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智多星吴用,有真才实学吗?为什么总名落孙山?

大马哈鱼12


吴用此人是绝对有真才实学的。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多少能人志士想报效国家确含恨而终,政治黑暗,官场腐败。这样的环境下是不会允许吴用这等学士,譬如后来上梁山的许多好汉:豹子头林冲、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霹雳火秦明等。哪一个不是有统领一方之才能,确也落的落草为寇。所以我认为智慧不是名落孙山来判定,毕竟有才华的人并不愿意随波逐流。像《水浒传》中吴用出场时评价此人:“谋略敢欺诸葛亮,略施小计鬼神惊”作为水泊梁山这个庞大组织的第一军师,没有经天纬地之才怕是无法胜任。毕竟谋略这事情不是可以充数的。


以上是个人见解 如有不当 欢迎大家讨论


一夜繁


《水浒传》中,梁山大军师两次名落孙山的事,我前几年看过一些书籍,还真有介绍。

吴用出生在郓城县,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无不通晓,这就对吴用的才识奠定了极大的基础!到了可以参加科考之年,吴用的父亲让他进京赶考,考试以后,吴用凭借出色文章,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主考官连连夸赞吴用是个状元之才。但是这个主考官却是一个贪图之人,觉得吴用虽然文章写得好,但却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来府上送重礼,这太目中无人了,这以后怎么能听我所用!于是禀报皇上,说此人有点才华,但是名字太不吉利,吴用谐音无用,有损我们大宋的形象,这一传出去,说大宋状元居然无用!皇上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吴用的第一次科举失败了!

吴用和父亲当然对这一切全然不知,转眼又到了科举之年,吴用又被父亲命令去参加考试,在赶考的途中,遇到一位老伯正在路北边的一块田地上嗮麦子。此时虽然烈日炎炎,但从小就在父亲熏陶下,熟知天文地理的他,很快就算出大雨将至,他急忙告诉老伯,马上下雨了,让他把麦子收起来。老伯却说,确实有雨不假,但是这雨只能下到路南边,浇不到我的麦子!吴用走后不久,果然大雨倾盆,但是雨真如那老伯说的一样,只下到路南边,丝毫没有浇到路北边,吴用顿时明白了,这是一位高人,于是放弃了进京赶考,跟老伯学习周易和兵法,三年后回家被父亲赶出了门,这才遇到晁盖,劫了生辰纲,上了梁山,成为梁山第一军师!








影视奥斯卡


吴用的绰号及主要性格特点是: 智多星; 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吴用出场时的介绍,让人们瞬间感觉这是一个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人物,“谋略敢欺诸葛亮,略施小计鬼神惊”,两句话就已经奠定了吴用这个人在水浒传中的地位。吴用的真实才能究竟怎么样呢?

在这一点上,也许确实是毋庸置疑的。吴用初时只是乡下一学究,但正如诸葛亮当年也躬耕于陇亩,吴用也未尝不是效法诸葛亮。不过不同的事,他没有等到他的“刘备”,反而是自己主动出击,加入到了盗取生辰纲的一伙人中。

能夺取生辰纲也许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单单要表吴用的功劳,则是因为在他的策划下,兵不血刃地就将生辰纲夺了下来,就显得有些难能可贵了。

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道。至于此后因白胜将消息泄露,则和吴用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样一来却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将吴用提前逼上了梁山,这样一来也就让他的一腔谋略有了用武之处。

于是,我们看到刚上山时,他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挑动了林冲和王伦的火拼;在宋江面临杀身之祸时,他运筹帷幄,救松江于九死一生之际。此后,在他的指挥下,梁山才能三打祝家庄、灭曾家寨、灭田虎、剿方腊。

总之,只要有他在身边,那么梁山就永远有很多条路可以选。可以说,集合了那么多将领的梁山泊,之所以能在后来的战役中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吴用。

说到此处,再回归到本文的话题上,刚才说了一大堆吴用的功劳,也说了一大堆他的谋略能力,那么将他的名字解释为“无用”的话,那毫无疑问是极不合理的。

那么,吴用之谐音“勿用”放在他身上,是否合适呢?

