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粘人,是好还是坏呢?

苏群朋


孩子粘人依赖父母怎么办?

孩子非常依赖父母,一般是由两种原因导致的。

一、父母做的过多,替孩子做了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让孩子形成了依赖的习惯。

这种情况需要父母逐步放手,把孩子的自主选择权、决定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去承担、面对他本来应该做的事情,相信孩子遇到的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二、孩子心理营养不足、缺乏安全感。

这一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在孩子早期的时候(三岁前),父母给予的高质量陪伴不够,导致孩子内心心理营养不足,缺乏安全感;还有一小部分情况,是因为孩子内在的心理创伤,导致的缺乏安全感。对于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形成的粘人和依赖父母,有三种解决方法:

1、增加高质量陪伴,提升孩子的心理营养。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单指陪伴孩子的时间,而是指全身心的陪伴,陪孩子的时候,把所有的焦点和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手机、电视或者其他事务上。所以对于因为上班没时间陪孩子的父母来说,下班后更应该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2、催眠、灌输心理营养。父母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是提升孩子心理营养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每天晚上在孩子似睡非睡,眼皮沉重忍不住瞌睡的时候,柔声细语的告诉孩子“宝贝,爸爸妈妈爱你,爸爸妈妈会一直守护着你、支持你……”

3、加强孩子的运动锻炼,提升孩子内在安全感。通过运动锻炼,让孩子的身体更加健康、强壮,身体的强壮会让孩子越来越有安全感,在这过程中,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运动锻炼,不仅可以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还可以提升亲子沟通质量,从而提升亲子关系。





王怀远2020


好多妈妈都跟我抱怨过孩子粘人这件事,比如:

“我家娃最近太粘人了,我走哪儿跟到哪儿,我上个厕所都不能关门!”

我非常理解,我亲眼见过很多妈妈上厕所,一关门,孩子就在外面哭得跟生离死别似的场景。

但其实深刻地想一想,这是件很矛盾的事儿。大多数的父母,其实是又希望孩子依赖自己,又希望孩子能独立的。

比如你肯定有时候会怀念孩子窝在你的怀里,大眼睛把你的心都萌化了的温馨感,有时候又忍不住发脾气:你是长在我身上了是不是,自己玩儿去!

你看,对于大人来说,依赖和独立,都那么两难的事情。那对于孩子来说更是矛盾了。

一方面孩子刚来到世界上的几年,基本上完全依赖我们成人,另一方面,孩子一旦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就已经是独立的个体了,特别是一岁半之后,开始有自我意识,有自己的好恶,有自己的主意,他们也会一边想依赖,一边想独立。

所以我们需要一边地帮助孩子确定:自己依赖的对象靠得住,很安全;一边鼓励他们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

来看看,孩子粘人的时候,内心的OS都是些啥?
以及,家长可以怎么应对。?

第一种、妈妈是不是把我忘记了?

如果孩子这样想,那我们需要更积极地、并且正确、对路地响应孩子。

有时候家长确实响应积极,但孩子想要抱抱和安慰的时候,居然被塞了一个奶嘴;他哭了,竟然被责怪:“别哭了,动不动就哭”!这回应虽然积极,但不对路啊。

西尔斯亲密育儿法提到过,假如宝宝遇到某种情况的时候,例如:我哭了,就会有人安慰,我饿了,就会有人喂我食物”。那他就会把这些经历过的情景,像图片一样存储起来。

熟悉了“哭了会被安慰”这个情景,这就是宝宝对自己和他人的最初印象,这些因果关系的场景,称为关系模式。

这很重要,这会让孩子学会信任、学会共情,学会理解别人。同时,孩子自己也更有安全感,他会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可以被预期,可以被自己掌握的。

反之,如果他哭了,有时候被安慰,有时候被训斥,那孩子无法预计别人会怎么回应他,他建立起来的关系模式,可能就是不信任这个世界。

第二种:我大哭,妈妈也许就不会离开我了

孩子要是有这样的想法,那他肯定曾经靠哭这个本领成功过!

孩子的想法是从经验中得来的。你要是被她的哭声征服,留下来了,那就等于是教会他:你一哭,就能留住妈妈。

那我们怎么办?刚才不是还说,孩子哭的时候要积极回应吗?难道我不管他?

当然不是,积极回应有很多方式,并不是只有留下来这一种。

你可以在离开前,即便孩子在大哭,你也用轻松愉快的语气回应孩子:“妈妈下班了,就会回来的”。然后迅速离开,不要留恋。

如果大人犹豫和留恋,不仅无法安慰道孩子,反而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焦虑,他会发现:妈妈自己也很担心,那分离一定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当然我知道这很难啦,通常爸爸妈妈都不忍心。因为我们成年人也在依赖和独立之间纠结嘛。

有时候不是孩子舍不得我们,而是我们舍不得孩子。有一天要是孩子淡定地跟你说拜拜,你可能心里多少也会有点失落吧?

第三种:和妈妈说再见等于世界末日!我得一个人待在这里了!

