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张飞没有拜师学艺,为何武功却是天下名列前茅?

用户109561773499


关羽和张飞武功未必有多么的强,但是劈、砍功夫必定是十分了得,换句话说就是人高马大又灵活,拿着起大刀、抡着起大锤、劈着起巨剑,而这种人在战场上十分的有优势,传来传去,日子久了就成为了武功了得,而其擅长的并不是所谓的武功。


战场上双方主将1v1,并不太可能

大家常看《三国演义》,里面常常有这样的一个画面,两军对垒,首先得双方武将骑马上前进行1v1决斗,看完胜负还有下一步动作,而有很多时候都是有一方主将被斩于马下。而我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主将不是萝卜白菜,一抓一大把

在冷兵器时代,主将起带头作用,冲锋陷阵,上阵杀敌是其本职,但是培养主将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一个军队之中除了主帅外,还应该有大大小小很多各种各样的将领,就像现在有军区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一样。而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这些都是一个军队之中中坚力量,而且培养起来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都是需要保护起来的,所以并不太有可能让其上前去拼命。


二、军中不可无帅,难道上门让人进行斩首行动

一个主帅在军队中是很重要的,如果在两军对垒的时候,主帅因为各种原因死了,这个军队很有可能丧失了大半的战斗力,而面对强敌也很有可能崩盘。两军对垒定是双方都经过事先准备的,不可能将胜负只决定在双方将领的上前互殴上,所以战场上双方主将不太可能进行1v1。

既然战场上双方不会进行1v1,那么张飞、关羽那些斩杀敌将首级的事例还是真实存在吗

既然双方战场上都不会进行1v1对战,关羽、张飞自然没有阵前斩杀敌将首级的条件,所以关羽、张飞并没有像小说里的一样,那么的神勇,在一场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具记载其斩杀多少敌将,也是两军对战,将其打败后还将其将领斩杀,而不是阵前。关羽、张飞有多厉害主要是因为阵前斩杀敌将,既然不存在这个,其武功自然没有传说的那么举世无双。只是说很是勇猛,杀起敌来不含糊,小说为了突出效果,很有可能将其也夸大了一些。

项羽未学剑术而胜无敌剑师,樊哙杀猪宰羊而攻城略地

项羽大家都知道,力大能扛鼎,在其还未出世的时候,其伯父曾让其去跟一个有名的剑师学习剑术,项羽听从命令前去,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嫌其理论规矩太多且繁杂无用,与老师起了冲突,进行比试,没想到竟然一招致敌,打败了剑师,可见在真正的战斗中,靠得不是武功,而且其力量、速度、快准狠。

樊哙也是如此,杀猪宰羊出身,哪里学习过什么武功,但是其在追随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在各种战斗中无不奋勇杀敌,尤其是在攻城战中,总是第一个冲上城头,其靠的不是九阳神功护体,而是靠其,长的高大,力量强,作战勇,且十分经过。



综上,关羽、张飞也是如此,并不是其武功有多么的了得,只是其十分的勇,拿着起大刀,抡着起大锤,杀起敌来不含糊,驾骏马而飞翔于战场之上,速度奇快无比,就这样在战场上如履平地,奋勇杀敌,才有了武功高强的感官。其实他会的并不是武功,其靠的是本身,而不是武功,自然不用非得受高人指点,靠其自己日积月累,实战经验就可以提升的。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张飞和关羽,虽然一个是杀猪的,一个是卖枣的,但是他们的武艺却不比那些出生于世家大族的子弟低,甚至是过之不及。而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万人敌,有万夫不挡之勇,原因如下。

高手出自民间,二人或有高人相助

历史上有很多人,他们无论是武功,军事才能,亦或者是琴棋书画,他们的功底都非常精湛。但是,他们中有一大半的人却名不见经传,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他们之所以名不见经传,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官的心思。他们一心向往自然,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他们到处“旅游”,四海为家。汉末是一个英雄迭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人才如喷泉般喷洒而出。

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几个武功高强,却不闻名天下的高人是很正常的。比如童渊,他肯定武功之高,曾教出了“北地枪王”张绣、西川枪王张任,以及“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不扯上正史)。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和张飞两人能在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个一两个高人,然后从他们的手中学会了一些本事,这也就不奇怪他们武功高强了。

