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题记:这是一场名声不响亮的战斗,鲜见于军史记载,偶尔会在一些老革命及其后代的回忆录里提及几句,但也是语句寥寥内容简略,《即墨县志》上仅仅记录了200个字。然在我的家乡即墨西部这场仗却非常有名,村中许多老者至今仍津津乐道此战。一是此战比较惨烈,二是打仗的日子很特别——正月初三。比较有趣的是:攻守双方的番号都是警备三旅。我军是胶东军区警备三旅,国军是第二绥靖区警备三旅。两支警备三旅,在朔风怒号,滴水成冰的1947年正月初三,对决于即墨西北部的下普东村。

余历经旬日,亲到下普东村及周边多个村庄走访当地老者,根据他们的讲述以及千方百计查找此战相关资料,力争真实的还原此战,歌颂我英雄的革命先辈。笔者资料、能力有限,一支拙笔不能表现我胶东子弟兵英雄风采之万一。有错有误,敬请指正。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村中善良淳朴的老人们

1947年的春节天气奇寒,当时究竟有多冷?《青岛民言报》留有记录——“昨晨(正月初三)二时,降至零下19.5摄氏度,严寒之烈为近廿年来罕见”。就在这个胶东地区闺女女婿回娘家的传统日子里,1947年1月24日,旧历正月初三,在即墨城西北30里处的下普东村——国军在青岛市外围的一个重要据点,突然枪炮声大作,杀声四起。驻扎在该处的国民党山东警备第三旅第七团喻啸牧部做梦没想到,在天寒地冻的大新正月,解放军胶东警备第三旅(27军81师前身,著名的“潍县团”是其主力)从天而降,突袭下普东。

当天即墨普东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青岛民言报晚刊》记录:“连日朔风凛冽,天寒地冻”。数十年未遇的寒潮侵袭即墨大地,彻骨的寒意和激烈的战斗让许多当地的老人几十年后仍记忆犹新。

胶东军区司令许世友发起此战目的是为钳制胶济路东段国民党军南援,保证南线我军主力作战的安全,策应鲁南作战,牵制敌第64军、第54军南下进犯滨北解放区,因此胶东军区组织了下普东之战。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许世友

战前敌我态势:1947年1月,国军在青岛即墨能实际控制的地区,最北到即墨灵山,西北到即墨普东。普东北面8公里有条流浩河(大沽河一条小支流),过了河就是老解放区,用当地老人的话讲“国军轻易是不敢过流浩河滴,过了河八路是真打他们”。我查阅了相关资料,1946年,9纵5师6师(即后来的27军79、80师的前身,麾下有 “济南第一团”和“济南第二团”)常在流浩河北岸活动,因此国军真的是不敢随便过河的。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地图

下普东村北面流浩河南面数公里处有几个村庄,如杨家庄、八宝庄、抬头、范戈庄等村庄属于双方“拉据”的中间地带,白天驻普东的国军警三旅会下去抢粮,有时候遇到八路的武工队啥的,双方也会打上一气。

当地百姓对国共两军的评价也挺有意思,分享给大家——“国军(驻下普东的警三旅)隔三差五的就来,看到什么就抢什么,粮食、衣物、锅碗瓢盆……家里养条狗,他也给你牵走,根本没法子”。对国军村民基本上是敢怒不敢言,胆敢不给?被打是轻的,经常有人被杀,用村民的话说“二柱他爹就是因为不舍得一口袋麦种,被普东来的人(国军)杀了”;对八路村民也有自己的评价“他们一口一个大娘大爷喊你,不笑不说话,还帮你挑水干活”……当地老人评述:“别看八路穷,可人家(八路)买东西舍得花钱,还多给钱,你说老百姓喜欢谁”?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八路军给群众打扫院子

民心向背,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高下立判,一点一滴就汇聚成怒涛骇浪最终决定了国军的命运,从百姓的评述中感觉国军失败是必然的。

下普东村西南10公里就是胶济铁路上南泉火车站,那里驻有国军54军198师一部,(54军是美械部队,是陈诚“土木系”二号骨干部队,其36师曾做过国民政府警卫部队,与八十七师、八十八师是齐名的,当时36师驻扎在即墨城及以东地区)。在下普东村西南方5、6公里的时于庄村(村里有围子墙)和王演庄驻有国军警三旅第8团。在下普东村正南8公里处有一个附近的小制高点——大信村岭(当年叫刁村岭),岭上有碉堡,驻有国军54军198师一个步营和一个炮营(刁村岭上国军资料几乎没有记载,哪位大神知道)。国军在马山和即墨城的驻军直到战斗结束,也未出动增援。下普东之敌稍显孤立突出。

