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镇守战“疫”前哨站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李晓青 刘薇)3月7日24时起,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自治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


  3月8日,记者走访乌鲁木齐防控疫情的前哨站——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们依旧24小时毫不松懈,严阵以待,通过落实科学有序的接诊方案,捍卫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效。
  记者探访发热门诊
  3月8日上午,在新医大五附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通道,通过手部消毒、测量体温后,记者换上了防护衣、裤、工作鞋,戴上外科口罩进入清洁区。
  在潜在污染区,更换N95口罩、戴乳胶手套、隔离服,防护鞋套、护目镜……根据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二级防护要求,记者全副武装,跟随发热门诊护理组组长吴雪由缓冲区,进入诊室。
  当天上午,发热门诊候诊区有三名就诊患者,患者配戴口罩,座位相距2米,就诊秩序井然。
  “什么时候开始发热?有什么不适?有没有疫区的接触史……”医生正在一边问诊,一边在电脑上详细记录患者的信息。
  吴雪告诉记者,目前该门诊接收的患者为二级医院前期的预检分诊转诊的发热及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更加仔细甄别。一旦发现可疑患者,及时上报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决定患者下一步诊治方案。
  患者进入发热门诊后,他们的家人就不能陪护,护士负责全程护理。

  从事护理工作20年的主管护师吴雪,曾经在2003年参加过抗击非典和2009年抗击甲流的工作,从1月24日开始,她被抽调在发热门诊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天。
  吴雪说,这期间正值每年呼吸道传染病就诊高峰期,发热门诊日接诊量最高可达到120人左右。为了保证让患者快速就诊,减少在发热门诊逗留时间,门诊医护人员24小时在岗,为了不浪费防护物资,护士们常常一进入诊区就工作十余个小时。
  一站式服务减低感染风险
  采访中记者发现,自治区人民医院、新医大五附院、新医大二附院、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等多家医院,通过一站式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
  当日记者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看到,这里根据"三区二通道"要求进行了改造,清晰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分出医务人员和患者通道。门诊内还安置了办卡机、交款机、化验单报告机、胶片机等,检验、检查也都可以在此区域完成。
  而在新医大五附院发热门诊内,检验室、留观室、抢救室外,还专门设置儿童发热就诊通道,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28名保卫科工作中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负责为发热患者代办就诊卡、代缴费用、代取药品服务,避免发热患者流动。

  “连续20天无疑似病例,急诊量由每日20余例减少至个位数。这些数字变化令人欣喜,但仍不能松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丁永年说,近期医院各学科陆续复诊,医院门诊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要求医护人员要继续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做好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