孩子为什么那么怕分离?其实我们要是换位思考一下,就很好理解。因为:

每次,你什么时候陪孩子,陪她多久,都是你决定的,什么时候该分开了,也是你决定的,孩子对这件事完全没有决定权啊!

所以,每次爸爸妈妈决定要和孩子分开的时候,孩子都特别紧张,甚至,下次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还没到分离时就已经开始紧张了,太怕跟爸爸妈妈分离,以至于都不能好好享受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

不如,让孩子来决定什么时候分开

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在他的书里写过这样的故事:

我陪女儿睡觉的时候,女儿要求我一起躺下,等她睡着再走。可是我一离开,女儿就会醒,反反复复,特别崩溃。最后我终于明白了:这是因为女儿知道自己一睡着,我就会离开,所以根本就放不下心来。不管我等她睡下多久再走,女儿还是会醒来找爸爸。

于是,劳伦斯开始在她睡着前早一点离开,说自己要去换睡衣,然后会回来看女儿。还和女儿说:

“如果我回来时你还醒着,我就会跟你一起躺下;如果你睡着了,我就会亲亲你说晚安,并帮你盖好被子。”
自从这样安排以来,多数情况下,我离开她房间的时候女儿就已经睡着了。只有几次,我回来时女儿还没完全睡着,这时只需要亲她一下,她翻个身就睡着了。女儿之所以可以放下心来,是因为之前总是担心着分离,但现在她知道“爸爸会回来”,她就可以放松地睡去。

粘人的孩子其实总在担心可怕的分离。但是如果他们自己可以决定何时分离,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所以,不如跟孩子做个游戏:

我们时刻黏住孩子,让他来体验一次被我们粘,也体验一下,自己有权决定何时分离的确定感。

最后,我想和爸爸妈妈分享一段我自己的心得吧,有一次,我和一些家长们讨论:

“如果孩子遇到事情来找你帮忙,可你觉得他自己也能做到,你还会帮吗?”

有个家长的观点很出乎我的意料,她说:

“虽然会担心,孩子因此不独立,太依赖,但是,换个角度想,我的孩子有事情,第一个想找我帮忙,这是他对我信任,说明我们很亲密啊!”

确实,我们希望孩子越来越独立,可是这越来越独立的背后,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爱,和亲密感去支撑。孩子才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安全感。他遇到问题、遭遇困难的时候,会来爸爸妈妈的安全港里补充能量,然后继续前进。

有任何育儿问题,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真的真的会回复哦。快关注我吧!

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斑斑老师实习手记


个人认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状态,最好是“适度亲密”,既不特别粘人,又不完全没有对爸妈妈妈的依赖和亲昵。

1、孩子太粘人,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孩子太粘人,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对亲密关系感到不安,担心爸爸妈妈丟下他不管。。

有人认为孩子粘人是陪伴太多,被惯坏了。其实,恰恰相反,孩子粘人的根源,在于他感受到爸妈的某种疏离情绪,或者大人有把他丢下不管的表现,比如威胁孩子“你再如何如何,我就不管你了/不要你了/不喜欢你了”等等。

解决办法是,父母多花时间,耐心陪伴孩子,孩子的安全感增加了,会自然而然地不想时时刻刻粘着大人。

2、孩子完全不粘人,很可能是被拒绝太多

和太粘人的孩子相反,有的孩子很少表现得特别依恋大人,总是自己玩,对大人亲昵的表现也不会有比较热情的回应。

但是,别以为这样的孩子,是天生的特别好带的孩子。孩子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当他对你发出爱的信号时,没有得到回应,之后他就慢慢地学会不再去粘大人了。这其实是亲子关系非常疏离的一个信号。

3、什么样是“适度亲密”?

真心爸妈有两个孩子,我们的体会是,亲子之间的“适度亲密”,是让双方都会感到比较舒适的关系。

那么什么样的关系,是适度亲密呢?比如:

能自己独立坐着玩耍的小婴儿,既愿意腻在大人怀里,可以自己坐在那里玩几分钟,不需要大人抱抱;

一两岁的孩子,既可以和爸妈玩得很好,可以自己玩玩具十来分钟,不总是要大人和他一起;

三四岁的孩子,既能享受爸爸妈妈的陪伴,也能能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一二十分钟,不总是关心大人在不在身边;

十来岁的孩子,既能和父母开心地聊上好一会儿,能自己做事一两个小时,不要大人陪着……

而且在这些时候,孩子都情绪平稳,安宁自在,毫不焦虑。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想了,我也想我孩子是这样,但孩子做不到啊!

