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將至》中活著的真相:拼盡全力沒有逆襲,唯有沉默迎接死亡

《大雪將至》這本書榮獲2011年德國格林美爾斯豪森獎,併入圍2016年布克國際獎終選短名單。

作者是羅伯特·澤塔勒,他做過演員和編劇,40歲才發表第一部小說,但因此就榮獲了布登布洛克之屋新人獎,一鳴驚人。

《大雪將至》的主人公叫安德里亞斯•艾格爾,父不詳,母去世。童年時被寄養在親戚家,遭到家暴以致腿有殘疾。直到他身體強壯,有了讓親戚懼怕的力量,才得以離開那個家。

艾格爾原來對於未來無所期待,直到遇見喜歡的瑪麗。他有了普通人對於幸福的嚮往,於是憑藉自身對大山的熟悉,獲得了建設索道的工作。

他與瑪麗結了婚,過上了普通又幸福的生活。然而,一場發生在深夜的雪崩,把一切都深埋地下。妻子、房子、家園,大雪帶走了他的所有。

他經歷了戰爭,在戰俘營見到了無數的痛苦和死亡。

年老的他回到家鄉,當過嚮導,然而與世界格格不入。

他一生沒有犯過大的錯誤,卻經歷諸多苦難。但是他不曾怨恨與憤怒,默默地承受著生存的艱辛,直至死亡降臨。

生前微不足道,死後寂寂無名。

拼盡全力沒有逆襲,唯有沉默迎接死亡,這是絕大多數人活著的真相。

既然死亡“這場大雪”終將來臨,那這些生來死去之間的時光,是為了什麼呢?

《大雪將至》中活著的真相:拼盡全力沒有逆襲,唯有沉默迎接死亡

一點點的溫暖卻照亮整個人生

艾格爾無疑是沒有受到命運的善待,童年的他根本沒有被當作孩子對待過。他的存在只是為了工作,親戚總有足夠的理由打他:不慎潑灑的牛奶、發黴的麵包、一頭走丟的牛或者是一次晚禱告時的結巴或錯誤。

只有那個親戚的妻子的老母親阿娜爾,會不時給他一個溫暖的眼神或一句友好的話語。但是她忽然去世了,艾格爾默默地爬上山,找了個地方哭了一場。

阿娜爾出殯時,因為一個意外,她的手伸在棺材外搖晃著。艾格爾看到了,他都認為是阿娜爾要跟他揮手道別,最後對他說一次“上帝保佑你”,那是僅僅對他一個人的道別和祈福。

飽受苦難的人都渴望溫暖,也特別珍惜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溫暖。儘管唯一給過艾格爾溫暖的阿娜爾走了,沒有任何告別,艾格爾仍然相信阿娜爾最後時刻都在祝福他。

在艱難困苦的成長環境中,只有這一點點的善意曾溫暖過艾格爾,他無比珍惜。

艾格爾與瑪麗在一起的日子,是他漫長的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幸福時光。然而,人生無常,一個平靜的夜裡,一場雪崩從天而降,讓一切化為了泡影。

瑪麗被大雪永遠地埋在了地下。

雪崩後的那幾年,對於艾格爾來說是一段空洞而緘默的時光。

最殘忍的是幸福來了又離去。他曾試圖尋找答案,他很想去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當他站在那塊地上,看到滿地散落的房梁和木板時,他明白了,沒有什麼需要去理解的。

他又回到比特爾曼公司做著危險的工作,但是內心變得平靜起來。那些混亂、絕望的想法,在高山的空氣裡能慢慢地、慢慢地消散,最後只剩下純粹的悲傷。

艾格爾被徵去當兵,後來到了戰俘營。那裡很寒冷,冷到他的眼淚都要出來了,“死亡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當他有機會拿到一支筆和一張紙給死去的瑪麗寫信時,他說我不想抱怨。他只是把信埋在腳下的泥土裡,然後走回了營房。

瑪麗是艾格爾生命裡的一抹暖色調,儘管他身處冰天雪地的嚴寒環境中,周圍充斥著死亡,但是他在心裡與瑪麗說說話,又充滿了直面生活的力量。

沉默是活著的底色

突然有一天,被告知戰爭結束了,艾格爾和其他人都可以離開戰俘營。

艾格爾回到了家鄉,但是對於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來說,在使用現代交通技術的世界裡已經沒有工作崗位了。

艾格爾以沉默接受了所有這些改變。

艾格爾常常是沉默的,除了在戰俘營寫過給瑪麗的信,再就是直到去世前幾個月有過一次情感的宣洩。那天夜裡,他以為看到了瑪麗,“這麼久你去哪兒了?”他喊道,“我有好多話要向你講!你都不會相信,瑪麗!這整整的、漫長的一生啊!