众所周知,吴用一生最大的败笔,其实就在于他背叛了晁盖。他与晁盖本是自幼相交,晁盖对他也是极为敬重,一直以来都尊为上宾。

可是,吴用却还是背叛了他。在宋江上山没多久后,吴用和宋江就完全成了一条战线上的人,处处孤立晁盖。后来晁盖身死后,吴用就完全成了宋江的心腹。

吴用这个人,还要饱受诟病的一点就是,他使的谋略,往往都太毒辣了。在对待敌人时,自不用多言,而在对待梁山上的兄弟时,他也同样狠辣。

为了请霹雳火秦明,他设计杀害了秦明全家;为了让朱仝上山,他设计杀害了几岁的一个小孩;为了请卢俊义,他又害得卢俊义家破人亡……

吴用的计谋确实是见效快,但是他的计谋往往太过于狠辣,太过于实际。因为这一点,他历来为读者观众所不喜。加上他背叛了晁盖、之后和宋江一起指引梁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一切都表明,他这个人,并没有真正的大才。

请给我点一个赞吧!





乐闻影视趣谈


施耐庵那首《临江仙》赞吴用的好处有这样几句“平生机巧心灵”和“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纵观《水浒传》全书,我觉得吴用最拿手的本领就是害人,至少有四个人的人生因为他的的坏主意走了霉运,人生轨迹从此改变。除了害人的手段外真正用在打仗上的计策少之又少。用在官场上的计策就是没有。他是一个招安派的忠实粉,看着高俅等人给梁山众兄弟使用各种毒计而束手无策,而且还有一点趋炎附势的意味。等到宋江死后,自己也莫名其妙的上吊而死,走完了自己憋屈的的一生。我的感觉他不是没有真才实学,但是性格决定人生,他本身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就是一个懦弱的人贪图小利的没有大的格局的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在梁山就是一个无用的人。名落孙山其实也是对他才学的另一方面的佐证。





蛇痴


吴用,《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泊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东溪村人。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后,因宋江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至于问什么名落孙山认为以下几点:

1.放走高俅。梁山好汉大多与高俅有仇恨,三次捉住他,吴用却支持优待他,并放虎归山,伤了梁山好汉的心。

2.支持招安,却没有谋划如何妥善地被招安。招安也算是一条路,但是他以及他的属下,没有处理好与当朝当权者的关系,弄得被招安时,就是被害时。

3.没有留后路。被招安前后,没有留条救命的后路,反而是解散梁山,自废武功,结果轰然倒塌。

4.当然,所有这些是他当时所处时代的制约结果,也是宋江应负的责任。


爱电影520


吴用落榜原因

山东郓城县城东有个车市村,车市村吴姓人家有个青年后生,名叫吴用,家境殷实,自幼在学堂读书,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琴棋书画无所不会,四书五经尽皆知晓,大考之年,吴用想考取功名,凭借着知识渊博,文采超群,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因文章别具一格,被主考官看中,推荐给太师蔡京,欲定为头名状元。

太师蔡京,位列三公之首,当朝为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贪婪成性,人品极坏,他也认为吴用文章出类拔萃,可记恨吴用不会行事,一不来蔡府参拜,更无厚礼奉送,对他不尊不敬,想高中状元,没门。

于是,在评定考生的朝堂上,蔡京上奏皇帝:“吴用文章虽好,但其人名字不吉利,如果点“无用”为状元,岂不有损大宋朝形象。”宋徽宗本是个昏庸之君,认为太师“言之有理”金口玉言,“吴用永不录用”。金榜题名时,吴用名落孙山。

