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因素超過政治因素,北宋時期開封為何成了“城市中心”?

經濟因素超過政治因素,北宋時期開封為何成了“城市中心”?

如果談到古代城市,宋代一定是最為突出的。因為宋代是城市向近代城市轉型的時期,而作為國度的開封,兼具中古城市政治功能顯著、消費色彩突出和作為一定區域政治 、經濟、交通、文化、信息及娛樂中心的近代城市的特點,是多功能的“城市中心”。由此便決定了宋代城市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所具有的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

一、宋代開封的不同分區

宋徽宗時的開封,城池從內到外由宮城、裡城、外城三部分構成,有著各自的分區職能。首先最裡面的是皇城,又叫宮城。顧名思義,這是皇帝生活辦公的區域,位置處於城池中心,這裡的職能就是每日上朝和政權統一,同時也是皇帝的居住地點。

接下來,包圍著宮城的是內城,也叫裡城。內城包含著當朝大臣的府邸和中央各部門單位,同時也是開封的絕大部分居民所在地和形成的商業區

。這裡集中著整個開封城的各行各業,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遊玩享樂,功能齊全,是開封作為城市中心的功能所在地。裡城是開封最繁華的區域,也是開封的“高度消費區”。外城,也叫新城,是開封城池最外圍的區域,並且外有護城河環繞。因此,這裡是作為軍事防禦的地方,極少數的人在這裡生活。

經濟因素超過政治因素,北宋時期開封為何成了“城市中心”?

二、宋朝開封為何成了“城市中心”

開封曾在漢朝作為首都而崛起,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後來也陸續有新王朝以開封為首都,且改名為東京。經過歷史的發展,首都開封的地位也日漸鞏固。北宋時期,“華夷輻輳,水陸會通,時向隆平,日益繁盛”,成為超越前朝的“大城市”。那麼,它究竟又是怎樣成為北宋時期的多功能“城市中心”呢。小編列舉出了以下幾種原因:

1、地理位置上的天然優勢

歷史上,通常把四面平坦、無險可守的地方稱為“四戰之地”。開封處於黃河南岸平原,山川之險,是有名的的四戰之地。因此,開封也是兵家們的必攻之城。開國之初,趙匡胤攻下開封(也可叫汴梁),為實現統一需要南征北戰。以這樣的四戰之地作為國都,無論南下還是北上,

命將出師,進退自由,對於開過皇帝來講,這是一件非常要好的事情。而後又有宰相董晉修築了汴州城的汴河。修成的東西水門,對開封城防無疑起到了積極的鞏固作用。

對於城市的形成和發展來講,都離不開水。農民需要水源來灌溉耕種,手工作坊需用水來開展商業,交通和海外貿易更是需要河流的支撐。然而,開封擁有絕對的天然優勢,位處黃河沖積大平原的西部邊緣,黃河、汴河等眾多河流縱橫交匯於此,使得開封正處中心。導致開封城池水源豐富,交通便利。這樣不僅可以供應城內的一切需要,還促進了廣大海外貿易的開展。因而,“汴河之於京城,乃是建國之本。”開封城自然就形成了天然的“城市中心”。

2、歷史與政治因素

政治穩定是一個政權生存、發展的依託和保障。

選擇怎樣的國都,對於統一政權是有著很大的影響。選擇出合適的國都,可以從政治上穩定政權,實現長久統一。在先秦、兩漢、魏晉時期的開封,屢次遭受戰爭、災難(包括人為的水災)的多次磨難,但它都在每次戰爭後,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一旦戰爭停止,就會生機勃勃,再度興起。汴州(開封)在隋唐時期崛起,安史之亂後,成為軍閥相互爭城掠地的角逐重點對象。

經濟因素超過政治因素,北宋時期開封為何成了“城市中心”?

隋統一後,政治穩定了下來,汴州也已洗過去戰爭的傷痕,成為中原一個重要的州郡。唐代的安史之亂,汴州依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等方面,日益顯露出其重要性。朱溫以開封宣武軍之力量,代唐建梁,始首都於開封。因而從政治和歷史因素上來看,開封為城市中心是時代發展的結果所致。

3、“民心所向”也是原因之一

開國皇帝趙匡胤通過兵變奪取政權,後又以“禪讓”的形式取代後周,實現了改朝換代。因而他身邊的文臣武將大多都是在開封生活多年的前朝舊臣,他們在汴梁安居多年,有的都已置下產業,早已過慣這裡的一切。那時隨著歷史的推進,宋代的城市也在日益發展,許多商品經濟日漸興起。國都開封的發展,是民眾們一手造就,而且那時的開封早已經在百姓和大臣們的心裡佔據了重要位置,它的繁榮昌盛都是百姓所願意看到的。然而促使開封成為多功能的“城市中心”的原因,最重要的還是經濟因素。