古人的体魄强壮,天生神力

虽然古人的生活水平比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差,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体魄就比我们弱。恰恰相反,古人的体魄比现代人的体魄要强壮的多,他们有些人会天生神力,就是力气要比同龄人大的多。

所以,关羽和张飞能成为万人敌,令敌人闻风丧胆,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因为他们的力气很大,这么大的力气提着几十斤重的武器去和别人对打。如果对方的力气比他们小,那他们一抡起武器就砸砍过去,敌人根本无法招架的住,而力气和他们相当的,双方打得时间久了,手臂也会发麻,这样一来,也无法战胜他们了。

张飞好斗,关羽好义

张飞是一个屠夫家的儿子,他也继承了他老爹的手艺,在涿郡卖猪肉为生。但是,张飞有一个缺点——好斗。因为这个好斗的缺点,所以他经常会把猪肉放在井中,然后用大石来盖住,并声称能搬的动石头,猪肉免送。

可是,张飞看重的不是猪肉,而是只要有人搬的动石头,就代表有资格入张飞的法眼,这样一来,好斗的张飞就会和他们切磋上几招,一来二去的,武艺肯定有所提高。

至于关羽,我们都知道他在家乡的时候,因为心有不忿,便杀死了一个恶霸,然后开始逃亡。但是,关羽又是一个心中豪侠仗义,被儒家春秋所熏陶的人所以,又不能简单的凭借关羽杀了人就是坏人。

因此,当关羽在逃亡的路上,他会卖枣来维持生活,而在卖枣的辗转途中,只要是遇到恶人,他就是出手。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惩戒恶人的途中,他也不断地增进武艺。

总而言之,关羽和张飞的武艺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是很强的。至于后来能成为万人敌的存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他们天生神力;二是因为他们后天的不断练习(比如张飞就是一次比一次强,在吕布的手中,其从过招五十余回合到百来回合),才有可能成为万夫不挡之勇的存在。


韶华倾梦


关羽和张飞,三国中的战绩,在后世都是作为一个个神话和传说,口口相传,那么他们是有名师高人在背后指点嘛?

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都没有记载关羽和张飞的师傅是谁,这跟吕布和赵云等人不一样,吕布他爹是边疆守卫将军,吕布一身好武艺自然是跟他爹学的,赵云也是正经科班出身,据说跟高览和张绣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关羽和张飞似乎都是野路子出身,难不成他们都是自学成才吗?或者某天脑子突然开窍?武术天赋突然爆发了吗?

他俩其实是有师傅的,而且还是一个师傅。

首先残酷的战场是关羽和张飞最好的老师,还有一个师傅就应该是他俩的大哥刘皇叔刘备了(没错,就是那个看似除了会哭啥都不会,手无缚鸡之力的刘备)。

先说一下为什么“残酷的战场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仔细看看关,张二人的从军参战史,以及他们先后遇到的对手,总是给我一种游戏当中打怪升级刷经验刷副本的感觉,他们从讨伐黄巾军那阵儿就开始上阵杀敌了,黄巾军那是什么水平?

要知道黄巾军的主旋律是“太平道教”,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那个邪教,黄巾军多半都是不会打仗的教徒,再不就是不知道在哪冒出来的土匪,这些乌合之众,稍微有点武功底子(只要能在大街上轻松对付两个小流氓的那种功夫即可)的人,都能应付的来的,从黄巾军剿灭之战之后,到以后参加的所有战役,但凡他们活下来了,他们必然会反思自己在战斗技巧上需要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当然关张二人的力量值是不会差的。

再到后来关羽温酒斩华雄(正史中杀华雄的是孙坚,这里主要谈一下演义)事情发生之后,从此关羽就算正式出道了,这件事,倒也不能说是关羽凑巧把华雄人头拿了,人家是凭本事杀人,这个为什么可挑的。为什么别的武将都让华雄给斩了,就关羽把华雄杀了呢?