国民党第 2 绥靖区警备第 3 旅第 7 团在下普东的布防情况:下普东当年是一个有三四百户人家的大村(1958年被分成普东普西两个村),筑有坚固的围子墙,墙高3米,底端宽5、6米,墙外挖有2米多深的壕沟,外墙立陡,深壕外遍布鹿柴、蒺藜、铁丝网,内墙有斜缓坡,守军可以轻松的上去防守。围墙开有四个门,每个门口都有碉堡和机枪,村内外碉堡、暗堡密布。据敌青岛警备司令丁治磐日记记载“外为岛形阵地,村内为海形阵地,工事构筑良好”。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当年激战的村庄现貌,围墙和城门已无任何痕迹

敌警 3 旅 7 团,辖三个步兵营及特务连、通信连、迫击炮连共1500余人。团部率特务连驻守村南门西小土围里,敲黑板强调:这个南门小土围和环村大土围不是一个土围子,是在团部周围又筑了一个坚固高大的土围子,村里老人叫它“摞城”,(没弄懂啥意思,请懂行的大神科普)此处也是最后被攻克的。

敌一营守西北角至东北角(东北角有一个小高埠,有大碉堡和数个小碉堡,我军在此多有牺牲),二营守西南角至西北角,三营守东门及南门以东。以一连又两个排的兵力守正东,以一个排守东南土围外小高埠(此处有一个没盖的大碉堡,有战壕与村内相通),各处阵地均设有重机枪和多挺轻机枪,火力强大。现在很多人被八流电视剧导演害的,一听国军的“警备旅、保安旅”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不是国军主力,战斗力很烂,实则不然。敌警三旅虽不是国军主力,但其中有很多从莱海阳、平度等县逃过来的家里被分了家产和土地的“地主、富农”子弟,这些人对我军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顽抗的也最凶狠。

我八路军胶东警备三旅旅长孙瑞夫(山东曹县人,北大法学院高材生)、政委刘中华以第16团(27军81师241团即“潍县团”前身)、17团(81师242团前身)为主攻,以16团加胶东军区炮团山炮第4连加重迫击炮7连、旅团92步兵炮、迫击炮各一个排,由西南、东南方向进攻。以第17团加军区炮团山炮第5连,旅团炮兵战防炮、迫击炮各一个连由东北方向进攻。旅指挥所设在下普东村西北方两公里的葛埠村!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英雄的潍县团

初三(24日)下午15时,部队进入攻击出发阵地,16时整,炮击开始,我16团在团长田世兴(即墨西城汇人,曾任解放军“十大猛虎团” 之一的“济南第二团”团长,后在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任上离休)、副政委陶庸的指挥下,开始进攻。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两位虎将都是大帅哥

30分钟后,我炮兵将村东南角的敌炮楼击毁,我16团2营6连抓住战机迅猛突击,干净利落全歼守军一个排,敌排长只身逃进村内,被敌3营长当场枪毙在南门口的小操场上以正军法(国军警三旅也是有点尿性的哦)。17时我16团1营3连从南门突破,攻入村内,因后续部队未能及时跟进,又被敌人反击出去(南门西侧是敌团部,东侧是3营部,守备力量很强大)。18时许,我军开始四面围攻!16团1营于东南角两次爆破围墙成功,但敌人的轻重机枪火力猛烈,突破口被封锁,未能突击进去,进攻再次受阻。几乎同时3营7连2排由西南角连续四次爆破敌人四道工事,攻进土围子里,1营3营一部也及时跟进,全团攻进去6个连,战至24时我军控制村西大部阵地,但此处靠近敌团部,敌人工事坚固顽抗甚强,双方形成对峙至天亮。

黄作述(1925-1948)烈士( “华东二级人民英雄”,山东省栖霞市亭口镇黄家沟村人),时任16团3营7连副连长,此战该连担任爆破任务。当时敌人凭借碉堡和围子墙用重机枪猛烈封锁我军前进道路,在万分危急时刻,他手提炸药包,头顶铁锅,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迅速把炸药包送到敌人工事前。刚要离开,炸药包架杆被炮火震倒,他不顾个人安危,再次把炸药包扶牢。炸药包爆炸时的气浪把他推出几丈远,双臂被摔成重伤,但他仍坚持指挥战斗歼敌。战后被师部领导机关评为“甲等战斗模范”并升连长。

