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秋雨後為何會氣溫下降明顯?

瀑布冰封


一個就是降水本身就可以給原本高溫的天氣帶來降溫效果,所以人們首先會在體感上感受到寒冷,尤其是在這場降水來臨之前氣溫還維持在30攝氏度以上的前提下,所謂升得越高,降得也就越狠,氣溫滿減活動前幾個星期北方的小夥伴們就狠狠地體驗了一波,那就是前天還是28攝氏度左右的,後一天因為下雨的緣故,氣溫直接就降到14攝氏度左右,氣溫直接腰斬,所以人體就會很明顯地感受到降溫的效果,直接一夜間從盛夏到秋末。



再一個就是因為秋天的降水主要是因為冷空氣和暖空氣發生了碰撞,所以降水才會發生,而冷暖空氣之間是因為冷空氣佔據了主力,所以降水過後冷空氣控制了暖空氣原本佔據的地盤,所以這些區域自然會感受到寒冷了,再一個就是因為到了秋天以後冷空氣會一次比一次強,而且不是說夏天就沒有冷空氣的入侵,只是夏天的時候冷空氣相對於副高來說比較弱,所以才會沒什麼對於冷空氣的感覺,其實冷空氣一直都在,只不過是勢力弱而已。所以一次次的秋雨之後就會感受到一次次的降溫,所以才會有“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個感受。



這是近期的降水預報圖和最高氣溫的變化,可以發現有一輪冷空氣入侵了,所以你會發現降水範圍從西北方向擴展到東南方向,就是這個理。


華華華華花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因為秋雨通常都伴隨著冷空氣呀,冷空氣本身就會帶來降溫,再搭配上雨水,秋涼的感覺可不就更明顯了嗎。

雨水形成其實就是水汽上升到達一定高度,凝結成水滴再下落的的過程。

大部分出現降雨的時候都伴隨著冷暖空氣的相遇——冷空氣抄底,暖溼空氣沿著冷空氣向上爬升,到達一定高度之後出現降雨,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鋒面降雨。

如果沒有冷空氣參與,也是能出現降水的。比如南方夏天午後經常會出現短暫的降雨,來的猛去得快,這種對流雨就是在地表溫度很高的時候,空氣受熱上升之後出現的對流雨。

另外在有山的地方,也會因為地形原因,氣流沿著地形被迫爬升形成的地形雨。

但是總體來說,冷暖空氣交匯形成的鋒面降雨,仍然是降雨的主流形式。

另外要說明的是,空氣的冷或暖,是相對的概念。所以即便是在夏天,也會有冷暖空氣交匯所形成的降雨。但是由於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本身冷空氣勢力就很弱,下雨的時候涼快一陣,下完雨之後又會熱起來。但是進入秋天后,太陽直射點會慢慢移到南半球,大氣環流場開始出現變化,冷已經是是大勢所趨。

冷空氣的實力越來越強,來的也會越來越頻繁。

秋天的鋒面降雨一般是,冷空氣前沿會先和暖溼氣流交匯來一波降水,下雨的時候,雲層隔絕太陽輻射,又伴隨著水汽蒸發的吸熱過程,就會有明顯的涼意。之後冷空氣主體推進,擠走暖氣團,這本身也是一個降溫的過程,有時候還會伴隨著大風,風會加速帶走體表熱量,感覺就會更冷。

如果冷空氣一股接一股的南下,地表根本來不及回暖,或者回暖還很有限,就要直面下一輪降溫降雨,那可不就是一場秋雨一場涼了嘛~

前幾周的東北就是這個樣子呀,一股冷空氣降溫降雨剛結束,回暖不過一天,新一股冷空氣就又來降溫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


不吃腸的大腸


一場秋雨一場寒,為什麼?

秋雨後的氣溫,明顯低於夏雨後的氣溫,根本的原因不在於雨,而在於日照的強度和時長髮生了變化。

無論夏,還是秋,落下來的雨都需要吸收相同的熱量才能重返藍天。

但是,立秋之後,日照逐漸由直射轉為斜射,致使地面的日照時間縮短、日照強度降低,隨之,日照所產生的熱量驟減,很難滿足和支撐雨水蒸發所吸收的熱量,因此,秋雨後會出現氣溫驟降現象。

事情還沒完。一場更比一場寒,為什麼?

地表及地表建築、水池、湖泊,都相當於熱量儲備罐和溫度恆定器,在陰天、夜晚和下雨時,會釋放熱量,尤其是雨後,儲備熱量透支非常嚴重,而白天的日光又很難彌補、充熱,致使熱儲備下降,晝夜溫差加大,太陽出來暖洋洋,太陽落山冷嗖嗖,秋雨後的夜真冷呀!而且,一場更比一場冷。

新疆人抱著火爐吃西瓜🍉,指的就是秋雨後的一番凍人景象。


伊犁老王


來自西北蒙古利亞高壓過來的寒冷空氣,遇到近地面暖空氣,冷暖空氣相遇帶來降水,降水後由於 冷氣團勢力強,近地面受冷氣團控制,因此氣溫下降

也稱為冷鋒活動,冷鋒過境前,當地受暖氣團控制,氣溫高,冷鋒過境時冷暖空氣相遇帶來降水,過境後由於 冷氣團勢力強,近地面受冷氣團控制,因此氣溫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