孤獨與沉默圍繞著他,但是他依然獨自頑強地活著,給來大山旅遊的人當起了嚮導。只是他出於對壞時光的隱秘的害怕,會在箱子裡存放了一些罐頭食品——哈克邁爾最精細的洋蔥和肉——和一雙溫暖的鞋子。

沒人知道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多少苦難,要經歷多少得到與失去,最終又如何面對死亡這場“大雪”。

餘華的作品《活著》,講述了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一貧如洗,父母先後身亡,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遭遇瞭如此多的生離死別,福貴依舊活著,彷彿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

《大雪將至》彷彿是奧地利版的《活著》,兩位主人公面對命運的風雲變幻,沒有吶喊與抱怨,更多的是沉默。

但是兩者又有些不同,福貴是默默地忍受生命,忍受那些生活賦予的殘忍,直至像那頭老牛一樣活著。艾格爾是默默地承受生命,承受現實給予的幸福和苦難、孤獨和平庸,一直踽踽獨行,但是沒有讓自己陷入不得不相信上帝的窘境。

《大雪將至》中活著的真相:拼盡全力沒有逆襲,唯有沉默迎接死亡

作家老舍寫的《駱駝祥子》,人力車伕祥子渴望通過自己的勞動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他曾經實現了理想,又被社會摧毀了理想。他不放棄,從頭開始,但是屢次遭受打擊。後來,他的人生理想徹底破滅,他也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並且吃喝嫖賭,自我墮落。

同樣是遭受了殘酷命運,《大雪將至》中的艾格爾一直頑強地生活著,從來沒有自暴自棄、自甘墮落。他的一生甚至都沒有犯過什麼錯誤,從來都辛勤努力地工作,也從來沒有沉溺於世間的誘惑:酗酒、嫖娼或者暴飲暴食。

儘管身在殘酷嚴寒的環境中,他也不抱怨,因為他深知活著的珍貴,“當我看著星星的時候,有些人已經僵硬、冰冷地躺在雪裡了”。

祥子在飽經生活的摧殘後,是麻木。他的一生,最燦爛的是成功地攢到錢買車。艾格爾在忍受命運的殘酷後,是釋然。他的一生,最溫暖是在與瑪麗安穩地生活的時候。

《大雪將至》中活著的真相:拼盡全力沒有逆襲,唯有沉默迎接死亡

艾格爾獨自度過了漫長、艱苦、孤獨的歲月。在生命的最後那幾年,獨居在山上,對別人來說,他只是一個住在地洞裡、會自言自語、早上蹲在冰冷的山泉前洗漱的老人。

每當他下山買東西,會看到別人對他竊竊私語。儘管他會用最惡毒的眼光瞪他們一眼,但實際上他對別人的想法相當無所謂。

電影《海蒂和爺爺》中的爺爺,他獨居在遠離小鎮的高山上。有一次他下山到小鎮上,別人遠遠地議論他,說他是殺人犯。他只是看了那些人一眼,沒有辯解。

《大雪將至》中活著的真相:拼盡全力沒有逆襲,唯有沉默迎接死亡

是不是在經歷了人生諸多遭遇後,反而是習慣了沉默。每個平凡的老人,都有著自己的人生故事,但是他們偏愛沉默,這是他們得以度過漫長人生歲月的堅韌力量。

活著是否要追問意義

艾格爾晚年獨居時,雖然有些孤單,但是他並不認為他的孤單是一個缺陷。他會經常想念瑪麗,想過去的事情,想本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身邊沒有可以說話的人,他便和自己或者他四周的東西說話。