在西南角双方厮杀的难解难分之时,村东北角的大碉堡处也展开了激战。18时许,在爆破组的连续爆破下,我17团8连攻进围墙内,17团一、三营一部以及二营六连也由此攻进村内。眼看就要胜利在望,全线突破了。但此处被狡猾的敌人做成“夹壁墙”,隐藏在夹壁墙内的敌军突然向我攻入村里的部队后背猛烈开火,造成我进攻部队较大伤亡,一场混战之后,攻击部队除控制东北角一隅外,大部退出。

双方激战一夜,至天亮前,我军攻击几乎没有进展。除村西一部和东北角一隅外,其余大多在敌手控制。天亮后,攻占村西部的我16团因敌炮火猛烈封锁而被迫退出村外。至此,打了一个下午外加一整夜,除东北角一隅被我军攻占,其余竟然还被敌人牢牢控制!由此可见,打仗绝不是电视剧上演的我军冲锋号一吹敌人就举手投降那么轻松简单的!

个人认为此战我军一大失误就是炮兵没能集中使用,进行火力覆盖压制,将有限的几门宝贵的大炮分散使用,不仅没能有效摧毁敌人的大碉堡和暗堡,连围墙都没能炸开几处。步炮协同能力太差,在敌军封锁突破口时没能及时炮火支援,造成攻击部队较大伤亡。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激战中的我军士兵

后经旅党委研究决定,决心调整部署,集中力量和炮火坚决打掉敌东北角的核心碉堡。在炮火掩护下,攻进东北角的17团一部和外面的16团里应外合,于25日(初四)上午10时一举拿下了东北角小高埠上的核心碉堡,歼灭敌核心火力支撑点。核心碉堡被我军攻下,敌军防御开始动摇崩溃。我军攻入村内后,与敌警三旅逐街逐屋争夺展开巷战(国军也能巷战?有点出乎意料吧?)。村内的民房早已被敌人打通,各家各户是连通的,守敌的转移运动都非常迅速。守军在每条街道上都修有工字型路障,几乎每个胡同口都筑有暗堡,有的暗堡修筑的非常隐蔽,在孙家胡同口有一处碾盘被敌人改造成暗堡,在此处敌我死伤很多,攻克这个暗堡后,从暗堡处人家的猪圈里(约十二三个平米)拖出13具国军的尸体,可见此战的艰难惨烈。

激战中,村民王元礼(音)家里突然冲进来6名慌不择路的国军士兵,这6名士兵把王元礼一家当做“盾牌”,枪架在窗户上,屋内的妇女和孩子吓的大哭。屋外的八路军听见哭声后停止了射击,不断喊话让屋内的国军“缴枪不杀”!领头的国军高喊“骗谁呢,刚才还打死了你们的人,你们能饶了我们?”最后国军士兵还是放下了武器,举手走了出去。村里老人们评说“人家八路很讲信誉,真没杀他们”!

战至中午时分,除去南门处敌团部据守的小土围子外,村内大多被我军攻占。下午15时30分,我军开始总攻,此时从流亭机场起飞的敌机两架飞临村庄上空扫射投弹。负隅顽抗的敌团长喻啸牧换上伙夫的衣服,带领残兵败将乘乱向西沿着一条干沟逃窜,有点搞笑的是当他们拼命跑到沟尽头正暗自庆幸没有被阻截即将逃出生天时,即墨警卫营某部黑洞洞的枪口和人墙一脸严肃的对着他们。因战事紧张,未加仔细甄别,被喻啸牧以伙夫身份给蒙混过关,第二天他偷跑了。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国军青岛警备司令

被俘的敌团长喻啸牧侥幸逃回,但所部警三旅7团官兵伤亡殆尽,损失步枪800余支,用敌青岛警备司令丁治磐日记中的话说“可谓奇重”。丁治磐在其日记中细数作战中的过失与责任,并自我检讨:“喻啸牧部固守两日一夜即突围的任务未达成,请予以撤职查办;54军李师长(36师师长李志鹏)、山东警备第三旅旅长李焕阁解围不力,请记大过各一次;余在战斗间未能适时亲往指导澈底实施方案,自请处分”! 在日记中,他指责属下们解围无能:“36师行动太缓慢,山东警备第三旅之杨永刚团脱离太远,山东警备第三旅第八团团长卫轶青团(驻防在南泉镇王演庄村和时于庄村,编者注)力量太弱,今日之解围战乃形成笨重无能。”

《即墨县志》记载此战俘获国军千余人,毙伤400余人,缴获步枪774支,轻重机枪50挺,迫击炮6门,小炮两门,掷弹筒20个,胶东军区各部牺牲122人,负伤698人。而丁治磐在日记中记录:“下普东(之战)我伤亡约900人,无兵可再守,遂放弃之”。“伤亡约900人”这一数字来自国军青岛最高指挥官的日记,应该不会有误,战果远远大于我军记载的“毙伤400余人”。相较于人员伤亡,更让丁治磐郁闷的是,虽然26日(初五)国军调集大批军队夺回了下普东,但已失去了作为重要据点的价值,遂弃守。

