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长子豪格综合实力强劲,为何夺位失败?结局如何?

皇太极长子豪格综合实力强劲,为何夺位失败?结局如何?

爱新觉罗·豪格影视形象

爱新觉罗·豪格是清朝太宗皇帝皇太极的长子,皇太极驾崩时,豪格三十四岁,正值壮年,自己手上握有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同时在清朝宗室中威望颇高的代善(努尔哈赤第二子,皇太极兄长,豪格伯父)及所辖两红旗也拥戴豪格,认为他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及所辖镶蓝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也就是说八旗中豪格得到了六旗的支持。除了宗室支持,朝中也有图尔格、索尼、鳌拜等重臣的拥戴,一时成为皇位继承的最佳人选之一,与另一皇位继承人多尔衮为争皇位激烈斗争,难分伯仲。同时,豪格也军功显赫、才能出众,为何却与皇位失之交臂呢?

首先,竞争对手多尔衮时年三十一岁,比豪格还年轻三岁,也实力强劲,综合实力不在豪格之下,多尔衮有两百旗的坚决支持,同母兄弟多铎和阿济格更是骁勇善战,朝中大臣拥戴者也大有人在,同时,多尔衮也是久经沙场,屡建军功。而且,在皇太极登基时就有传言皇位本是努尔哈赤留给多尔衮的,现在皇太极驾崩,皇位还给多尔衮也是理所应当。

其次,豪格个人的性格因素使然,史料记载,豪格虽然骁勇善战,性格却是异常谦逊,在大臣们拥戴他时,他却公开谦让说自己:“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言语上的谦让,让两白旗的人抓到把柄,说豪格无心问政,也是豪格的支持者们大失所望,最终导致豪格错失皇位。

第三,清王朝宗室王公们忠于大清,为保持这个新王朝的稳定,避免八旗的分裂,稳定清朝政局。以大局为重,相互退让,达成妥协,采取折中方案,议定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避免了火并等严重分裂国家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改变了王朝的走向,改写了清朝历史。

崇德八年(1643)八月,皇太极去世,在各旗主妥协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承皇位,即顺治帝。纵然有济尔哈朗,多尔衮等摄政王存在,但是作为顺治长兄的豪格,被赋予更大的军权。在军事领域依然表现极为抢眼。

然而好景不长,在顺治时期,随着多尔衮摄政王权力的不断加强,多尔衮开始打击豪格。第一次是在顺治元年,原本支持豪格的固山额真何洛会转向多尔衮,告发豪格言语中伤睿亲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借此以“言词悖妄”“罪过多端”为由,削去豪格的爵位。第二次是在顺治五年(1648)二月,豪格从四川凯旋归来。多尔衮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将豪格下狱,并被削去爵位,没收所属正蓝旗人员,在这次斗争中豪格完全失败,同年四月死于狱中,此时距离皇太极驾崩也仅仅才过去五年。一直到多尔衮去世,顺治帝亲政时,豪格才被平反。

因豪格对清王朝建立所立下的不朽功勋,被后世乾隆帝列为十二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一,有清一代,从第一代肃亲王到末代肃亲王,前后共传九世十位肃亲王,这十位肃亲王一直参与到清代的政治。在八位铁帽子王中,虽然肃亲世系人数是最少的,但是其爵位的承袭却是最平稳的,除第一代肃亲王豪格外,其余肃亲王皆是寿终正寝,从未出现过降爵和革爵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