个人认为,第一种可能,是演义故意这么渲染气氛,衬托关羽的无敌,第二种可能,当时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人心是不齐的,都是尔虞我诈,个个都为自己的后路打算,除了后来奠定三分鼎立基础的三位(刘备,曹操,孙坚),没有谁是真心想剿灭董卓,所以说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要么不派武将出战,非要派的话就不派自己的底牌武将出战,万一翻车了呢?

本人啰嗦这么多就是想说,华雄虽然远比黄巾军难度大,不过跟关张二人后期遇见的对手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可以说是诸侯间的互相算计,成就了关羽。从这开始,他俩面对的敌人越来越强,压力越来越大,比如三英战吕布,长坂坡面对曹操的几十万大军,赤壁之战,关羽大战黄忠,张飞大战马超张郃,关羽的樊城之战,等等。

他们的难度虽然来越大,但是他们的武艺也是更加的逐渐精尽,他们早就不是那个单靠蛮力的毛头大小伙子了。他俩要不是一个傲娇(关羽被东吴给算计死了,原因就是关羽看不上东吴,甚至骂孙权是狗),一个脾气爆(张飞被他的下属直接割了脑袋,原因就是张飞对那两个下属发脾气,差点没把那两个人给打死),还能活挺长时间的,还会创造出更辉煌的战绩的。



那为什么说刘备也是他们的师傅呢?

刘备的武艺可以说是被演义雪藏得最彻底了,为什么要雪藏他的武功呢,当然是作者老罗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刘备是仁义的,只有他才有资格去匡扶汉室,既然仁义,就别刀光血影了,所以,甚至把刘备写成一副弱弱的样子,见人除了哭装可怜,就不会干别的了。

刘备的武功到底怎样呢?

先看看他的武器,雌雄双股剑啊!看过武侠小说或者懂兵器的人都知道,剑乃兵器之王,没正经学过一招半式的人,是不敢拿剑做兵器的,单手用剑的人就已经很厉害了,刘备还“双股剑”!

单从这就能看出刘备的武艺不一般。虽然力量值照他两个弟弟差一点,不过格斗技巧绝对在他两个弟弟之上。如果大家还不信服的话,咱们可以分析一下,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情节,最开始,张飞先上,张飞有点吃力,关羽来帮忙了,关羽张飞二人跟吕布打了个平手,刘备趁机也出击了,一眼就看出了吕布的破绽,要不是吕布的赤兔马跑得快,三个人就不一定是击退吕布了,击杀吕布都有可能。

这就说明,刘备不仅会武功,武艺还不简单。还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分析,关羽张飞两个人,为什么谁的话都不听,就听刘备的话呢,(诸葛亮的话他俩几乎就没进去过多少,诸葛亮是何许大佬啊!连孔明的话都不听,整个蜀汉他俩还拿谁当回事?也就是赵云了。)

除了刘备会做事儿,会哄人之外,关键时候也得拿出点实在东西吧,要不然怎么能驯服这两匹烈马?刘备要不在武艺上“教育”他俩,他俩能对刘备服服帖帖?开玩笑! 综上所述,关羽,张飞,是因为有以上这两个“老师”,使得本身力大无穷的自己,武艺更加突飞猛进,战场上千古留名,传为佳话。


策神历史


谁和你说张飞和关羽是杀猪卖枣的?

张飞是士族出身,家里很有钱,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他产业里也许也有杀猪的行当但他绝不是杀猪的。所以张飞爱结交士大夫,鄙视底层人民。

关羽是侠客,早年为抱不平杀人,逃往他乡,四处游走,也许卖过枣子,但绝不是卖枣出身。关羽的经历有点像徐庶,所以他俩关系很好




木头2242933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负责任的说,历史书中都没有说关羽、张飞的职业,也没有说他们的师傅。

只是说张飞是河北涿郡(今河北涿州市)贵族出身,但这辈子应该也穷了,读过一些书。

关羽则是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平民出身,因见义勇为打死恶霸流亡江湖多年,逃到了涿郡。

真实的关羽和张飞,并不见得有多高的武功。

其实整个三国中,可以确认武功极高的只有吕布。因为吕布经常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去厮杀,格斗能力很强,还有极为优秀的骑射能力。