这考场的“潜规则”吴用当然不会知晓,又到科考之年,吴用再次进京考试,涛声依旧,还是榜上无名。

自此,吴用断绝了考取功名的念头,赶考归来,途遇一高人,随拜高人为师,跟着师傅学习周易和兵法。三年学成回家,被父亲斥责为“逆子”,赶出家门。




影视先疯1


吴用出场展现智慧的是智取生辰纲,围绕这一事件,吴用巧舌如簧,说服了三阮加入了晁盖的抢劫队伍。整个抢劫计划也是吴用具体制定的,所以这书回题目也是《吴用智取生辰纲》,而不是晁盖。在实际的打劫过程中,吴用只用了两桶酒,一包药就实现了打劫目的,的确是智谋非同寻常。劫得十万生辰纲不杀对方一人,不伤自己一个,也确实是智慧的结果。再看黄泥岗上演绎的故事,那更是精彩纷呈,让人看了一个眼花缭乱。不过,凡事都有个比较,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果把吴用的打劫和去年相比,这成色可就差远了。晁盖等人所以要劫取生辰纲,除了说这是不义之财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年的生辰纲也被人打劫而去,并且丝毫没有下落。

  去年的生辰纲给人打劫了去,书中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交代。刘唐对晁盖说:“去年也曾送十万贯金珠宝贝,来到半路里,不知被谁人打劫了,至今也无捉处。”梁中书也说过:“上年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至今未获。”去年是什么人、用的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打劫?这些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人家不但打劫成功,而且是来无踪去无影,不管是梁中书还是其他人,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两相比较,就劫取生辰纲事件本身来说,这次打劫还真不如去年的人。再进一步说,去年打劫的人是智取的还是力取的?假如是智取的,那这个打劫的人肯定比吴用智谋高;如果是力取的,那吴用的智和人家的力比起来可真是没用。吴用的另一次重大失误是救宋江。



禛禛电影


在《水浒传》中,有这么一个人物:明明拥有过人的智慧、一身的真才实学,却一无地位二无用武之地,难以进入梁山集团的权力核心层,只能屈居于一个擅长玩弄权术的知识分子之下,只有在前者实在搞不掂的局面下才能偶露峥嵘,此人可说是憋屈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梁山好汉。\r说到这里,你会想到谁?柴进?他虽然拥有高贵的血统、显赫的家世,但论真才实学,还是逊色了一些。卢俊义?这位号称“三绝”的武林高手确实功夫了得,但他上梁山并非出自本心,只是迫不得已暂时栖身于此,因此也不是正确答案。其实,这个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名字里就有个“武”字,没错,他就是朱武,一位绰号“神机军师”的智囊级人物。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虽然姓朱名武,在一众好汉中却始终难有真正的用武之地。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他根本斗不过那位长于权变的智多星吴用,只能长期做他的副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朱武虽位居72地煞星之首,但在全部108位梁山好汉中排名仅仅是第37位。这是什么概念?号称文武双全,能与诸葛、张良、范蠡等古代贤相名臣相比的朱武,在梁山上的地位不但不能与董平、张清、索超、徐宁等一介武夫相比,也不如县公安局正副局长级别的朱仝、雷横,县监狱狱长级别的杨雄……甚至比不上船老大张横、张顺,渔民三阮兄弟,猎户解氏兄弟,以及地主家的男仆燕青……也就是说,如果把梁山好汉的层级地位划分为九等,那么朱武只能算是第四等。这实在是让人费解。

吴用与朱武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虽然一个会使铜链,另一个能使双刀,但功夫都比较平常,真正厉害的是他们的大脑。甚至可以说,他们俩就是梁山最强大脑二人组。\r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种印象:读水浒时,总是经常不由自主地把吴用、朱武二人的形象与三国名相诸葛亮联想在一起,或者经常把他们搞混。从吴、朱二人的技能特点来看,也的确类似于诸葛亮。他们都擅长运用自己过人的智商在军事斗争中发挥作用,都是靠头脑混饭吃的。与吴用相比,朱武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显然更为出色。