和所有的人一樣,在他的一生裡,也曾懷有過自己的想象和夢想,其中的一些是他自己實現的,有一些是命運贈予給他的,很多是從來都無法實現的,或者是剛剛得到,就又被從手中掠奪走的。但是他一直還活著,活到七十九歲,從沒想過自己能活這麼久。

他想到自己除了去參加戰爭,很少離開過村子。於是自己去搭乘公交車,到了終點站。但是他迷惘地站在一塊空蕩的廣場中間,公交車司機問他要去哪裡,老艾格爾只是站在那兒,絕望地尋找著答案。

“我不知道。”他慢慢地一再搖著頭說,“我就是不知道。”

人老了後,思緒可能變得混亂,面對外界感到陌生,彷彿自己變得格格不入。

更有甚者,依然要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

“棒棒”是重慶城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手持一根扁擔,幫別人搬運貨物。前幾天看到有人上傳視頻,說看到一個“棒棒”站在那裡很久了,雖然知道沒有生意,還是出來等待。

那位“棒棒”看起來有些年老了,沉默的身影,一如默默承受生活艱辛的大眾縮影。

《大雪將至》中活著的真相:拼盡全力沒有逆襲,唯有沉默迎接死亡

無論是艾格爾,還是福貴,還是普羅大眾,那麼多的人,他們的一生看起來都太難了,苦難遠多於幸福。

他們的人生沒有發生反轉,拼盡全力也僅僅是活著,似乎很令人沮喪。

韓國導演李忠烈拍過一部紀錄片《牛鈴之聲》,講述的是一頭老牛和一對遲暮老人的生活。崔益鈞和李三順是一對生活在韓國京北山區中的老夫婦,四十多年來,多得一頭老黃牛常伴左右。崔益鈞是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但是對黃牛疼愛有加。後來,夫婦倆年事已高,衰老的老黃牛也離他們而去。

導演李忠烈說,拍攝之前他曾打算自殺,但拍完後,他再也沒有這種念頭了。他跟拍三年,道出了許多人用盡一生方才領悟的道理:“不要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大雪將至》中活著的真相:拼盡全力沒有逆襲,唯有沉默迎接死亡

作家餘華也曾說過:“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但是作家畢淑敏曾有過不一樣的答案。有一次她在一所學校演講,學生提得最多的問題是:“人生有什麼意義?請你務必說真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

畢淑敏說她年輕時曾想了無數個晚上和白天,思索的結果就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

世界殘酷無情。沒有人知道我們為什麼來到人世,也沒有人知道我們會去往何處。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到,“讓我們保持沉默,安心生活在屬於我們的小小角落裡,這就是生活的智慧。”

艾格爾,一個人,命運坎坷,默默承受,沒有抱怨。孤獨悽苦,無處訴說。他好像一直靜靜地等待死亡,又無時無刻不在認真地活著。

他在俄羅斯的冰天雪地中見過很多屍體,屍體上都是各種猙獰、痛苦的表情,是他一生中看到過的最可怕的事物。但是在他老年時,幾十年前死去的羊角漢斯的屍體被從雪山上找到了。羊角漢斯看起來是幸福的,以一種奇特的方式。艾格爾假想羊角漢斯在他的最後一小時裡,肯定是對著天空在笑的。艾格爾喜歡這個假想,這個假想裡有一些讓他感到安慰的東西。

這些東西應該是,儘管我們無法避免和拒絕死亡,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努力地活著,準備好迎接死亡的姿勢。

不管我們有沒有思考過自己活著的意義,不管有沒有賦予了自己活著的意義,要做的只是好好地活著。

雖然絕大多數的我們,都必須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

但是即使我們微不足道,平凡無奇,仍然可以快意人生。可以像艾格爾一樣,回顧自己的一生,“有一切理由對自己滿意”。在死亡來臨之前,可以從容地、有尊嚴地迎接“那場大雪”。

《大雪將至》,“死亡”這場大雪將要來臨,但是還沒有來臨。在這生來死去之間的時光,願我們都可以不含遺憾地去回看,用一個戛然而止的微笑,然後就只是巨大的驚訝。




2020年03月12日星期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