另外,也就是黄忠之内有明确的记载,说明他们弓箭技术高超。

相反,关羽张飞则没有历史书说他们个人格斗能力有多强。

其实,古代打仗,包括三国时期和今天差不多。关羽张飞作为指挥官,只是需要在后方负责指挥部队作战,哪里需要自己上去单挑。

中国从古至今,除了先秦时期偶尔有过武将单挑的所谓一骑讨,根本就没有武将单挑决胜负的,那是小说而已。

大家想想看,打仗都是决定两国两军你死我活的大事,失败者不但自己和家人性命保不住,说明还会亡国灭种。

难道主帅单挑死了,失败一方士兵就自己散了,哪里有这种道理。

而古代军人进入军队以后,当然也会训练实战的各种技术,但没有那么复杂的。

因为古代军事作战都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士兵自己只要练好份内的技术即可。

比如长矛兵,只需要连一个直刺,也就是迅速刺杀这一招即可,其他的不需要你练习。

就指挥来说,战争其实就是最好的军校。如果一个人有指挥才能,又有老兵和前辈之流传授一些战争指挥经验,就可以迅速成长起来。

其实,即便是解放军十大元帅,也有不少根本没上过军校。

就算的最厉害的林彪上过黄埔军校,他实际入校学习时间也就是大半年而已。如果放在国外军校,黄埔几乎就是个速成班。

林彪完全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而彭德怀元帅、粟裕大将就更厉害,他们压根没上过军校,是大头兵出生。彭德怀只上过几天湖南军阀的短期培训班,也不是什么军校。但两人仍然指挥千军万马,打了很多胜仗。

关羽张飞,也是同样道理。对付百万黄巾贼期间,两人身经百战,怎么也磨练出来了。


萨沙


不是有这么个说法吗,古代社会打架其实没有那么多招式,更多的就是力气的比拼。张飞是卖酒,屠猪的,常年的屠猪生涯练就了一身的力气,再加上膀大腰圆的,打架自然猛。

关二爷出山前是打枣贩枣的,老是拿个长竹竿打枣,时间长了臂力自然强,而且也是人高马大,所以也很猛了。



球哥说历史


关羽和张飞都出身于东汉军事传统浓厚的地区,青少年时代肯定比较系统的学习过军事技艺。指导过他们武艺的,自然是当地精通骑马射箭等军事技艺的人,这样的人两人家乡都多得很。两人自己天赋出众,又不缺名师指点,自然练就了出色的基本军事技能。在长期的战争中,也锻炼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关羽是河东郡解县人(今山西运城一带)。河东郡在东汉时代虽然不是边郡,但有非常浓厚的军事传统。东汉的中央军常备兵力不多,遇到战争时期会会优先征发三河地区的步兵和骑兵补充兵力后出战。

三河指的是东汉的河东、河南、河内三郡,东汉都城洛阳属于河南郡。河东河南河内三郡邻近首都,从这里征发军队效率最高。三河地区也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军事传统,有强大的步兵和骑兵后备力量。

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政府就征发五校(常备中央军)、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余人由皇甫嵩和朱俊统帅,镇压黄巾军。

东汉时代还没有科举,没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军功入仕是做官的正途。除了顶级士族们,其它阶层通过参加战争获得军功是最可能的做官路线。三河地区军事传统浓厚,获得军功机会多,当地也有大量的军事人才,青年学习军事有动力也有途径。关羽这类当地优秀青年,年轻时肯定有机会去学习完善的基本军事技能,精通精通骑马、射箭、武器使用等。

除了关羽,另外一位三国名将徐晃也是河东郡人。

(关羽)

张飞是幽州涿郡人(今河北涿州一带),刘备的同乡。涿郡是很典型的边郡,军事传统更加浓厚,刘备张飞这些人年轻时自然也很容易掌握熟悉的军事技艺。

东汉北方边郡处于对抗塞外游牧民族的最前线,当地太守掌握着一只相当强大的兵力。本地太守掌握的军队当然以本地人为主,边郡地区军事化程度很高。边郡地区的青壮年男子,随时都可能被征发参与作战。