被丁治磐指责 “增援不力”的下属们是因为受到我打援部队的顽强阻击。阻援的是胶东军区特务团和警三旅18团(81师243团前身)加即墨警卫营一部,特务团两个营进占下普东村东三公里的任家屯(有的资料上写成尹家屯)至桃杭村一线,监视、阻击即墨城、马山来敌,防备敌54军36师(这个师据说挺牛X的);另一个营部署在东南方向离下普东2.5公里的桃杭村南的小高地上(此小高地西就是石崮埠村,与孙唐庄村东的小高地一西一东扼守当年的“官道”)。18团部署在下普东村南方向的洪沟、孙唐庄村和村东小高地,以桃源河河道为依托展开,来阻击南泉、大信、青岛城阳流亭飞机场方向的援敌。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阻击战

在桃源河(一条小河,发源于桃杭村)阻击战中,初四中午午饭时刻,战斗间歇中,桃源河北岸出现了让增援的国军目瞪口呆的一幕——在八路军的阵地上,出现了一群白发老头、小脚老太和挽着头发的年轻小媳妇…他们用手巾、棉衣包裹着热腾腾的饺子和饭菜送上了阵地。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军民鱼水情

请别激动,不是当地群众觉悟多么高。原因很简单,即墨警卫营的“根”就是在下普东村北三公里的袁家屯村,第一任领导者叫袁超。此公在即墨西北乡一带可是大名鼎鼎,威名赫赫。1934年,年仅15岁的他成立即墨第一个村级党支部,任党支部书记,并组织了即墨我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力量,抗战时这个村是有名“八路窝”。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这个村一共出了15名烈士;时任即墨警卫营营长是袁家屯的孙友传,时任即墨县副县长兼支前总指挥的袁名三是袁超的亲二哥,袁超的大哥牺牲于抗战,可谓是一门忠烈!警卫营中很多官兵是纯正的“普东子弟兵”!百姓听说警卫营在南边打仗,爹娘包了饺子给儿子送来了,小媳妇羞答答的看着自家男人,一边递上饺子一边诉说着家里的事情。有人就把国军警三旅干的坏事哭诉给年轻的士兵们……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老英雄们

你说,什么作战动员比这个还有效还更有力量?

下普东之战,即墨警卫营共毙伤敌人100余名,俘敌100余名,缴获捷克式轻机枪一挺,步枪45枝,勃朗宁手枪1枝,八八掷弹筒1个,子弹5000余发,胜利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此战中,即墨地区百姓出动担架300副,救治伤员600余人。洪沟村一村民初三夜间抬伤员去战地医院抢救,因没戴棉手套,担架又没有套肩膀的绳子,只能用两手抬,一路疾行,竟把手严重冻伤,也再次验证那天天气之酷寒。

国军的增援部队来自两个方向,一路在正南方从流亭机场经大信岭下,过石崮埠村,从桃杭村南到下普东村;一路是敌警三旅第8团,从西南方的南泉镇时于庄村向孙唐庄、洪沟攻击前进。东南方即墨城的敌36师未出动。

国军内部派系林立,见死不救的毛病此时又犯了。驻即墨城的敌36师是正规军,美械精锐,根本就瞧不起警备旅这些军纪败坏动辄抢劫的如土匪一般的杂牌军。警备旅也因为装备、待遇等问题对54军满肚子意见。加上双方互不统属,没有任何“渊源”和“交情”,所以54军对救援敌警三旅并不热心,基本上是“出工不出力”。敌警三旅第8团倒是真心相救(就是被丁治磐在日记里指责“第八团团长卫轶青团力量太弱”的那个团),但野战能力太差,三次攻击我阻援防线,均被我18团在孙唐庄村东小高地和村南附近击退。敌8团遗尸遍野,溃不成军。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真实的当年的小段“官道”残留

敌54军198师驻大信岭的部队和流亭机场的国军快反部队108团,开了10辆坦克和装甲车前来增援,在桃杭—洪沟的桃源河防线前也是一筹莫展。当年,因道路极其崎岖难走,敌军增援的快速反应部队108团的10辆坦克,一辆翻在大信岭下的沟里(你可能想象不到当年的路是多么烂),一辆在大信岭后抛锚,但仍有8辆坦克装甲车开了过来,被我阻援部队挡在桃源河南面石崮埠村附近(因此一些资料上记载的是敌坦克来了8辆)。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现在的桃源河道

