東也聯合發起成立了面向餐飲產業的專項基金——“易基金”,主要聚焦快餐類、中產白領聚餐細分品類,張蘭更是表示要3年投資10家Pre-IPO餐飲企業。

  03

  未來,餐飲行業融資的4大趨勢

  2019年餐飲業收入達到4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9.4%,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率高1%,佔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1.35%,可謂是國民消費領域的基石性產業。與龐大的餐飲市場形成對比的是,較低的餐飲行業的金融覆蓋率。

  在較長一段時間裡,餐飲行業融資會延續以下幾種趨勢:

  微小企業仍然依靠民間資金和其他途徑

  從企業內部職工及其親朋好友直接籌集資金是許多餐飲企業所採用的一種方式。但這種方式的弊端在於此種借款很難判斷是用於企業生產還是經營者個人消費。且民間資本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一般只是應急之用,很少用於企業的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另外,由於民間資本一般未履行嚴格的法律手續,在企業發展壯大後,會導致企業產權、債權結構不清晰,對企業的後續管理及資本運作都會帶來很多弊端。

  此外,餐飲企業在正常的生產採購等活動中會形成一些應付預收款項,這些債務在償還之前便可以作為企業的自有資金使用。這些資金融資成本低,但是數額少,且償還期短,也只能作為企業的週轉資金使用。

  

曾經不差錢的餐企,這次終於向資本“低頭”了?

  一般企業傾向選擇銀行信貸

  銀行對企業的各類貸款,是企業重要的資金來源。但由於受到商業銀行經營原則的限制,商業銀行向企業提供資金一般要求建立在企業信用等級基礎上,如果一個企業缺乏必要的信用保障,銀行一般會拒絕為這些企業提供信貸資金。

  由於廣大餐飲企業在信用方面存在的障礙,銀行為餐飲企業所提供的資金大多通過抵押或擔保貸款的方式。而且其抵押和擔保物一般僅限於土地、機器、設備、房地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而餐飲企業作為服務性行業,大多自有固定資產較少,很多餐飲企業都是租賃門面經營,缺乏可用於擔保的房地產等投資性資產,因此提供一定數量和質量實物用於貸款抵押難度較大。

  從2013年開始,餐飲行業的信貸餘額增速出現大幅下降,金融機構對餐飲行業的惜貸趨勢明顯。

  

曾經不差錢的餐企,這次終於向資本“低頭”了?

  知名連鎖餐飲企業與風險投資機構“聯姻”擴張

  2008年金融危機後,眾多風投機構將目光投向未受較大影響的餐飲領域,但由於當時國內具備可大規模複製條件的餐飲企業屈指可數,如不能實現高速擴張,就難以帶來風投機構所要求的高回報率,所以這股“聯姻”風潮逐漸退去。

  近年來,由於消費升級和內需啟動,推動了餐飲行業的高速發展。而與互聯網投資相比,餐飲業的現金流回收快,且具有經營實體,能夠快速複製擴張。

  中國餐飲業開始向標準化、工業化過渡,這使得餐飲業的管理和企業價值的評估更容易量化,促進了其管理的科學化。而中餐餐品難以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問題,目前很多餐飲企業已經在著手解決。

  風投機構再度在餐飲行業活躍。資本方傾向尋求品類合適、知名度高、連鎖發展、商業模式容易複製、單店營利能力好、投資回收期較短的餐飲企業標的。

  

曾經不差錢的餐企,這次終於向資本“低頭”了?

  企業與資本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疫情之後,行業遇冷,現金流情況受到關注。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融資預期。中小餐企傾向於銀行貸款,有的餐飲企業則偏向債權投資。而能保持自身正向現金流的公司,則在投融資方面保持比較冷靜理智的態度。很多企業表示現在並不是融資的最佳時機。

  中信建投分析師認為,目前還是有部分餐飲人對資本市場持有抗拒心理,這可能跟這些企業本來現金流充足,缺乏資本市場意識有關。

  大企業通過併購佈局多品牌

  通過收購與併購,大餐飲品牌正在佈局自己的多品牌、多賽道戰略,從而穩固自己在行業的地位。例如百勝收購黃記煌、廣州酒家收購陶陶居。

  但餐飲業因市場需求複雜,且門店、產品、供應鏈標準化程度都較低,行業內一直未能出現大規模併購。不過,隨著更多頭部品牌朝著門店標準化、產品標準化及強化供應鏈方向發展,餐飲行業或迎來新的併購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