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屋脊“雪警”堅守大山卡點,送奶粉扛肥料成全能代購小哥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俊 通訊員 張東平 黃瓊

海拔1822米的湖北省巴東縣綠蔥坡鎮,被稱為“鄂西屋脊”。

這裡山高人稀,2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2.35萬人口。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綠蔥坡派出所民輔警們克服警力有限的困難,在艱苦的環境中默默堅守,被百姓稱為“高山上的守護神”。

3月12日,風和日麗碧空如洗。記者登上綠蔥坡的山頂,伸手彷彿就可觸摸雲端。這裡的老百姓都說,相信戰疫一定會勝利。

鄂西屋脊“雪警”坚守大山卡点,送奶粉扛肥料成全能代购小哥

大山守卡的“雪警”累病了

盤旋的山路兩側,陽光從茂密的針葉林縫隙裡漏出來。

“這樣的好天氣,我們一年也就遇到30多次,你們運氣真好。”綠蔥坡派出所教導員向奎笑著說,這裡高山高寒,當地有句俗話“半年不見天半年不見地”,意思是茫茫大霧遮天蔽日,及至冬季積雪沒膝難見路面。

疫情發生後,國省道四通八達的綠蔥坡防控任務艱鉅,國道和省道4個卡點、一個留置觀察點、村裡100多個卡點,民警要固定值守或巡查,一趟下來得三四個小時。

參警5年的稅東是個90後小夥,他主要負責鎮衛生院值守、疫情摸排和接處警,經常白天出去深夜才回,防疫同時還要辦案,幾乎連軸轉。去年11月中旬到今年3月初,多場雨雪,大山銀裝素裹,道路冰封。稅東連著幾天在外奔波,積雪落在身上,看著像個“雪人”。寒風刺骨的夜裡,回到宿舍已是凌晨時分,山上溼度大,受凍著涼,平日裡體格健碩的小夥也扛不住。3月5日凌晨4點多,稅東和同事出去辦案回來,剛把車停好,就聽到他說一句“我有點頂不住了”,整個人歪倒在車裡。

所裡領導立即將他送到縣裡的醫院,經檢查是勞累過度,可在病房裡休息了不到24小時,他當天下午就打電話給向奎要求回來執勤。“我要求他繼續休息幾天,養好了再來,不能打疲勞戰。”向奎說,直到幾天後他去縣城領物資,才把稅東帶回所裡。

輔警譚傑2月22日突發急性腸胃炎,所裡安排他回家休息,不過他打了點滴,就重新回到一線。“我可以換崗位,但絕不回家。”

鄂西屋脊“雪警”坚守大山卡点,送奶粉扛肥料成全能代购小哥

耐心回訪寬慰隔離的治癒患者

“36.2℃,今天體溫也正常。”3月12日中午,民警稅東、輔警陳千槐、村醫、村幹部到老袁家中為他測體溫、拉家常、安撫情緒。

60歲的老袁是鎮上唯一一名確診患者,治癒隔離後又回到鎮裡,為了防止復發增加感染風險,“民警+村醫+村幹部”三包一工作組勸袁某暫與家人分開,單獨去安置房中居住隔離。安置房前3米就拉起了警戒線,穿好防護服戴上護目鏡,稅東和陳千槐走到屋前。“謝謝你們給我送了火爐、木炭,還每天給我送飯,我一定全力配合,安心接受隔離。”這幾天老袁的情緒好多了,看到民警,十分配合。

剛開始隔離的幾天,袁某牴觸情緒很大,治癒回來後他本希望和家人一起居住,但又被安排到安置房獨處,心裡難免失落。每天除了送飯菜時家人能遠遠來看一眼,平時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知道這個情況後,稅東和村幹部每天來回訪,都會多逗留一會,耐心陪著老袁拉家常,“你難得治好了病,把命保住了,再堅持一陣,等確保不再有風險,就能回去和家人團聚。”經過勸說,袁某感受到大家對他的關心,答應去單獨的安置房中隔離。

2月初老袁剛確診的時候,派出所民警配合疾控部門,迅速開展流行病調查。“那是最緊張的一段時期,每天穿著防護服,仔細調查老袁的活動軌跡和密切接觸人員。”教導員向奎回憶,通過摸排確定了60餘名接觸者,有的住在偏遠村裡,民警們忙完卡點執勤,就翻山越嶺趕去。有時遇到一些人不配合,還要苦口婆心勸導。欣慰的是,除了老袁,鎮裡再沒有出現一例確診患者。

向奎介紹,所裡的民警羅陽、甘方堯家都在外地,來回一趟近400公里,年前值班就沒有回去過,所裡勸他們回家看看,但他們一個都沒走,提及這些,一向堅強的向奎幾度哽咽落淚。

鄂西屋脊“雪警”坚守大山卡点,送奶粉扛肥料成全能代购小哥

送奶粉扛肥料的全能代購小哥

山高路遠道路封閉,民警執勤之餘忙著給村民代購生活物資,眼下春耕復墾,又成了生產物資搬運工。

值守卡點最偏遠的民警周良波,是遠近聞名的“代購小哥”。村民江某的孩子是早產兒,身體虛弱,年前存的奶粉不夠讓一家人急得團團轉,但疫情防控期間村民不能隨意出門,同為奶爸的周良波便主動做起代購來。連日來,周圍不少老百姓都找周良波幫忙,他前前後後為老百姓代購上萬元的奶粉、紙尿褲及其他生活物品。

3月12日下午3點,民警周良波、輔警陳千槐將500斤肥料從車上搬下來,整整齊齊堆放在劉奶奶的堂屋裡。

祁家坪村60歲的劉奶奶家是精準扶貧戶,兒女不在家,老伴雙目失明,加上自己腿部殘疾行動不便,地裡種的四畝高山中藥材獨活和血參,正是追肥的季節,在劉奶奶老兩口焦急之際,周良波利用換班的間隙當起了生產配送員。

“奶奶,在田裡勞作時一定要保持距離。”“口罩還是要堅持戴”……每送一次生產物資,周良波就不由得嘮叨起來。

“老百姓的生活和生產我們都要管,我多跑一趟 ,老百姓就少出一次門,少一分風險。”周良波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