首先就是朱武在阵法方面的造诣就远远超过吴用。比如梁山征讨大辽时,精通阵法的兀颜延寿面对宋军,洋洋得意地先后排出四种阵法,结果副军师朱武登上云梯,稍微瞄了几眼,就全都识破各自是什么名堂。而挂着正军师头衔的吴用,站在朱武旁边,却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可想而知,吴用当时是真懵逼了。兀颜延寿的阵法被梁山兵马打破之后,他老爹兀颜光不服气,亲自出马,摆出一个自以为无人能识的“太乙混天象阵”。

朱武看了之后微微一笑,不仅说出阵法名字,而且对如何破阵显然也早已是胸有成竹。然而,号称“智多星”的吴大军师是什么反应呢?他竟说,仓促之间搞不清辽国阵内的虚实,怎么能去打呢?足以说明,吴用观阵之后不但不懂这套阵法, 而且明显有些心虚了。\r如果你以为朱武只是行军布阵比吴用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当梁山好汉三次打败并活捉了头号公敌高俅之后,宋江把他带着萧让、乐和回到京师,等候老高报告朝廷来招安。不过,宋江也知道高俅这一去很可能没了下文,直到他们走后才后悔不该让萧、乐二人跟去。这时吴用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派人去东京打探消息,但这并非是什么建设性意见,价值并不大。

而朱武却提出了一个让宋江恍然大悟的建议:请宿太尉帮忙去做皇帝的工作,因为他看准了宿太尉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而梁山打华州时恰恰曾对他优礼厚遇。正是朱武这个建议提醒了宋江,也最终促成了他最大的心愿——接受朝廷招安。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对比,不难看出,朱武其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甚至不在吴用之下。然而,朱武在梁山的地位为什么远远不如吴用,只排在九个级别中的第四级呢?关键在于他得不到宋江的重用。

再看吴用,他不仅在108位好汉中高居第三,而且宋江的天书也被指定只能“与天机星同观”,言外之意就是他可以参与梁山最高机密,卢俊人义是名义上的梁山二当家,但吴用才是梁山事实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咏絮才高


吴用有真才实学,其实本该为状元。

梁山军师吴用,江湖人称“智多星”,如果他科举高中,会成为国家的股肱之臣,可宋王朝昏庸黑暗,容不得正义大才之士,这样的王朝,焉有不亡之理。

(一)吴用落榜

山东郓城县城东有个车市村,这车市村原名吴家店,吴家店是个集市,每年的四月初八为“物资交流”会,车辆与木料市设在西吴家店,当地人称为车市,后来叫做车市村,村里没有姓车的,以吴姓最多,传说是吴用的后人。

车市村吴姓人家有个青年后生,名叫吴用,家境殷实,自幼在学堂读书,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琴棋书画无所不会,四书五经尽皆知晓,大考之年,吴用想考取功名,凭借着知识渊博,文采超群,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因文章别具一格,被主考官看中,推荐给太师蔡京,欲定为头名状元。

太师蔡京,位列三公之首,当朝为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贪婪成性,人品极坏,他也认为吴用文章出类拔萃,可记恨吴用不会行事,一不来蔡府参拜,更无厚礼奉送,对他不尊不敬,想高中状元,没门。

于是,在评定考生的朝堂上,蔡京上奏皇帝:“吴用文章虽好,但其人名字不吉利,如果点“无用”为状元,岂不有损大宋朝形象。”宋徽宗本是个昏庸之君,认为太师“言之有理”金口玉言,“吴用永不录用”。金榜题名时,吴用名落孙山。

这考场的“潜规则”吴用当然不会知晓,又到科考之年,吴用再次进京考试,涛声依旧,还是榜上无名。

自此,吴用断绝了考取功名的念头,赶考归来,途遇一高人,随拜高人为师,跟着师傅学习周易和兵法。三年学成回家,被父亲斥责为“逆子”,赶出家门。

东溪村保正晁盖悉知吴用的才华,把他聘到村私塾教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晁盖和吴用无话不谈,共同憎恨朝廷的黑暗,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吴用学识渊博,为百姓排疑解惑,深得百姓尊敬,江湖人称“智多星”。

