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冶天下”究竟有没有道理


“半部论语冶天下”究竟有没有道理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根据孔子生前说过的言论,见解汇总的一部书。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古代被当做正统思想,书里面涉及到了诗,书,礼,乐,知识丰富。然而“半部论语冶天下”出是出自那部箸作或是那位名人之口呢?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半部论语冶天下”究竟有没有道理


有记载是出自元代,元代对儒学和儒生极其轻蔑。所谓"九儒十丐",即儒生的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儒生被称为"老九"的说法就是由此发端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当时的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剧中的一句台词,不过是被冷落的儒生们借以自慰的一种自我吹嘘心态的流露而已。由于儒生们毕竟充当着私塾的教书匠,占据着社会教育的广大舞台,加上戏剧又很容易流传,所以这句刻意夸张《论语》功能和儒生作用的台词,便得到儒生尤其是那些能将《论语》倒背如流者的欢迎,反得以广泛散播。

有史记载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绝不是一个学问家。一天,赵匡胤君臣谈起年号来,赵普拍马屁,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干德”年号。

站在一旁的翰林学士卢多逊,等赵普拍完马屁后,说:“可惜,干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 ”皇帝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果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赵匡胤想到赵普这厮身为宰相,却读书甚少,让自己出这么大丑,便骂道:“赵普,你不学无术,怎么比得上卢多逊?”还用笔墨在赵普脸上涂抹。

赵普受此奇耻大辱,开始发愤读书。他有一个大书匣,不许别人动。人们只是看到他每天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读,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书。 等到这位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天下了。

很多版本提过这一句话,不论从那个版本来解释,都是对《论语》作用的推崇。说明论语这部书还是能帮到我们的,现在好多商人采用论语的内容管理公司。其实这本部书博大精深,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也参不透它的含义。运到生活中,公司管理中来。所以我的理解是: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就像《论语》里说的“过由不及”一样,不论是多么精辟的一部书,你都不可能完全运用的你的生活中来,环境不一样,年代不一样,发生的事也不一样,所以《论语》里面的东西只能用到一半,而另一半就是你自已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另一半决定。这应该才是“半部论语冶天下”的真实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了 ,《论语》涵盖知识面积涉及各个领域。不论是做什么的,都能在《论语》里找到知识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