真心爸妈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做出努力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妈妈。大人要做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孩子有需要,大人都会及时反应,孩子才会慢慢具备足够多的安全感来享受独处,而且才能确信:虽然现在爸爸妈妈没有陪着我,但是我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在。

4、孩子是否“粘人”,与大人的耐心程度密切相关

很多妈妈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太粘人”,其实孩子是不是粘人,主要是大人的感受,与大人对孩子的耐心程度密切相关。

比如同样是妈妈做事时,孩子想要抱抱,特别有耐心的妈妈,会停下手里的活儿,温柔地抱抱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耐心不足的妈妈,就会觉得孩子是“太粘人”人了,马上表现得很不耐烦。恰恰是后一种妈妈,容易带出缺乏安全感、真的特别粘人的孩子。

所以真心爸妈的建议是:爸爸妈妈不要总是嫌孩子“粘人”,也不要特别轻易地把孩子的表现定义为“粘人”,大人对孩子付出足够的耐心,孩子自然很容易达到既能自己玩、又能享受和爸爸妈妈的亲昵的状态。

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十一岁,一个十四岁半。出版有《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所有回答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

欢迎访问我们的头条号“真心爸妈”,浏览更多育儿文章。


真心爸妈


孩子黏人是他在寻找安全感的表现。孩子在好奇外界的新鲜事物的同时,又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于是,他会不断地回到父母的身旁,通过亲亲抱抱来确定自己的父母是不是依然爱着他。这样,他才敢在爱的庇护之下,放心大胆地去探索新世界。在孩子表现出黏人时,不要拒绝他,更不要延迟满足,而是应该了解他的深层心理,并努力帮助他去适应环境。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被培养出安全感,那么等他长大后还会出现很多心理缺陷。这种心理缺陷会影响他的人生观、待人接物、育儿历程等。比如,他们在和别人在一起时,不愿意说话,在恋爱和婚姻中,容易黏着另一半而无法独立,甚至于,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达到让对方不断记住和关怀自己的目的。他们养育出来的孩子也缺乏安全感,这是一种教养循环的表现。

为了让孩子不那么黏人,那么需要从小去培养他的心理安全度。在孩子6-9个月的时候,是他的第一个分离焦虑期。这时孩子会对父母形成明显的依恋,对陌生人产生恐惧。比如经常更换照顾的人,或者是妈妈不在自己身边,都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心智也成长了,自我意识产生了。这时,他会用各种方法来确认,妈妈是不是爱我。

父母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即每天有至少1-2个小时来陪伴孩子,甚至只有半个小时也胜过一天24小时的无效陪伴。

可以带孩子经常外出,参加游戏,多接触其他人,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降低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感。

当孩子黏人时,不要对他置之不理,而是应该及时回应他,这样他们就会确定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我需要的时候会出现,而不是不管我。只有孩子感到自己是被爱和认可的,才会获得充分的心理能量,并成长为一个自信、独立的人。


壹父母


问题问的有点模糊。

粘人,我觉得要区分男女孩子,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对待男女孩要有不同的方法。

找到粘人的原因,再去处理,这个非常重要。

我个人非常推荐中国刑警学院的李玫瑾教授(老教授:女),在头条里就有,非常有智慧的老教授,没有套路,全是干,我的女孩7岁,身边同志的孩子也差不多大,我推荐给很多人看了,其实我们也在学习。

我很推崇的一句话是: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家长。与君共勉


温暖的遛猫大叔


首先,看孩子的年龄,孩子小的时候,都是特别粘人的,小宝宝一会儿看不到自己的妈妈就会哭,甚至拒绝除了妈妈以外的任何人抱他。从儿童发展心理学上看,这是出于对妈妈的依恋期。即我们平时说的认生。这个时候,妈妈作为养护人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多抱抱孩子,不对孩子责怪。等孩子的安全感足够好,即形成了安全性依恋。

其次,如果孩子已经很大了,比如读小学了,还是很粘人的话,一刻不离的跟着妈妈,一般是这个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形成安全性依恋,严重缺乏安全感所导致的。这时候,作为妈妈更要对孩子有足够的爱和耐心。切不可用责怪或者打骂的方式逼孩子不黏人,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效果会更差。

最后,孩子粘人,不能有好不好来评价,因为错也不再于孩子。有些孩子天生似乎就需要多一些的关爱。只是在养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安全感不足的情况,只要父母有心,孩子慢慢就会好的。



全职二胎妈妈育儿


我家宝宝一岁之前谁都要,现在满一周岁了,只要爸爸妈妈和外公外婆,我觉得挺好的,因为这是宝宝爱我们的表现,如果宝宝3岁以后还会粘人我就要纠正了,毕竟宝宝会长大,会有新的朋友。


我是蕊蕊


作为中国的家长教育孩子:帮他做什么,教他做什么,陪他做什么,不让他做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比如道家、儒家和佛家文化是没有对与错也就是中庸文化,不能太过于粘人,会丧失独自理能力,也不能太多于独立,会丢失传统孝道!中国人很聪明,但是很难!不像西方是二分法对就对,错就错!西方为了培养自己孩子独立,几个月就独立睡一个房!作为中国父母希望孩子既要独立,又想孩子有亲情和孝道!中国父母好好加油学习为人父母!


石头爸爸育儿记


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好与坏之分的。

18个月的宝宝,粘着爸爸妈妈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也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

宝宝粘人,是因为对父母的依恋,是亲情的一种体现方式。这种依恋关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宝宝独力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弱。

不要去担心现在孩子粘人,等宝宝上了幼儿园,有了其他小朋友,就慢慢不会那么粘人了。随着孩子成长,粘人的程度也会逐渐降低,与其现在担心宝宝粘人是好还是坏,不如去多陪伴他,给他安全感,有意识的培养他独立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