(二)吴用的两面人生

当赤发鬼刘唐来报信,梁中书搜刮的十万两金银,途经黄泥岗运往京师给蔡京祝寿时,撩拨得晁盖、吴用寝食难安,一条智取生辰纲的计谋出自吴用脑海。

在吴用、晁盖的精心策划下,正当押送生辰纲的杨志等人走在黄泥岗上,烈日炎炎,酷暑难耐,白胜挑着两个酒桶,以酒贩的身份出现,吴用等六人争着卖酒喝,当众抢了一桶酒,吃着枣子喝下,让杨志等人不再怀疑,趁其不备,把蒙汗药下入另一只酒桶里,将杨志等十五人麻翻,成功把生辰纲劫下,可见吴用设计慎密,足智多谋。

吴用早期,因和晁盖关系密切,惺惺相惜,和晁盖性格一样,敢于挑战官府,蔑视贪官污吏,无畏无惧,侠肝义胆,替天行道,促成了七雄聚义,智取生辰纲,激林冲火并王伦,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痛快淋漓,何等的意气风发。

那时候的梁山大寨虽然兵微将寡,可不畏官府,替天行道,义字当先,弟兄们团结得像一个人似的,一介满腹经纶的书生,也成了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绿林英雄,

自从晁盖哥哥死后,宋公明成了山寨代头领,主持全面工作,心细如丝的军师吴用,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晁天王和宋公明大相径庭,晁盖路线有了改变,宋江把晁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反贪官不反皇帝,吴用心里想:没有昏君,哪来的贪官,不管贪官和皇帝,都是我梁山的敌人。吴用对宋江虽然言听计从,可对他时时防备,心存芥蒂。

吴用把这些都埋在心底,还像晁天王在世一样,为梁山谋划破敌之策,处处维护公明哥哥的领导地位,却变得世故而圆滑,沉郁而畏缩。

征辽时,辽主派欧阳侍郎为使,欲封宋江为辽邦镇国大将军,总领兵大元帅,其余107将,钦受官爵,宋江找吴用商议,吴用听了,长叹一声,低头不语,心中暗暗打着小算盘。宋江问吴用,“军师何故叹气?”吴用说:“兄长以忠义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辽主的劝告,端的有理,如今的朝廷,被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奸臣专权,主上听信,兄长德高望重,只得了个先锋虚职,日后即便立功,必无升赏。宋江却说:“军师之言差矣,归顺辽邦之事,不可再提,即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吴用听了,满腹惆怅,便不再言语。

扫平辽邦凯旋而归,梁山军马却不得入城。水军头领要军师做个主张,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杀回梁山再去落草为好。吴用道:“你众人枉费了力,自古蛇无头不走,我如何敢做主张。”六个水军头领见吴用不敢主张,都不再作声。

(三)以死明志,受招安是条死路

吴用在宋江坟前自缢,用死来证明宋江的忠义坑害了梁山众弟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招安后吴用虽然辅佐宋公明破辽,平田虎,征方腊,完全是为了维护宋江,让梁山弟兄减少伤亡,吴用时时这样想,为这个官逼民反的宋王朝征讨起义军,无谓牺牲值得吗?古往今来,“敌国破,弓箭藏,狡兔死,走狗烹”。宋王朝招安梁山好汉的目的,为的就是用贼寇征讨贼寇,这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把戏,目的是一石三鸟,一旦贼寇被消灭,众弟兄的下场一定很悲惨。

不出吴用所料,梁山好汉大多战死疆场,侥幸活下来的也被奸臣赐药酒毒死,想想这些冤死的弟兄,都是宋江的愚忠杀害了他们啊!

宋江已被奸臣害死,说不定哪天厄运落到自己头上,昏君奸臣不会放过一个梁山好汉的,早死也是死,晚死也是死,活在这个奸臣横行的世上,还有什么意思,想到此,吴用心如刀绞,泪流满面,为了向世人证明宋江的投降路线是一条不归路,他和花荣一起,吊死在坟前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才高八斗,足智多谋的文人,只能用死向宋王朝抗争,悲乎!哀乎!