在随时的战争威胁下,边郡地区男儿自然条件稍好的都会学习骑马、射箭等军事技能,随时准备作战。幽州地区的边郡精锐骑兵从西汉时期就闻名天下,光武帝刘秀得天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得到了的幽州突骑的支持。

出身于这种环境下的张飞、刘备,都是典型的边郡武人,少年时在家乡肯定系统学习过各类军事技能。

吕布出身于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一带),和刘备、张飞一样都是典型的边郡武人。吕布后来曾经以大家都出身边郡来和刘备拉关系攀交情。


仁勇校尉


不管是在电视剧《三国》还是其他有关张飞,关于的影视作品以及文学作品中,似乎都没有提及二人的武功是怎么来的,无师自通?自己勤学苦练,还是偶遇高人?可以说现在并没有明确答说法,只是流传了一些野史,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大家稍微听听即可,就当茶余饭后的甜点吧。

第一种说法:天生神力说。这种说法是说刘备,关羽,张飞是汉朝祖先显灵,指定他们三个为汉朝匡扶汉室,所以给了刘备智谋,关羽和张飞得到了神力,注定与常人不同,因此,无需拜师,武功是汉室祖先赐予的。这种是最不可信的,只能说神化了关羽和张飞,并不有说清关羽和张飞的武功到底从哪里来的。

第二种说法:地域说。这种说法是以关羽和张飞出生地来分析二人的武功来历,还是颇为可信的。关羽是河东郡人,此地一直是汉朝征兵的重要地方,崇尚武力,平时就经常互相切磋,以便被朝廷征调去打仗后,能保自己一命,关羽可能耳濡目染练就了一身本事。而张飞是涿郡人,这里一直都是汉朝的边境地区,平时要面对北方草原的敌人,抗击游牧民族的时候,这里也是征调的主要兵源,张飞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有武功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第三种说法:神人相助说。这种和第一种说法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二人都是遇见了神人,而神人看出以后他俩以后要帮助刘备成就帝业,就传授了武艺给他两,二人武功得以名列前茅。

第四种说法:职业说。这个也有点道理,大家都知道关羽和张飞没遇到刘备的时候,一个是卖枣的,一个是杀猪的。关羽每天卖枣,走街串巷,每天都走了无数步,日积月累下来,身子骨自然是很棒的。张飞自不用多说,每天杀猪,还要下地干活,自然身体也是极棒的。而二人身处乱世,掌握点基础武功也是情有可原的,后来跟了刘备之后,在战场上不断的磨炼,武功自然就上去了。

主流的说法就是这四种,每一种都有可能,一般第二种说法:地域说。是最有可能的,也是最容易令人信服的。大家怎么认为呢?


历史深度揭秘


关羽和张飞是世所公认的万人敌,所谓万人敌就是可以以一敌万的猛将;当然万人敌并不是说一个人可以打赢一万人,而是说他一个人可以在万军之中纵横无敌。关羽和张飞一个是卖枣的,一个是杀猪的,为何武艺会在天下名列前茅呢?他们当然有师父教,而且他们的师父是高人,他们本身也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名师与高徒相遇,故成就了关羽与张飞的绝世武功。高人做事不留名,故世人不知关羽、张飞的师父是谁罢了。

没有人生下来就拥有绝世武功,武功都是勤学苦练出来的,从关羽与张飞的实战经历来看,他们的武功都是弓马娴熟,一个刀法绝世,一个枪法独立。关羽以卖枣为生,但是他天生骨骼精奇,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世外高人;这高人见关羽气度不凡,将来必是国之栋梁,故将自己的一身武艺免费教给了关羽。张飞以杀猪卖肉为生,家中颇有些资产,他本人又喜欢舞刀弄剑,故有高人来他家中寄居;见张飞是练武奇才,于是将自己的武功全盘教给张飞。

世之高人常见首不见尾,他们做事从来不留姓名,好比李白在《侠客行》中写的那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治国大才商鞅的师父是谁?是谁教商鞅治国变法的道理与技术?这个问题现在也没有人能回答,有的人说商鞅的师父是鬼谷子,有的人说是尸佼,还有人说是赵良。《天龙八部》里的契丹高手萧远山,他的师父是谁?大家只知道是一位汉人,却不知道是谁,萧远山的武功奇高,在雁门关一役以一敌十,毙杀数十名中原高手。《笑傲江湖》中的绝世剑客风清扬,他的师父是谁?也没有知道,反正不是华山派的高手,因为《独孤九剑》并不是华山派的武功。