特务团团长当时因病住院,政委丁钊同副团长程涛以及政治处主任韩琳指挥作战。三个营展开,全团九挺轻、重机枪排开扫射,打退敌人多次进攻,阵前敌人死伤一片。敌人的装甲车和轻型坦克冲击我军阵地(听老人的描述这些轻型坦克很像日军的薄皮坦克),我军重机枪改用穿甲弹瞄准射击,打趴三辆后,其它的坦克吓得掉头撤退了,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也随之逃去。我特务团痛快淋漓的打了一个阻击战,有力的保障了下普东部队的攻击。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丁钊将军

阻击战共消灭敌援军300人左右,加上下普东村被歼之敌,此役共歼敌1790余人。是役,国共两军激战两天一夜,双方均伤亡惨重,一个小小的村庄我军牺牲竟然牺牲122人,负伤698人,国军亦伤亡900多人,用村里老人的话说在争夺最激烈的“西南角和东北角,两方的人(尸体)把壕沟都填平了”!下普东村数度易手,由此可见红旗和红色江山真的是由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下普东之战结束后,16团7连、8连被胶东军区警3旅授予的“攻克普东第一连”、“普东战斗模范连”的荣誉称号(有见过这两面旗的朋友或有在这两支英雄连队服役过的兄弟请给我留言,最好能发几张照片)。16团3营7连、8连这两个连后来都成长为战功赫赫的连队,在后来的潍县战役中被9纵授予“潍县战斗模范连”、“潍县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个人认为此战的打点有四:一、普东之敌孤立突出。二、正月初三,加之天气奇寒,我军突袭出敌意料,敌军防备松懈。三、敌人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增援无力。四、我军背靠老解放区,群众全力支前。

但此战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发表一点个人观点:

一 、有轻敌思想。据村里老人讲,我军的指挥员可能一开始没把一个小小的下普东村看的太重,犯了轻敌的兵家大忌。没想到下普东却挺难打! 毛主席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多么的英明!

二、因为轻敌,所以就没有运用兵法上说的“围三阙一”。四面围的太死,让敌军突围无望,所以困兽犹斗,负隅顽抗到底,增加了攻击难度和我军伤亡。我军以5个团,一万余兵力却打的如此艰难。(除去打援两个团和地方武装以及支前民工和运输队担架队等,实际投入进攻兵力就是16和17两个团和炮团)。

三、我军步炮协同没搞好,炮兵火力被严重分散,没集中使用炮火,没发挥出大炮的威力。个人认为应该集中所有炮火轰击一处,炸开缺口全力突击,或者用所有炮火炸开南门,直接灭了敌团部!擒贼先擒王!

四、战前侦查不细致。腊月二十七是普东大集,我侦查员在侦查敌7团团部并绘图时,被敌兵察觉,后侦查员趁乱逃出,但引起敌人的警觉。老人们说敌团部旁有两棵高大杨树,几里外都可看到,是炮兵极好的参照目标,腊月二十九敌人突然把杨树砍倒,同时把东北角的碉堡增兵加固,并突击增设了好多暗堡。

初三下午攻击开始后,炮兵没有大杨树目标参照物,打了好多炮也没打掉敌团部,敌人的指挥系统一直通畅。若当时大杨树没被砍倒,炮兵可能几炮就打掉敌团部,实行“斩首行动”那样可能俩小时就结束战斗了!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进入攻击阵地的我军将士

每年春节正月初三。胶东地区出嫁闺女都会带着女婿和孩子回娘家,丈母娘都会喜笑颜开的炒菜做饭合家欢聚。有时候在饭桌上老人会偶尔提起打下普东的话题,而我也会想起1947年正月初三,那个几十年未遇的寒冷的日子,那些倒在下普东围子墙和碉堡前的年轻士兵!他们都是谁家的儿子?谁家的女婿?今天还有几人知道他们的英勇无畏的流血牺牲?金一南教授说过“真正的英雄只播种而不收获!但我们却都是收获者!而他们(英烈)是只播种而没有体验过收获的英雄!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7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战功赫赫,英雄辈出,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百度了解一下27军的战史和战绩。但有一点,27军是从胶东走出去的纯正的胶东子弟兵团。8年抗战和3年解放战争,胶东解放区仅800万人口,参军人数却高达50万人(抗战10万人,解放战争40万人),还有数量巨大的支前民工,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我胶东人民的骄傲!值此盛世,作为获益者,我双手举起一杯酒,深情地撒于地下,敬给那些先烈们!我等后辈,祭奠你们!


一群英雄男人血染正月初三——记27军81师血战下普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