吴用的死充分说明了文人的懦弱,如果在受招安、归顺大辽的关键时刻,不服从宋江的投降路线,会得到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大多数梁山好汉的积极响应的,宋江再忠于朝廷,也是孤掌难鸣。

特别是征辽归来,众兄弟皆有反心,只碍宋江一个。此时吴用登高一呼,众好汉会重回梁山,不再替宋王朝去征方腊,头领们也不会死亡十之六七,他们一定会有个好的归宿。


当君怀归日


一、吴用的设定

先从小说的角度讲人物设定。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类型小说”,正义一方一定要有仁慈之明君、忠义之勇帅、鲁莽之虎将,以及智慧之能臣。作为和三国演义同源(三国和水浒的成书颇有渊源)的水浒传,也套用了这个模型。智慧之能臣方面,两书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中将政治、军事、宗教的才能集于诸葛亮一身,而水浒则拆分成吴用(政治)、朱武(军事)、公孙胜(宗教)三人。作为诸葛亮政治才能的继承者,吴用的政治力显然是无敌的。这里先将两人在站队方面进行比较。诸葛亮弃刘表而选择刘备,吴用弃晁盖而选择宋江。单论先天素质:刘表绝非刘备能比;晁盖更胜宋江不止一筹。但从王佐之才的角度看,只有能成王的,才值得辅佐。刘表身为汉胄宗亲、位列诸侯,却徒有虚表,在诸侯鼎立的乱世没有主动投机,而是选择退守自闭;相比而言刘备一直寻求高端上位,自称汉室宗亲,标榜仁义亲民,南征北战,连横合纵,虽然屡战屡败,但依然不断进取,而且人品值一直是加满的。晁盖虽然武功高强、出身土豪,有劫取生辰纲下了投名状的一帮兄弟辅佐,实则胸无大志,满于方寸梁山,止于落草为寇;宋江虽然出身小吏,在朝则左右逢源不断寻求高升的机会,在野则八面玲珑不断积累江湖信誉,遭难后一呼百应,潜力无边,人品值也稳定在100%。吴用背叛晁盖选择宋江,和诸葛亮不在荆州出仕却辅佐卖草鞋出身的假贵族刘备是一样的。就跟投资理财一样,散户看的是三天两天,高手着眼的是三年五年。而托付一生则必须看的更加长远。

二、吴用的贡献

除了选对主公之外,吴用的政治才能在书上都写着。不多说,只总结三点:

协助宋江招引人才,甚至不惜运用阴谋诡计逼良为娼。似乎政治的精彩之处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参照《纸牌屋》。

协助宋江团结队伍、分化宗派、树立正统。作为梁山上第一知识分子,天降石碑很可能是他的策划,上面的文案也应该出自他的手笔。

协助宋江分析形势,得出不招安则无前途的结论。虽然书上没有明说,但寻求招安的决定的重要意义相当于三国演义的隆中对。

三、吴用的天命

吴用如此聪明,最后落得自缢宋江墓前的下场,题主或许由此而问“吴用穷其一生才华究竟为了什么”。不讲忠义了,讲讲天命。中国知识分子最重名节。其中名节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什么?为的就是天命。这里的天命,是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命,无关迷信,不是上天主宰的命运,而是每个注重名节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历史使命。有这两个字,才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明明知道没有君王能施仁政却依然努力游说的孔子是这样,明明知道凭借蜀国之力无法恢复中原却六出祁山的诸葛孔明是这样,明明知道受招安后即使再怎样出生入死忠君爱国也不会得到好下场的吴用、宋江是这样。说他们迂腐也好,说他们狭隘也好,这就是中国儒教的教义。不求长生不老、不求轮回转世、不求极乐天堂,只求当世问心无愧,后世名垂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