关羽的武功十分高强,他有温酒斩华雄的战绩,他还有白马坡一刀劈杀颜良的战绩,更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战绩。关羽自身武功高,但是他的儿子并没有得到他的真传,否则也不至于关平的武功平淡无奇。张飞在长坂坡一战威震华夏,他三声高喝吓退百万曹军,一名曹军偏将直接被吓死,而张飞与马超相斗三百回合,从白天打到晚上,不分胜负。最后赵云的武功更高,他在百万曹军中如同虎入羊群,一战击杀曹军五十余位将领,真是气壮山河。这些人都有名师传授武功,本身又是练武奇才,故有了武力值在天下名列前茅的战绩。


大秦铁鹰剑士


关羽和张飞千军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就像开挂一样。他们在《三国演义》中号称“万人敌”。古代没有正经军校,关羽和张飞没有拜名师,也没经过系统学习格斗,那么他们的武功为什么那么好呢?他们的师傅是谁呢?下面根据《三国演义》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关羽和张飞的职业和经历造就了他们的武功根底。

关羽早年是卖枣的,常常打枣,收枣,挑着枣去城里售卖。久而久之,他的基本功就很扎实了。后来,关羽犯了事,出逃在外,如果没有一身好武艺,早就一命呜呼了。再看张飞,他是种地,卖酒,屠猪,经常下地干活,因此造就了一身好武艺。

正是关羽和张飞的职业,为以后剿灭黄巾军起义,三英战吕布,斩杀敌方大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他们辅助大哥刘备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奋斗终身,多少次在战场上

其次,关羽和张飞身强体壮,天生力气大。

如果你身高一米五,身材瘦小,即使再有力气,和高大强壮之人比起来,天生差一截。除非双方实际战斗经验相差很多,要不肯定是高大之人占优势,能将瘦小之人打的屁滚尿流。

演义中关于关羽的外貌是这样描述的,刘备和张飞前去酒店喝酒,看到一个身长九尺,胡须长二尺,英俊潇洒,相貌堂堂之人进入酒店招呼店小二拿酒来。《三国演义》中云: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演义中关于张飞的出场是这样的,刘备看榜良久,感叹自己28岁,还一事无成。这时,张飞在刘备背后高声喊道,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刘备转身回头看到八尺长的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这也是典型的身强体壮之人。

“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

虽然古代的尺比现代短,八尺,九尺那也是铁定的身材高大之人。因此,关羽和张飞在那个年代,身高应该高于平均值,处于高大之列。

没有哪一个人是刚出生,就啥都会,啥都能干好。一个人只有经历一些事,多实践,才能快速进步,最后笑傲群雄。其实,古代打仗,和今天差不多,关羽和张飞作为军事主将,不可能傻乎乎地冲上去和对方大将拼个你死我活。关羽张飞作为指挥官,是一军的灵魂,如果主帅单挑战死,那么剩下的那些兵该怎么办?投降刚刚还是仇人的敌军,还是一哄而散。因此,主将只需要在后方负责指挥部队作战,根部不需要自己上去单挑。

所以,历史上,关羽和张飞并没有武术师傅,也不需要他们赤膊上阵。关于演义中的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都是罗贯中小说文学创作的需要。罗贯中特意写两军大将单挑,增加了可读性。真实的三国历史上,一般不会发生两军大将单挑的现象。

除非这只部队被围,连警卫部队也支援前线战斗,只剩下光杆司令。这时,才可能出现主帅赤膊上阵,拿刀抡枪和敌人肉搏战。这时,意味着这支军队距离全军覆没不远了。

因此,演义中关于关羽和张飞的“万人敌”,明显是罗贯中老爷子为了可读性而描述的。演义只是通俗文学著作,“七分历史,三分虚构”,我们不可将演义当成真实历史来对待。

你们是怎么看待关羽和张飞的?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