三、開封城市經濟空前繁盛

宋代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社會經濟繁榮昌盛,使宋代時期的城市出現了許多新特點:第一,城市商品經濟高速發展,城市職能多樣,出現了商品經濟為主導的城市新類型。第二,商品貿易流通發達,出現了商業性集鎮。同時,政府出臺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在某種程度上來上,是在鼓勵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

第三,海外貿易空前發達,大批城市港口出現,促進了海內外溝通貿易尤為頻繁,使得城市商品多樣,促進經濟的發展。此時的開封作為國都,更是諸多經濟發達城市的代表。同時,政府的政策出臺和制度管理,也是開封作為第一個試點城市,這說明開封在宋代的經濟發達程度已經遠超前代,成為宋朝的“城市中心”。

經濟因素超過政治因素,北宋時期開封為何成了“城市中心”?

1、多種經濟發展,城市功能多樣化

宋代是在經歷了大約200餘年的天災、戰亂之後的虛弱社會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政權。政治上是新型政治制度,經濟上需要重啟產業,文化上更是需要取前朝之精華,去前代之糟粕。所以宋朝敢於大膽創新,大力推廣商品經濟,而不像以往朝代採取“重農抑商”的手段。而且宋代,儘管國力遠不及唐代,但就社會經濟發展而言還是有了顯著的進步。

在農業方面,有了生產技術的創新、耕地面積擴大和勞動力人口的增張。在手工業方面,出現多樣的手工製造業,例如:紡織、礦冶、船隻、兵器、製鹽、造紙、製糖等,手工業門類數不勝數,以及各級分工尤為詳盡。開封更是如此,社會經濟繁榮昌盛,在前代城市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成為我國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傑出代表。

社會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開封城市的職能有了有了新的變化。

在城市建設上,那種傳統固定區域貿易的模式破裂,出現了臨街設店的新型交易情景;而在經濟流通上,產生了“交子”,也就是中國最早的紙幣。它的出現以及廣泛應用進一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在賦稅制度上,也開始徵收商稅。由此可見,此時的開封已經具備了完善貿易系統,不僅可以提供民眾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還可以出現更多的新職能。比如:醫療,娛樂,對外貿易等,它已經從政治職能為主演變為“多功能城市”。

經濟因素超過政治因素,北宋時期開封為何成了“城市中心”?

2、開封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高度消費性城市”

北宋初年,為了加強城市管理,宋太祖力圖恢復裡坊制和宵禁制,例如拆除權貴及平民的侵街房舍、在街道兩旁豎立表木禁線、設置街鼓以警昏曉等,但隨著東京城商業的日益繁榮,裡坊制的崩潰顯然勢不可擋,於是趙匡胤在965年下詔“令京城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接著又“詔開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來,不得禁止”,宵禁制度基本廢止,這在中 國城市發展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鉅變,意味著傳統的市場嚴苛管理模式的消除。

由於政策的推行,使得汴京城市經濟和民間技藝與文娛事業的興起與發展,許多農村居民也紛紛湧入汴京經商。百萬人口的城市居民中70%以上都有各自的營生,整個城市活力四射,幾乎成了聞名天下的“不夜城”,這使得其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後又經過演變,成為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度消費性城市”,

開封的裡城成為了第一條“購物街”。

3、海外貿易發達

曾有記載,宋廷對使巨“各賜衣服器幣有差”,並回賜給國王錢八萬一千八百貫,銀五萬二千兩。可見,貿易數量頗為可觀。宋代是一個對世界歷史產生過很大影響的時期,由於與世界另一些國家的頻繁貿易交往,也促進了當時中國經濟文化的傳播,讓中國徹底聞名,讓開封成為了最為出名的“城市中心”。

經濟因素超過政治因素,北宋時期開封為何成了“城市中心”?

四、總結

研究表明,宋代城市已有的商業形式,開封作為更為突出的代表,在北宋新的時代環境下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它的造就是受多種因素影響,而這裡最為突出的便是經濟因素。開封不僅表明宋代城市商業發展所取得的新成就與達到的新高度,而且展現了宋代城市的新氣象,彰顯了宋代城市濃重的經濟色彩,是當之無愧的多功能的“城市中心”

參考文獻:

1、《北宋開封——中國歷史的重要節點》

2、《北宋定都開封原因淺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